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城市画报No.1——大庆
大家好,我是这周负责城市播报的Eureka A.O. 坐标黑龙江大庆。
欢迎尼萌找我来玩,我不会接待你的,嗯。
那开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新闻之不要随便挑战东北女人
事情应该已经发生了很久,大概一年前,好在这种新闻的时效性应该不强,想要表达的东西也一直有效,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更为了解这个城市”。
它完全做到了。
看视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美食之念念不忘杀猪菜
据说在以前,年关将至的时候,东北农村的村民们会杀猪做过年菜之用。当年杀年猪可是一件大事,会把亲朋好友都请来家里好好吃上几顿,当然,在现在的日子里,杀猪已经算不上是大事。而杀猪菜也成了只要想吃,随时都能送到嘴边的家常菜式。
具体做法大同小异,五花肉、猪血肠、酸菜、粉条、还有按个人爱好的猪大肠、豆腐、猪肝甚至猪腰子(这是我查到的,但是我深深怀疑——毕竟一股猪尿味儿能喝吗),加上简单的调味料,扔到锅里咕咚咕咚地炖。最好是农村平房烧柴草的灶台,架上一口巨大的锅,盖上锅盖慢慢咕嘟,勾引来村头所有的狗(……)
反正 没有吃过猪血肠的人生是多么的空虚单调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碎碎念之这片土地该有的样子
答应颜颜做这个专题之后的好几天我都在想,所谓的“让大家更了解这个城市”或者“把这个城市独特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究竟要用怎样的方式来体现。在这个国家,“特殊”这个字眼儿一直就有着让人尴尬的意味在。特殊不是好事,特殊往往要付出代价。城市也是一样,中国的城市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的,他们都有着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整齐交错的柏油马路,一样的仿照苏联的家属老区和仿照欧洲的新式居民楼,一样嘈杂的人群和大多数时候显得灰蒙蒙的天空,还有着一样的穿着西装大腹便便念稿子的领导,趾高气昂地告诉大家,我们市今年啊,特别好,年年都好。
市政府一个样,区政府一个样,火车站一个样,图书馆一个样,学校一个样,工厂一个样,公交车一个样,出租车也一个样。
甚至扒下大家的裤子,内裤也都差不多一个样。
所以每每向大家介绍一个城市的时候,只要说明它在国内的经济水平和大概位置,基本上人人都能构想出一幅这个城市从全景到细节的完整内容,毕竟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ctrl+v式的人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桥段,我们是一个集体化的社会,我们个人的意志隐遁在集体里,不动声色并且微不足道的把这种千人一面的尴尬巧妙地化解成“整齐有力、奋发昂扬”的看向光明未来的希望,以及每每听到GDP时没有来由的、莫名其妙的自豪感。
但毕竟我们是个体,王安忆在《长恨歌》里想表达的,任何人无论时代的洪流怎样风起云涌,都只是在做自己的事情,你的生活就是你的,它被某些不可抗力改变,却无法左右你落实在吃穿住行上琐碎的人生。阶级只是概念,它永远远离我们的生活。所以多亏了这些细碎微小的存在,当我们谈论起一个城市的时候,才有足够的底气说起“气韵、风致”这样的字眼儿,来向他人,甚至更多的是向自己,证明这个城市的的确确有着它截然不同的地方。
譬如说,这片东北的土地上地广人稀,永远有着老式重工业城市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的影子,老旧的城区里往往有着最接近60年前苏联样式的家属楼,里面住满了头发斑白、喜欢吐痰的老头老太太。因为冬天的寒冷他们往往有着不同程度的脑血栓和气管炎支气管炎,在11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的清晨,灵车一辆接着一辆。
譬如说,这些城市里的人绝大部分往往做着同样的工作,可能是在钢铁厂,可能是在汽车厂,可能是在机械厂,可能是在轮胎厂,而在大庆,这个城市最主要的群体被叫做石油工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赶在计划经济完全破产之前接受了国家的分配,想要安安稳稳地度过没有什么大志向的一生,然后,年轻的一代,因为他们父母的关系重新进入这个体系。
譬如说,这个城市的夏天和全国甚至全世界一样因为高温而显得喧闹嘈杂,而冬天则有着极北地区特有的厚重的沉郁的萧索和荒凉。在这里不光在生机勃发的夏天才能感受到大地的力量,12月里沉寂的天空、空荡荡却盘虬卧龙的枝头以及被白雪覆盖的隐去的土地才真真正正地影响着这里的每代每代人,因为在自然界里,没什么东西能够比荒凉,更为精准地洞穿一个人的心脏。
还有很多,因为土地的肥沃和可耕作期的短促而造就的慵懒,因为旧有体制的深入骨髓而渐渐消磨的进取心,与热衷于占小便宜的鸡贼并行不悖的直爽,甚至总是在句尾向下沉降、调值向来不太够的方言,都成为这个城市这片土地或内或外或表或里的特点,或者用一个文绉绉轻飘飘的词儿,“韵致”。
它广袤、厚重、萧索,它年迈、安稳、沉郁。
它是它该有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新闻之我们真的用大炮打蚊子
大庆这个地方有着听上去非常牛逼和响亮的别称: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说实话,大片大片的湿地这种东西是普通的城市所没有的,春夏秋冬四时之景不同,而且不在郊区,就在城里,一片连着一片,真的是漂亮。但是这就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巨大的水域面积滋养出的蚊子可不是别的地方能比的。一到晚上到处都是无孔不入,黑压压一大片,远远看上去让人腿软。这些蚊子组织纪律严明,基本功优异,咬你的时候绝对没有感觉,事后奇痒难耐 酸麻肿痛,没有一个月蚊子包绝不消失。
我有一个外地的师姐,工作签到大庆,每个月5000多的工资优哉游哉。第二年夏天的时候哭着喊着要辞职,就因为你们大庆的蚊子要吃人。
所以前一阵儿你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幕:
政府统一组织灭蚊工作,把灭蚊药装在炮弹里打到天上,掺杂在云层里随雨水下降。
是真正的“大炮打蚊子”,不是歇后语。
当然有些人看到这个之后还会说,政府作秀而已你们还跟着捧臭脚。
赫赫赫,你太天真了。
尼萌来感受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美食之街边小摊烤冷面
这是个如果对方没见过实物你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楚的一种食物。在大部分情况下,它做好了以后是这种样子。
冷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冷面,而是特制的一块带着纹络的硬硬的有些透明的面饼,放在炉子上烤制的时候往往在上面打上一个鸡蛋【注意,这个鸡蛋几乎是它唯一的成本】,用平底的炉子煎至两面金黄之后加上豆腐皮、烤肠、关东煮、鱼丸、金针菇、培根等各种东西,卷一下刷上酱,撒上各种调味品和葱花儿香菜,剁巴剁巴稀碎,出锅。三块四块五块六块甚至十块,看你加了啥。
这几年匪夷所思地荣登了了东北人民和来过东北的人民最喜爱的街边小吃TOP5,它往往只出现在嘈杂喧闹灰尘肆虐的大街旁边,摊主一边小心翼翼的盯着城管一边拿着两个铲子在炉子边上手舞足蹈,旁边排满了各种职业的人。
只要你豁得出脸,在道边儿卖上大半年,就能领着全家出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新闻之龙王驾到
搜新闻的时候铺天盖地的都是发大水的报道。虽然住在城市里的人几乎完全没有感受到这份惊心动魄。
还想想给大家一些正面的东西。
所以看看这个。
8月19日黑龙江大庆松花江大庆-肇源段江面上出现了小型龙卷风形成了“龙吸水”现象随后附近降下最大约有鸽子蛋大小的冰雹持续大约十分钟。
没有亲身感受到似乎有些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美食之猪皮冻。
做法简单但是做起来倒是有些麻烦,取新鲜猪皮若干,放锅里慢慢炖几个小时,留好多汤,按个人喜好放调味料香料或者不放,等到汤汁粘稠之后放到一边静置,晾凉就成冻儿了。一般吃的时候蘸蒜酱【酱油醋蒜辣椒油的那种】。
长这个样。
可是猪皮冻真是个尴尬的东西,外面卖的为了更成型,往往加了胶,我吃不下,而我奶奶自己在家做的又往往粘了好多猪毛,我还是吃不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新闻之家门口的亚洲之最
这是最近在三永湖刚刚建好的栈桥。规模还挺大的,每天人也很多。牌子上还写着全亚洲怎样怎样的。
我之所以暗戳戳的选这条新闻是因为
这玩意就在我家楼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美食之拔丝地瓜
新鲜地瓜切块。热花生油炸至金黄色。取出备用。 熬糖。 倒地瓜。 颠勺。
完活儿。
吃的时候一般先蘸一下凉水。
嗷嗷好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一很忙,小文儿估计够呛了【。
周二也很忙啊。
周三也......【你够了啊滚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碎碎念之磕头机之恋
小时候最怕的事情就是坐公交车。从我家到姥姥家要换两次车,将近两个小时。漫长难捱的时光和汽油味儿混杂在一起,是学龄前的我对“痛苦”的唯一界定。那时候我坐在妈妈腿上,屁股左拧右拧,满脸收不住的不耐烦。跟妈妈说,要不咱俩别去了吧。
我妈说,现在回去还要坐一个半小时的车,姥姥家半小时就到了。
你骗人!
我没骗你。
你肯定骗我,你昨天还说半个小时把饭吃完就给我买机器猫呢。
我没说不给你买啊,儿子你看,磕头机。
哪呢哪呢。
那边儿,来回动的那个。
妈呀专门磕头的呀,真厉害。
(......)不是专门磕头的,是抽油的。
啊......那咋抽啊。
......妈妈也不知道啊。
不道你跟我说个屁。
(......)(小逼崽子....................)
那天去姥姥家发生了什么,吃了什么好吃的,我早都不记得了。唯一记住的事情就是那个黄色的大块头名字叫磕头机。它上下一动一动,周围总是有铁栏杆围着,很多很多年我都不知道它的构造。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向我的幼儿园和小学同学吹牛。你看那是啥。不知道吧。那是磕头机。不是专门磕头的。知道它干啥用的吗。不知道吧。抽油的。哈哈哈你们都是大傻逼。
反正因为这事儿我没少挨揍。
后来的后来,我长到二十多岁,每次坐公交看到不远处各种颜色的抽油机,都要想到很多年前我妈告诉我它叫磕头机的那一幕,从来都没有错过。就好像,很多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不知道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一样。它们从没换过位置,保持着一上一下神似磕头的动作二十几年甚至更长,从最开始的光亮如新到现在的斑驳老旧,油漆一块一块脱落,漾出水纹一样的铁锈,像这座城市的守护神一样,温柔并且坚定地伫立在这片土地上。
提醒着我们,如同城市这个庞大的机器,在我们经历各自不同的曼妙的人生的时候,它们也在各自不同的时间里缓慢地运行着。
一如既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新闻之家门口的世界之最
【全球即将开放的11座主题公园,中国大庆的“梦回侏罗纪”位列其中】11座主题公园分别为美国海洋乐园、美国春野、澳大利 亚湿与野、阿联酋奇妙之城、泰国亚马逊卡通网络、阿联酋冒险世界、阿联酋冒险电影工坊、日本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西班牙派拉蒙主题乐园、波兰冒险世界、中国大庆梦回侏罗纪(2014年中,该乐园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室内主题乐园之一。游客将在游览空间里遭遇电动恐龙,观赏到来自中国古代神话的原始水火表演,上演惊心动魄的人与恐龙追逃战)。
来看看11座公园都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美食之肉丝大拉皮
之前特意问过小菌菇。拉皮儿这个东西各地都有,有的地方叫凉粉儿有的地方叫粉皮儿,还有的地方也有这几种东西但是跟我说的完全不是一种东西(......)所以解释起来异常的费劲。
淀粉做的,半透明的,软的。
(反正估计我说完你们也整不明白......)
算是家常凉菜的一种,但是大部分人会选择去市场买现成的凉皮,因为这东西做起来实在是费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章」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做一个介绍城市的专题到底要表现些什么,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精准地捕捉住观众的点。就好比,一个人向中国人介绍美国,这个人应该是个在美国生活过的地道的中国人。我这样表述,可能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好笑,但事实是,只有一个在美国生活过的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才能明白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关注另一个文明的点在哪,他们真的吃带血的肉吗,他们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跟我们会不一样吗,他们真的害怕并且讨厌另一个政权形式的我们吗,等等等等。而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土著”,会用他非常美国的方式和思维来向我们介绍他亲爱的家乡,并且大部分情况下捕捉不到我们的点。
很多时候只有“外地人”这样疏离但是却有代入感这样的角色才能代替我们来完成阐释某一城市的精神内涵这种听上去像是“余秋雨在骗钱”的任务。
所以我们介绍、表现一个城市,最终应该表现,和能够表现的东西是什么呢。
我生在这里,也在这长大,时间倒溯回70年前的时候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长在遥远的南方,所以即便是朝夕相处的亲人在他们身上也有着一些和我并不同的气质,那些来自他们早年间并不属于这里的人生和生活经历。
我在一个乙烯的地方长大,最早的房子叫一区,在我刚开始记事的时候就搬走了,我记得它出奇的小,厕所是蹲便,幼儿园的地板是枣红色,踩上去嘎吱嘎吱响。后来我搬去八区,是六楼。75平,视野开阔,后面是一所小学,每天我看太阳在操场和教学楼之间的缝隙渐渐消失。我爸我妈在这里认真的生活,并且拼命地吵架。那里幼儿园的老师因为我不睡午觉罚我拖厕所。乙烯是个不大的地方,安静、温柔。我奶奶家住在卧里屯,去的路上会路过一大片湖,那是一个充满着老头老太太的地方。我姥姥家住在丰收,每次去都要几个小时。后来姥姥家搬到龙南,舅舅家搬到让胡路。那个时候大庆最繁华的地方叫萨尔图。后来我在龙凤上学,租房子搬到厂西。龙凤比乙烯大,比乙烯热闹,也比乙烯吵,汽车一辆接着一辆,过不去公路,商场门口每天都要出车祸,嘭嘭嘭。后来我上大学,家里搬到新村儿,一个名字非常土却是现在大庆最繁华的的地方。它书面上的名字叫开发区。
然后当我要向你们介绍我的家乡的时候,脑海里会嗖嗖地闪过刚刚我描述过的那些片段,重新归纳一下我20几年的人生,然后剔去这些私人化的东西,说我们大庆啊,有很多很多湖,很多很多湿地,产石油,家里人都在石化部门工作,地广人稀,一片连着一片,从龙凤出发去萨尔图逛街可以坐火车,而且好像还挺有钱的(这一点我是出去之后才知道的)。
秋彦姐跟我说,你看,无论一个作家他写的是什么,最终都只是在向人们表达他的世界观。
所以这样说可以吗。
每个人向别人介绍他的城市的时候,都是在不动声色地描绘自己的人生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End.
欢迎尼萌找我来玩,我不会接待你的,嗯。
那开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新闻之不要随便挑战东北女人
事情应该已经发生了很久,大概一年前,好在这种新闻的时效性应该不强,想要表达的东西也一直有效,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更为了解这个城市”。
它完全做到了。
看视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美食之念念不忘杀猪菜
据说在以前,年关将至的时候,东北农村的村民们会杀猪做过年菜之用。当年杀年猪可是一件大事,会把亲朋好友都请来家里好好吃上几顿,当然,在现在的日子里,杀猪已经算不上是大事。而杀猪菜也成了只要想吃,随时都能送到嘴边的家常菜式。
具体做法大同小异,五花肉、猪血肠、酸菜、粉条、还有按个人爱好的猪大肠、豆腐、猪肝甚至猪腰子(这是我查到的,但是我深深怀疑——毕竟一股猪尿味儿能喝吗),加上简单的调味料,扔到锅里咕咚咕咚地炖。最好是农村平房烧柴草的灶台,架上一口巨大的锅,盖上锅盖慢慢咕嘟,勾引来村头所有的狗(……)
![]() |
![]() |
反正 没有吃过猪血肠的人生是多么的空虚单调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碎碎念之这片土地该有的样子
答应颜颜做这个专题之后的好几天我都在想,所谓的“让大家更了解这个城市”或者“把这个城市独特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究竟要用怎样的方式来体现。在这个国家,“特殊”这个字眼儿一直就有着让人尴尬的意味在。特殊不是好事,特殊往往要付出代价。城市也是一样,中国的城市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的,他们都有着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整齐交错的柏油马路,一样的仿照苏联的家属老区和仿照欧洲的新式居民楼,一样嘈杂的人群和大多数时候显得灰蒙蒙的天空,还有着一样的穿着西装大腹便便念稿子的领导,趾高气昂地告诉大家,我们市今年啊,特别好,年年都好。
市政府一个样,区政府一个样,火车站一个样,图书馆一个样,学校一个样,工厂一个样,公交车一个样,出租车也一个样。
甚至扒下大家的裤子,内裤也都差不多一个样。
所以每每向大家介绍一个城市的时候,只要说明它在国内的经济水平和大概位置,基本上人人都能构想出一幅这个城市从全景到细节的完整内容,毕竟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ctrl+v式的人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桥段,我们是一个集体化的社会,我们个人的意志隐遁在集体里,不动声色并且微不足道的把这种千人一面的尴尬巧妙地化解成“整齐有力、奋发昂扬”的看向光明未来的希望,以及每每听到GDP时没有来由的、莫名其妙的自豪感。
但毕竟我们是个体,王安忆在《长恨歌》里想表达的,任何人无论时代的洪流怎样风起云涌,都只是在做自己的事情,你的生活就是你的,它被某些不可抗力改变,却无法左右你落实在吃穿住行上琐碎的人生。阶级只是概念,它永远远离我们的生活。所以多亏了这些细碎微小的存在,当我们谈论起一个城市的时候,才有足够的底气说起“气韵、风致”这样的字眼儿,来向他人,甚至更多的是向自己,证明这个城市的的确确有着它截然不同的地方。
譬如说,这片东北的土地上地广人稀,永远有着老式重工业城市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的影子,老旧的城区里往往有着最接近60年前苏联样式的家属楼,里面住满了头发斑白、喜欢吐痰的老头老太太。因为冬天的寒冷他们往往有着不同程度的脑血栓和气管炎支气管炎,在11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的清晨,灵车一辆接着一辆。
譬如说,这些城市里的人绝大部分往往做着同样的工作,可能是在钢铁厂,可能是在汽车厂,可能是在机械厂,可能是在轮胎厂,而在大庆,这个城市最主要的群体被叫做石油工人。他们当中的大部分赶在计划经济完全破产之前接受了国家的分配,想要安安稳稳地度过没有什么大志向的一生,然后,年轻的一代,因为他们父母的关系重新进入这个体系。
譬如说,这个城市的夏天和全国甚至全世界一样因为高温而显得喧闹嘈杂,而冬天则有着极北地区特有的厚重的沉郁的萧索和荒凉。在这里不光在生机勃发的夏天才能感受到大地的力量,12月里沉寂的天空、空荡荡却盘虬卧龙的枝头以及被白雪覆盖的隐去的土地才真真正正地影响着这里的每代每代人,因为在自然界里,没什么东西能够比荒凉,更为精准地洞穿一个人的心脏。
还有很多,因为土地的肥沃和可耕作期的短促而造就的慵懒,因为旧有体制的深入骨髓而渐渐消磨的进取心,与热衷于占小便宜的鸡贼并行不悖的直爽,甚至总是在句尾向下沉降、调值向来不太够的方言,都成为这个城市这片土地或内或外或表或里的特点,或者用一个文绉绉轻飘飘的词儿,“韵致”。
它广袤、厚重、萧索,它年迈、安稳、沉郁。
它是它该有的样子。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新闻之我们真的用大炮打蚊子
大庆这个地方有着听上去非常牛逼和响亮的别称: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说实话,大片大片的湿地这种东西是普通的城市所没有的,春夏秋冬四时之景不同,而且不在郊区,就在城里,一片连着一片,真的是漂亮。但是这就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巨大的水域面积滋养出的蚊子可不是别的地方能比的。一到晚上到处都是无孔不入,黑压压一大片,远远看上去让人腿软。这些蚊子组织纪律严明,基本功优异,咬你的时候绝对没有感觉,事后奇痒难耐 酸麻肿痛,没有一个月蚊子包绝不消失。
我有一个外地的师姐,工作签到大庆,每个月5000多的工资优哉游哉。第二年夏天的时候哭着喊着要辞职,就因为你们大庆的蚊子要吃人。
所以前一阵儿你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幕:
![]() |
政府统一组织灭蚊工作,把灭蚊药装在炮弹里打到天上,掺杂在云层里随雨水下降。
是真正的“大炮打蚊子”,不是歇后语。
当然有些人看到这个之后还会说,政府作秀而已你们还跟着捧臭脚。
赫赫赫,你太天真了。
尼萌来感受一下。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美食之街边小摊烤冷面
这是个如果对方没见过实物你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楚的一种食物。在大部分情况下,它做好了以后是这种样子。
![]() |
冷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冷面,而是特制的一块带着纹络的硬硬的有些透明的面饼,放在炉子上烤制的时候往往在上面打上一个鸡蛋【注意,这个鸡蛋几乎是它唯一的成本】,用平底的炉子煎至两面金黄之后加上豆腐皮、烤肠、关东煮、鱼丸、金针菇、培根等各种东西,卷一下刷上酱,撒上各种调味品和葱花儿香菜,剁巴剁巴稀碎,出锅。三块四块五块六块甚至十块,看你加了啥。
这几年匪夷所思地荣登了了东北人民和来过东北的人民最喜爱的街边小吃TOP5,它往往只出现在嘈杂喧闹灰尘肆虐的大街旁边,摊主一边小心翼翼的盯着城管一边拿着两个铲子在炉子边上手舞足蹈,旁边排满了各种职业的人。
只要你豁得出脸,在道边儿卖上大半年,就能领着全家出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新闻之龙王驾到
搜新闻的时候铺天盖地的都是发大水的报道。虽然住在城市里的人几乎完全没有感受到这份惊心动魄。
还想想给大家一些正面的东西。
所以看看这个。
8月19日黑龙江大庆松花江大庆-肇源段江面上出现了小型龙卷风形成了“龙吸水”现象随后附近降下最大约有鸽子蛋大小的冰雹持续大约十分钟。
![]() |
![]() |
![]() |
没有亲身感受到似乎有些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美食之猪皮冻。
做法简单但是做起来倒是有些麻烦,取新鲜猪皮若干,放锅里慢慢炖几个小时,留好多汤,按个人喜好放调味料香料或者不放,等到汤汁粘稠之后放到一边静置,晾凉就成冻儿了。一般吃的时候蘸蒜酱【酱油醋蒜辣椒油的那种】。
长这个样。
![]() |
![]() |
可是猪皮冻真是个尴尬的东西,外面卖的为了更成型,往往加了胶,我吃不下,而我奶奶自己在家做的又往往粘了好多猪毛,我还是吃不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新闻之家门口的亚洲之最
这是最近在三永湖刚刚建好的栈桥。规模还挺大的,每天人也很多。牌子上还写着全亚洲怎样怎样的。
我之所以暗戳戳的选这条新闻是因为
这玩意就在我家楼下。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美食之拔丝地瓜
新鲜地瓜切块。热花生油炸至金黄色。取出备用。 熬糖。 倒地瓜。 颠勺。
完活儿。
吃的时候一般先蘸一下凉水。
嗷嗷好吃。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一很忙,小文儿估计够呛了【。
周二也很忙啊。
周三也......【你够了啊滚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碎碎念之磕头机之恋
小时候最怕的事情就是坐公交车。从我家到姥姥家要换两次车,将近两个小时。漫长难捱的时光和汽油味儿混杂在一起,是学龄前的我对“痛苦”的唯一界定。那时候我坐在妈妈腿上,屁股左拧右拧,满脸收不住的不耐烦。跟妈妈说,要不咱俩别去了吧。
我妈说,现在回去还要坐一个半小时的车,姥姥家半小时就到了。
你骗人!
我没骗你。
你肯定骗我,你昨天还说半个小时把饭吃完就给我买机器猫呢。
我没说不给你买啊,儿子你看,磕头机。
哪呢哪呢。
那边儿,来回动的那个。
妈呀专门磕头的呀,真厉害。
(......)不是专门磕头的,是抽油的。
啊......那咋抽啊。
......妈妈也不知道啊。
不道你跟我说个屁。
(......)(小逼崽子....................)
那天去姥姥家发生了什么,吃了什么好吃的,我早都不记得了。唯一记住的事情就是那个黄色的大块头名字叫磕头机。它上下一动一动,周围总是有铁栏杆围着,很多很多年我都不知道它的构造。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向我的幼儿园和小学同学吹牛。你看那是啥。不知道吧。那是磕头机。不是专门磕头的。知道它干啥用的吗。不知道吧。抽油的。哈哈哈你们都是大傻逼。
反正因为这事儿我没少挨揍。
后来的后来,我长到二十多岁,每次坐公交看到不远处各种颜色的抽油机,都要想到很多年前我妈告诉我它叫磕头机的那一幕,从来都没有错过。就好像,很多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不知道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一样。它们从没换过位置,保持着一上一下神似磕头的动作二十几年甚至更长,从最开始的光亮如新到现在的斑驳老旧,油漆一块一块脱落,漾出水纹一样的铁锈,像这座城市的守护神一样,温柔并且坚定地伫立在这片土地上。
提醒着我们,如同城市这个庞大的机器,在我们经历各自不同的曼妙的人生的时候,它们也在各自不同的时间里缓慢地运行着。
一如既往。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新闻之家门口的世界之最
【全球即将开放的11座主题公园,中国大庆的“梦回侏罗纪”位列其中】11座主题公园分别为美国海洋乐园、美国春野、澳大利 亚湿与野、阿联酋奇妙之城、泰国亚马逊卡通网络、阿联酋冒险世界、阿联酋冒险电影工坊、日本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西班牙派拉蒙主题乐园、波兰冒险世界、中国大庆梦回侏罗纪(2014年中,该乐园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室内主题乐园之一。游客将在游览空间里遭遇电动恐龙,观赏到来自中国古代神话的原始水火表演,上演惊心动魄的人与恐龙追逃战)。
来看看11座公园都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日美食之肉丝大拉皮
之前特意问过小菌菇。拉皮儿这个东西各地都有,有的地方叫凉粉儿有的地方叫粉皮儿,还有的地方也有这几种东西但是跟我说的完全不是一种东西(......)所以解释起来异常的费劲。
淀粉做的,半透明的,软的。
(反正估计我说完你们也整不明白......)
算是家常凉菜的一种,但是大部分人会选择去市场买现成的凉皮,因为这东西做起来实在是费劲。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章」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做一个介绍城市的专题到底要表现些什么,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精准地捕捉住观众的点。就好比,一个人向中国人介绍美国,这个人应该是个在美国生活过的地道的中国人。我这样表述,可能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好笑,但事实是,只有一个在美国生活过的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才能明白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关注另一个文明的点在哪,他们真的吃带血的肉吗,他们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跟我们会不一样吗,他们真的害怕并且讨厌另一个政权形式的我们吗,等等等等。而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土著”,会用他非常美国的方式和思维来向我们介绍他亲爱的家乡,并且大部分情况下捕捉不到我们的点。
很多时候只有“外地人”这样疏离但是却有代入感这样的角色才能代替我们来完成阐释某一城市的精神内涵这种听上去像是“余秋雨在骗钱”的任务。
所以我们介绍、表现一个城市,最终应该表现,和能够表现的东西是什么呢。
我生在这里,也在这长大,时间倒溯回70年前的时候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长在遥远的南方,所以即便是朝夕相处的亲人在他们身上也有着一些和我并不同的气质,那些来自他们早年间并不属于这里的人生和生活经历。
我在一个乙烯的地方长大,最早的房子叫一区,在我刚开始记事的时候就搬走了,我记得它出奇的小,厕所是蹲便,幼儿园的地板是枣红色,踩上去嘎吱嘎吱响。后来我搬去八区,是六楼。75平,视野开阔,后面是一所小学,每天我看太阳在操场和教学楼之间的缝隙渐渐消失。我爸我妈在这里认真的生活,并且拼命地吵架。那里幼儿园的老师因为我不睡午觉罚我拖厕所。乙烯是个不大的地方,安静、温柔。我奶奶家住在卧里屯,去的路上会路过一大片湖,那是一个充满着老头老太太的地方。我姥姥家住在丰收,每次去都要几个小时。后来姥姥家搬到龙南,舅舅家搬到让胡路。那个时候大庆最繁华的地方叫萨尔图。后来我在龙凤上学,租房子搬到厂西。龙凤比乙烯大,比乙烯热闹,也比乙烯吵,汽车一辆接着一辆,过不去公路,商场门口每天都要出车祸,嘭嘭嘭。后来我上大学,家里搬到新村儿,一个名字非常土却是现在大庆最繁华的的地方。它书面上的名字叫开发区。
然后当我要向你们介绍我的家乡的时候,脑海里会嗖嗖地闪过刚刚我描述过的那些片段,重新归纳一下我20几年的人生,然后剔去这些私人化的东西,说我们大庆啊,有很多很多湖,很多很多湿地,产石油,家里人都在石化部门工作,地广人稀,一片连着一片,从龙凤出发去萨尔图逛街可以坐火车,而且好像还挺有钱的(这一点我是出去之后才知道的)。
秋彦姐跟我说,你看,无论一个作家他写的是什么,最终都只是在向人们表达他的世界观。
所以这样说可以吗。
每个人向别人介绍他的城市的时候,都是在不动声色地描绘自己的人生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