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属于彭坦自己的音乐之旅
2013年06月02日04:59 来源:扬子晚报
一段属于彭坦自己的音乐之旅“2013年4月,彭坦发了他单飞以后的第三张专辑《迁徙》。这一年刚好是彭坦到北京后的第十二个年头,一个轮回。2001年,从南方那个燥热的城市武汉出发,逆风而上,走过青少年时期的愤怒《天使》,到达达全盛时期明亮而忧伤的《黄金时代》,从单飞后的首张专辑、娓娓道来的《少年故事》,再到后来那张不插电的《Easy》,以及现在颇具实验味道的概念专辑,彭坦终于说,这是从2000年到现在,做得最自由、也是最彻底的一张专辑。在这段忠于自我的旅程上,他没有背弃最初的理想。
是谁的青春期,如此的漫长
说到彭坦,就不能不提起达达。时光回溯到12年前,收音机里嘈杂地唱着“你就是我的天使,我的Angel,带给我幸运和无尽快乐……”这是达达的第一张专辑,充满明亮跳跃的情绪,彭坦的声音还略显单薄和稚嫩,但是谁介意呢,青春不就是这样吗?那些简直要从歌词中溢出来的愤怒、荒诞、讽刺和无病呻吟,都直接干脆、鲜活透明。
这才仅仅是个开始,2003年的《黄金时代》才是达达粉心中的朱砂痣、白月光,一遍遍被提起,却碰不到、摸不得,只是在每个雨夜,像风湿病一样折磨得人辗转反侧睡不着觉。浸满思念的《不经意间》、神奇的《巴巴罗萨》、无厘头的《无双》、执着的《等待》、恬静躁动的《浮出水面》、还有戏谑的《Rock Life》;绚烂的四季歌《Song F》层层递进唱尽青春年少的伤感和明朗,美不胜收,当然少不了
《南方》
忘记了是哪次采访,彭坦说,有一天的晚上北京突然下雨了,雨声特别大。他没有关窗户,窗外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那种感觉就像在武汉一样,让他想起那么多年在南方的日子。
南方,对于彭坦来说是家乡,对于我们来说,则是一块梦中的美丽土地,指引着我们往南方岁月去。那里总是很潮湿,那里总是很松软,那里总是很多琐碎事,那里总是红和蓝。像是在讲述一个柔情蜜意的小故事,里面有炎热夏天里的初恋,有家门前歪七扭八疯长的月季花和自来水管里单调的滴答声。当太阳西沉后夜色会越发深重,楼梯间里是各家晚饭的香味。每天都有新的问题,不知何时又会再忆起。时间过得飞快,转眼这些已成回忆。南方,潮湿记忆堆积的地方,当他的口中反反复复开始念着南方南方,你仿佛就可以听到雨点啪嗒啪嗒地掉下来。
再见了,少年故事
2006年,达达乐队悄然解散。2007年,彭坦发行了他单飞后的第一张录音室专辑《少年故事》,而立之年,与昔日少年告别。
所有的事情,从夏天开始。这张专辑适合在夏天来听,尤其是夏天的晚上。专辑里有一大串电影的名字,灯塔、风儿带着我们飘、少年故事、走马灯、孔雀、甜蜜蜜。光影背后,虚实之间,有似曾相识的微笑,这位曾经的少年用最初的情怀与我们告别。唱完少年,就不再是少年了,他这样说。画面定格在专辑封面上彭坦的脸,夏日阳光的覆盖下,繁盛而美好。
《孔雀》
这张专辑最梦幻的一首歌是《孔雀》。野花开在山坡,开在路边,挂着水滴,蓝白相间。旅途漫长而泥泞,都是潮湿的,都是寂静的。似乎在彭坦的歌里,凡是牵扯到回忆、故乡,都会幻化成潮湿的梦境。浅吟低唱配上轻松而落寞的旋律,有着奇妙而清晰的画面感。然而,谁都可以遗忘,却不能就此跨越,谁都可以幻想,却无法把它歌唱。
2009年岁末的礼物
礼物的名字叫《Easy》,是一张不插电专辑,乐器只有两把箱琴,《Intro》里面就是他走路、试琴的声音,以及录制前呼出的那口气。当吉他声响起,熟悉的嗓音开始唱“某一天某一天,你对我说,这一切都和别人没有关系”。
没有层层叠叠的立项和审核,没有适时的市场分析和预算评估,只是以一种粗糙和原始的方式,四首新歌和五首来自《少年故事》的曲目。听完这张专辑,也许你就会和我一样觉得,记忆中的那个少年,大概真的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男人,带着一种叫成长的令人感动的温暖力量。
迁徙,来自候鸟的自白书
去年底,彭坦签了摩登天空,今年他拿出了《迁徙》。新专辑里,彭坦留长了头发,蓄起了胡子,沧桑了些,也多了一份淡定而从容。在音乐里他尝试着更多的可能性,专辑有十首歌,平均时长5到6分钟,最长的一首《白房子》有9分钟,风格也更加个人化、更加迷幻,就像他最爱的Radiohead一样。
《东西》
比如说《东西》。据说这是这张专辑制作最费劲的一首。从2010年开始想写,一直到2012年录音的时候还在推翻重来。说最费劲,是因为这是个实验的作品,它其实是两首歌,左声道一首歌,右声道一首歌,虽然两者有联系,但彼此独立,就算撇开对方也能成章。虽然技巧还稍显稚嫩,但明显是开始在“玩”音乐了。
《慢慢的》
最爱的仍然是这首《慢慢的》,也许还是往日的“南方情结”在作祟,因为这其实可以算是一首进化版的《南方》,唱的都是时过境迁,叹的都是过去的小时光。
天慢慢的黑了,我慢慢的走了。他慢慢的老了,你慢慢的远了。车慢慢的动了,心慢慢的空了。我慢慢的忘了,声慢慢的哑了。彭坦说从来没有一首歌,写完之后,自己哇哇大哭。这么多年了,他其实并没有变,他还是会想起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从乡下到武汉,从武汉到北京的种种。其实记忆早就被时间切碎,无法再保持完整,只是总有些画面和场景,冷不丁地冒出来,定格去看就像一幅悠长而精致的画。只是这些终究无法再现,即使用电影拍出来也过于虚幻,只能用音乐的方式将它留下来。
看起来,当我们还在怀念南方和煦阳光下的明媚少年时,彭坦早就走向了更远的地方。借用主打歌《美丽山》中所唱的,“请忘记我,寂静如歌,在夜空闪烁。如果它随风散,孤单如诗,在荒野开满”,忘了多年前那个唱南方的少年吧,那少年从来不是他的标签,而是在人生某个阶段自然呈现的面貌。35岁,脸和心,都会随着年月的流逝而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是那始终率直地看待世界探索内心的少年情怀。
![]() |
彭坦,还是那个如风的少年吗? |
一段属于彭坦自己的音乐之旅“2013年4月,彭坦发了他单飞以后的第三张专辑《迁徙》。这一年刚好是彭坦到北京后的第十二个年头,一个轮回。2001年,从南方那个燥热的城市武汉出发,逆风而上,走过青少年时期的愤怒《天使》,到达达全盛时期明亮而忧伤的《黄金时代》,从单飞后的首张专辑、娓娓道来的《少年故事》,再到后来那张不插电的《Easy》,以及现在颇具实验味道的概念专辑,彭坦终于说,这是从2000年到现在,做得最自由、也是最彻底的一张专辑。在这段忠于自我的旅程上,他没有背弃最初的理想。
是谁的青春期,如此的漫长
说到彭坦,就不能不提起达达。时光回溯到12年前,收音机里嘈杂地唱着“你就是我的天使,我的Angel,带给我幸运和无尽快乐……”这是达达的第一张专辑,充满明亮跳跃的情绪,彭坦的声音还略显单薄和稚嫩,但是谁介意呢,青春不就是这样吗?那些简直要从歌词中溢出来的愤怒、荒诞、讽刺和无病呻吟,都直接干脆、鲜活透明。
这才仅仅是个开始,2003年的《黄金时代》才是达达粉心中的朱砂痣、白月光,一遍遍被提起,却碰不到、摸不得,只是在每个雨夜,像风湿病一样折磨得人辗转反侧睡不着觉。浸满思念的《不经意间》、神奇的《巴巴罗萨》、无厘头的《无双》、执着的《等待》、恬静躁动的《浮出水面》、还有戏谑的《Rock Life》;绚烂的四季歌《Song F》层层递进唱尽青春年少的伤感和明朗,美不胜收,当然少不了
《南方》
忘记了是哪次采访,彭坦说,有一天的晚上北京突然下雨了,雨声特别大。他没有关窗户,窗外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那种感觉就像在武汉一样,让他想起那么多年在南方的日子。
南方,对于彭坦来说是家乡,对于我们来说,则是一块梦中的美丽土地,指引着我们往南方岁月去。那里总是很潮湿,那里总是很松软,那里总是很多琐碎事,那里总是红和蓝。像是在讲述一个柔情蜜意的小故事,里面有炎热夏天里的初恋,有家门前歪七扭八疯长的月季花和自来水管里单调的滴答声。当太阳西沉后夜色会越发深重,楼梯间里是各家晚饭的香味。每天都有新的问题,不知何时又会再忆起。时间过得飞快,转眼这些已成回忆。南方,潮湿记忆堆积的地方,当他的口中反反复复开始念着南方南方,你仿佛就可以听到雨点啪嗒啪嗒地掉下来。
再见了,少年故事
2006年,达达乐队悄然解散。2007年,彭坦发行了他单飞后的第一张录音室专辑《少年故事》,而立之年,与昔日少年告别。
所有的事情,从夏天开始。这张专辑适合在夏天来听,尤其是夏天的晚上。专辑里有一大串电影的名字,灯塔、风儿带着我们飘、少年故事、走马灯、孔雀、甜蜜蜜。光影背后,虚实之间,有似曾相识的微笑,这位曾经的少年用最初的情怀与我们告别。唱完少年,就不再是少年了,他这样说。画面定格在专辑封面上彭坦的脸,夏日阳光的覆盖下,繁盛而美好。
《孔雀》
这张专辑最梦幻的一首歌是《孔雀》。野花开在山坡,开在路边,挂着水滴,蓝白相间。旅途漫长而泥泞,都是潮湿的,都是寂静的。似乎在彭坦的歌里,凡是牵扯到回忆、故乡,都会幻化成潮湿的梦境。浅吟低唱配上轻松而落寞的旋律,有着奇妙而清晰的画面感。然而,谁都可以遗忘,却不能就此跨越,谁都可以幻想,却无法把它歌唱。
2009年岁末的礼物
礼物的名字叫《Easy》,是一张不插电专辑,乐器只有两把箱琴,《Intro》里面就是他走路、试琴的声音,以及录制前呼出的那口气。当吉他声响起,熟悉的嗓音开始唱“某一天某一天,你对我说,这一切都和别人没有关系”。
没有层层叠叠的立项和审核,没有适时的市场分析和预算评估,只是以一种粗糙和原始的方式,四首新歌和五首来自《少年故事》的曲目。听完这张专辑,也许你就会和我一样觉得,记忆中的那个少年,大概真的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男人,带着一种叫成长的令人感动的温暖力量。
迁徙,来自候鸟的自白书
去年底,彭坦签了摩登天空,今年他拿出了《迁徙》。新专辑里,彭坦留长了头发,蓄起了胡子,沧桑了些,也多了一份淡定而从容。在音乐里他尝试着更多的可能性,专辑有十首歌,平均时长5到6分钟,最长的一首《白房子》有9分钟,风格也更加个人化、更加迷幻,就像他最爱的Radiohead一样。
《东西》
比如说《东西》。据说这是这张专辑制作最费劲的一首。从2010年开始想写,一直到2012年录音的时候还在推翻重来。说最费劲,是因为这是个实验的作品,它其实是两首歌,左声道一首歌,右声道一首歌,虽然两者有联系,但彼此独立,就算撇开对方也能成章。虽然技巧还稍显稚嫩,但明显是开始在“玩”音乐了。
《慢慢的》
最爱的仍然是这首《慢慢的》,也许还是往日的“南方情结”在作祟,因为这其实可以算是一首进化版的《南方》,唱的都是时过境迁,叹的都是过去的小时光。
天慢慢的黑了,我慢慢的走了。他慢慢的老了,你慢慢的远了。车慢慢的动了,心慢慢的空了。我慢慢的忘了,声慢慢的哑了。彭坦说从来没有一首歌,写完之后,自己哇哇大哭。这么多年了,他其实并没有变,他还是会想起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从乡下到武汉,从武汉到北京的种种。其实记忆早就被时间切碎,无法再保持完整,只是总有些画面和场景,冷不丁地冒出来,定格去看就像一幅悠长而精致的画。只是这些终究无法再现,即使用电影拍出来也过于虚幻,只能用音乐的方式将它留下来。
看起来,当我们还在怀念南方和煦阳光下的明媚少年时,彭坦早就走向了更远的地方。借用主打歌《美丽山》中所唱的,“请忘记我,寂静如歌,在夜空闪烁。如果它随风散,孤单如诗,在荒野开满”,忘了多年前那个唱南方的少年吧,那少年从来不是他的标签,而是在人生某个阶段自然呈现的面貌。35岁,脸和心,都会随着年月的流逝而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是那始终率直地看待世界探索内心的少年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