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日本青年导演
一、李相日
第三代在日韩国人,1974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小学至高中一直就读与朝鲜人学校,大学就读于神奈川大学经济学部,后进入日本映画学校(现为日本电影大学)学习电影。毕业作品《青》(1999)在“PFF电影节”(又称“PIA电影节”或“匹亚电影节”,以“发掘和培养新才能,创造电影新环境”为宗旨,每年在东京举办一次)上独揽四项大奖,并获得公映机会。其后借助PFF辅导金制作了《跳了线》(2002),尝试多线叙事的多段式手法去探讨当代日本社会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该片于2003年获得新藤兼人奖,同时入围了第七届“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
2004年,李相日被选中成为《69》的导演,该片改编自日本战后著名作家村上龙的同名小说,剧本由剧作家宫藤官九郎执笔,以轻松幽默的风格,拼贴出1969年,一个乱象丛生的年代里,一帮问题高中生的热血青春生活。李相日也凭借此片进入主流视野。继2005年的《天堂失格》后,李于2006年推出代表作《扶桑花女孩》,获得包括“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和第80届“电影旬报最佳”在内的国内多项大奖,并代表日本角逐第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四年后,李相日通过长时间筹备,与吉田修一共同执笔改编剧本,将吉田修一的获奖小说《恶人》搬上银幕,在海内外得到极大的反响,摘得当年国内多项大奖,成为他的另一部代表作。《恶人》将视角投向人性中的灰色空间,充满感性却不失辩证地表现了善与恶的非绝对性。最新作品《不可饶恕》改编自美国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92年自导自演的同名西部片,影片的背景被设置在明治时期的北海道,讲述了江户幕府残党,杀人无数、臭名昭著的釜田十兵卫(渡边谦饰),为了获得赏金,再度投入战争中的故事。该片预计于2013年秋季公映。除此之外,李相日还参与了众多名导加盟的短片集《大家原本都是孩子》以及NHK电视迷你剧《鬼怪文豪怪谈》的制作。
李相日的作品风格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能准确把握日本时代的脉络,将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浓缩在一部电影中,比如《69》和《扶桑花女孩》。同时,他的影片中还包含着对日本当下社会问题和对人性的多元性的关怀与拷问,比如《跳了线》和《恶人》。
二、河濑直美
1969年出生与奈良市纪寺町,1989年毕业于大阪写真专门学校(现为大阪视觉艺术专门学校),现任奈良国际电影节执行委员会会长。从写真专门学校毕业后,河濑直美留校担任讲师,同时着手创作了两部8毫米纪录短片《拥抱》(1992)和《亲亲婆婆》(1994),并于1995年凭借这两部作品获得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批评家联盟奖,引起国内外关注。1997年,首部剧情长片《萌动的朱雀》使河濑直美成为有史以来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最年轻的导演。2007年的《原木之森》再次入围戛纳电影节,获得评审团大奖。2011年新作《朱花之月》亦入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获得第六届萨累国际妇女电影节大奖。自出道以来,河濑直美还创作了众多风格独特的纪录片作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讲诉妇女分娩的《玄牝》,以及记录罹患胃癌的日本著名摄影师及电影评论家西井一夫逐渐走向死亡的《黄樱花的来信》等。
河濑直美幼时双亲离异,由祖母的姐姐养育成人,儿时的家庭创伤和在古都奈良的成长经历对其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她的作品风格细腻,无论是剧情片还是纪录片,都讲求一种自然流露的生活状态及情感的含蓄外泄,因此其剧情片大多起用非职业演员,并吸纳了纪录片的手法,有时甚至纪录与虚构夹杂,难以简单归类。河濑擅长用具有私密性质的影像触及家族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寻求一种历史记忆与当下的印证和联系,是日本当代为数不多的优秀女导演,在海外有一定知名度。
三、熊切和嘉
1974年生于北海道带广市,1998年毕业于大阪艺术大学艺术学部影像专业。毕业作品《鬼畜大宴会》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日本七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充满了暴力视觉和感官刺激。该片获得第20届PIA电影节最佳影片第二名,得到在东京和大阪公映的机会,同时受邀参加了欧洲各国电影节,如柏林电影节等。熊切和嘉也凭借这部出道之作一跃成为最受瞩目的青年导演之一。2001年,熊切和嘉一反处女作中暴力血腥的风格,推出了新片《空之穴》,以北海道的沁人的蓝天为背景,用静谧洗练的镜头语言描绘了平凡地经营着“空之穴”料理店的市井和在旅途中被男朋友抛弃的妙子之间短暂爱情经历。紧接着,熊切和嘉开始涉足改编,他将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田口兰迪的同名小说搬上银幕,制作出《天线》。《天线》讲诉了哲学系学生荻原祐一郎由于幼时经历妹妹突然失踪和叔叔自缢身亡之事,长大后患上严重自虐症,后来通过跟SM女王相遇而解开心结的故事。影片承袭了导演在《鬼畜大宴会》中对暴力的思考,入围2003年威尼斯影展逆流单元,引起广泛讨论。
熊切和嘉还尝试了女性电影的创作,于2004年和2008年分别推出《挥发性女人》和《信子36岁》。前者讲诉了一个失去丈夫,独自经营小加油站的女人对于一个突然闯入的劫匪发生的复杂心理变化;后者则是一个中年平庸女演员在和丈夫离婚后回到故乡帮忙家里打理神社事务,期间遇到了一位比自己小的男子,封闭的身心逐渐打开的故事,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潜藏着冲击力。两部作品均风格细腻,丰富了熊切和嘉的作品类型。
四、西川美和
1974年出生于广岛县广岛市安佐南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美术史学专业。大学期间就立志投身电影行业,参加了很多电影公司的面试,均落选,但在一次电视节目的面试中得到当时担任评委的是枝裕和所赏识,由此得到机会作为自由工作人员参与了《下一站,天国》的剧组。此后她开始出现在很多日本电影的拍摄现场。
2002年,西川美和自编自导,用黑色喜剧的形式推出处女作《蛇草莓》,以嘲讽手法描绘了日本典型的传统家族崩溃现象,获得了当年“日本专业电影大奖”中的最佳新晋导演奖、第58届“每日电影竞赛会”的剧本奖以及该年度多项国内电影奖的新人奖,该片的制片人为是枝裕和。2003年,西川在一个NHK高清电视特别项目中,制作了纪录与虚构交织,充满独特风格的电视作品《现在想要裸体的男人们/宫迫笑不出来的日子》,获得第20届“ATP奖”纪录片单元优秀奖。2006年,西川美和的第二部自编自导长片《摇摆》公映,并作为唯一一部日本电影入围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还获得了同年度日本电影旬报十佳第二名、最佳剧本、“朝日十佳”日本电影第一名、每日电影竞赛会日本电影大奖等国内各大电影节的大奖。该片讲述了一对兄弟间的故事,弟弟在目睹哥哥杀人之后,两人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2007年,西川美和推出第三部自编自导,以日本农村医疗为题材的《亲爱的医生》,当选同年度电影旬报十佳日本电影第一名,获得包括第二届“蓝绶带奖”导演奖和“艺术选奖”新人奖等在内的众多大奖,在海内外评价甚高。新作《卖梦的两人》已于今年九月在日本上映。
自出道以来,西川美和坚持原创,其作品大多关于“家人”这一主题,如《蛇草莓》中的姐妹,《摇摆》中的兄弟,《卖梦的两人》中的夫妻,从某种程度上沿袭了是枝裕和的现实主义生活流电影观念。
五、山下敦弘
1976年生于爱知县。高中时即开始用摄像机拍摄短片。1995年进入大阪艺术大学映像学科学习,期间与同学共同制作了《像夏天的夜》(1996)、《腐女》(1997)、《断面》(1998)等短片作品。1999年,作为毕业作品,推出了长片处女作《赖皮生活》,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名为“半夜儿童剧院”的制作团体。《赖皮生活》不仅获得了“夕张国际奇幻电影节”巡演单元大奖,还在各国电影节上映,受到好评。第二部作品《疯子方舟》主要依靠“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新人导演辅助金完成,片中洋溢着一种具有原创意味的世界观。2003年,山下敦弘根据柘植义春两部漫画《会津钓鱼旅馆》和《现实主义旅馆》,改编出第三部长片《赖皮之宿》,讲诉两个百无聊赖的青年结伴同行的喜剧故事,入围了同年度电影旬报十佳。《赖皮生活》、《疯子方舟》和《赖皮之宿》被称为“无用男三部曲”,其非传统的风格使得山下敦弘被称为“日本的阿基•考里斯玛基”和“日本的吉姆•贾木许”。2005年的《琳达琳达》出色而生动地描绘了某高中女子乐队为了参加她们高中时代最后一个文化节而排演“THE BLUE HEARTS”乐队的著名歌曲《Linda linda linda》的过程。该片获得了第79届旬报十佳第6位,第27届“横滨国际电影节”日本电影十佳第5位和第1届“日本电影天使大奖”。2006年的《松根乱射事件》用幽默手展现了90年代日本乡间小镇上人们的原味生活,入围了2007年东京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紧接其次的《天然子结构》获得了第32届“报知电影节”导演奖和第62届每日电影竞赛会日本电影优秀奖等多个奖项。2011年,山下敦弘涉足社会派题材,与老搭档向井康介合作,将日本著名评论家川本三郎年轻时担任记者,深入学生运动的回忆录《昔日的我》改编成电影。《昔日的我》聚焦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朝霞自卫官被杀事件”,获得第85届电影旬报十佳第9名。新片《苦役列车》改编自西村贤太的同名小说,已于2012年7月在日本上映。
山下敦弘还有大量的短片和电视剧作品,在日本拥有众多狂热粉丝,是日本电影界备受期待的青年导演。
六、清水崇
1972年生于群马县前桥市。就读于近畿大学文艺学部,中途退学,搬至京都开始了在电影院等地一边打工一边进行剧本创作的生活。1995年搬到东京,开始参加电视剧和录像带的拍摄工作,完成了从道具到副导演的转变。1997年进入映画美学校学习,在学期间为影像课题而拍摄的3分钟左右短片《家庭访问》成为《咒怨》的故事原型。毕业后,通过映画美学校的讲师、《午夜凶铃》的编剧之一高桥洋的介绍认识了著名恐怖片制片人一濑隆重,并借助后者的帮助成功制作并发行了录像带版的《咒怨》和《咒怨2》。这两部录像带很快在亚洲掀起一阵恐怖热潮。2001年,清水崇得到执导《富江3:重生》的机会,并借由此片正式在电影界出道。2002年和2003年,清水崇连续将两部《咒怨》的录像带翻拍成电影版在影院公映,将《咒怨》的影响扩散至全球,导演本人也很快被好莱坞的制片人看中,拍摄了美国版《咒怨》两部曲,成功进军好莱坞,两部影片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荣登好莱坞一周票房榜首。《咒怨》系列使清水崇与《午夜凶铃》的导演中田秀夫并称为世界恐怖片大师级人物。2009年和2011年分别推出两部3D恐怖片《战栗迷宫》和《恐怖兔子》。讲述超自然现象的新片《7500航班》是继2006年美国版《咒怨2》后清水崇执导的第三部好莱坞影片,该片将于2013年在美国上映。其他代表作有《轮回》(2005)和与朋友丰岛圭介共同制作的《幽灵对外星人》系列等。
《咒怨》系列不仅使清水崇成为当代日本恐怖片的代表性导演,也使他与《午夜凶铃》的导演中田秀夫并称为世界恐怖片大师级人物
七、冲田修一
1977年出生于爱知县,在琦玉县长大,是活跃在独立电影、电视剧等多重领域的新锐导演。2001年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学科摄影和录音专业;2002年,短片《锅与朋友》获得第七届“水户短片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05年,短片《前进!》入围04-05年度“黑泽明纪念短片电影节”竞赛单元,并作为短片集《Life Cinematic电影的人生》中的一部在影院公映。2006年推出首部剧情长片《这个了不起的世界》,在池袋的“cinemarosa”影院上映,获得各界好评。2009年,以第二部长片《南极料理人》首次涉足商业电影。该片用轻松幽默的手法描述了南极观测队8个男队员的日常生活,不仅获得第一届“日本theater staff电影导演奖”,更荣获颁发给同年度最佳新人的“新藤兼人奖”金奖和第29届“藤本奖”新人奖。2012年,冲田修一参与编剧并导演了第三部长片《啄木鸟与雨》,该片沿用了导演对日常生活与人情温暖的一贯细腻着墨风格,讲述了歧阜县某个偏僻山村里,年长的伐木工与来到村里拍摄电影却极度缺乏自信的年轻导演之间互相实现生活救赎的温情故事。冲田凭借该片夺得了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新片《横道世之介》改编自吉田修一的同名小说,是以80年代为时代背景的一段青春故事,将于2013年上映。
在电视剧方面,冲田修一的作品有《后乐园之母》、《青梅街道精进旅行》、《河岸入口》等。
八、大根仁
1968年出生于东京都国立市。从副导演职位开始其影像职业生涯。作为一名电视剧编导和影像导演,大根仁编排了无数优秀的电视剧及音乐录像带,在《剧团演技者》《周刊真木洋子》等深夜剧中尽显才能,号称深夜剧达人,受到业内外广泛好评。除了电视剧及舞台编排之外,大根仁还涉足电台音乐节目主持、执笔专栏、举办演出,作为创作者活跃在各个领域。2010年,大根仁身兼编剧和导演,将久保美津郎的同名漫画《桃花期》改编成电视剧,讲述一名宅男突然走上桃花运,通过与各种不同类型女人恋爱而得到成长的故事。该剧在东京电视台深夜档热播。不久,大根仁就得到机会执导电影版《桃花期》,这也是他在电影界的出道作品。电影版《桃花期》故事发生在原作故事一年之后,剧情大纲由原著漫画作者久保美津郎撰写,完全独立成篇。该片上映后好评如潮,获得了第3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话题奖,也使导演获得了第21届日本电影专业大奖个人奖和新人导演奖。
长期专注于电视剧创作的大根仁在电影方面才刚刚起步,相信以后会不断有优秀作品问世。
九、深田晃司
1980年生于东京都,毕业于大正大学文学部。大学在学期间就进入“映画美学校”(2000年成立于东京的短期电影培训机构)第三期剧情片课程学习。积累了各种专业和业余电影的现场拍摄经验。2004年,深田晃司一人身兼编剧、导演、摄影、剪辑、音乐等数职,推出处女作《椅子》,并得到涉谷UPLINK电影公司特约公映机会。2005年加入日本著名剧团“青年团”编导部,一直持续进行话剧活动。2008年,制作并通过东映动画发行了动画电影《石榴宅地》,获得第三届“法国KINOTAYO电影节”新人导演奖。2009年,推出由三段故事组成的《东京人间喜剧》。《东京人间喜剧》的灵感来自于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名著《人间喜剧》,该片受邀参加了包括“罗马国际电影节”在内的国内外一些电影节。2010年的近作《款待》来源于导演之前的长片剧本《立于深渊》及据此改编的短片剧本《轮转》,讲述一个非常规家庭迎来一位突如其来的闯入者后发生的变化。该片在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日本电影视点奖”,并受邀参加了海外众多电影节。
除了制作电影以及青年团的剧场演出活动之外,深田晃司也是一名活跃在“映画艺术DIARY”(电影艺术日志)专栏的影评人,同时他还策划了驹场广场电影节,并于2011年受邀担任了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之风”的审查委员。
十、入江悠
1979年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在埼玉县深谷市度过3岁到19岁的童年及青少年时光。2003年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学科,目前是东京著名演艺公司钝牛俱乐部的签约导演,该俱乐部的另一位签约导演是近年在海外大放异彩的园子温。
入江悠哉大学期间拍摄的两部短片《OBSESSION》和《SEVEN DRIVES>均入围了夕张国际奇幻电影节巡演单元。2004年的《在房子的角落里掐一把爱》获得第二届“上田城下町电影节“大奖;2005年首次推出两部影院公映作品《黄昏家族》和《行路》;2006年推出了长片处女作《日式病毒》。真正使入江悠走入大众视野,成为日本电影界关注焦点的,是其于2009年推出的第二部长片《SR埼玉说唱歌手》。这是一部描写一群青年音乐人以埼玉县乡下的街道为舞台进行演出,坚持不懈地追寻梦想的青春电影,在海内外获奖无数,也迅速窜红成为话题之作。此后,入江悠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拍摄了两部《SR埼玉说唱歌手》的续集,构成了一个系列剧,是他目前为止的代表作。
电视剧方面,主要作品有《同期》(主演松田龙平)、《三叶草》等,此外还于2008年创办了“野良犬弹”剧团。
入江悠擅长描写涉及梦想或成长的青春题材,偏爱音乐这一故事媒介,如《SR埼玉说唱歌手》系列及剧场版《神圣放逐乐队/停不下来的摇滚乐》皆是如此。
第三代在日韩国人,1974年出生于日本新泻县,小学至高中一直就读与朝鲜人学校,大学就读于神奈川大学经济学部,后进入日本映画学校(现为日本电影大学)学习电影。毕业作品《青》(1999)在“PFF电影节”(又称“PIA电影节”或“匹亚电影节”,以“发掘和培养新才能,创造电影新环境”为宗旨,每年在东京举办一次)上独揽四项大奖,并获得公映机会。其后借助PFF辅导金制作了《跳了线》(2002),尝试多线叙事的多段式手法去探讨当代日本社会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该片于2003年获得新藤兼人奖,同时入围了第七届“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
2004年,李相日被选中成为《69》的导演,该片改编自日本战后著名作家村上龙的同名小说,剧本由剧作家宫藤官九郎执笔,以轻松幽默的风格,拼贴出1969年,一个乱象丛生的年代里,一帮问题高中生的热血青春生活。李相日也凭借此片进入主流视野。继2005年的《天堂失格》后,李于2006年推出代表作《扶桑花女孩》,获得包括“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和第80届“电影旬报最佳”在内的国内多项大奖,并代表日本角逐第7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四年后,李相日通过长时间筹备,与吉田修一共同执笔改编剧本,将吉田修一的获奖小说《恶人》搬上银幕,在海内外得到极大的反响,摘得当年国内多项大奖,成为他的另一部代表作。《恶人》将视角投向人性中的灰色空间,充满感性却不失辩证地表现了善与恶的非绝对性。最新作品《不可饶恕》改编自美国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92年自导自演的同名西部片,影片的背景被设置在明治时期的北海道,讲述了江户幕府残党,杀人无数、臭名昭著的釜田十兵卫(渡边谦饰),为了获得赏金,再度投入战争中的故事。该片预计于2013年秋季公映。除此之外,李相日还参与了众多名导加盟的短片集《大家原本都是孩子》以及NHK电视迷你剧《鬼怪文豪怪谈》的制作。
李相日的作品风格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能准确把握日本时代的脉络,将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浓缩在一部电影中,比如《69》和《扶桑花女孩》。同时,他的影片中还包含着对日本当下社会问题和对人性的多元性的关怀与拷问,比如《跳了线》和《恶人》。
二、河濑直美
1969年出生与奈良市纪寺町,1989年毕业于大阪写真专门学校(现为大阪视觉艺术专门学校),现任奈良国际电影节执行委员会会长。从写真专门学校毕业后,河濑直美留校担任讲师,同时着手创作了两部8毫米纪录短片《拥抱》(1992)和《亲亲婆婆》(1994),并于1995年凭借这两部作品获得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批评家联盟奖,引起国内外关注。1997年,首部剧情长片《萌动的朱雀》使河濑直美成为有史以来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最年轻的导演。2007年的《原木之森》再次入围戛纳电影节,获得评审团大奖。2011年新作《朱花之月》亦入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获得第六届萨累国际妇女电影节大奖。自出道以来,河濑直美还创作了众多风格独特的纪录片作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讲诉妇女分娩的《玄牝》,以及记录罹患胃癌的日本著名摄影师及电影评论家西井一夫逐渐走向死亡的《黄樱花的来信》等。
河濑直美幼时双亲离异,由祖母的姐姐养育成人,儿时的家庭创伤和在古都奈良的成长经历对其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她的作品风格细腻,无论是剧情片还是纪录片,都讲求一种自然流露的生活状态及情感的含蓄外泄,因此其剧情片大多起用非职业演员,并吸纳了纪录片的手法,有时甚至纪录与虚构夹杂,难以简单归类。河濑擅长用具有私密性质的影像触及家族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寻求一种历史记忆与当下的印证和联系,是日本当代为数不多的优秀女导演,在海外有一定知名度。
三、熊切和嘉
1974年生于北海道带广市,1998年毕业于大阪艺术大学艺术学部影像专业。毕业作品《鬼畜大宴会》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日本七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充满了暴力视觉和感官刺激。该片获得第20届PIA电影节最佳影片第二名,得到在东京和大阪公映的机会,同时受邀参加了欧洲各国电影节,如柏林电影节等。熊切和嘉也凭借这部出道之作一跃成为最受瞩目的青年导演之一。2001年,熊切和嘉一反处女作中暴力血腥的风格,推出了新片《空之穴》,以北海道的沁人的蓝天为背景,用静谧洗练的镜头语言描绘了平凡地经营着“空之穴”料理店的市井和在旅途中被男朋友抛弃的妙子之间短暂爱情经历。紧接着,熊切和嘉开始涉足改编,他将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田口兰迪的同名小说搬上银幕,制作出《天线》。《天线》讲诉了哲学系学生荻原祐一郎由于幼时经历妹妹突然失踪和叔叔自缢身亡之事,长大后患上严重自虐症,后来通过跟SM女王相遇而解开心结的故事。影片承袭了导演在《鬼畜大宴会》中对暴力的思考,入围2003年威尼斯影展逆流单元,引起广泛讨论。
熊切和嘉还尝试了女性电影的创作,于2004年和2008年分别推出《挥发性女人》和《信子36岁》。前者讲诉了一个失去丈夫,独自经营小加油站的女人对于一个突然闯入的劫匪发生的复杂心理变化;后者则是一个中年平庸女演员在和丈夫离婚后回到故乡帮忙家里打理神社事务,期间遇到了一位比自己小的男子,封闭的身心逐渐打开的故事,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潜藏着冲击力。两部作品均风格细腻,丰富了熊切和嘉的作品类型。
四、西川美和
1974年出生于广岛县广岛市安佐南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美术史学专业。大学期间就立志投身电影行业,参加了很多电影公司的面试,均落选,但在一次电视节目的面试中得到当时担任评委的是枝裕和所赏识,由此得到机会作为自由工作人员参与了《下一站,天国》的剧组。此后她开始出现在很多日本电影的拍摄现场。
2002年,西川美和自编自导,用黑色喜剧的形式推出处女作《蛇草莓》,以嘲讽手法描绘了日本典型的传统家族崩溃现象,获得了当年“日本专业电影大奖”中的最佳新晋导演奖、第58届“每日电影竞赛会”的剧本奖以及该年度多项国内电影奖的新人奖,该片的制片人为是枝裕和。2003年,西川在一个NHK高清电视特别项目中,制作了纪录与虚构交织,充满独特风格的电视作品《现在想要裸体的男人们/宫迫笑不出来的日子》,获得第20届“ATP奖”纪录片单元优秀奖。2006年,西川美和的第二部自编自导长片《摇摆》公映,并作为唯一一部日本电影入围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还获得了同年度日本电影旬报十佳第二名、最佳剧本、“朝日十佳”日本电影第一名、每日电影竞赛会日本电影大奖等国内各大电影节的大奖。该片讲述了一对兄弟间的故事,弟弟在目睹哥哥杀人之后,两人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2007年,西川美和推出第三部自编自导,以日本农村医疗为题材的《亲爱的医生》,当选同年度电影旬报十佳日本电影第一名,获得包括第二届“蓝绶带奖”导演奖和“艺术选奖”新人奖等在内的众多大奖,在海内外评价甚高。新作《卖梦的两人》已于今年九月在日本上映。
自出道以来,西川美和坚持原创,其作品大多关于“家人”这一主题,如《蛇草莓》中的姐妹,《摇摆》中的兄弟,《卖梦的两人》中的夫妻,从某种程度上沿袭了是枝裕和的现实主义生活流电影观念。
五、山下敦弘
1976年生于爱知县。高中时即开始用摄像机拍摄短片。1995年进入大阪艺术大学映像学科学习,期间与同学共同制作了《像夏天的夜》(1996)、《腐女》(1997)、《断面》(1998)等短片作品。1999年,作为毕业作品,推出了长片处女作《赖皮生活》,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名为“半夜儿童剧院”的制作团体。《赖皮生活》不仅获得了“夕张国际奇幻电影节”巡演单元大奖,还在各国电影节上映,受到好评。第二部作品《疯子方舟》主要依靠“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新人导演辅助金完成,片中洋溢着一种具有原创意味的世界观。2003年,山下敦弘根据柘植义春两部漫画《会津钓鱼旅馆》和《现实主义旅馆》,改编出第三部长片《赖皮之宿》,讲诉两个百无聊赖的青年结伴同行的喜剧故事,入围了同年度电影旬报十佳。《赖皮生活》、《疯子方舟》和《赖皮之宿》被称为“无用男三部曲”,其非传统的风格使得山下敦弘被称为“日本的阿基•考里斯玛基”和“日本的吉姆•贾木许”。2005年的《琳达琳达》出色而生动地描绘了某高中女子乐队为了参加她们高中时代最后一个文化节而排演“THE BLUE HEARTS”乐队的著名歌曲《Linda linda linda》的过程。该片获得了第79届旬报十佳第6位,第27届“横滨国际电影节”日本电影十佳第5位和第1届“日本电影天使大奖”。2006年的《松根乱射事件》用幽默手展现了90年代日本乡间小镇上人们的原味生活,入围了2007年东京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紧接其次的《天然子结构》获得了第32届“报知电影节”导演奖和第62届每日电影竞赛会日本电影优秀奖等多个奖项。2011年,山下敦弘涉足社会派题材,与老搭档向井康介合作,将日本著名评论家川本三郎年轻时担任记者,深入学生运动的回忆录《昔日的我》改编成电影。《昔日的我》聚焦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朝霞自卫官被杀事件”,获得第85届电影旬报十佳第9名。新片《苦役列车》改编自西村贤太的同名小说,已于2012年7月在日本上映。
山下敦弘还有大量的短片和电视剧作品,在日本拥有众多狂热粉丝,是日本电影界备受期待的青年导演。
六、清水崇
1972年生于群马县前桥市。就读于近畿大学文艺学部,中途退学,搬至京都开始了在电影院等地一边打工一边进行剧本创作的生活。1995年搬到东京,开始参加电视剧和录像带的拍摄工作,完成了从道具到副导演的转变。1997年进入映画美学校学习,在学期间为影像课题而拍摄的3分钟左右短片《家庭访问》成为《咒怨》的故事原型。毕业后,通过映画美学校的讲师、《午夜凶铃》的编剧之一高桥洋的介绍认识了著名恐怖片制片人一濑隆重,并借助后者的帮助成功制作并发行了录像带版的《咒怨》和《咒怨2》。这两部录像带很快在亚洲掀起一阵恐怖热潮。2001年,清水崇得到执导《富江3:重生》的机会,并借由此片正式在电影界出道。2002年和2003年,清水崇连续将两部《咒怨》的录像带翻拍成电影版在影院公映,将《咒怨》的影响扩散至全球,导演本人也很快被好莱坞的制片人看中,拍摄了美国版《咒怨》两部曲,成功进军好莱坞,两部影片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荣登好莱坞一周票房榜首。《咒怨》系列使清水崇与《午夜凶铃》的导演中田秀夫并称为世界恐怖片大师级人物。2009年和2011年分别推出两部3D恐怖片《战栗迷宫》和《恐怖兔子》。讲述超自然现象的新片《7500航班》是继2006年美国版《咒怨2》后清水崇执导的第三部好莱坞影片,该片将于2013年在美国上映。其他代表作有《轮回》(2005)和与朋友丰岛圭介共同制作的《幽灵对外星人》系列等。
《咒怨》系列不仅使清水崇成为当代日本恐怖片的代表性导演,也使他与《午夜凶铃》的导演中田秀夫并称为世界恐怖片大师级人物
七、冲田修一
1977年出生于爱知县,在琦玉县长大,是活跃在独立电影、电视剧等多重领域的新锐导演。2001年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学科摄影和录音专业;2002年,短片《锅与朋友》获得第七届“水户短片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05年,短片《前进!》入围04-05年度“黑泽明纪念短片电影节”竞赛单元,并作为短片集《Life Cinematic电影的人生》中的一部在影院公映。2006年推出首部剧情长片《这个了不起的世界》,在池袋的“cinemarosa”影院上映,获得各界好评。2009年,以第二部长片《南极料理人》首次涉足商业电影。该片用轻松幽默的手法描述了南极观测队8个男队员的日常生活,不仅获得第一届“日本theater staff电影导演奖”,更荣获颁发给同年度最佳新人的“新藤兼人奖”金奖和第29届“藤本奖”新人奖。2012年,冲田修一参与编剧并导演了第三部长片《啄木鸟与雨》,该片沿用了导演对日常生活与人情温暖的一贯细腻着墨风格,讲述了歧阜县某个偏僻山村里,年长的伐木工与来到村里拍摄电影却极度缺乏自信的年轻导演之间互相实现生活救赎的温情故事。冲田凭借该片夺得了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新片《横道世之介》改编自吉田修一的同名小说,是以80年代为时代背景的一段青春故事,将于2013年上映。
在电视剧方面,冲田修一的作品有《后乐园之母》、《青梅街道精进旅行》、《河岸入口》等。
八、大根仁
1968年出生于东京都国立市。从副导演职位开始其影像职业生涯。作为一名电视剧编导和影像导演,大根仁编排了无数优秀的电视剧及音乐录像带,在《剧团演技者》《周刊真木洋子》等深夜剧中尽显才能,号称深夜剧达人,受到业内外广泛好评。除了电视剧及舞台编排之外,大根仁还涉足电台音乐节目主持、执笔专栏、举办演出,作为创作者活跃在各个领域。2010年,大根仁身兼编剧和导演,将久保美津郎的同名漫画《桃花期》改编成电视剧,讲述一名宅男突然走上桃花运,通过与各种不同类型女人恋爱而得到成长的故事。该剧在东京电视台深夜档热播。不久,大根仁就得到机会执导电影版《桃花期》,这也是他在电影界的出道作品。电影版《桃花期》故事发生在原作故事一年之后,剧情大纲由原著漫画作者久保美津郎撰写,完全独立成篇。该片上映后好评如潮,获得了第3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话题奖,也使导演获得了第21届日本电影专业大奖个人奖和新人导演奖。
长期专注于电视剧创作的大根仁在电影方面才刚刚起步,相信以后会不断有优秀作品问世。
九、深田晃司
1980年生于东京都,毕业于大正大学文学部。大学在学期间就进入“映画美学校”(2000年成立于东京的短期电影培训机构)第三期剧情片课程学习。积累了各种专业和业余电影的现场拍摄经验。2004年,深田晃司一人身兼编剧、导演、摄影、剪辑、音乐等数职,推出处女作《椅子》,并得到涉谷UPLINK电影公司特约公映机会。2005年加入日本著名剧团“青年团”编导部,一直持续进行话剧活动。2008年,制作并通过东映动画发行了动画电影《石榴宅地》,获得第三届“法国KINOTAYO电影节”新人导演奖。2009年,推出由三段故事组成的《东京人间喜剧》。《东京人间喜剧》的灵感来自于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名著《人间喜剧》,该片受邀参加了包括“罗马国际电影节”在内的国内外一些电影节。2010年的近作《款待》来源于导演之前的长片剧本《立于深渊》及据此改编的短片剧本《轮转》,讲述一个非常规家庭迎来一位突如其来的闯入者后发生的变化。该片在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日本电影视点奖”,并受邀参加了海外众多电影节。
除了制作电影以及青年团的剧场演出活动之外,深田晃司也是一名活跃在“映画艺术DIARY”(电影艺术日志)专栏的影评人,同时他还策划了驹场广场电影节,并于2011年受邀担任了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之风”的审查委员。
十、入江悠
1979年生于神奈川县横滨市,在埼玉县深谷市度过3岁到19岁的童年及青少年时光。2003年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学科,目前是东京著名演艺公司钝牛俱乐部的签约导演,该俱乐部的另一位签约导演是近年在海外大放异彩的园子温。
入江悠哉大学期间拍摄的两部短片《OBSESSION》和《SEVEN DRIVES>均入围了夕张国际奇幻电影节巡演单元。2004年的《在房子的角落里掐一把爱》获得第二届“上田城下町电影节“大奖;2005年首次推出两部影院公映作品《黄昏家族》和《行路》;2006年推出了长片处女作《日式病毒》。真正使入江悠走入大众视野,成为日本电影界关注焦点的,是其于2009年推出的第二部长片《SR埼玉说唱歌手》。这是一部描写一群青年音乐人以埼玉县乡下的街道为舞台进行演出,坚持不懈地追寻梦想的青春电影,在海内外获奖无数,也迅速窜红成为话题之作。此后,入江悠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拍摄了两部《SR埼玉说唱歌手》的续集,构成了一个系列剧,是他目前为止的代表作。
电视剧方面,主要作品有《同期》(主演松田龙平)、《三叶草》等,此外还于2008年创办了“野良犬弹”剧团。
入江悠擅长描写涉及梦想或成长的青春题材,偏爱音乐这一故事媒介,如《SR埼玉说唱歌手》系列及剧场版《神圣放逐乐队/停不下来的摇滚乐》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