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记遗(二)

文接前话,却说游罢了应县净土寺,时间正是17点整。夏日天长,打个摩的想去汽车站赶去浑源的车。师傅告诉我去浑源的车不在汽车站发,都设在洗朔线省道的路口处。去往一看都是县城间的小公共,等着客满就发车走人,幸亏师傅在免了一番折腾。到时正有车发出,车内满满当当的人大都在沿路村镇下车,等我有了座儿也快到城区了,站了近一个小时。 车到浑源,一条名为柳河的河道东侧就是进恒山的景观大道,路上很多拉煤拉货的大车,尘土飞扬环境很差,纳闷不是旅游区嘛怎么让走大车。。后来听说才知道最近修路货车都改走了这边。路边还看见了恒山饭店,但在货车纵横的道边让人看着更像个车马大店。。 饭店南边不远处就是浑源汽车站,刚下车就涌上一波人来抢生意。眼见走不开就找了一个看着蛮精明的小伙,谈好价钱让他送去永安寺顺带帮带个宾馆。车一起步和小哥说起刚才看见的恒山饭店,小哥说那是二部分店,标间才要100多,立马心动,忙让他载去打问,果然特价标间才125,立即预订。看看天色渐晚,也不往永安寺去了,直接和小哥商量明天100块包车浑源,让他一早来接我。 买点水和面包就进了房间,虽是特价房间条件却不差,相当于快捷酒店的档次了,125掏的还蛮值的。可能不是周末游客不多,外加设在远离恒山景区的县城里,结果让我占了便宜吧,反正一夜好睡,很爽的一个晚上。

第二天约了小哥,先去悬空寺预防中午人多光看人了。进了景区门票要了126元。。很是肉疼。。远远望见山崖上的建筑,其实没以前看照片那么雄伟惊险嘛。。更加肉疼了。。悬空寺前是一条宽阔的峡谷,好像唤作金龙峡,峡口南端是恒山水库的大坝。峡谷内有飞瀑自山间人工开凿的洞穴下扬,在寺前形成一条风景河道。绕着河道走了一圈,折回悬空寺前还没八点半,人却已经渐渐多了起来,赶紧登临。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至今仍有北魏的石刻雕像留存,之后的唐、金、明、清历代均有修葺,现仍遗有唐代塑像,以及金代题刻两通,木构建筑则以明清为主。整个寺院上有危崖避雨下临深谷防汛,背岩依龛面向西方佛祖出处,寺门向南开辟,建有大小房屋40余间。

寺院总体看去大致由三组建筑组成,民间称之为“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南侧入口处小跨院上下两层,二层佛堂左贡太乙真人,中间是三佛阁,即大雄宝殿,内贡毗卢遮那佛、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右为关帝庙。跨院之北,是南北两座雄伟的歇山顶三层高楼,自二层佛堂沿曲廊前行就是南楼,自下而上依次为纯阳宫、三官殿和雷音殿。北楼亦有三层,底层是五佛殿,中层是观音殿,上层为三教殿,内贡释迦摩尼、孔子、老子像,彰显三教糅合之意。南北二楼通过上下两层栈道相连,支撑栈道的木梁俗称“铁扁担”,使用恒山特产铁杉木加工而成,据说用桐油浸过能防腐防蛀,十分坚实。栈道下层自山石间凿辟,上层栈道则覆有木板,中间还建有小殿两间。



寺院贴着绝壁修筑,进入第一个小跨院后就开始由钟鼓楼的小梯间上升,之后院落相连越行越险,让一贯有点恐高的洒家不由的冷汗直冒心思停步,可想想票钱,╮(╯▽╰)╭,还是咬咬牙往上走了吧。通过中楼和后楼间窄小的栈道,几个女孩跑在了我的前面,鬼叫鬼叫的照着像说不敢下去了云云,磨蹭半天才登上后楼,害得我弓立栈道半天不得走过,看着下面一阵眼晕。到了后楼的纯阳宫,殿前栏杆短小行道隘狭,几个二逼青年还咚咚跺足吓娘们玩,真想一脚踹下去这帮二货。。 站在后楼顶端的栈道缓口气,阳光已经照进峡谷,地上蚂蚁般的外地游客们依依呀呀的吵吵着涌来,遇到装嗲的妹纸配个墨镜遮阳帽爹呀妈呀的娇嗔中。。敲字时回想起来,悬空寺光听一帮老娘们的鬼叫声了。。摸索着赶紧往下走,中楼雷音殿一个摄制组模样的家伙支好相机定时拍照,打着电话让下面的人把器械搬上来,对来往的游客一脸鄙夷:快点走两步,快点!挺横的游客还真听话,一个个乖乖走过没见有人还嘴的。



寺内塑像还挺多的,每个殿里都有些,只不太出彩。三圣殿内的泥塑还好,体态较为丰满,感觉像明代的风格。让人奇怪的是里面很多小泥塑的脑袋都没了,开始猜想是文革所为,但想文革捣毁不至于只摘个脑袋应该满堂清空了呀?再说大的泥塑还都立着好好的呐。又想是解放前老百姓破坏?但一般老百姓最多喜欢捣毁些荒郊野外传说摄魂小儿或偷吃庄稼的石像生什么的,捣毁佛像还是少见。想想总是不解,后来和司机小哥聊起,才为我解惑。原来是80年代后寺院开放,本地人可以免票进去跟逛公园一般。结果当时正值开放早期大家想钱都想疯了,就有人贪图钱财想把塑像的头掰了去卖,结果就成了如此者般模样了。。




走完悬空寺不到9点,找了停车场闲聊的小哥马上去往永安寺。七饶八拐穿过一堆平房才进了浑源城区,远远就望见了永安寺大殿亮闪闪的琉璃大脊,而圆觉寺砖塔和文庙就在它旁边百米处,看地图标注还以为离得很远呐,无语的百度地图啊。。 永安寺大殿名为传法正宗殿,据传为元延佑二年(1315 )的遗物,其它建筑则多为明清遗构。进的门去,传法正宗殿殿身高大,墙身及殿后还有墨书大字以及砖雕印章,只外观修的过新不甚有味道,当然最漂亮的当属殿内明间梁架间的天宫楼阁和天花藻井,据说为元代作品,仰视很是大气漂亮,只色彩稍微暗淡一点。殿内减去前槽金柱,室内空间显得更加宽敞开阔,进入后给人一种弘阔庄严的感觉,即方便了佛事活动又让人对面前的佛像心生敬意。

查阅资料,文革时大殿改作了粮库,塑像虽然损毁,满墙的壁画却所幸保存了下来。壁画北壁绘有密宗十大明王像,据考证为元代所绘,弥足珍贵。东西两壁及殿门两旁墙壁上的水陆画为明代所绘,同样引人注目。东壁绘有天、地、人三界诸神及人众像,西壁则绘有五岳四海诸神、地府地狱诸神及厉鬼群像等,绘画水平目测中上。



寺院出来,向西南转个小弯儿就是圆觉寺,当地人俗称“小寺”。寺院为金正隆三年(1158)僧玄真所建,抗战时期寺院毁坏,只存砖塔一座为金代原构。砖塔在明清时均曾修葺,或砖刻题字或石刻题字,均嵌在砖塔上留示后人。





浑源文庙就在砖塔西边不远,东边隔街挨着新建的武庙。庙宇现时正在整修,团团围住不能近前。资料显示其始建于辽金时期,元朝初年扩建,明成化、万历年间都曾重建,现存建筑都为明、清时物。原为三进院布局,中轴线现仅存有戟门、大成殿、尊经阁,其中大成殿为明代建筑,戟门、尊经阁为清代,尊经阁东侧还存有清乾隆年间礼部颁文卧碑1通。

看完这三处城内古迹不过40分钟,又忙着兵发荆庄村,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村里。小哥带着直到寺旁,一眼就看到一排老厢房改作的民居环绕着的大殿。看门人就住在殿东的厢房中,小哥帮着说点好话拜托拜托,从他家中穿过直接到了殿前。 据乾隆《浑源县志》记载,大云寺始建于元魏时期,后废。金大定元年(1161)重建,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1947年寺院破毁,1971年修建供销社时将寺院大部分建筑拆毁。现存大雄宝殿三楹,为金代建筑遗物。殿身坐落台基之上,前有月台。殿内减去金柱两根,以突出佛坛位置。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栿通达前后檐,举折平缓。殿内四壁仍存有壁画,工笔重彩沥粉贴金,东西两山及北壁壁画为两层叠压,从剥离出来的北壁壁画看,感觉像明代作品,敷在其上的清代壁画比较粗陋,不甚好看。寺院北侧还保存有清代重修碑记2通。




看完大云寺大雄宝殿,时间只10点20分左右。问起小哥去砂河的班车,果然如网上所述,只有下午2点的一班。思忖片刻,一咬牙让小哥介绍了一位老家在砂河的师傅,350块送到繁峙县,途中游览岩山寺、三圣寺和公主寺。 穿越恒山山脉开车一路往南,开车的中年大哥不太爱说话,我也闷闷的只看山景,狭窄的山道上穿梭着煤车、旅游车、私家车、班车,车速猛的让人发颤,真是个繁忙的203省道。下了恒山道路平坦起来,开始去往第一个目的地,天岩村岩山寺。

岩山寺在很多地图上都标错了它的位置,网上资料也多是你我互抄乱七八糟,所以三处寺院中,我最担心这里最难到达。不料刚和师傅说了“咱们要耐心好好找找”,一直不言语的师傅就说自己知道,去过很多次呐。。这地儿去的人蛮多,为了发展旅游,当地政府还专门筹资为村里新铺一条水泥路,称之为108国道—岩山寺旅游公路 O__O"…

走不多远,在108国道边果然看见一个新修的三间四柱三楼大牌坊,模糊记得好像写着“灵岩仙境”什么的,然后一条平坦的通途就延伸南下穿越贾家井村和新天岩村,直达了老天岩村寺前新修的水泥小广场。。就在网上的弟兄们想法设法隐瞒它的位置以防盗贼时,当地已经拿它当名牌大力发展旅游业了。去到时,眼见得寺院所在的天岩村前,一座崭新的寺院已经建成,正在最后的完善中。村后的小山头上,高高的一个灰溜溜的建筑,模糊看着像个菩萨像,看来旅游开发已经很盛了【老村里确实很幽静挺适合静养的】

岩山寺据说创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屡有修葺。寺内正殿已毁,现存建筑主要有南殿【文殊殿】三间,其余则有配殿、禅房若干,垂花门一座,钟楼一座兼做山门。除南殿外,其余均为晚清到民国年间的建筑。 南殿即文殊殿,金朝建筑,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曾大修。殿内原有金代彩塑多件,可惜2003年被盗贼窃去大部,现在只剩水月观音、胁侍、天王和文殊坐骑等几件残缺塑像。殿中更为盛名的是内壁四围的金代壁画。据寺内碑刻记载,金海陵王正隆三年(1158)在此设水陆道场,建殿并绘制水陆壁画,以超度阵亡将士,壁画于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完成,历时十载。据西壁南端上方的画工题记,主笔者是金“御前承应画匠”王逵等人。画作完成时王逵时年六十八岁,后人推测他可能来自北宋皇家画院,因靖康之变而入金,所以其画风具有典型的北宋院体风格。壁画内容以佛教经传故事为主题,包括帝王将相、妃嫔宫女、农工商贾等人物形象,以及宫廷楼阁、磨坊酒肆、旗仗车辆、服饰用具等日常生活场景,是研究宋、金历史、社会、建筑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岩山寺正南面新辟大门,门上写满了开门师傅的电话号码,找他很方便。电话后等人前来,无聊在寺旁走走,还看到一通清咸丰年间的乡人墓碑。正端详中,看门师傅到了,司机师傅出面交涉,我在一旁笑脸相陪,千万让参观一下嘛。 嗯,这里闲插几句古建赞助费问题。其实此行中,参观的几处还未开放的古建,有些是给过一点“香火钱”的。国内文保一向堪忧,这些荒僻地界儿的看守者,生活条件一般很艰苦,看守确实不易,有限的文保费用又不能恩泽雨露均沾,一些赞助的小名目就在所难免。当然,这其中还有好些人更是一丝好处不要坚守岗位让人由衷尊敬的,而对于某些难免有点吃拿卡要的看门人,您都走到门前了,给包烟钱又何妨呐,也算是提前交了门票,真心爱护文物为文物保护事业做贡献了。千万不要捐了香火回头不忿,上网写文把人家一通大骂又是举报又是公开的,引得看门人丢了差事大换新人,以至后去的追慕者想瞅瞅却连个边儿也近不得了。做人嘛,不要太自私。。











寺内盘桓了快一小时,离开时顺便带了岩山寺看门师傅往砂河镇办事,当天下午看不了壁画的别怨我哈。。车自受益于五台山旅游而颇为繁华的砂河镇开出,折而东北直达三圣寺,中途问路,师傅还邂逅了一个十几年没联系的老朋友,巧的是这朋友正是三圣寺所在村的村民。在他的指引下,经过一段坑洼不平的破损路面,寺院出现在了眼前。 寺院建筑位于砂河镇西沿口村东北角,隔条乡道和村子相邻,看着有点破旧,寺前独立一座钟楼,后立照壁,都像新修的,门前两个石狮子看着还稍古一点。从东侧小门走进,看门大叔正在吃饭,面片汤里红红的一层辣椒,连大叔那双眼睛都是红红的有点异域风情。。交涉一番,大叔放了饭碗陪着小看一周。 寺院坐北朝南,分前后两院,前院有山门、钟楼、鼓楼、地藏殿、东西配殿,后院有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伽蓝殿和真君殿】和禅房。西侧为五谷神庙和奶奶庙。大雄宝殿为金代遗构,殿前留有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石碑,其中“沿口”二字尚做“冶口”,其中记载三圣寺为五台山佑国寺下院。殿内只有民间画风的清代绘画以及三尊新塑像,看着没什么感觉。转到前面的地藏殿,据说殿身重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匾额则是清同治时物。此二殿之外的其它建筑,均为清代所建。 整个寺院转着比较糊涂,和网上资料根本不符,回来再查,才知寺内原有明、清塑像在90年代末被先后盗窃、盗割去多件,故而成了现在这副模样。个人感觉除金代大殿尚有古风外,基本没啥可看的了。。








三圣寺草草看罢,前去公主寺。这是今天的行程中我认为最不难找的一个寺,结果却耗了最长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它。。因为去往公主村的县道砂高线和京原铁路平行相向,只能从其中一个偏离了公主村很远的桥洞穿过,但具体是哪个桥洞我和师傅都不知道。作为穷游者我连个能看地图的手机都没得,只好凭借自己记忆中大致地图来找寻 囧。往西边繁峙县的方向开了好远,恰好发现一处桥洞处有个标识,说是拍摄某某电视剧的公主寺由此进入,两人大呼幸运很开心的由此转入。 通往村中的道路是碎石子铺成,颠簸摇晃生是难走。走到一半又遇到一条岔路,却没有任何地标,两人踌躇半天走了一条较新的路,结果又走错了。。找人问路转回来继续走,途中又是两处岔口,师傅憋着只一味往前开。直到上了一处高坡,方才看到前面一处村庄傍山依河,找的好不辛苦啊。。到时高坡上村口边一众人正在修路,是该修修了。。

据明释镇澄《清凉山志》记载,公主寺属五台山北台外九寺之一,原址在公主寺南隐峰山之下半山腰中。北魏诚信公主曾在此出家,故名,后毁于兵火。唐时有一尼姑来到此地,在遗址地下掘得尺璧【直径一尺的大璧,言其珍贵】献给武则天,武则天敕令于此处重建公主寺。唐未,唯德禅师又曾集资重修寺院,北宋仁宗时仍存。明代,公主寺从原址迁徒至空如村文殊寺内,合二为一。此后文殊寺改名为公主寺,空如村也被称为公主村,公主寺旧址所在村落则被称为山寺村。清康熙年间再次修葺后,寺院形成现存规模。 寺院建筑座北朝南,建在村子东南角的台地上。中轴线上有三进大院,分置过殿、大雄宝殿和后殿。走入山门,正面是过殿,左右各修一个小院。每个小院里坐南朝北各建有一座戏台。东院戏台对面为三间小殿,称奶奶庙。过殿三间又称毗卢殿,明正德元年(1506)落架重修,里面塑毗卢佛及十八罗汉像,四周悬塑墙壁绘画都十分精美,可惜殿门紧锁不能一窥。大雄宝殿明弘治十六年(1503)落架重修,面三进三,单檐悬山式,殿内四壁皆有明代壁画,系真定府画匠所绘,是一处较为完整的儒、释、道三教一体的水陆壁画精品。




到了寺前又走错了方向。。绕到寺院的西北角叫门,里面有人传话说让往正面走,这里可能是法师们住的地方吧。绕回正面刚刚还紧闭的寺门已经打开,进去一看原来山西省文物局的正坐镇寺内扫描壁画,已经驻寺很多天了。借着他们扫描的空当,顺便进殿看了几眼,满壁的绘画规模宏大人物众多,仙佛鬼神聚于一堂,技艺精湛,画风不错,堪称明代水陆画的中品。殿内雕塑亦很精美,网上资料说90年代曾两次被盗被抢,盗走佛头、佛像20多尊,损失惨重,因而如今守备愈加严格了。



古代的戏子,不比今时之明星,时属贱业,子弟不得读书务农经商从军,只能世代沿袭贱业存活。因为地位的低下和娱乐业的特性,伶人界往往和娼门相类,无所谓封建道德俗欲横溢。除少部分人能洁身自好如同《儒林外史》中的鲍老爹一般正直外,大多数人都是品格低下浑身媚骨讨生活的浑噩人。 读看戏台上的题字涂鸦,除了固定的某某戏班在此出演、班主某某等套词外,多是些感慨身世、发泄不满以及色情重口的打油小诗,涂鸦也多以男女欢爱为主。看来娱乐界的人生真是千年未改,空虚寂寞有点冷,为了取悦基本群众,酸曲荤口更是保留延续至今。


看完公主寺已是16点了,奔波了8个多小时只吃了两根士力架的俺疲乏困倦,却还想着搭个末班车去往佛光寺。到了繁峙县汽车站和师傅结了帐,一问才知已没了去五台方向的车,外加近日通往五台的省道繁五线正在路面改造,路况难行走行时间比平日多了一倍。看看日落将至,只好暂歇了南下的心,打个车去看原本舍弃的杨忠武祠。 杨忠武祠,乡民称作杨氏祠堂,虽属代县鹿蹄涧村,却紧挨着繁峙县城,从县城过去也就20多分钟的时间。到站下车,祠堂前全是纳凉叨唠的乡人,看见来个外人还蛮新奇的,看来来访的人真的很少。拿着身份证认了同宗,也就真的没让买20块的门票,但又是请香又是买纪念品的反而让我多花了20元。。这同宗认的。。门口一个中年人陪着里面转转,除了一些元、明石像生遗物,基本都是清代甚至近代的建筑,乘着《杨家将》火爆的日子小热一场,现今已经又复衰寂啦。

回城路上和出租小哥商定200块到五台,顺路看秘密寺和佛光寺。城里找地儿住,最终在一处80块包上网的旅馆住下,听小哥介绍这还是当地一个专管经济犯罪的警察大队长开的,家养小姐绝对安全云云。。不过一夜睡得还算安稳没人理我。。早6点,师傅来接,又往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