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她这样一个女人
《朗读者》----她是这样一个女人
周末窝在家里读《朗读者》。电影让我泪流满面,看小说时眼睛却只是湿润了片刻,没有一滴泪落下,真应了莫言的那句话:“最好的小说是让人欲哭无泪的。”合上书,内心是满满的悲伤和深深的痛楚,仿佛置身其中,怎么也走不出那种氛围。闭上眼睛,全是汉娜的形象,各种各样的。
电影精彩,因为温丝莱特出色的表演,小说丰富,因为有许多电影无法诠释的细节、引人思考的问题。
“人并不因为曾做了罪恶的事而完全是一个魔鬼,或被贬为魔鬼。”作者施林克如是说。汉娜,大半辈子都是文盲,这可以说是造成她悲剧一生的最大原因。因为无知她被纳粹利用,在纳粹集中营做看守,挑选囚犯、任教堂着火而见死不救,她的无知对他人的生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也最终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席。从这点来说她是不可饶恕的,但这只是她的一部分,在她生命的大多数时刻,我相信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她穿长筒袜的那个情景,“那情景更像是她在向自己身体内部收敛进去,任其独自行事,以一种安详稳重的韵律行事,并且不受她头脑中的任何命令的干扰,也就完全忘却了这纷扰的外部世界”这是怎样一种物我两忘的风格,在她舒缓流丽的姿态和举止中,尽显妩媚和风情万种。”关于熨烫衣服的细节,米夏注意到她连内衣裤都熨烫,熨衣服的时候她的动作舒缓而专注。还有,她喜欢沐浴,和米夏做爱前总是把身体冲洗干净。文盲不代表粗俗,她是一个渴望优雅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优雅的女人。
她坚强高傲,从外貌上看,典型女性的脸盘,开阔饱满而不轻易动容。她走路走得很快,有一种坚决而果断的气势。所以在审判的时候,她会把身体挺得笔直,双腿站得坚牢,把头抬得高高的,每当她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诽谤或者攻击时,就会挣扎着进行反驳。
她心无城府。在审问的时候不像其他被告那样利用文书的空子为自己辩护为自己的罪行开脱责任,尽管那个时侯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当时的行为是一种犯罪。当她觉得是冤枉了她,她就反驳,如果没有,她就认错。她反驳得倔头倔脑,认错认得心服口服。多么直率的女人。她保护那些年轻、纤弱和细嫩的女人,不让她们劳动,让她们住得好点、吃得好点。因为对于她简单的头脑来说,她不可能背叛她的职责。正如她傻乎乎地反问审判长所说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她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
她是一个敏感的女人。她苦心经营地保守着一个秘密----她是文盲。她对于自己是一个文盲感到难为情,甚至觉得那是一种羞耻。所以,她会因为米夏逃课而生气、大喊大叫,她会为那次旅行的早上米夏的留言条而勃然大怒。她害怕暴露出来。这种羞耻感如此深重,以至于在审判庭上承认一切罪行,承担一切不公平。“她不会为了取得胜利就泄露这个秘密,她也不想用内心珍藏的自我形象来换取少蹲几年牢狱。”承认自己是文盲关乎到汉娜的尊严问题。她穷尽一生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摆脱文盲,所以在集中营里她会挑选犯人为她朗读,和米夏相爱的日子里她要他朗读,她站在米夏父亲的书房徘徊,目光盯着书架,用手指划过书脊,那是一种渴望。
她又是一脆弱的、渴望爱情的女人。因为爱,她对米夏保守秘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感情的加深,她知道这种掩饰其实无济于事,总有一天所有的秘密都会被揭露出来。因为文盲,汉娜连爱得都有些自卑,所以她选择了离开,带着她的秘密,直到命运让他们在法庭上再度见面。法庭上,她的秘密正在被一点一点地揭开,在自己的爱人面前,以这样一种方式,好像一道刚刚愈合的疤痕旋即被撕开一样,那份痛是要痛到骨头里去了。而米夏的沉默、逃避对她来说也是一种伤害,所以那目光“目不斜视,眼光穿透尘世一切,扬长而去。”“那是一种睥睨万物、深受伤害、彻底绝望而无限疲惫的眼神,一种任何人、任何物都不想看的眼神。”对她来说,爱情已经不复存在了,尽管那些年为她寄来了朗读录音带,但米夏从没有给她写过一封信,没有去探望过她。他认为这样就是他们之间最正常最亲密的交流方式,他愿意保持这样一种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的状态,可是,他的自私带给汉娜的却是伤害,让她既渴望外面现实生活的美好、自由,同时又恐惧现实生活。外面还有谁在等待她呢?连米夏都放弃她。所以,出狱前的那次唯一的会面,她的眼神饱含着搜索、疑问、游移和伤痛,她的微笑友好亲切,又疲惫慵懒。
汉娜最终逃不过死亡的命运。既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赎罪,也是因为一切都结束了,那遥远的夏天,那个男孩,那份感情。
周末窝在家里读《朗读者》。电影让我泪流满面,看小说时眼睛却只是湿润了片刻,没有一滴泪落下,真应了莫言的那句话:“最好的小说是让人欲哭无泪的。”合上书,内心是满满的悲伤和深深的痛楚,仿佛置身其中,怎么也走不出那种氛围。闭上眼睛,全是汉娜的形象,各种各样的。
电影精彩,因为温丝莱特出色的表演,小说丰富,因为有许多电影无法诠释的细节、引人思考的问题。
“人并不因为曾做了罪恶的事而完全是一个魔鬼,或被贬为魔鬼。”作者施林克如是说。汉娜,大半辈子都是文盲,这可以说是造成她悲剧一生的最大原因。因为无知她被纳粹利用,在纳粹集中营做看守,挑选囚犯、任教堂着火而见死不救,她的无知对他人的生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也最终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席。从这点来说她是不可饶恕的,但这只是她的一部分,在她生命的大多数时刻,我相信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她穿长筒袜的那个情景,“那情景更像是她在向自己身体内部收敛进去,任其独自行事,以一种安详稳重的韵律行事,并且不受她头脑中的任何命令的干扰,也就完全忘却了这纷扰的外部世界”这是怎样一种物我两忘的风格,在她舒缓流丽的姿态和举止中,尽显妩媚和风情万种。”关于熨烫衣服的细节,米夏注意到她连内衣裤都熨烫,熨衣服的时候她的动作舒缓而专注。还有,她喜欢沐浴,和米夏做爱前总是把身体冲洗干净。文盲不代表粗俗,她是一个渴望优雅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优雅的女人。
她坚强高傲,从外貌上看,典型女性的脸盘,开阔饱满而不轻易动容。她走路走得很快,有一种坚决而果断的气势。所以在审判的时候,她会把身体挺得笔直,双腿站得坚牢,把头抬得高高的,每当她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诽谤或者攻击时,就会挣扎着进行反驳。
她心无城府。在审问的时候不像其他被告那样利用文书的空子为自己辩护为自己的罪行开脱责任,尽管那个时侯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当时的行为是一种犯罪。当她觉得是冤枉了她,她就反驳,如果没有,她就认错。她反驳得倔头倔脑,认错认得心服口服。多么直率的女人。她保护那些年轻、纤弱和细嫩的女人,不让她们劳动,让她们住得好点、吃得好点。因为对于她简单的头脑来说,她不可能背叛她的职责。正如她傻乎乎地反问审判长所说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她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
她是一个敏感的女人。她苦心经营地保守着一个秘密----她是文盲。她对于自己是一个文盲感到难为情,甚至觉得那是一种羞耻。所以,她会因为米夏逃课而生气、大喊大叫,她会为那次旅行的早上米夏的留言条而勃然大怒。她害怕暴露出来。这种羞耻感如此深重,以至于在审判庭上承认一切罪行,承担一切不公平。“她不会为了取得胜利就泄露这个秘密,她也不想用内心珍藏的自我形象来换取少蹲几年牢狱。”承认自己是文盲关乎到汉娜的尊严问题。她穷尽一生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摆脱文盲,所以在集中营里她会挑选犯人为她朗读,和米夏相爱的日子里她要他朗读,她站在米夏父亲的书房徘徊,目光盯着书架,用手指划过书脊,那是一种渴望。
她又是一脆弱的、渴望爱情的女人。因为爱,她对米夏保守秘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感情的加深,她知道这种掩饰其实无济于事,总有一天所有的秘密都会被揭露出来。因为文盲,汉娜连爱得都有些自卑,所以她选择了离开,带着她的秘密,直到命运让他们在法庭上再度见面。法庭上,她的秘密正在被一点一点地揭开,在自己的爱人面前,以这样一种方式,好像一道刚刚愈合的疤痕旋即被撕开一样,那份痛是要痛到骨头里去了。而米夏的沉默、逃避对她来说也是一种伤害,所以那目光“目不斜视,眼光穿透尘世一切,扬长而去。”“那是一种睥睨万物、深受伤害、彻底绝望而无限疲惫的眼神,一种任何人、任何物都不想看的眼神。”对她来说,爱情已经不复存在了,尽管那些年为她寄来了朗读录音带,但米夏从没有给她写过一封信,没有去探望过她。他认为这样就是他们之间最正常最亲密的交流方式,他愿意保持这样一种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的状态,可是,他的自私带给汉娜的却是伤害,让她既渴望外面现实生活的美好、自由,同时又恐惧现实生活。外面还有谁在等待她呢?连米夏都放弃她。所以,出狱前的那次唯一的会面,她的眼神饱含着搜索、疑问、游移和伤痛,她的微笑友好亲切,又疲惫慵懒。
汉娜最终逃不过死亡的命运。既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赎罪,也是因为一切都结束了,那遥远的夏天,那个男孩,那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