中国的56个名族
1、满族;2、朝鲜族;3、赫哲族;4、达斡尔族;5、鄂伦春族;6、鄂温克族;7、蒙古族;8、回族;9、东乡族;10、保安族;11、撒拉族;12、土族;13、裕固族;14、俄罗斯族;15、乌兹别克族;16、塔塔尔族;17、锡伯族;18、哈萨克族;19、克尔克孜族;20、维吾尔族;21、塔吉克族;22、藏族;23、珞巴族;24、门巴族;25、纳西族;26、彝族;27、普米族;28、白族;29、傈僳族;30、怒族;31、独龙族;32、景颇族;33、阿昌族;34、德昂族;35、佤族;36、拉祜族;37、布朗族;38、傣族;39、基诺族;40、哈尼族;41、京族;42、黎族;43、毛南族;44、壮族;45、仫佬族;46、瑶族;47、侗族;48、苗族;49、水族;50、布依族;51、仡佬族;52、羌族;53、土家族;54、畲族;55、高山族;56、汉族
汉族
少数民族(55个):
蒙古族 回族 壮族 维吾尔族 藏族 苗族 彝族 布依族 朝鲜族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以上18个民族人口超过了100万人)
僳僳族 佤族 畲族 拉祜族 水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 达斡尔族 仫佬族 仡佬族 羌族 锡伯族(上述15个民族人口为100万到10万之间)
布朗族 撒拉族 毛南族 阿昌族 普米族 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德昂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基诺族 高山族 塔塔尔族 独龙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门巴族 珞巴族 (上述22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即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僳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等民族。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1.96%,少数民族人口占8.04%①。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明,在中国12亿多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084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98%,比1990年提高了0.94个百分点。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目前,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今天中国的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方都在秦朝统一政权管辖下,并设有郡县加以统治。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继承秦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更加强大。汉朝在西域(汉朝以后对今中国甘肃敦煌以西地区的总称)置都护府,增设17郡统辖四周各民族,形成了包括今天新疆各族人民先民在内的疆域宽广的国家。在汉朝与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也遂被其他民族用来称呼华夏民族,形成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经过秦朝的开创、汉朝的巩固与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奠定。
汉族
少数民族(55个):
蒙古族 回族 壮族 维吾尔族 藏族 苗族 彝族 布依族 朝鲜族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以上18个民族人口超过了100万人)
僳僳族 佤族 畲族 拉祜族 水族 东乡族 纳西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土族 达斡尔族 仫佬族 仡佬族 羌族 锡伯族(上述15个民族人口为100万到10万之间)
布朗族 撒拉族 毛南族 阿昌族 普米族 塔吉克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德昂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基诺族 高山族 塔塔尔族 独龙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门巴族 珞巴族 (上述22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即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僳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等民族。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1990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1.96%,少数民族人口占8.04%①。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明,在中国12亿多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084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98%,比1990年提高了0.94个百分点。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目前,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②。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今天中国的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方都在秦朝统一政权管辖下,并设有郡县加以统治。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继承秦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更加强大。汉朝在西域(汉朝以后对今中国甘肃敦煌以西地区的总称)置都护府,增设17郡统辖四周各民族,形成了包括今天新疆各族人民先民在内的疆域宽广的国家。在汉朝与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也遂被其他民族用来称呼华夏民族,形成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经过秦朝的开创、汉朝的巩固与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