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篇·夏日最后一条大鱼
突然开始幻想一种小镇上的生活。
……
也是在这样风起的夏夜吧,周瑶卷上一床凉席,和家里人晃悠着向河边走去。
一路上,遇见不少同样胳膊下夹着凉席、手里拿着脸盆,肩颈上还搭块毛巾的乡邻。大家伙儿都扯着嗓门打招呼,大人们自是拉些家常,问问前个儿你家小孙子摔破的腿能沾水了没,他婶子昨儿个给你家老大说的那姑娘他瞅着咋样?
小辈们则不耐这样的寒暄,于是互相使个眼色,便三三两两地开溜了。
大人们对此倒也不甚在意,最多嗔怪上一句,现在的娃子们一点礼性都没得。
周瑶和李裁缝家的大姑娘小秋向来玩得好,两人便也搭着伴先溜走了。待赶到石桥边,却瞅见桥面两边都被人给占满了,连下面的桥洞里都躺的是人。周瑶有点儿懊恼,明儿个可得早点来占位子。不过,这会儿却也只能再找找了。
好在运气不错,小秋这丫头眼尖,发现河堤那排柳树下还有一处清凉地,虽然偏点儿,倒也没隔石桥太远。
两人抱着凉席走下河堤,踮着脚尖儿绕过了围坐一堆儿打牌的、梦中扯呼的、拍着娃儿哼儿歌的……然后来到河水拐角处那株大柳树旁。
这棵老柳树傍水而生,枝繁叶茂。长长的柳枝,有一小半都荡在河水里。周瑶在树边空地上铺开凉席,然后半趴在上面,朝河堤下探出手臂,在凉下来的河水里透了透毛巾。
小秋这丫头别看平素胆大,但要她探身下去,却到底有些胆怯,只一个劲儿嬉笑道,我怕水里头有大鱼在,于是周瑶少不得代劳。待把两床凉席都擦净了,席面儿都透出河水的凉意后,两人便开始躺下聊天。
这真是再好不过的聊天环境了。头上是黑丝绒一样的天空,缀满了亮闪闪的星星。若是稍稍歪一下头,透过一旁垂下来的长长柳条朝上看去,会发现这漫天星光被切割成了摇曳变幻的碎影,跟河面上的鳞磷波光似的。可小秋没闲心看这些,她只顾逮着周瑶说着自己的烦恼。
她想去广州打工,给自己挣份嫁妆,自家那不着调的爹是指望不上了,就连小弟将来的彩礼钱也得靠她。可现在她刚和县城里的一个初中同学好上,哎,你记得不,就是那个当时总借我课外书看的那谁。他读大学回来了,在县一中教书,咱们的最高学府呢。小秋话语里透着得意,但随即又苦恼起来,我这要去了,没个两三年回不来,要是他变心了,我可咋搅呢。说着说着,这丫头烦得不得了,泄愤似的扯住几根柳条,腾的坐起身来。只听柳条唰的一下,想必被撸掉一嘟噜叶子。
而这中间,周瑶只管听到在,间或附和上两句就成。多年的玩伴,她知道,小秋这丫头,脾气大、主意也正,她心里头早就想好咋整了,只是要别人帮着肯定一下。
天上的星似乎在游移。周瑶动了动脖子,觉得有些发酸。她心想,大概是日日在小卖部里低头算账太久了,改天得去给爷爷剃头的那家理发店,让钟老师傅给捏捏。
爷爷顶瞧不上镇上那些发廊,说那些小年轻们,头发倒是能给你弄得那啥,噢,叫“时髦”,可这捏肩揉背捶腰的手艺,那些黄头发的后生们可没有。而镇上那些所谓时髦青年的打扮,爷爷更是反感得紧,总是跟周瑶絮叨,生怕她学了去。
周瑶抬起手臂,将双手交叉垫在颈后。想着爷爷每次说话时气鼓鼓的样子,心说,老小孩,可不是老小孩么。
忽然,河对面传来扑通几声响动,然后便是哗哗的破水声和少年们尖嗓门的笑闹声。
小秋瞅了一眼,扑哧一笑,坏情绪好像一下没了,扭过头对周瑶笑说,这些大小子们哟,夜里光屁股扑腾来了,嘿嘿,看明个儿不告诉他们爹妈,好好抽上一抽。
下一刻,她却像发现了什么似的,秀气的眉一拧,大吼到,李冬,你给我滚过来,竟然溜出来玩水,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对面有小子起哄说,李冬,你姐叫你呢,还不快游过去挨打。
却听李冬这半大小子赖皮道,哼,李秋,有本事就过来抓我呀。嘿嘿,你不敢吧。哼,偷看我们光屁股游泳,真不害臊。
小秋恼极,骂道,这死皮猴子。
对面又传来一个声音,小小的公鸭嗓,变声期的少年显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说话内容倒中听得很。秋姐,你放心,我会看着他们的,我们今儿里还捞了蛮多小鱼,明儿个带来给你炸面鱼儿吃。
小秋这才消了气,说道,小勇,这里头就数你年纪最大,可千万要多看着他们。然后,语气又是一变,朝对岸后喊道,你们这帮小皮猴,明天都来冬子家里吃炸鱼,哼,有不来的,下次秋姐我路上见到了,可就放手抽了啊。
对面又是一片嬉闹声和讨饶声。
楚瑶坐起身来,捅捅小秋,嘿,说,干嘛吓他们,又有啥鬼主意了?小秋得意道,山人自有妙计,佛曰不可说。楚瑶笑骂道,看把你拽的。
这时,只听对面又是一声响动。楚瑶抬眼望去,一个倒挂在对岸柳树上的小皮猴跃入了水中。天上群星正璨,河中一片碎动光影,小小少年如银鱼入水,在黑夜中激起了亮色水花。下一刻,又在别处笑嘻嘻地冒出湿漉漉的头和小肩膀来。
镇里的孩子其实蛮可怜的,没啥子娱乐,就一家游戏厅,机器都老掉牙了,孩子们去了也未必排得上。而学校放了假后,也没开补习班、兴趣班啥的。好多老师都趁暑假,帮自己做农活呢,现在正是缺人手的时候,早些年,这些学生娃,也都是要下地的,近些年,镇里人才开始娇养起娃娃来。
其实,回来过暑假的几个大学生倒是贴出了几张补课广告,可大人们一看那补课费,咋咋舌也就过去了,只当成个笑话。倒是那几个大学生娃的家长觉得脸上臊得慌,教训自家姑娘、后生说,别把大城市的一套放咱镇上,乡里乡亲的,还要不要脸面。
大学生娃们不服,却也没了办法,只能悻悻又赌气地把补课广告给扯了,同时发誓,毕了业一定要留在大城市,才不回这鬼地方来。
……
周瑶总是一想就想远了。回过神来时,听见小秋还在担心,哎,你说他们这大晚上的,不会有啥事吧?
其实倒也不是小秋啰嗦,周瑶清楚,这条清远河滋养着全安林镇,但同时也吞噬着生命。每隔几年,总有那么一两个玩水的小娃子丢在水里。
可当镇里人渡过了集体性的悲伤后,下一年却也并不特别禁止自家娃儿去玩水。似乎乡人们有种朴素的生命观,小娃儿是天生天养的,老天顾惜他,便不会让人收了他去。加之居民们生活忙碌疲惫,现在镇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只剩下老人,田头灶间,忙里忙外,若再加上病痛什么的,自然也就顾不上盯着自家的小皮猴们了。
周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爱玩水,常在午间溜了出去,和小伙伴们潜到水底捉小鱼,摸石头。一个女娃,胆子怎么这么野,爷爷总是这么说,但话里话外却也透着稀罕劲儿。
有一次,六岁的周瑶不小心潜到了河边一棵老柳树底下,跟今晚这棵很像。
那里是深水禁区,大人们绝对不允许孩子们去玩的,周瑶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游过去的。她潜到水中时,看到那条银色小鱼,心中喜欢得很,便追着它,谁知竟来到了这里。
眼前的水呈现出一种深碧色,就像小石头太奶奶那枯瘦的腕子上的绿莹莹的镯子,又像后山石壁上生出的青苔,还渗着些水汽。
这地方的水真静啊,好像根本不会流动似的。水面上头,传来气泡被日头晒裂的轻微声响。周瑶正凝神数着水泡数,一、二、三……谁知光光的脚板心却好像被什么咬了一口。
呀,什么东西?周瑶惊得一下子从水里头蹿出头来。
噢,她突然想起来,以前听养鱼的李大叔他们说过,这水下面有大鱼,不过好奇怪,他们捕鱼却从不在这里撒网。镇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也总说,这里不干净,千叮聆万嘱咐自家娃儿莫要去这里玩水。该不会是大鱼咬了自己吧?
大人们叮嘱时总是忘记了一点,小孩子都是没记性的,就算有了记性,好奇心也往往太过。就像周瑶,明明知道该离开这里,却又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想抓住那条银色小鱼,总想再潜下去,游得更近些,再近一些。她小小的心里头,很稀奇地没有任何害怕的念头在。于是,周瑶再次潜了下去。
在她眼前,水色开始变得愈发莹绿透明,柳树巨大的苍白色根须在水中盘根错结,还有很多长长的细须在水中摆动,而漂亮的红色、银色小鱼则在根须间灵活快乐穿行,还有一些镇里人丢弃的杂物竟然也塞在了这里。
待游得更近一些后,周瑶试着慢慢将小小的胳膊伸进根须里。她想抽出里面的一些杂物,堵一个小小的围堰,圈几尾小鱼在里面,这是爷爷教她的方法。谁知,在她费力抽掉那纠缠在一起的根须里的杂物时,却看见了被清理干净的根须空隙里面,静静地卧着一堆东西,白生生的,森森然的——骨头,各种各样的骨头,鱼骨,猫狗骨架,以及……
这一刻,周遭的一切似乎都静止了,或者说凝固了,深碧色的水从四面八方向她涌来,似乎是要温柔地拥抱她,却又好像要把她永远封存在里面。她想要说话,却仿佛失去了语言的能力,开口吐出的只是一串串破碎的恐惧,在水中留下一个个气泡后便转瞬不见了。
而当时的周瑶并不知道这叫窒息——她在水中已憋气太久。
现在的周瑶,已经能清楚冷静地回忆、描述这一切。
可当时的周瑶还看到——将她紧紧包围的的水体被一道银光刺破,绵密厚实的碧水陡然劈开,一条银色的大鱼驼着她,高高地跃出了水面。
而现在的周瑶却知道——当她醒了后,爷爷抱着她又骂又哭,然后冲着她身边的一个人说,多亏了你余哥哥水性好,救了你这丫头。
当时的周瑶迷迷登登的,眼睛不大睁得开,午后的日头也刺眼得紧,只模模糊糊看见一个和隔壁小军哥那么高的少年,正迎光站着,打着赤膊,白生生的。
爷爷还在唠叨,什么要不是你余哥哥,你就要被大鱼给吃了,以后还敢不敢再下水啊……
周瑶隐隐约约听着,一方面觉得爷爷好烦,怎么跟蚊子似的在耳朵边说个不停;一方面又觉得不服气,想说爷爷你弄错了,才不是什么余哥哥救了我,是大鱼把我驼出来的。
待两日后,周瑶歇妥当了,爷爷便从自家小卖部里挑了几包周瑶最爱吃的点心,然后牵着她到隔壁张婶家送谢礼去了。
周瑶乖乖坐着,听爷爷和张婶寒暄,知道了那个余哥哥是张婶的远房侄子,从省城里来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娃,到这里过暑假体验生活呢。
省城好远啊,爸爸妈妈走了三年都还没走回到镇上。周瑶还有一年才能上学,可爷爷已经教会了她做算术,她早就帮爷爷算账了。她听打工回来的张三叔说过,省城离镇子有3500多公里。那么爸爸妈妈走了三年了,一年是365天,1公里是1000米,自己走四步就是1米了——爷爷教她算术时量过——那爸爸妈妈每天走几步呢?哎呀,真是太复杂了。周瑶有些算不清楚了。
不过省城里肯定不好,爸爸妈妈走得这么慢,肯定是在那里没吃好,没劲儿,才走得慢。嗯,肯定是这样。所以周瑶对省城来的人有点不喜欢,觉得他们亏待了爸爸妈妈。但是,周瑶还是想问问他们看见了自己爸爸妈妈没有。可这余哥哥怎么又跑出去玩了。周瑶眼巴巴地盯着门口。
这回考了年纪第一?周瑶闻声扭过头,看见张婶就像夸自己孩子似的,满脸都是得意。周瑶想起那天在院子里听到隔壁李大伯用皮带抽小军哥的声音,应该很疼吧——她问过爷爷,爷爷说是因为小军哥这回没能考到年纪第一。周瑶不明白为什么,小军哥已经学习够好了啊。她不懂的,小军哥都知道。所以周瑶有些生气,小军哥都被李大伯关在家里半个月了,天天在场院里做作业,都没法带她和小石头他们去捉小鱼了。
于是周瑶咬着嘴唇想,等余哥哥回来,一定要对他说,学习好也不能光玩,嗯,就说这是爷爷说的。可直到爷爷和张婶寒暄完,也没见余哥哥回来。于是爷爷留下点心,还和张婶互相推让了好一会儿。可余哥哥还没回来。周瑶好生失望。
爷爷把自己的大草帽给周瑶戴上,然后牵着她的小手往家里走去。周瑶一路上怏怏的。爷爷有点担心,丫头,是不是中暑了?周瑶摇摇头,闷闷说道,爷爷,我想爸爸妈妈了。明天咱们再来找余哥哥吧,问问他见到我爸爸妈妈没有?
今天出门前是哪个小花猫说不想来的?爷爷打趣周瑶。可那是你说是余哥哥救了我,但真的是大鱼把我驼出来的。又胡说了,爷爷笑道。周瑶有些气闷,为什么大人就不相信人呢?真跟他们说不明白。
第二天,周瑶和爷爷再去张婶家,却得知余哥哥已经有事提前走了。此后的十多个暑假,周瑶再也没见过他,兴许是到别处体验生活去了。只是间或听到张婶说他考上大学了,进了大公司了,成了家了……
而周瑶也慢慢长大,知道了省城到小镇的距离只需要坐两天火车,也知道了父母永远也走不回小镇上了,也终于明白了救自己的应该就是余哥哥,可是她仍愿意相信自己是被那条银色大鱼给驼上来的。毕竟,这是一个更好的故事,不是么?
……
周瑶好像又想远了。
身边的小秋拉拉她,躺过来点,当心夜里睡着了,滚到水里面去。周瑶笑着眨眨眼,不怕,掉进去了,也会有大鱼把我驼出来。小秋切了一声,幼稚。
哎,你们这些人怎么这么没意思啊!周瑶咬着柳条,看着面前涌动着摇曳星光的河水,那里面好像有着无尽的秘密,只要你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
……
这就是20岁的小镇杂货店店主周瑶的一个平凡夏夜生活,也是我写给自己这个日益麻木的都市上班族的一个白日梦。
……
也是在这样风起的夏夜吧,周瑶卷上一床凉席,和家里人晃悠着向河边走去。
一路上,遇见不少同样胳膊下夹着凉席、手里拿着脸盆,肩颈上还搭块毛巾的乡邻。大家伙儿都扯着嗓门打招呼,大人们自是拉些家常,问问前个儿你家小孙子摔破的腿能沾水了没,他婶子昨儿个给你家老大说的那姑娘他瞅着咋样?
小辈们则不耐这样的寒暄,于是互相使个眼色,便三三两两地开溜了。
大人们对此倒也不甚在意,最多嗔怪上一句,现在的娃子们一点礼性都没得。
周瑶和李裁缝家的大姑娘小秋向来玩得好,两人便也搭着伴先溜走了。待赶到石桥边,却瞅见桥面两边都被人给占满了,连下面的桥洞里都躺的是人。周瑶有点儿懊恼,明儿个可得早点来占位子。不过,这会儿却也只能再找找了。
好在运气不错,小秋这丫头眼尖,发现河堤那排柳树下还有一处清凉地,虽然偏点儿,倒也没隔石桥太远。
两人抱着凉席走下河堤,踮着脚尖儿绕过了围坐一堆儿打牌的、梦中扯呼的、拍着娃儿哼儿歌的……然后来到河水拐角处那株大柳树旁。
这棵老柳树傍水而生,枝繁叶茂。长长的柳枝,有一小半都荡在河水里。周瑶在树边空地上铺开凉席,然后半趴在上面,朝河堤下探出手臂,在凉下来的河水里透了透毛巾。
小秋这丫头别看平素胆大,但要她探身下去,却到底有些胆怯,只一个劲儿嬉笑道,我怕水里头有大鱼在,于是周瑶少不得代劳。待把两床凉席都擦净了,席面儿都透出河水的凉意后,两人便开始躺下聊天。
这真是再好不过的聊天环境了。头上是黑丝绒一样的天空,缀满了亮闪闪的星星。若是稍稍歪一下头,透过一旁垂下来的长长柳条朝上看去,会发现这漫天星光被切割成了摇曳变幻的碎影,跟河面上的鳞磷波光似的。可小秋没闲心看这些,她只顾逮着周瑶说着自己的烦恼。
她想去广州打工,给自己挣份嫁妆,自家那不着调的爹是指望不上了,就连小弟将来的彩礼钱也得靠她。可现在她刚和县城里的一个初中同学好上,哎,你记得不,就是那个当时总借我课外书看的那谁。他读大学回来了,在县一中教书,咱们的最高学府呢。小秋话语里透着得意,但随即又苦恼起来,我这要去了,没个两三年回不来,要是他变心了,我可咋搅呢。说着说着,这丫头烦得不得了,泄愤似的扯住几根柳条,腾的坐起身来。只听柳条唰的一下,想必被撸掉一嘟噜叶子。
而这中间,周瑶只管听到在,间或附和上两句就成。多年的玩伴,她知道,小秋这丫头,脾气大、主意也正,她心里头早就想好咋整了,只是要别人帮着肯定一下。
天上的星似乎在游移。周瑶动了动脖子,觉得有些发酸。她心想,大概是日日在小卖部里低头算账太久了,改天得去给爷爷剃头的那家理发店,让钟老师傅给捏捏。
爷爷顶瞧不上镇上那些发廊,说那些小年轻们,头发倒是能给你弄得那啥,噢,叫“时髦”,可这捏肩揉背捶腰的手艺,那些黄头发的后生们可没有。而镇上那些所谓时髦青年的打扮,爷爷更是反感得紧,总是跟周瑶絮叨,生怕她学了去。
周瑶抬起手臂,将双手交叉垫在颈后。想着爷爷每次说话时气鼓鼓的样子,心说,老小孩,可不是老小孩么。
忽然,河对面传来扑通几声响动,然后便是哗哗的破水声和少年们尖嗓门的笑闹声。
小秋瞅了一眼,扑哧一笑,坏情绪好像一下没了,扭过头对周瑶笑说,这些大小子们哟,夜里光屁股扑腾来了,嘿嘿,看明个儿不告诉他们爹妈,好好抽上一抽。
下一刻,她却像发现了什么似的,秀气的眉一拧,大吼到,李冬,你给我滚过来,竟然溜出来玩水,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对面有小子起哄说,李冬,你姐叫你呢,还不快游过去挨打。
却听李冬这半大小子赖皮道,哼,李秋,有本事就过来抓我呀。嘿嘿,你不敢吧。哼,偷看我们光屁股游泳,真不害臊。
小秋恼极,骂道,这死皮猴子。
对面又传来一个声音,小小的公鸭嗓,变声期的少年显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说话内容倒中听得很。秋姐,你放心,我会看着他们的,我们今儿里还捞了蛮多小鱼,明儿个带来给你炸面鱼儿吃。
小秋这才消了气,说道,小勇,这里头就数你年纪最大,可千万要多看着他们。然后,语气又是一变,朝对岸后喊道,你们这帮小皮猴,明天都来冬子家里吃炸鱼,哼,有不来的,下次秋姐我路上见到了,可就放手抽了啊。
对面又是一片嬉闹声和讨饶声。
楚瑶坐起身来,捅捅小秋,嘿,说,干嘛吓他们,又有啥鬼主意了?小秋得意道,山人自有妙计,佛曰不可说。楚瑶笑骂道,看把你拽的。
这时,只听对面又是一声响动。楚瑶抬眼望去,一个倒挂在对岸柳树上的小皮猴跃入了水中。天上群星正璨,河中一片碎动光影,小小少年如银鱼入水,在黑夜中激起了亮色水花。下一刻,又在别处笑嘻嘻地冒出湿漉漉的头和小肩膀来。
镇里的孩子其实蛮可怜的,没啥子娱乐,就一家游戏厅,机器都老掉牙了,孩子们去了也未必排得上。而学校放了假后,也没开补习班、兴趣班啥的。好多老师都趁暑假,帮自己做农活呢,现在正是缺人手的时候,早些年,这些学生娃,也都是要下地的,近些年,镇里人才开始娇养起娃娃来。
其实,回来过暑假的几个大学生倒是贴出了几张补课广告,可大人们一看那补课费,咋咋舌也就过去了,只当成个笑话。倒是那几个大学生娃的家长觉得脸上臊得慌,教训自家姑娘、后生说,别把大城市的一套放咱镇上,乡里乡亲的,还要不要脸面。
大学生娃们不服,却也没了办法,只能悻悻又赌气地把补课广告给扯了,同时发誓,毕了业一定要留在大城市,才不回这鬼地方来。
……
周瑶总是一想就想远了。回过神来时,听见小秋还在担心,哎,你说他们这大晚上的,不会有啥事吧?
其实倒也不是小秋啰嗦,周瑶清楚,这条清远河滋养着全安林镇,但同时也吞噬着生命。每隔几年,总有那么一两个玩水的小娃子丢在水里。
可当镇里人渡过了集体性的悲伤后,下一年却也并不特别禁止自家娃儿去玩水。似乎乡人们有种朴素的生命观,小娃儿是天生天养的,老天顾惜他,便不会让人收了他去。加之居民们生活忙碌疲惫,现在镇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只剩下老人,田头灶间,忙里忙外,若再加上病痛什么的,自然也就顾不上盯着自家的小皮猴们了。
周瑶想起自己小时候也爱玩水,常在午间溜了出去,和小伙伴们潜到水底捉小鱼,摸石头。一个女娃,胆子怎么这么野,爷爷总是这么说,但话里话外却也透着稀罕劲儿。
有一次,六岁的周瑶不小心潜到了河边一棵老柳树底下,跟今晚这棵很像。
那里是深水禁区,大人们绝对不允许孩子们去玩的,周瑶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游过去的。她潜到水中时,看到那条银色小鱼,心中喜欢得很,便追着它,谁知竟来到了这里。
眼前的水呈现出一种深碧色,就像小石头太奶奶那枯瘦的腕子上的绿莹莹的镯子,又像后山石壁上生出的青苔,还渗着些水汽。
这地方的水真静啊,好像根本不会流动似的。水面上头,传来气泡被日头晒裂的轻微声响。周瑶正凝神数着水泡数,一、二、三……谁知光光的脚板心却好像被什么咬了一口。
呀,什么东西?周瑶惊得一下子从水里头蹿出头来。
噢,她突然想起来,以前听养鱼的李大叔他们说过,这水下面有大鱼,不过好奇怪,他们捕鱼却从不在这里撒网。镇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也总说,这里不干净,千叮聆万嘱咐自家娃儿莫要去这里玩水。该不会是大鱼咬了自己吧?
大人们叮嘱时总是忘记了一点,小孩子都是没记性的,就算有了记性,好奇心也往往太过。就像周瑶,明明知道该离开这里,却又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想抓住那条银色小鱼,总想再潜下去,游得更近些,再近一些。她小小的心里头,很稀奇地没有任何害怕的念头在。于是,周瑶再次潜了下去。
在她眼前,水色开始变得愈发莹绿透明,柳树巨大的苍白色根须在水中盘根错结,还有很多长长的细须在水中摆动,而漂亮的红色、银色小鱼则在根须间灵活快乐穿行,还有一些镇里人丢弃的杂物竟然也塞在了这里。
待游得更近一些后,周瑶试着慢慢将小小的胳膊伸进根须里。她想抽出里面的一些杂物,堵一个小小的围堰,圈几尾小鱼在里面,这是爷爷教她的方法。谁知,在她费力抽掉那纠缠在一起的根须里的杂物时,却看见了被清理干净的根须空隙里面,静静地卧着一堆东西,白生生的,森森然的——骨头,各种各样的骨头,鱼骨,猫狗骨架,以及……
这一刻,周遭的一切似乎都静止了,或者说凝固了,深碧色的水从四面八方向她涌来,似乎是要温柔地拥抱她,却又好像要把她永远封存在里面。她想要说话,却仿佛失去了语言的能力,开口吐出的只是一串串破碎的恐惧,在水中留下一个个气泡后便转瞬不见了。
而当时的周瑶并不知道这叫窒息——她在水中已憋气太久。
现在的周瑶,已经能清楚冷静地回忆、描述这一切。
可当时的周瑶还看到——将她紧紧包围的的水体被一道银光刺破,绵密厚实的碧水陡然劈开,一条银色的大鱼驼着她,高高地跃出了水面。
而现在的周瑶却知道——当她醒了后,爷爷抱着她又骂又哭,然后冲着她身边的一个人说,多亏了你余哥哥水性好,救了你这丫头。
当时的周瑶迷迷登登的,眼睛不大睁得开,午后的日头也刺眼得紧,只模模糊糊看见一个和隔壁小军哥那么高的少年,正迎光站着,打着赤膊,白生生的。
爷爷还在唠叨,什么要不是你余哥哥,你就要被大鱼给吃了,以后还敢不敢再下水啊……
周瑶隐隐约约听着,一方面觉得爷爷好烦,怎么跟蚊子似的在耳朵边说个不停;一方面又觉得不服气,想说爷爷你弄错了,才不是什么余哥哥救了我,是大鱼把我驼出来的。
待两日后,周瑶歇妥当了,爷爷便从自家小卖部里挑了几包周瑶最爱吃的点心,然后牵着她到隔壁张婶家送谢礼去了。
周瑶乖乖坐着,听爷爷和张婶寒暄,知道了那个余哥哥是张婶的远房侄子,从省城里来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娃,到这里过暑假体验生活呢。
省城好远啊,爸爸妈妈走了三年都还没走回到镇上。周瑶还有一年才能上学,可爷爷已经教会了她做算术,她早就帮爷爷算账了。她听打工回来的张三叔说过,省城离镇子有3500多公里。那么爸爸妈妈走了三年了,一年是365天,1公里是1000米,自己走四步就是1米了——爷爷教她算术时量过——那爸爸妈妈每天走几步呢?哎呀,真是太复杂了。周瑶有些算不清楚了。
不过省城里肯定不好,爸爸妈妈走得这么慢,肯定是在那里没吃好,没劲儿,才走得慢。嗯,肯定是这样。所以周瑶对省城来的人有点不喜欢,觉得他们亏待了爸爸妈妈。但是,周瑶还是想问问他们看见了自己爸爸妈妈没有。可这余哥哥怎么又跑出去玩了。周瑶眼巴巴地盯着门口。
这回考了年纪第一?周瑶闻声扭过头,看见张婶就像夸自己孩子似的,满脸都是得意。周瑶想起那天在院子里听到隔壁李大伯用皮带抽小军哥的声音,应该很疼吧——她问过爷爷,爷爷说是因为小军哥这回没能考到年纪第一。周瑶不明白为什么,小军哥已经学习够好了啊。她不懂的,小军哥都知道。所以周瑶有些生气,小军哥都被李大伯关在家里半个月了,天天在场院里做作业,都没法带她和小石头他们去捉小鱼了。
于是周瑶咬着嘴唇想,等余哥哥回来,一定要对他说,学习好也不能光玩,嗯,就说这是爷爷说的。可直到爷爷和张婶寒暄完,也没见余哥哥回来。于是爷爷留下点心,还和张婶互相推让了好一会儿。可余哥哥还没回来。周瑶好生失望。
爷爷把自己的大草帽给周瑶戴上,然后牵着她的小手往家里走去。周瑶一路上怏怏的。爷爷有点担心,丫头,是不是中暑了?周瑶摇摇头,闷闷说道,爷爷,我想爸爸妈妈了。明天咱们再来找余哥哥吧,问问他见到我爸爸妈妈没有?
今天出门前是哪个小花猫说不想来的?爷爷打趣周瑶。可那是你说是余哥哥救了我,但真的是大鱼把我驼出来的。又胡说了,爷爷笑道。周瑶有些气闷,为什么大人就不相信人呢?真跟他们说不明白。
第二天,周瑶和爷爷再去张婶家,却得知余哥哥已经有事提前走了。此后的十多个暑假,周瑶再也没见过他,兴许是到别处体验生活去了。只是间或听到张婶说他考上大学了,进了大公司了,成了家了……
而周瑶也慢慢长大,知道了省城到小镇的距离只需要坐两天火车,也知道了父母永远也走不回小镇上了,也终于明白了救自己的应该就是余哥哥,可是她仍愿意相信自己是被那条银色大鱼给驼上来的。毕竟,这是一个更好的故事,不是么?
……
周瑶好像又想远了。
身边的小秋拉拉她,躺过来点,当心夜里睡着了,滚到水里面去。周瑶笑着眨眨眼,不怕,掉进去了,也会有大鱼把我驼出来。小秋切了一声,幼稚。
哎,你们这些人怎么这么没意思啊!周瑶咬着柳条,看着面前涌动着摇曳星光的河水,那里面好像有着无尽的秘密,只要你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
……
这就是20岁的小镇杂货店店主周瑶的一个平凡夏夜生活,也是我写给自己这个日益麻木的都市上班族的一个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