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蜡烛图技术
阶段一:熊市发展到极至,市场快速下跌,达到低水平;看跌者均已入市,多头绝望斩仓,交易量扩张;但是,阴极而阳主,卖方后继乏力,蜡烛图反转信号出现(在译序图2上,大约从1996年12月,到1997年1月间)。
阶段二:市场继续维持在低位,转入横向延伸趋势;交易量收缩,市场渐渐尝试上方的水平(大约从1997年春节前到3月初)。
阶段三:多头积蓄力量,最终形成向上突破;西方技术信号出现,牛市进入第二阶段;空头且战且退,交易量逐步扩大(大约从3月初到4月下旬)。
阶段四:牛市发展到高潮,市场快速上升,达到高水平;看涨者均已入市,空头终于绝望斩仓,交易量扩张;但是,阳极而阴生,买方后继乏力,蜡烛图区转信号出现(5月上、中旬).
阶段五:市场继续维持在高位,转入横向延伸趋势;交易量收缩,市场逐渐尝试下方的水平(5月中、下旬)。
阶段六:空头积蓄力量,最终形成向下突破;西方技术信号出现,熊市进入第二阶段:多头且战且退,不过在下降趋势中,交易量既可能逐步扩大,也可能逐步缩小。
在我们心中的“太极图”上,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循环,而是上升为包含着大小趋势组合起来的一个市场趋势整体,是一幅图中有图、图外有图的太极图。
实际上,时间和价格两个方面是分不开的。市场变化需要花费时间。即使市场在一段时间内停留在一个价位上不动,最终也必定酿成更大的价格运动。结果,时间换来了价格。另一方面,价格运动越剧烈,市场未来归入沉寂的时间就越久。结果,价格换来了时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价格与时间是市场两个对等的方面。人们常说的“盘得多久,跌得多深”,就是一个例子。
技术分析师所捕捉的信号,就是交易者人生所及的、资金所及的、与本人交易风格相适应的上述市场变化的若干环节。每一个规模的价格变化,都在或大声、或小声地向市场分析者倾诉(声音的大小自然也取决于分析者的听觉)。可想而知,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乍听无疑是混饨嘈杂的,但是深究起来,却实在是一部无始无终的宏大和谐的交响乐。试想,我们身边的世界,无论是社会现象,还是物质现象,表面上从来都是漫无头绪,而实质上无不遵从客观规律的制约。技术分析者努力的方向,就是尽早从上述混杂的音响中,听到这部美妙的交响曲,听出何为主题,何为副主题,何为主旋律,何为谐和调,以及起、承、转、合的变化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最终的目的,就是选择适合自己交易节奏的旋律,随着市场起舞。
现在就更明白了,虽然我们的太极图图中有图、图外有图,但是,我们应当能够挑出适合自已的唯一层次,然后紧紧咬定它。换言之,最后,我们心中仅剩下一张黑白分明的太极图。说穿了,无论蜡烛图技术,还是西方技术分析,都同于顺应市场趋势的学问,都不过是太极图所包含的深刻哲理的一点余泽。
蜡烛图的不利之处同它的长处是一对孪生兄弟——正是灵敏的技术信号,比较容易带来伪信号。
如果我们普通投资者要预测今后一天的行情,至少需要一天的历史资料;如果需要预测今后半年的行情,至少需要过去半年的历史资料。当然,随着市场技术分析经验的增长.我们的感觉会越来越敏锐,对币场的体察会越来越见微知著,这就是“悟”。
分析市场,最好首先巨细无遗,把市场信息一网打尽。然后,才能够理清楚整部的交响曲,最后顺理成章,摘出适合自已的旋律。蜡烛图技术应当是我们分析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我们的手段应当不限于蜡烛图技术。
“信息量”的概念就对应着包含在价格数据中的“含金量”,第一,任何市场资料所自信息量均有极限;第二,任何技术分析手段所提取的信息量只可能少于信息量的极限,绝不可能多于信息量的极限;第三,对于相同的市场资料,虽然可能采取不同的技术分析手段,但是所得信息量均限于上述极限之内,因此,它们的结果有可能是相互重叠的。于是,即使多种手段并用,所得的信息量不一定成正比地增加,预测市场的准确性不一定能够提高。
译序图3是动力指数与趋势线的对照。动力指数反映市场运动的速度,而趋势线的斜率也能反映市场运动的速度,因此,它们的信号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重叠的。
在下降趋势中,市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创造价格新低,因此,连接其低点而成的这类趋势线具有表征下降趋势力度的重要意义;反过来,上升趋势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创造价格新高。因此,连接其高点而成的趋势线也有表征上升趋势力度的重要意义。同摆动指数相比,这类趋势线更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市场运动的速度变化。从信息量上说,它们几乎覆盖了摆动指数,在“血缘”上,摆动指数几乎是它们的直接后代。
关键问题就在于我们用来相互验证的技术信号之间,信息量重叠的程度如何,也就是“血缘关系的远近”如何。大致说来,这主要取决于技术手段分析市场的理论基础的异同、出发点的异同、所考察的市场侧面的异同。据我个人的经验,蜡烛图技术、传统的西方技术分析(包括一般的计算机信号)、江恩理论、周期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大体可以看作目前技术分析体系内几个鼎足而立的部分,它们起源于不同的理论源头,观察市场的角度也大不相同,所以,它们各自得出的信息量必然较少重叠,它们的验证信号增加了信息量的总额,使我们更接近信息量极限。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哪个单独的手段也不能够提取充分的信息量,因此,在预测市场的七巧板游戏中,不同形状的板块和谐地拼合起来的数目越多,我们把握市场动向的胜算越大。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反转形态”这一术语的用词是不准确的。听到反转形态这个术语,往往使人误以为现有趋势将会突兀地结束,立即反转为新的趋势、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发生。趋势的逆转,一般都是伴随着市场心理的逐渐改变进行的,通常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分阶段的演变过程。
确切地说,趋势反转信号的出现,意味着之前的市场趋势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市场并不一定就此逆转到相反的方向上,弄清楚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妨用行驶中的汽车来打个比方。一场上升趋势就相当干一辆以时速30英里前进的汽车。汽车的刹车灯亮了,汽车随后停了下来.刹车灯相当于趋势反转信号,它表明先前的趋势(相当于汽车向前行驶)即将终止。现在,汽车静止不动,那么下一步,司机是打算调头向相反方向行驶呢?还是停在那里不动呢?亦或是继续向前行驶呢?如果没有更多的线索,我们根本无从知晓。
把反转形态理解成趋势变化形态,才是慎重可取的考虑,本来我有心采用“趋势变化形态”这个术语。交易的成功,需要两个方面的保证,既要能够正确地把握趋势、追随趋势,也要能够正确地把握趋势即将发生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反转形态,便是市场以其特有的方式为我们提供的一种指路牌,牌子上写着:“当心;趋势正在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市场的心理状态正在发生变化、那么,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市场环境,我们就应当及时调整自已的交易方式。当反转形态出现时,如何建立新头寸,如何了结旧头寸,存在多种多样的选择。本书从头至尾所讨论的,就是相应的各种应对方法。
这里有一条重要原则:仅当反转信号所指的方向与市场的主要趋势方向一致时,我们才可以依据这个反转信号来开立新头寸。举个例子,假定在牛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顶部反转形态。虽然这是一个看跌的信号,却并不能保证卖出做空是有把握的。这是因为,市场当前的主要趋势依然是上升的。无论如何,就这个反转形态的实质意义来说,它构成了了结既有多头头寸的交易信号。如果当前主要趋势为下降趋势,那么,虽然还是这个顶部反转形态,但是它就足以构成卖出做空的凭据了。
1。锤子线(探水竿)或 上吊线 :影线是实体的二倍,需次日开盘价或收盘价高于或低于实体确认
此形态出现于下降趋势中时,表现市场正用锤子夯砸底部(试一下水的深浅)
此形态出现于上升趋势中时,看上去就像吊在绞刑架上双腿晃荡的一个死人
阶段二:市场继续维持在低位,转入横向延伸趋势;交易量收缩,市场渐渐尝试上方的水平(大约从1997年春节前到3月初)。
阶段三:多头积蓄力量,最终形成向上突破;西方技术信号出现,牛市进入第二阶段;空头且战且退,交易量逐步扩大(大约从3月初到4月下旬)。
阶段四:牛市发展到高潮,市场快速上升,达到高水平;看涨者均已入市,空头终于绝望斩仓,交易量扩张;但是,阳极而阴生,买方后继乏力,蜡烛图区转信号出现(5月上、中旬).
阶段五:市场继续维持在高位,转入横向延伸趋势;交易量收缩,市场逐渐尝试下方的水平(5月中、下旬)。
阶段六:空头积蓄力量,最终形成向下突破;西方技术信号出现,熊市进入第二阶段:多头且战且退,不过在下降趋势中,交易量既可能逐步扩大,也可能逐步缩小。
在我们心中的“太极图”上,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循环,而是上升为包含着大小趋势组合起来的一个市场趋势整体,是一幅图中有图、图外有图的太极图。
实际上,时间和价格两个方面是分不开的。市场变化需要花费时间。即使市场在一段时间内停留在一个价位上不动,最终也必定酿成更大的价格运动。结果,时间换来了价格。另一方面,价格运动越剧烈,市场未来归入沉寂的时间就越久。结果,价格换来了时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价格与时间是市场两个对等的方面。人们常说的“盘得多久,跌得多深”,就是一个例子。
技术分析师所捕捉的信号,就是交易者人生所及的、资金所及的、与本人交易风格相适应的上述市场变化的若干环节。每一个规模的价格变化,都在或大声、或小声地向市场分析者倾诉(声音的大小自然也取决于分析者的听觉)。可想而知,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乍听无疑是混饨嘈杂的,但是深究起来,却实在是一部无始无终的宏大和谐的交响乐。试想,我们身边的世界,无论是社会现象,还是物质现象,表面上从来都是漫无头绪,而实质上无不遵从客观规律的制约。技术分析者努力的方向,就是尽早从上述混杂的音响中,听到这部美妙的交响曲,听出何为主题,何为副主题,何为主旋律,何为谐和调,以及起、承、转、合的变化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最终的目的,就是选择适合自己交易节奏的旋律,随着市场起舞。
现在就更明白了,虽然我们的太极图图中有图、图外有图,但是,我们应当能够挑出适合自已的唯一层次,然后紧紧咬定它。换言之,最后,我们心中仅剩下一张黑白分明的太极图。说穿了,无论蜡烛图技术,还是西方技术分析,都同于顺应市场趋势的学问,都不过是太极图所包含的深刻哲理的一点余泽。
蜡烛图的不利之处同它的长处是一对孪生兄弟——正是灵敏的技术信号,比较容易带来伪信号。
如果我们普通投资者要预测今后一天的行情,至少需要一天的历史资料;如果需要预测今后半年的行情,至少需要过去半年的历史资料。当然,随着市场技术分析经验的增长.我们的感觉会越来越敏锐,对币场的体察会越来越见微知著,这就是“悟”。
分析市场,最好首先巨细无遗,把市场信息一网打尽。然后,才能够理清楚整部的交响曲,最后顺理成章,摘出适合自已的旋律。蜡烛图技术应当是我们分析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我们的手段应当不限于蜡烛图技术。
“信息量”的概念就对应着包含在价格数据中的“含金量”,第一,任何市场资料所自信息量均有极限;第二,任何技术分析手段所提取的信息量只可能少于信息量的极限,绝不可能多于信息量的极限;第三,对于相同的市场资料,虽然可能采取不同的技术分析手段,但是所得信息量均限于上述极限之内,因此,它们的结果有可能是相互重叠的。于是,即使多种手段并用,所得的信息量不一定成正比地增加,预测市场的准确性不一定能够提高。
译序图3是动力指数与趋势线的对照。动力指数反映市场运动的速度,而趋势线的斜率也能反映市场运动的速度,因此,它们的信号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重叠的。
在下降趋势中,市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创造价格新低,因此,连接其低点而成的这类趋势线具有表征下降趋势力度的重要意义;反过来,上升趋势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创造价格新高。因此,连接其高点而成的趋势线也有表征上升趋势力度的重要意义。同摆动指数相比,这类趋势线更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市场运动的速度变化。从信息量上说,它们几乎覆盖了摆动指数,在“血缘”上,摆动指数几乎是它们的直接后代。
关键问题就在于我们用来相互验证的技术信号之间,信息量重叠的程度如何,也就是“血缘关系的远近”如何。大致说来,这主要取决于技术手段分析市场的理论基础的异同、出发点的异同、所考察的市场侧面的异同。据我个人的经验,蜡烛图技术、传统的西方技术分析(包括一般的计算机信号)、江恩理论、周期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大体可以看作目前技术分析体系内几个鼎足而立的部分,它们起源于不同的理论源头,观察市场的角度也大不相同,所以,它们各自得出的信息量必然较少重叠,它们的验证信号增加了信息量的总额,使我们更接近信息量极限。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哪个单独的手段也不能够提取充分的信息量,因此,在预测市场的七巧板游戏中,不同形状的板块和谐地拼合起来的数目越多,我们把握市场动向的胜算越大。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反转形态”这一术语的用词是不准确的。听到反转形态这个术语,往往使人误以为现有趋势将会突兀地结束,立即反转为新的趋势、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发生。趋势的逆转,一般都是伴随着市场心理的逐渐改变进行的,通常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分阶段的演变过程。
确切地说,趋势反转信号的出现,意味着之前的市场趋势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市场并不一定就此逆转到相反的方向上,弄清楚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妨用行驶中的汽车来打个比方。一场上升趋势就相当干一辆以时速30英里前进的汽车。汽车的刹车灯亮了,汽车随后停了下来.刹车灯相当于趋势反转信号,它表明先前的趋势(相当于汽车向前行驶)即将终止。现在,汽车静止不动,那么下一步,司机是打算调头向相反方向行驶呢?还是停在那里不动呢?亦或是继续向前行驶呢?如果没有更多的线索,我们根本无从知晓。
把反转形态理解成趋势变化形态,才是慎重可取的考虑,本来我有心采用“趋势变化形态”这个术语。交易的成功,需要两个方面的保证,既要能够正确地把握趋势、追随趋势,也要能够正确地把握趋势即将发生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反转形态,便是市场以其特有的方式为我们提供的一种指路牌,牌子上写着:“当心;趋势正在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市场的心理状态正在发生变化、那么,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市场环境,我们就应当及时调整自已的交易方式。当反转形态出现时,如何建立新头寸,如何了结旧头寸,存在多种多样的选择。本书从头至尾所讨论的,就是相应的各种应对方法。
这里有一条重要原则:仅当反转信号所指的方向与市场的主要趋势方向一致时,我们才可以依据这个反转信号来开立新头寸。举个例子,假定在牛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顶部反转形态。虽然这是一个看跌的信号,却并不能保证卖出做空是有把握的。这是因为,市场当前的主要趋势依然是上升的。无论如何,就这个反转形态的实质意义来说,它构成了了结既有多头头寸的交易信号。如果当前主要趋势为下降趋势,那么,虽然还是这个顶部反转形态,但是它就足以构成卖出做空的凭据了。
1。锤子线(探水竿)或 上吊线 :影线是实体的二倍,需次日开盘价或收盘价高于或低于实体确认
此形态出现于下降趋势中时,表现市场正用锤子夯砸底部(试一下水的深浅)
此形态出现于上升趋势中时,看上去就像吊在绞刑架上双腿晃荡的一个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