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
![]() |
夏日清晨,微风轻抚,露珠摇坠,荷香混着稻香是最最怡人的味道。 |
一年中的节日很多,要问我最喜欢什么节日,我想此时的我会说,寒假里的春节与暑假里的鬼节,我都一样的喜欢。
小时候常常期待的七月半的鬼节,后来才知道比较有文化内涵的叫法,是中元节。
越长大,走得越远,越是深化了自己心间对于家乡的牵念。
前天,打电话回家,爸爸说,今天是二爷爷家供饭,我们都在二爷爷家吃饭,明天就是我家供饭了。简短的电话,简单的话语又勾起我一番深切的思乡之情。
很想回家,回家过鬼节,感受那配合着家乡初秋的山水田园气息,在广阔天地之间,尽显宇宙洪荒,阴阳相隔,世事茫茫的节日氛围,还有整个家族难得地聚集一堂,谈天说地,追念先人,日渐淡漠的血缘族亲,忽而浓浓地溢满心田。许多的故事,许多的风景,随时随地,触动只是因常年在外,只能静静地聆听,静静地观望着的游子心。
学生时代,暑假通常不会回家,不是在学校逗留,就是跟随父母在外漂泊,不过碰上鬼节通常还是会回去几天的。现在却是不能了,正在远去的学生时代令人无比怀念,而每个暑假里有关鬼节的一些记忆却忽然在脑海中慢慢清晰地浮现。
一般看到和听到的一些地方的鬼节,似乎只有一天。家乡的鬼节,相比而言,要隆重很多。不仅在时间上有十三日到十五日,三天的跨度,而且桌子、板凳、杯盘、碗筷,以及各种菜肴的备办也是特别地注重。
记得小时候每到鬼节,堂屋里就会放着几个大箩筐,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精致洁净的碗筷、碟子、还有小酒盅。这些就是普通人家的祭器吧,平时都放在年长的,也就是大家默认的一族之长的爷爷家里保存着,只有到鬼节时候,才会拿出来,用于供奉先人。相比后来我在《诗经》、《礼记》等古代经书中看到的古代祭祀之礼的讲究而言,这些祭器真是再简单平常不过了。然而,在当代,礼崩乐坏的几千年之后,在贫穷普通的乡村百姓家里,小孩子们看到残留的古风中瓷白如玉,花纹素朴的碗碟酒盅,却是觉得无比新奇。于是大家争着主动帮助忙碌的大人们,清洗碗筷酒盅,盛饭装酒,然后很细致认真地沿着拼接在一起的几张大桌子的边沿摆放整齐,供看不见的先人们前来享用。
酒盅碗筷在拼接而成的大桌子上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很密集,给人庄重肃穆的感觉。当时,听坐在堂屋门前看着自己的小孙孙们兴味浓厚地忙碌着的奶奶说,鬼节里,是阎王爷大开鬼门关的日子,所有过世了的先人都会来到晚辈的家里吃供品,所以碗筷要密集地摆放,不然,不够的话就会得罪鬼神,得不到他们的护佑。
碗筷酒盅摆过,又是各种应着时令的新鲜果品端上桌来,刚从树上扑下来的枣、从地里摘来的西瓜、从荷塘里挖出的藕,都透着清润鲜甜的香气,四处弥漫,漫溢进我们的鼻孔,不禁口内生津。眼看庄重肃穆的气氛就要在小孩子好吃天性的驱使下被打破,这时,奶奶又说话了。奶奶说,如果我们偷吃,会被先人们发现,而且他们会化成蚊子来惩罚我们,还讲了一个伯伯小时候,偷吃枣子,马上就被先人化成的蚊子叮了嘴巴,肿痛得许多天都不能吃东西的故事,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奶奶的故事很有用,单纯的我们信以为真,收住口水,只是敬畏地等待,就连看到只有在过年时才有的糖果饼干放在桌上,也不曾想过要偷拿一粒。
一挂挂鞭炮,响彻七月的乡村,香烟缭绕,看不见的先人,在鞭炮声中上席享用晚辈们的供奉,又在鞭炮声中,离席而去。整个过程,除了鞭炮声,一切都是静默无声。或许还有大人们的追思,小孩子们的耐心等待。
等待过后,就是一族人的聚餐,小孩子的狂欢。先人默默吃过的东西,原封不动的留给晚辈品尝。于是,糖果、饼干,枣、西瓜,还有切得脆薄多汁的藕片全部都甜进了我们这些小辈们欢腾的肚子里。真是比过年还高兴。
三天的热闹、肃穆与狂欢,在十五日的傍晚时分走向尾声。十五日的傍晚,夜幕降临,夏末初秋的红霞,在天边缓缓隐退,树林成了黑魆魆的小山,构造出一个玄远幽深的世界。虫声畏寒,有些喑哑,乡村小路上,田埂上,一堆堆篝火燃起,是家家户户在燃烧纸钱和自己用五色纸裁剪的衣物,塞满放了几天假,回家看看,现在正要离去的先人们的行囊。
生死相隔,此去,只待来年。来年,这离去的队伍里,又会多了谁呢。
一年又一年,爷爷没了,细爷爷没了,外婆没了,还有告诫我们不能偷吃的奶奶也没了。……
而我们,那个在漫长的暑假里,期待摆放精致好看、素朴整洁的祭器,期待一场大块朵颐的狂欢的小孩子们,也长大了,游离天涯。
从此,酷暑将尽,秋凉随着台风雨开始漫溢开来的时节,涌在心头的就不只是期待了,更有深深的牵念。
我想回家,回家过那个似乎有着特别意义的节日。所以,好几次,只要有机会,就捻着一张票,坐上火车,看着沿途渐渐熟悉的风景朝家乡奔去。
有时候是一个人。那次,鬼节前的七夕,在花店打工,包装了不知多少束玫瑰,恰好挣够了来回家乡和学校之间的车费,还捧回一盆自己喜欢的大大的仙人球。回家时,去火车站的路上,大雨倾盆,城市交通混乱拥堵。终于下了公交车一路狂奔,火车却是晚点两小时。雨后的清冷里,枯坐在难得空阔的候车室里等待,显得孤凄,正如许多次回家的情景。
火车姗姗来迟,检票上车,才发现手指先前竟然在情急之下,被划破,车票上浸染着斑斑血迹。归乡情切,虽然那时候的家乡存着令人心冷的一幕幕,但是记忆中的温馨与欢乐也令人永难忘记。
回到家里,跟着舅妈和表姐他们在外公家过节,坟头青烟袅袅而上,天际先人如晤。同弟弟、表妹一起走在家乡的田野间游逛,夕阳斜照,晚风清恬,残荷承露,莲子清香,美好的时光,足以抚慰从小积攒下来的偏爱孤凄的心灵。
有时候是同亲戚一起。记得最近一次,是在前年。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同舅妈和表姐弟妹们,一起从广州坐火车回家,像极了许多年前的情景:暑假结束了,南飞的小候鸟该离开父母回家去上学了。只是这一次的小候鸟,不再是长大了的我,而是同那个时候一般大的,我的表弟表妹。
回到家里,依然很开心,稻田依然宽广青翠,晚间,从稻田里吹来的风依然带着令人陶醉的稻花香。然而,开心中渗着些许怅惘,表弟表妹闷闷不乐的神情,懂事的话语,触动了我。留守儿童的同病相怜。
去年的鬼节没有回家,因为忙,因为爸妈没有在家。为毕业与工作忙了一年之后,一切暂时尘埃落定的今年,爸妈在家,想回去却是不能的了。
只能怀着深深的眷念,听记忆中的鞭炮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