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巷中的酒香 浦科特D500耳机全面评测
为了能够让D500有着良好发挥,我进行了大约150小时的煲机。听音前端方面,我们选择了Colorfly pocket hifi C4作为试听的驱动前端,音频输出端则采用了GoVibe Xvert USB数字声卡连接PC使用,声卡和C4之间采用75欧的单晶铜数字同轴线材传输。而听音音源则采用了CD抓轨的WAV音频、以及部分网络下载的 FLAC/APE无损压缩音频。
而测试的音乐方面,则涵盖了大部分能够平日接触到的类型,如古典、流行、摇滚、Newage等。
为了照顾一些刚上手的耳机玩家,以更为直观的角度了解这副耳塞的音质,笔者采用“先总后分”的描写方式,先简单地介绍耳塞的三频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再辅以详细的分析说明。
浦科特D500耳机的大致音感如下:
高频:量感明亮,延伸一般,线条感适中
中频:人声质感较好,有少量颗粒感,音色略微偏暖
低频:下潜一般,量感适中,弹性比较差
细节:纺锤形的中等规模声场,分离度(横向声场)表现突出,层次感(纵向声场)表现一般,解析力优秀,结像力较差
首先,一款便携式耳机最大的考量点,在于其低频的表现。D500在这方面的表现则有中规中矩的感觉:一方面,其低频量感控制在一个刚刚好的度,不过不失;另一方面,由于其单元自身低频不足、依靠调音海绵来增强低频的原因,不仅其低频下潜表现得不够理想,弹性上的不足还导致其大动态的时候低频失真比较明显,显得力量不够凝聚、容易产生散开的感觉。当然,就一般的流行、摇滚、Newage和小编制古典来说,D500的低频已经足够伺候,至少恰如其分的低频量感并不是每一副便携耳机都能做到的。
其次,说说D500的中频部分。比起日系便携耳机动辄染色严重、要么中高频发干的人声表现来说,D500却有一种难得的平衡——男女声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向,既没有厚重的男声,也没有飘逸的女声,只有歌手自己本身特点适当烘托下的声音,而微暖的音色则让歌声多一分感性的色彩。不过,由于存在少量的颗粒感,使得某些类型的女声稍欠一丝顺滑的感觉,而且由于结像力不足的原因,人声结像偏大而且有点飘的感觉。
再次,我们来看D500的高频。D500的高频表现出明亮而细节丰富的特点,适中的线条感使其能够兼顾小提琴和吉他这两款线条差异较大的乐器的表现。只是,由于高频的延伸速度上的欠缺,对于小提琴、古筝等乐器的演绎欠缺一丝韵味,可以说是“肉是有点,但缺神韵”;而乐曲高潮时的擦弦声则较易乱成一团。
最后,谈及一下D500的声音细节。虽然是采用封闭式腔体设计,但是由于低频量感的因素,D500的横向声场(分离度)却出乎意料地开扬,乐器之间的距离感被拉得很开,只是因为耳罩部分空间不足的问题,导致层次感(纵向声场)有所欠缺,声场规模还是不够大,演绎大编制古典乐的时候会缺少一种大排场的爆发感。不过,如果是听室内乐或者小编制的话,D500的优秀解析力表现就会让人大呼过瘾,干净的声底、丰富的细节是同价位、甚至是上一档次的耳机所难觅敌手的,体现出D500声音素质上的优秀。
总括来说,浦科特D500的声音表现出乎了笔者的意料:一方面,与其299元价位所不相符的高素质回放让笔者大呼过瘾,尤其是对于小编制古典乐的回放更是给力无比;另一方面,由于耳机设计方面的原因,其低频表现则稍微不够力度,弹性和下潜都存在较明显的问题,大动态下的表现更是无力吐槽。但不可否认的是,耳机自身的平衡性是做得比较到位的,三频之间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这对于大部分耳机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至于驱动性方面来说,D500则不那么容易伺候了。虽然标称为iPod、iPhone、iPad和MP3设计优化,但是耳机自身对于前端的推力有着一定程度的需求,建议玩家配搭一款推力较大的前端使用——其实PC就是一个合适的前端。当然,如果要随身听的话,一般飞利浦 SA28、Sandisk sansa clip系列等的器材都能较好地驱动D500了。值得一提的是,D500并不探噪,对于前端底噪没有太多信心的玩家可以放心选择,尤其是PC用户。
http://www.imclub.cn/bbs/forum.php
而测试的音乐方面,则涵盖了大部分能够平日接触到的类型,如古典、流行、摇滚、Newage等。
为了照顾一些刚上手的耳机玩家,以更为直观的角度了解这副耳塞的音质,笔者采用“先总后分”的描写方式,先简单地介绍耳塞的三频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再辅以详细的分析说明。
浦科特D500耳机的大致音感如下:
高频:量感明亮,延伸一般,线条感适中
中频:人声质感较好,有少量颗粒感,音色略微偏暖
低频:下潜一般,量感适中,弹性比较差
细节:纺锤形的中等规模声场,分离度(横向声场)表现突出,层次感(纵向声场)表现一般,解析力优秀,结像力较差
首先,一款便携式耳机最大的考量点,在于其低频的表现。D500在这方面的表现则有中规中矩的感觉:一方面,其低频量感控制在一个刚刚好的度,不过不失;另一方面,由于其单元自身低频不足、依靠调音海绵来增强低频的原因,不仅其低频下潜表现得不够理想,弹性上的不足还导致其大动态的时候低频失真比较明显,显得力量不够凝聚、容易产生散开的感觉。当然,就一般的流行、摇滚、Newage和小编制古典来说,D500的低频已经足够伺候,至少恰如其分的低频量感并不是每一副便携耳机都能做到的。
其次,说说D500的中频部分。比起日系便携耳机动辄染色严重、要么中高频发干的人声表现来说,D500却有一种难得的平衡——男女声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向,既没有厚重的男声,也没有飘逸的女声,只有歌手自己本身特点适当烘托下的声音,而微暖的音色则让歌声多一分感性的色彩。不过,由于存在少量的颗粒感,使得某些类型的女声稍欠一丝顺滑的感觉,而且由于结像力不足的原因,人声结像偏大而且有点飘的感觉。
再次,我们来看D500的高频。D500的高频表现出明亮而细节丰富的特点,适中的线条感使其能够兼顾小提琴和吉他这两款线条差异较大的乐器的表现。只是,由于高频的延伸速度上的欠缺,对于小提琴、古筝等乐器的演绎欠缺一丝韵味,可以说是“肉是有点,但缺神韵”;而乐曲高潮时的擦弦声则较易乱成一团。
最后,谈及一下D500的声音细节。虽然是采用封闭式腔体设计,但是由于低频量感的因素,D500的横向声场(分离度)却出乎意料地开扬,乐器之间的距离感被拉得很开,只是因为耳罩部分空间不足的问题,导致层次感(纵向声场)有所欠缺,声场规模还是不够大,演绎大编制古典乐的时候会缺少一种大排场的爆发感。不过,如果是听室内乐或者小编制的话,D500的优秀解析力表现就会让人大呼过瘾,干净的声底、丰富的细节是同价位、甚至是上一档次的耳机所难觅敌手的,体现出D500声音素质上的优秀。
总括来说,浦科特D500的声音表现出乎了笔者的意料:一方面,与其299元价位所不相符的高素质回放让笔者大呼过瘾,尤其是对于小编制古典乐的回放更是给力无比;另一方面,由于耳机设计方面的原因,其低频表现则稍微不够力度,弹性和下潜都存在较明显的问题,大动态下的表现更是无力吐槽。但不可否认的是,耳机自身的平衡性是做得比较到位的,三频之间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这对于大部分耳机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至于驱动性方面来说,D500则不那么容易伺候了。虽然标称为iPod、iPhone、iPad和MP3设计优化,但是耳机自身对于前端的推力有着一定程度的需求,建议玩家配搭一款推力较大的前端使用——其实PC就是一个合适的前端。当然,如果要随身听的话,一般飞利浦 SA28、Sandisk sansa clip系列等的器材都能较好地驱动D500了。值得一提的是,D500并不探噪,对于前端底噪没有太多信心的玩家可以放心选择,尤其是PC用户。
http://www.imclub.cn/bbs/foru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