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和不变的故事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变和不变的故事。
他回到了老家。寒暑假,一年两次,一次算来回五六天。前提是没有什么特殊情况。
一切好像都定格不变。
原来是坐长途公交车,早晨早早出发,坐上去一个中转城市的汽车,天色往往还是不亮。到达那个中转站,那时候好像还没有拖箱,他总是看见他的父亲把行李扛到一个宽敞的地方,然后走向那条长长的队伍去买票。孤零零的一个点化成焦急等待的一条线,化成茫然黑压压的一片。后来不知道等了多久,他的父亲从那一片黑影中渐渐过来,模糊变清晰;买好票,再扛起行李,和他一起上另一辆车。另一个叫做老家的地方,若是不忙,便有他的叔叔来接他,路上总是健谈,他甚至觉得他的叔叔看透了整个城市的风云和商机。他的叔叔好像一切都明白。那时候他觉得,能轻松自如的把一行人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真是一件了不起并且相当自豪的事情。
后来汽车站增加了一班新车,虽然无法直接老家,但是离目的地更趋近了一步,那时候他总觉得能坐上这班车真像是抓住了某种命脉一般。虽然下车以后,看到的还是一个他并不熟悉的陌生的城。
再后来家里有了车,他再也没有坐过那趟线上的长途汽车,那边也再也没有一个挥斥方遒般的叔叔在等着他、带他到某个熟悉的地方,长长的旅途化成了路上的几个绿色指示牌,眼中只有看过的看到厌倦的隔离带风景。
这是一个变了的故事。
出发前,他看了看后备箱,里面是一个拖箱,两个纸盒,还有一桶食用油歪倒在角落里。比起宽敞的后备箱,这些行李显得有点单薄。想到去年寒假的时候,东西好像把整个后备箱都塞满了,当时里面的是一些什么呢,他想不起来。
下车的时候就也不需要出动那么多人马,就算出来了也只能目送一下,因为没有那么多行李。
这是一个变了的故事。
下了车,他拎起不太多的行李,也没有再敲院子的门,也没有在门口喊叫,里面的人好像也没有那么敏感了,觉察不到什么到来的气息。那些激动都变得有些平和。
这是一个变了的故事。
院子白天永远不会关门,他很自然的伸手把虚扣在上面的锁拿下来,推开门,像是做过了无数遍,然后提起行李进去。头顶上葡萄架一片,一切又好像没有变。
走到拐角处,他的爷爷正巧从房门内走出来,又是半年没有见,但是一切感觉还是那么的亲切。他好久没有端详过自己的爷爷,这次也是匆匆聚焦然后又散去,他甚至也记不太清他的爷爷具体是什么模样了,似乎印象里总是那个样子,白背心,长裤子。再然后呢,他自己说着也有些吃力。
但是他见到他的爷爷就觉得那么的安详还有亲切。很会心的,又是不经意流过的感觉。
他走进屋,打听了一遍所有人的位置,然后发现每个人都在,才放了心。
就好像这个故事从来没有改变。
他坐下来,想仔细的听点什么,他觉得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听到那些几近陌生的声音,他担心自己和他们是不是已经全然两个世界。
细细的听,虽然说谈起的人都是他未曾熟悉的、过尽千帆般的人,但是细思忖来还是搞透了里面的人情事故那些一切。他原来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已经听不懂他的爷爷奶奶在讲些什么了吧,就好像他们也不太理解这些年轻人在做什么一样。这才发现还不是,还没有那么糟糕。还都是在人间。
这样说来这个故事还算是没有改变。
有一天他的爷爷拿出来一个玩具。
其实他刚开始并没有看见,他只是听到了某种声音、某种熟悉的声音,就好像只有他的波段才能接受到的频率一样。但是他没有搞清那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带着很多质疑。这声音把他带到了自己面前,他看到一个会发声的玩具,他的爷爷正在看能不能把它修好,给家里的小朋友玩。他这才骤然发现,这是他自己玩大的东西。
明明是发出一样的声音,都没有变,他却有点想不起来了。像是一个变了的结局。
他走到地下室,原来他还曾经为这个地方很煽情,觉得里面埋藏了很多石沉大海的岁月的秘密。他喜欢秘密,这种秘密让他觉得他是在时空里穿梭,然后获得一种无法取代的慰藉。可是后来这个地方房门改了,朝向变了,里面的东西虽说大致还是那个样子,但是他能想起来的却只剩下满墙的蚊子,没有了外壳刺刺拉拉飞转的硬盘碟片。变得一点也不美好。
这次他又去了一遍。进门只觉得有一股发霉的味道,像是开启了千年停用的废窖。他皱了皱眉,大大的打了一个喷嚏。
这是一个变了的故事。
他想起了他的弟弟。这也是这次让他最惊异的地方。
他总觉得所有人都在成长,不然是个头体重上的,不然是兴趣爱好上的,不然是学习事业上的,不管是哪一方面,隔些时日来看总要有些变化。但是在他的印象里,他的弟弟则不然。他的弟弟好像永远都不会变,永远是瘦小的胳膊,永远是变不大的饭量,永远是不上心的学业,永远是无厘头的高兴又不高兴,永远是没有刻钟的疲劳兴奋,永远不会改变。
但是这一次他推开门,却发现那床上像是躺了个大人,不但是长高了,还变了声。这着实吓了他一大跳。虽然他从来不相信什么小矮人或者什么咒语,但是他总觉得他的弟弟是长不大的、定了型的。
他听说他的弟弟最近迷上了模型,这在以前都是从未有过的。他看着他的弟弟拿出一箱零件,接在一起的、分开的,像宝贝一样。听着他弟弟的讲解,他似懂非懂,突然抽离出另一个画面。那幅画面里,他的弟弟还是在玩遥控汽车,他的弟弟在玩,他也在玩,好像那个世界里也没有那么复杂,没有扭力和转速,没有减震和散热,只有四个方向、轻轻摇控。他还记得当时有很多空磁带盒、有搓衣板垫起来的跑道,有一个竞技场一般的棋盘,他还写了一篇日记,《遥控汽车撞盒子大赛》,这在现在是不会再有的了。可能他还会乐意找出几个盒子,可是他的弟弟已经不会同意这样无头无脑的破坏他的汽车模型。
所以这还是一个变了的故事。
他自己也记不太起来这个地方是什么时候有的电脑。总之电脑还有网络真的是种神奇的东西。似乎有了他们以后,使用他们的人就变得飞快,从世界观到脑容量,从日常活动行为到待人接物方式。这种影响渗透到方方面面,简直是无孔不入。
他再仔细想,那台电脑好像还要追溯到店里的小办公室里。那时候手头刚刚宽裕,入了一台台式电脑,扯上并不怎么宽的宽带,那时候他的弟弟总是缠着他让他去打连连看。他真的不明白这种游戏里面到底有什么神奇。
再后来时间轴的流动速度好像就开始加速了,他的弟弟不满足于这样的枯燥的游戏,开始向带宽和内存一步步挑战,从简单易控的小游戏,到一些中等规模、操作复杂的游戏,再到后来简直要达到那台机器可以承受的最大极限,那是一些他也不曾见过的游戏。
随着这种时间的推移,他的弟弟听的歌也变了好几变。一开始网速不行,总是把几首MV存在硬盘里,没事就看个翻来覆去。再后来他的弟弟开始用在线音乐,再过后是摆出两个音箱要制造立体声。听的歌曲也由刘德华的《马桶》变成了摇滚重金属,虽然他真的不懂他的弟弟从里面悟出了什么真谛。
而那台电脑,也随着店铺的转让搬到了家里,先是放在房间里、地下室里、又是房间里。家里的线扯的越来越乱七八糟,就好像那种愈加不明朗的生活。后来还有了路由器,有了wifi,有了国产智能机……他很好奇这次回去会有什么,令他咋舌的是,这次不但什么都没添,反而路由器、wifi、智能机、还有那台电脑都没有了。他以为是模型的力量让他的弟弟战胜了一切,当时他看着一摊零件觉得他的弟弟真是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游然于睡觉、食物甚至互联网之外。模型是有多么伟大?他不太理解。
他问他的弟弟是怎么上网更新空间聊天的,他的弟弟指了指床边的板砖诺基亚,说是30M的流量。他很惊讶诺基亚现在功能这么强大,他的弟弟不无自豪的说那可是用SD卡的半智能机。他若有所思的看着一切,最后看到他的弟弟从枕头下面拿出一台国产平板电脑,说是突然想起来了,像是发现一个秘密。
他的弟弟后来说模型其实一个地方坏了,需要100块钱来修,但是现在没有钱,所以其实现在那一摊零件都只是零件,都没法用。他突然想到了某个无钱治疗的奄奄一息的病人,那不是他的弟弟的命脉和精神支柱吗?
他的弟弟后来说手机的数字7坏了,后来7好了8坏了,后来8好了9坏了,后来9好了7、8坏了,后来7、8、9都坏了,都摁不出数来了。他想了想自己的号码,开头就是个137。不过你打110还是可以的,他这么给他弟弟说。
他的弟弟后来说原来的那台电脑搬到了另一个地方,换过部件的电脑性能变得更差更不稳定。他突然想起去年暑假他的弟弟和小伙伴们一起用圆珠笔实验主机里那个会转的东西,电脑的屏幕跳了,蓝了,后来不出影了。他在迷迷糊糊的睡午觉。
后来他在他的弟弟的带领下看到了那台电脑,可惜没有鼠标了,也没有网,左右shift都坏掉了。那台电脑还是艰难的被他的弟弟打开了,运行了唯一的游戏程序,主机运转的毫无力气,画面毫不连续。
他怎么就想起了一句话,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原来没有的后来添置的东西,又慢慢一件一件送了回去。所以这能算是一个,没变的故事?
他的叔叔是一个大忙人。虽看他挥斥方遒般的演说,殊不知这样的演说最后多半能睡着,他的叔叔实在是太累。
其实他的叔叔的换了好几次工作,前些日子好像还要去再闯江湖在一片新天地里从头做起,不过事到收到应聘通知的时候他还是拒绝了,理由是离家太远。最后他的叔叔还是操起老本行,这行虽然辛苦,但是他觉得毕竟混了这么多年,怎么说当年的半尺江山铜墙铁壁都在,怎么说都是轻车熟路老油条,来钱还是快一些。
可是纵使快一些要到什么时候能赚的足够,然后换一个不太累的活,做一点改变呢?他不知道,或许他的叔叔也不知道。
这是一个等待改变的故事。
好了,这大概就是一个在变、又好像不变的故事。
有时候外面的日子走得太快了,他渐渐觉得这里面的人就像是在一座围城里一样,与外界隔离。无论外界是怎样的风浪,风吹不进来,浪也打不进来。这样的围城固然是闭塞,困住了一群人,却好像能守住什么一样。或许守住的那些根本就算不是什么东西、什么意义,只是里面有一丝平静。
他骑车子的时候觉得这个城市真的是陌生的、陌生的带着像其他城市一样令人兴奋的味道,他从未好好看过这座城市。也是,如果不是寒暑假的往返的话,这座城与他有什么关系呢?他只是在这座城市里,有几个人、区区几个认识的人罢了。而这些人,好像和这座城本身没有过多的交集。只是在这里借以生活。
或者说是生活困住了这群人,他们和城市之间本来可以有更多的交集。而现在只是在一个小小的围城里,自己一般的生活。
而这,对于他,对于这个骑在车子上的路人来说,意味着多多呢?
他倒不担心这些人会像张爱玲一样,孤苦的默默地俨然消失在这座围城里。但是他确实有些担心,这样的宁静平和,这样的安详还有亲切还会看到多久呢?一年的寒暑假只有两遭,一辈子只有这么多年华,碰面还有多少娓娓道来和不曾了解呢?
想到这些是真的有点担心。
好吧,就算他的假想都是对的,这个地方像是围城一样,锁着解不开的定格一瞬间和里面的宁静安详,岁月还是叩开守城人的大门。什么不会变呢?哪个过客从容?这是我要讲的变和不变的故事。
他回到了老家。寒暑假,一年两次,一次算来回五六天。前提是没有什么特殊情况。
一切好像都定格不变。
原来是坐长途公交车,早晨早早出发,坐上去一个中转城市的汽车,天色往往还是不亮。到达那个中转站,那时候好像还没有拖箱,他总是看见他的父亲把行李扛到一个宽敞的地方,然后走向那条长长的队伍去买票。孤零零的一个点化成焦急等待的一条线,化成茫然黑压压的一片。后来不知道等了多久,他的父亲从那一片黑影中渐渐过来,模糊变清晰;买好票,再扛起行李,和他一起上另一辆车。另一个叫做老家的地方,若是不忙,便有他的叔叔来接他,路上总是健谈,他甚至觉得他的叔叔看透了整个城市的风云和商机。他的叔叔好像一切都明白。那时候他觉得,能轻松自如的把一行人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真是一件了不起并且相当自豪的事情。
后来汽车站增加了一班新车,虽然无法直接老家,但是离目的地更趋近了一步,那时候他总觉得能坐上这班车真像是抓住了某种命脉一般。虽然下车以后,看到的还是一个他并不熟悉的陌生的城。
再后来家里有了车,他再也没有坐过那趟线上的长途汽车,那边也再也没有一个挥斥方遒般的叔叔在等着他、带他到某个熟悉的地方,长长的旅途化成了路上的几个绿色指示牌,眼中只有看过的看到厌倦的隔离带风景。
这是一个变了的故事。
出发前,他看了看后备箱,里面是一个拖箱,两个纸盒,还有一桶食用油歪倒在角落里。比起宽敞的后备箱,这些行李显得有点单薄。想到去年寒假的时候,东西好像把整个后备箱都塞满了,当时里面的是一些什么呢,他想不起来。
下车的时候就也不需要出动那么多人马,就算出来了也只能目送一下,因为没有那么多行李。
这是一个变了的故事。
下了车,他拎起不太多的行李,也没有再敲院子的门,也没有在门口喊叫,里面的人好像也没有那么敏感了,觉察不到什么到来的气息。那些激动都变得有些平和。
这是一个变了的故事。
院子白天永远不会关门,他很自然的伸手把虚扣在上面的锁拿下来,推开门,像是做过了无数遍,然后提起行李进去。头顶上葡萄架一片,一切又好像没有变。
走到拐角处,他的爷爷正巧从房门内走出来,又是半年没有见,但是一切感觉还是那么的亲切。他好久没有端详过自己的爷爷,这次也是匆匆聚焦然后又散去,他甚至也记不太清他的爷爷具体是什么模样了,似乎印象里总是那个样子,白背心,长裤子。再然后呢,他自己说着也有些吃力。
但是他见到他的爷爷就觉得那么的安详还有亲切。很会心的,又是不经意流过的感觉。
他走进屋,打听了一遍所有人的位置,然后发现每个人都在,才放了心。
就好像这个故事从来没有改变。
他坐下来,想仔细的听点什么,他觉得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听到那些几近陌生的声音,他担心自己和他们是不是已经全然两个世界。
细细的听,虽然说谈起的人都是他未曾熟悉的、过尽千帆般的人,但是细思忖来还是搞透了里面的人情事故那些一切。他原来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已经听不懂他的爷爷奶奶在讲些什么了吧,就好像他们也不太理解这些年轻人在做什么一样。这才发现还不是,还没有那么糟糕。还都是在人间。
这样说来这个故事还算是没有改变。
有一天他的爷爷拿出来一个玩具。
其实他刚开始并没有看见,他只是听到了某种声音、某种熟悉的声音,就好像只有他的波段才能接受到的频率一样。但是他没有搞清那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带着很多质疑。这声音把他带到了自己面前,他看到一个会发声的玩具,他的爷爷正在看能不能把它修好,给家里的小朋友玩。他这才骤然发现,这是他自己玩大的东西。
明明是发出一样的声音,都没有变,他却有点想不起来了。像是一个变了的结局。
他走到地下室,原来他还曾经为这个地方很煽情,觉得里面埋藏了很多石沉大海的岁月的秘密。他喜欢秘密,这种秘密让他觉得他是在时空里穿梭,然后获得一种无法取代的慰藉。可是后来这个地方房门改了,朝向变了,里面的东西虽说大致还是那个样子,但是他能想起来的却只剩下满墙的蚊子,没有了外壳刺刺拉拉飞转的硬盘碟片。变得一点也不美好。
这次他又去了一遍。进门只觉得有一股发霉的味道,像是开启了千年停用的废窖。他皱了皱眉,大大的打了一个喷嚏。
这是一个变了的故事。
他想起了他的弟弟。这也是这次让他最惊异的地方。
他总觉得所有人都在成长,不然是个头体重上的,不然是兴趣爱好上的,不然是学习事业上的,不管是哪一方面,隔些时日来看总要有些变化。但是在他的印象里,他的弟弟则不然。他的弟弟好像永远都不会变,永远是瘦小的胳膊,永远是变不大的饭量,永远是不上心的学业,永远是无厘头的高兴又不高兴,永远是没有刻钟的疲劳兴奋,永远不会改变。
但是这一次他推开门,却发现那床上像是躺了个大人,不但是长高了,还变了声。这着实吓了他一大跳。虽然他从来不相信什么小矮人或者什么咒语,但是他总觉得他的弟弟是长不大的、定了型的。
他听说他的弟弟最近迷上了模型,这在以前都是从未有过的。他看着他的弟弟拿出一箱零件,接在一起的、分开的,像宝贝一样。听着他弟弟的讲解,他似懂非懂,突然抽离出另一个画面。那幅画面里,他的弟弟还是在玩遥控汽车,他的弟弟在玩,他也在玩,好像那个世界里也没有那么复杂,没有扭力和转速,没有减震和散热,只有四个方向、轻轻摇控。他还记得当时有很多空磁带盒、有搓衣板垫起来的跑道,有一个竞技场一般的棋盘,他还写了一篇日记,《遥控汽车撞盒子大赛》,这在现在是不会再有的了。可能他还会乐意找出几个盒子,可是他的弟弟已经不会同意这样无头无脑的破坏他的汽车模型。
所以这还是一个变了的故事。
他自己也记不太起来这个地方是什么时候有的电脑。总之电脑还有网络真的是种神奇的东西。似乎有了他们以后,使用他们的人就变得飞快,从世界观到脑容量,从日常活动行为到待人接物方式。这种影响渗透到方方面面,简直是无孔不入。
他再仔细想,那台电脑好像还要追溯到店里的小办公室里。那时候手头刚刚宽裕,入了一台台式电脑,扯上并不怎么宽的宽带,那时候他的弟弟总是缠着他让他去打连连看。他真的不明白这种游戏里面到底有什么神奇。
再后来时间轴的流动速度好像就开始加速了,他的弟弟不满足于这样的枯燥的游戏,开始向带宽和内存一步步挑战,从简单易控的小游戏,到一些中等规模、操作复杂的游戏,再到后来简直要达到那台机器可以承受的最大极限,那是一些他也不曾见过的游戏。
随着这种时间的推移,他的弟弟听的歌也变了好几变。一开始网速不行,总是把几首MV存在硬盘里,没事就看个翻来覆去。再后来他的弟弟开始用在线音乐,再过后是摆出两个音箱要制造立体声。听的歌曲也由刘德华的《马桶》变成了摇滚重金属,虽然他真的不懂他的弟弟从里面悟出了什么真谛。
而那台电脑,也随着店铺的转让搬到了家里,先是放在房间里、地下室里、又是房间里。家里的线扯的越来越乱七八糟,就好像那种愈加不明朗的生活。后来还有了路由器,有了wifi,有了国产智能机……他很好奇这次回去会有什么,令他咋舌的是,这次不但什么都没添,反而路由器、wifi、智能机、还有那台电脑都没有了。他以为是模型的力量让他的弟弟战胜了一切,当时他看着一摊零件觉得他的弟弟真是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游然于睡觉、食物甚至互联网之外。模型是有多么伟大?他不太理解。
他问他的弟弟是怎么上网更新空间聊天的,他的弟弟指了指床边的板砖诺基亚,说是30M的流量。他很惊讶诺基亚现在功能这么强大,他的弟弟不无自豪的说那可是用SD卡的半智能机。他若有所思的看着一切,最后看到他的弟弟从枕头下面拿出一台国产平板电脑,说是突然想起来了,像是发现一个秘密。
他的弟弟后来说模型其实一个地方坏了,需要100块钱来修,但是现在没有钱,所以其实现在那一摊零件都只是零件,都没法用。他突然想到了某个无钱治疗的奄奄一息的病人,那不是他的弟弟的命脉和精神支柱吗?
他的弟弟后来说手机的数字7坏了,后来7好了8坏了,后来8好了9坏了,后来9好了7、8坏了,后来7、8、9都坏了,都摁不出数来了。他想了想自己的号码,开头就是个137。不过你打110还是可以的,他这么给他弟弟说。
他的弟弟后来说原来的那台电脑搬到了另一个地方,换过部件的电脑性能变得更差更不稳定。他突然想起去年暑假他的弟弟和小伙伴们一起用圆珠笔实验主机里那个会转的东西,电脑的屏幕跳了,蓝了,后来不出影了。他在迷迷糊糊的睡午觉。
后来他在他的弟弟的带领下看到了那台电脑,可惜没有鼠标了,也没有网,左右shift都坏掉了。那台电脑还是艰难的被他的弟弟打开了,运行了唯一的游戏程序,主机运转的毫无力气,画面毫不连续。
他怎么就想起了一句话,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原来没有的后来添置的东西,又慢慢一件一件送了回去。所以这能算是一个,没变的故事?
他的叔叔是一个大忙人。虽看他挥斥方遒般的演说,殊不知这样的演说最后多半能睡着,他的叔叔实在是太累。
其实他的叔叔的换了好几次工作,前些日子好像还要去再闯江湖在一片新天地里从头做起,不过事到收到应聘通知的时候他还是拒绝了,理由是离家太远。最后他的叔叔还是操起老本行,这行虽然辛苦,但是他觉得毕竟混了这么多年,怎么说当年的半尺江山铜墙铁壁都在,怎么说都是轻车熟路老油条,来钱还是快一些。
可是纵使快一些要到什么时候能赚的足够,然后换一个不太累的活,做一点改变呢?他不知道,或许他的叔叔也不知道。
这是一个等待改变的故事。
好了,这大概就是一个在变、又好像不变的故事。
有时候外面的日子走得太快了,他渐渐觉得这里面的人就像是在一座围城里一样,与外界隔离。无论外界是怎样的风浪,风吹不进来,浪也打不进来。这样的围城固然是闭塞,困住了一群人,却好像能守住什么一样。或许守住的那些根本就算不是什么东西、什么意义,只是里面有一丝平静。
他骑车子的时候觉得这个城市真的是陌生的、陌生的带着像其他城市一样令人兴奋的味道,他从未好好看过这座城市。也是,如果不是寒暑假的往返的话,这座城与他有什么关系呢?他只是在这座城市里,有几个人、区区几个认识的人罢了。而这些人,好像和这座城本身没有过多的交集。只是在这里借以生活。
或者说是生活困住了这群人,他们和城市之间本来可以有更多的交集。而现在只是在一个小小的围城里,自己一般的生活。
而这,对于他,对于这个骑在车子上的路人来说,意味着多多呢?
他倒不担心这些人会像张爱玲一样,孤苦的默默地俨然消失在这座围城里。但是他确实有些担心,这样的宁静平和,这样的安详还有亲切还会看到多久呢?一年的寒暑假只有两遭,一辈子只有这么多年华,碰面还有多少娓娓道来和不曾了解呢?
想到这些是真的有点担心。
好吧,就算他的假想都是对的,这个地方像是围城一样,锁着解不开的定格一瞬间和里面的宁静安详,岁月还是叩开守城人的大门。什么不会变呢?哪个过客从容?这是我要讲的变和不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