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
温故而知新
奥林巴斯 μ〔miu:〕II
1991年发售的奥林巴斯μ〔miu:〕,是当时全世界最轻的全自动35㎜袖珍相机,而颇受大家欢迎。随后的μ系列相机,有全景画面化、伸缩镜头化等进步,并相继畅销,到目前为止累积 销售架数约达800万架,成为畅销系列了。 这一次要介绍的奥林巴斯μ–II(以下简称μII),是μ系列的第二代产品,把外形和性能彻 底更新的机种。它具有优美的超小型轻巧机身,搭配了35㎜ f2. 8大口径镜头,采用精致414级 的三点测距AF,还增加了局部测光机能,内置世界首创的自动彩色平衡闪光灯,JIS 4级保护 的生活防水构造,内置遥控机能等,丰富而崭新的内容。
机身
μ–II的实测尺寸是,宽108㎜、高59㎜、厚43㎜(含滑动盖、握持部),实重150公克(含电池),超小而轻巧,和已往的最小型轻巧机种「μ Panorama」的117×63×37㎜、重170公克(不含电池)比较,宽有9㎜、高4㎜的减少,重量减少了约30公克。据厂家表示,外型是意识着跑车而设计,从上面看是楔形,把前面向上而放置就满像法拉利跑车的模样。由奥林巴斯XA开始的滑动镜头盖,由μ引用之后,再配μ–II的楔形曲线化,成为μ–II外型设计的一大特色。滑动盖的右端,少许向前鼓起而增加机身厚度,成为打开滑动盖的着指点。把滑动盖向右推开,就会露出镜头、闪光灯、观景窗、测距窗、测光窗等。
镜头上,除了「OLYMPUS LENS 35㎜ 1:2. 8」字样之外,还有「Large Aperture」字样,以强调大口径镜头。观景窗、闪光灯、测距窗、测光窗等都集中在小片的黑色塑料部位,能把这么多东西整理在这狭窄空间,令人感叹。机身上面右端,有大型而细长椭圆形的快门钮。对小型的机身配这么大的快门钮也许会嫌过大,但用起来感觉是满好的,对外形单纯的机身来说,是个不错的点缀呢。机身背面,有液晶标示窗、闪灯型态钮、自拍机/遥控钮、日期型态操作钮、中途退片钮等;上侧有较大的观景窗,左肩处有全景画面切换掣。这切换掣是凹入机身中,不会轻易碰动。操作部位只有上面所说的这些,非常地单纯,但有一点觉得不怎么妥当,它是关于局部测光的标示,需要同时按闪灯型态钮和自拍机/遥控钮而设定,可是找不到有任何的标示,希望能尽早有适当的标示。
综合来看,μ–II的外观设计是超越已往相机的概念,而且能把相机的机能充分发挥,而非常地成功。机身颜色,有黑色和香槟金色的两种;依笔者的看法,香槟金色的机身比较有轻便、优美的感受,符合设计的概念吧。观景窗是实像式,入射光窗是在镜头盖上方的小窗。相对地,接眼窗是大型而很容易观看。其视野也非常宽大,连视野角落的影像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色中性而明亮,是个很好的观景窗。观景窗内标示,在视野中央有表示 AF 范围的十字线,而十字中央断线的范围就是局部测光的范围。视野内上侧左右有近距离视差矫正记号;如果设定在全景画面型态,视野上下就有以液晶造成浅蓝色的全景范围标示。不过,不像利用黑幕遮住般的明显。视野外右侧有橙灯和绿灯,橙灯的点灯表示闪光灯充电完成,闪烁表示闪光灯充电中。绿灯的点灯表示合焦,闪烁表示不能合焦。
观景窗的相关数值,除了像倍率以外都没有公布。像倍率的实测值是0. 43倍,虽然比公布值0. 45倍低了些,但还算是不错的数值。视野的实测,在距离3m时上下左右都是84%,达到最近实像式观景窗的袖珍相机的平均数值。在最短摄影距离的0. 35m,利用近距离视差矫正记偏下号时上下约84%、左右约82%。视差在距离3m时,偏下0. 1mm、偏右0. 2mm;距离0. 35m时 0.2 mm、偏左0. 1㎜,说得上几乎没有视差,毫无问题。AF是红外线主动式三点自动对焦,因为利用超小型测距体,基线长只有10mm而已。为了提高测距精准度利用三鎗红外线投光,投光次数是一般的4倍的64次,测距级数多达414 级的精致对焦。不过,由于要投光64次,测距所需时间就比较长了。AF的测距范围,是0. 35m到无限远,尤其是最短距离只有0. 35m,非常地好。经过专家的AF合焦测试,以测定距离0. 87 m进行,结果大体上有焦点偏后的倾向,而发现有少数几格是超出了35㎜ f2.8全开光圈的景深范围。快门是兼光圈作用的程序AE 快门,速度从4 秒到1/1000秒,在兼用光圈快门中是少见的6叶片构造,而收缩光圈时的形状是接近圆形的三角形。快门钮和机身相比,是满大的椭圆形,无论按那一部位几乎都是相同的操作感,动作轻又顺畅,很好。不过,由于是大型而动作轻,会不小心碰触而让快门释放。快门钮的压程是约1. 5㎜,用力约240公克,半按的感觉也容易掌握,操作感非常地好。释放快门时的延迟时间,半按快门钮锁定AF后,还需要28.3.6 ms,算是很慢。虽然快门动作声,是从AF驱动声连接到卷片声,但还算安静。卷片和退片,都利用同一只马达控制,而经过新开发的主轴转动装置转动。装片是自动方式,装片到设定第一格约需4. 5秒,上片速度是每格约2秒,不算快。退片也是自动方式,到第37格就会起动而退片。退片所需时间,36格装胶卷是约46秒。自拍机是电子方式,也可遥控摄影。自拍机的动作时间约为12. 5秒,设定后使用一次就自动解除。遥控摄影时,要把自拍机/遥控钮像自拍机一般地设定,再由附装的遥控器操作,按钮后约3. 5秒就会释放快门了。由于遥控是一次的设定就可用多次,实用性比自拍机高多了。
μ–II的曝光表,是使用SPD受光体的程序AE,测光是外部测光式的二分割曝光。所谓二分割测光,就是画面中心部和周边部的二分割,如果中心部比周边暗时就判断为逆光,而让闪光灯自动发光。还能够只利用中心部受光体做局部测光,相当方便。曝光表的连动范围是,ISO100时EV1~17,胶卷感度只能用DX码自动设定,感度范围是ISO 50、100、200、400、800、1600、3200的共7段,此外的中间值就自动设定于低感度侧的数值了。电源是CR 123A或DL 123 A型 3V锂电池一只,电源的测试就显示在液晶标示窗的电池记号处了。程序AE的线图是,ISO 100?EV1时以f2. 8全开光圈由4秒开始,f2. 8光圈持续到EV10. 5的约1/200秒,然后以陡峭线升高到EV17的f11?1/1000秒呢。大体来说,是偏重快门速度的程序AE,可防范相机的抖动。内置闪光灯的摄影型态,按机身背面的闪灯型态钮设定,而通常在自然发光型态时,液晶标示示窗是不会标示的。自然发光,是被摄体辉度在EV8. 25(ISO 100)以下时自然发光。还有在逆光等场合,画面中心部比周边部阴暗时,也会自动发光;定常光时电灯光或荧光灯光而和昼光有不同的彩色平衡时,即使是被摄体够明亮也会自动发光。这就是世界首创的自动彩色平衡闪光灯,能把感受红外光的受光体和感受可视光的受光体做比较,以各受光体的出力比例判断是昼光或钨丝灯光或荧光灯光。因此,可防止因荧光灯而偏绿,或因钨丝灯而偏红等现象,利用闪光灯光来克服,而获得正常的彩色平衡了。
按了闪灯型态钮,首先是出现减轻红眼型态,再按就依顺序设定不发光、强制发光、夜景、减轻红眼夜景型态了。减轻红眼,就是在本发光之前有多次闪发光的方式。夜景型态是,把近距离的主要被摄体以闪光灯光拍摄,配合了最长达4秒的慢速快门使背景也不会全暗的型态;而减轻红眼夜景是在主要被摄体是人物时使用。闪光灯的自动曝光控制,是测距与光圈连动的调光方式。光度指数是,充满电时实测GN8. 1(ISO 100?m)、充电指示灯点亮剎那实测GN6. 8,光量不大。照射角度是上下62度、左右84度,虽然能涵盖35㎜镜头的摄角,但光束有少许向上方扩展的现象。专家的闪光灯自动曝光控制性能测试,结果是最短摄影距离0. 35m到1. 4m,虽然有少许的曝光偏多,但仍算是满好的控制,1. 7m~2. 0m就有约0. 5EV的曝光过度,而再远就渐渐偏少了。这种过度的原因,可能是AF时焦点有少许偏后,造成测距与光圈连动调光的影响吧。厂家公布的闪灯摄影连动范围是0. 35~4. 1m(ISO 100彩色负片),但实测结果是约4m时有-1EV的曝光不足,如果是彩色负片就因在宽容度范围之内,而没有什么问题。
专家的曝光表像面曝光量测试,以二分割测光和局部测光分别进行。二分割测光时,由低辉度到高辉度都在约惦 0. 25EV以内,相当地准确。局部测光时,似乎是调整在0. 25~0. 5EV的曝光不足,没有什么偏差,整体上受到准确的控制。
镜头
35㎜ f2. 8镜头是4群4片构成,最小光圈f11,最短摄影距离0. 35m,把滑动式镜头盖拉开,就可露出镜头而随时可以进行摄影了。
远景的实拍结果,从画面中央部到周边都得到鲜锐的描写,对比也满好,是相当好的画质。在角落部位,虽然有局部的较松现象,但没有发现周边部的光量不足。整体来说全画面都能获得满好的影像,而足以承受大尺寸放大的描写力。歪曲像差是线卷型,如果在周边有直线被摄体就会看得出变形,但在袖珍相机中算是平均性的水准。夜景摄影结果,在高辉度处会出现的光晕只出现极少数,周边部也有彗形像差产生的少许光晕,但整体来看是满清净的描写。经专家以摄影倍率1/40的画质图表测试,画面中央是画质7~8满高的数值,周边也达画质5,整体上是不错的高画质。只是右侧角落有放射方向的像流现象,局部画质少许低于5,但小照片是画质3就够了,应该没有问题。摄影距离0. 6m的模糊味测试,前模糊是很正常的模糊,而后模糊是有芯的美好模糊,周边的模糊形状也很圆,整体上是很好的模糊味。分光透过率是约91%,算是满高的;ISO/CCI是和ISO基准值相同的0/5/4,呈现中性的彩色平衡。使用彩色正片的实拍,结果相当优秀,获得了清新而中性的色彩重现。整体来说,画质相当鲜锐,而模糊味也很好,是描写力优良的大口径镜头。本相机的程序AE,是多利用全开光圈f2. 8的线图,而本镜头是能充分适应的高性能镜头。
结语
μ–II实现了从来没有过的超小型轻巧机身,更加上流线型优美的外形设计,是非常有魅力的相机。而所配的35㎜ f2. 8镜头是容易使用的焦距,加上满明亮的f 值,何况还具备了高级袖珍相机水准的高描写力,非常难得。操作性,也因仅有程序AE 而很单纯,是成功的设计策略。不过,由于没有无限远型态,在多用f2. 8光圈的程序AE下,应该有迫切需要,可以说是美中不足。这种小型轻巧又优雅的设计,还有操作简单的特性,一定会受到女性的欢迎。尤其,如此有魅力的性能,更是低价格,确实是物超所值的好选择呢。
奥林巴斯 μ〔miu:〕II
1991年发售的奥林巴斯μ〔miu:〕,是当时全世界最轻的全自动35㎜袖珍相机,而颇受大家欢迎。随后的μ系列相机,有全景画面化、伸缩镜头化等进步,并相继畅销,到目前为止累积 销售架数约达800万架,成为畅销系列了。 这一次要介绍的奥林巴斯μ–II(以下简称μII),是μ系列的第二代产品,把外形和性能彻 底更新的机种。它具有优美的超小型轻巧机身,搭配了35㎜ f2. 8大口径镜头,采用精致414级 的三点测距AF,还增加了局部测光机能,内置世界首创的自动彩色平衡闪光灯,JIS 4级保护 的生活防水构造,内置遥控机能等,丰富而崭新的内容。
机身
μ–II的实测尺寸是,宽108㎜、高59㎜、厚43㎜(含滑动盖、握持部),实重150公克(含电池),超小而轻巧,和已往的最小型轻巧机种「μ Panorama」的117×63×37㎜、重170公克(不含电池)比较,宽有9㎜、高4㎜的减少,重量减少了约30公克。据厂家表示,外型是意识着跑车而设计,从上面看是楔形,把前面向上而放置就满像法拉利跑车的模样。由奥林巴斯XA开始的滑动镜头盖,由μ引用之后,再配μ–II的楔形曲线化,成为μ–II外型设计的一大特色。滑动盖的右端,少许向前鼓起而增加机身厚度,成为打开滑动盖的着指点。把滑动盖向右推开,就会露出镜头、闪光灯、观景窗、测距窗、测光窗等。
镜头上,除了「OLYMPUS LENS 35㎜ 1:2. 8」字样之外,还有「Large Aperture」字样,以强调大口径镜头。观景窗、闪光灯、测距窗、测光窗等都集中在小片的黑色塑料部位,能把这么多东西整理在这狭窄空间,令人感叹。机身上面右端,有大型而细长椭圆形的快门钮。对小型的机身配这么大的快门钮也许会嫌过大,但用起来感觉是满好的,对外形单纯的机身来说,是个不错的点缀呢。机身背面,有液晶标示窗、闪灯型态钮、自拍机/遥控钮、日期型态操作钮、中途退片钮等;上侧有较大的观景窗,左肩处有全景画面切换掣。这切换掣是凹入机身中,不会轻易碰动。操作部位只有上面所说的这些,非常地单纯,但有一点觉得不怎么妥当,它是关于局部测光的标示,需要同时按闪灯型态钮和自拍机/遥控钮而设定,可是找不到有任何的标示,希望能尽早有适当的标示。
综合来看,μ–II的外观设计是超越已往相机的概念,而且能把相机的机能充分发挥,而非常地成功。机身颜色,有黑色和香槟金色的两种;依笔者的看法,香槟金色的机身比较有轻便、优美的感受,符合设计的概念吧。观景窗是实像式,入射光窗是在镜头盖上方的小窗。相对地,接眼窗是大型而很容易观看。其视野也非常宽大,连视野角落的影像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色中性而明亮,是个很好的观景窗。观景窗内标示,在视野中央有表示 AF 范围的十字线,而十字中央断线的范围就是局部测光的范围。视野内上侧左右有近距离视差矫正记号;如果设定在全景画面型态,视野上下就有以液晶造成浅蓝色的全景范围标示。不过,不像利用黑幕遮住般的明显。视野外右侧有橙灯和绿灯,橙灯的点灯表示闪光灯充电完成,闪烁表示闪光灯充电中。绿灯的点灯表示合焦,闪烁表示不能合焦。
观景窗的相关数值,除了像倍率以外都没有公布。像倍率的实测值是0. 43倍,虽然比公布值0. 45倍低了些,但还算是不错的数值。视野的实测,在距离3m时上下左右都是84%,达到最近实像式观景窗的袖珍相机的平均数值。在最短摄影距离的0. 35m,利用近距离视差矫正记偏下号时上下约84%、左右约82%。视差在距离3m时,偏下0. 1mm、偏右0. 2mm;距离0. 35m时 0.2 mm、偏左0. 1㎜,说得上几乎没有视差,毫无问题。AF是红外线主动式三点自动对焦,因为利用超小型测距体,基线长只有10mm而已。为了提高测距精准度利用三鎗红外线投光,投光次数是一般的4倍的64次,测距级数多达414 级的精致对焦。不过,由于要投光64次,测距所需时间就比较长了。AF的测距范围,是0. 35m到无限远,尤其是最短距离只有0. 35m,非常地好。经过专家的AF合焦测试,以测定距离0. 87 m进行,结果大体上有焦点偏后的倾向,而发现有少数几格是超出了35㎜ f2.8全开光圈的景深范围。快门是兼光圈作用的程序AE 快门,速度从4 秒到1/1000秒,在兼用光圈快门中是少见的6叶片构造,而收缩光圈时的形状是接近圆形的三角形。快门钮和机身相比,是满大的椭圆形,无论按那一部位几乎都是相同的操作感,动作轻又顺畅,很好。不过,由于是大型而动作轻,会不小心碰触而让快门释放。快门钮的压程是约1. 5㎜,用力约240公克,半按的感觉也容易掌握,操作感非常地好。释放快门时的延迟时间,半按快门钮锁定AF后,还需要28.3.6 ms,算是很慢。虽然快门动作声,是从AF驱动声连接到卷片声,但还算安静。卷片和退片,都利用同一只马达控制,而经过新开发的主轴转动装置转动。装片是自动方式,装片到设定第一格约需4. 5秒,上片速度是每格约2秒,不算快。退片也是自动方式,到第37格就会起动而退片。退片所需时间,36格装胶卷是约46秒。自拍机是电子方式,也可遥控摄影。自拍机的动作时间约为12. 5秒,设定后使用一次就自动解除。遥控摄影时,要把自拍机/遥控钮像自拍机一般地设定,再由附装的遥控器操作,按钮后约3. 5秒就会释放快门了。由于遥控是一次的设定就可用多次,实用性比自拍机高多了。
μ–II的曝光表,是使用SPD受光体的程序AE,测光是外部测光式的二分割曝光。所谓二分割测光,就是画面中心部和周边部的二分割,如果中心部比周边暗时就判断为逆光,而让闪光灯自动发光。还能够只利用中心部受光体做局部测光,相当方便。曝光表的连动范围是,ISO100时EV1~17,胶卷感度只能用DX码自动设定,感度范围是ISO 50、100、200、400、800、1600、3200的共7段,此外的中间值就自动设定于低感度侧的数值了。电源是CR 123A或DL 123 A型 3V锂电池一只,电源的测试就显示在液晶标示窗的电池记号处了。程序AE的线图是,ISO 100?EV1时以f2. 8全开光圈由4秒开始,f2. 8光圈持续到EV10. 5的约1/200秒,然后以陡峭线升高到EV17的f11?1/1000秒呢。大体来说,是偏重快门速度的程序AE,可防范相机的抖动。内置闪光灯的摄影型态,按机身背面的闪灯型态钮设定,而通常在自然发光型态时,液晶标示示窗是不会标示的。自然发光,是被摄体辉度在EV8. 25(ISO 100)以下时自然发光。还有在逆光等场合,画面中心部比周边部阴暗时,也会自动发光;定常光时电灯光或荧光灯光而和昼光有不同的彩色平衡时,即使是被摄体够明亮也会自动发光。这就是世界首创的自动彩色平衡闪光灯,能把感受红外光的受光体和感受可视光的受光体做比较,以各受光体的出力比例判断是昼光或钨丝灯光或荧光灯光。因此,可防止因荧光灯而偏绿,或因钨丝灯而偏红等现象,利用闪光灯光来克服,而获得正常的彩色平衡了。
按了闪灯型态钮,首先是出现减轻红眼型态,再按就依顺序设定不发光、强制发光、夜景、减轻红眼夜景型态了。减轻红眼,就是在本发光之前有多次闪发光的方式。夜景型态是,把近距离的主要被摄体以闪光灯光拍摄,配合了最长达4秒的慢速快门使背景也不会全暗的型态;而减轻红眼夜景是在主要被摄体是人物时使用。闪光灯的自动曝光控制,是测距与光圈连动的调光方式。光度指数是,充满电时实测GN8. 1(ISO 100?m)、充电指示灯点亮剎那实测GN6. 8,光量不大。照射角度是上下62度、左右84度,虽然能涵盖35㎜镜头的摄角,但光束有少许向上方扩展的现象。专家的闪光灯自动曝光控制性能测试,结果是最短摄影距离0. 35m到1. 4m,虽然有少许的曝光偏多,但仍算是满好的控制,1. 7m~2. 0m就有约0. 5EV的曝光过度,而再远就渐渐偏少了。这种过度的原因,可能是AF时焦点有少许偏后,造成测距与光圈连动调光的影响吧。厂家公布的闪灯摄影连动范围是0. 35~4. 1m(ISO 100彩色负片),但实测结果是约4m时有-1EV的曝光不足,如果是彩色负片就因在宽容度范围之内,而没有什么问题。
专家的曝光表像面曝光量测试,以二分割测光和局部测光分别进行。二分割测光时,由低辉度到高辉度都在约惦 0. 25EV以内,相当地准确。局部测光时,似乎是调整在0. 25~0. 5EV的曝光不足,没有什么偏差,整体上受到准确的控制。
镜头
35㎜ f2. 8镜头是4群4片构成,最小光圈f11,最短摄影距离0. 35m,把滑动式镜头盖拉开,就可露出镜头而随时可以进行摄影了。
远景的实拍结果,从画面中央部到周边都得到鲜锐的描写,对比也满好,是相当好的画质。在角落部位,虽然有局部的较松现象,但没有发现周边部的光量不足。整体来说全画面都能获得满好的影像,而足以承受大尺寸放大的描写力。歪曲像差是线卷型,如果在周边有直线被摄体就会看得出变形,但在袖珍相机中算是平均性的水准。夜景摄影结果,在高辉度处会出现的光晕只出现极少数,周边部也有彗形像差产生的少许光晕,但整体来看是满清净的描写。经专家以摄影倍率1/40的画质图表测试,画面中央是画质7~8满高的数值,周边也达画质5,整体上是不错的高画质。只是右侧角落有放射方向的像流现象,局部画质少许低于5,但小照片是画质3就够了,应该没有问题。摄影距离0. 6m的模糊味测试,前模糊是很正常的模糊,而后模糊是有芯的美好模糊,周边的模糊形状也很圆,整体上是很好的模糊味。分光透过率是约91%,算是满高的;ISO/CCI是和ISO基准值相同的0/5/4,呈现中性的彩色平衡。使用彩色正片的实拍,结果相当优秀,获得了清新而中性的色彩重现。整体来说,画质相当鲜锐,而模糊味也很好,是描写力优良的大口径镜头。本相机的程序AE,是多利用全开光圈f2. 8的线图,而本镜头是能充分适应的高性能镜头。
结语
μ–II实现了从来没有过的超小型轻巧机身,更加上流线型优美的外形设计,是非常有魅力的相机。而所配的35㎜ f2. 8镜头是容易使用的焦距,加上满明亮的f 值,何况还具备了高级袖珍相机水准的高描写力,非常难得。操作性,也因仅有程序AE 而很单纯,是成功的设计策略。不过,由于没有无限远型态,在多用f2. 8光圈的程序AE下,应该有迫切需要,可以说是美中不足。这种小型轻巧又优雅的设计,还有操作简单的特性,一定会受到女性的欢迎。尤其,如此有魅力的性能,更是低价格,确实是物超所值的好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