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官员和网民都应该在互联网上好好说话?!
菏泽官员和网民都应该在互联网上好好说话?!
文/菏泽王二羔
前段时间贵州副省长陈鸣明转发了一条美国枪击案微博,结果遭遇中国网络公知群体围攻,因为陈副省长爆粗口被人拿住小辫子,而且网友还指责他偷换概念,把爱国等同于爱官员。但是恰恰有些网民天天盼祖国出事,出事就小题大做,天天骂祖国,这引起了陈副省长的愤怒,但是其话语表达策略,却很让网民不爽,因为很多网民骂的是官员,不能把官员与政府、党和国家划等号。结果陈副省长被网民报复性发帖,谴责诱发舆论风波,但是万幸他的手表是平价表,在舆论压力下陈副省长还被迫道歉。
这件事,让官员对微博产生复杂感情,陈鸣明称自己写微博五年来,与网友交流工作认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也希望自己的观点能获得更多网友接纳,更希望共同营造有利于国家进步的舆论氛围。作为一名副省长,更应该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并希望网民多提意见,改进工作。但是中国著名批判型专家汪玉凯却说:陈鸣明的副部级官员身份开设微博非常罕见,因为网络发言过多容易被边缘化,而且官员微博个人经营,也容易诱发情绪化言论,因为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但陈鸣明同志的行为仍是官员进步、政务发展的一种体现。
网络世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是网友,通过网络表达自己观点,传达自己的声音,没有错。但是实名认证微博,更需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自己身份,而高高在上,网友拍砖,不应该逃避与否认,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微博负责,更应该对自己的荣誉和网民负责,只有这样才可能真心融入网络。网络需要包容,而陈鸣明多年经营微博,自己精心耕耘,自己抽时间亲自打理,与网友互动,在中国目前这个政治风气中,非常难能可贵,这说明网络的背后是一个敢于尝试新事物的领导干部。
但是,这件事却启发我们无论官民都需要有话好好说,共同营造互动的沟通空间。现在确实有很多领导干部,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官员因为一句话,导致政治生涯终结,很多官员“谈网色变”、“闻网友丧胆”反而不敢和网民坦诚沟通,结果一扇扇交流的大门被关闭,很多僵尸博客、僵尸微博、僵尸政府网站诞生,这恰恰是政府执政资源的一大损失。副省长亲自坚持玩微博,本身就是一个大新闻,恰恰说明我们某些干部希望听取广大网友的声音和建议,搭建干部与群众沟通的平台,这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但是陈副省长作为一名高级公务员爆粗口,恰恰不合适,情绪有点失控。因为微博目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舆论场,更应该理性发言、容忍不同意见,标签化、极端化谩骂攻击不妥,无法达成共识,更容易扩大裂痕,助长社会群体间不信任。官员上网,更容易接受真实社会,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无论官民都应该理性克制,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讨论氛围。
如果希望让社会理性,更应该依赖公权力机关和官员率先理性。目前舆论环境并不宽松,官员说话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一些个性鲜明的官员,也容易脱颖而出,但是对大多数网民有敌意,恰恰不理性。无论官多大,在互联网上仅仅是个普通网民,每个人都应该享受言论自由,对社会现象尽可能提出自己的个人看法,但是私人化表达,加上高官身份,必然容易诱发舆论风暴。
这件事,更提醒菏泽官员,对公民表达权更应该尊重和容忍,这不仅是宪法上的言论自由问题,更是网络理性表达的问题。但是无限放大一些不理性,不是社会正能量,批评某些网民的极端言论无可厚非,但是以暴制暴,恰恰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目前在这个戾气很重的互联网上,理性沦为稀缺品,尤其是网络世界,谩骂沦为正道,在各种纠纷和不满情绪中,公权力机关和政府官员更应该率先理性。因为作为社会强势集团,公权力和官员才是矛盾的主要一面,官员不能和民一般见识。
在沉默是金的中国官场上,一些磊落官员实名开微博辛勤耕耘,获得人们的认可、反映了他的真性情,批评他的人更应该多想想舆论导向问题。做一名勇敢的官员,做一个敢开微博和博客的官员有多难,就是一个平民百姓都很难。希望网民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进步,相对那些阿谀奉承的官员,网民更应该爱护这些官员。但是官员爆粗口,恰恰说明内心的修养还有待加强。但是公职身份,很可能引火上身,所以官员说话要得体,至少不需要给自己添麻烦。但是因为害怕麻烦,而因噎废食不让上网是否理性?!
互联网时代,官员和百姓如何发声,是必须面对的一课。尽管很多官员避讳在网络发言,都担心“节外生枝”,而且长期陷于固定的官话模式,对平等对话缺乏耐心,很难适应网络话语,身份与发声方式都转换的不顺溜,但是民众在感叹目前官民对立情绪时,是否应该加强互信?让官民之间平等对话,消除对立,“好好说话,向网民学习”是否值得菏泽官员推崇,希望希望菏泽官员持续不断不要打压网民!?菏泽文化软实力落后不是一天炼成的,希望菏泽官员与世界同步,不要因为自己的偏见而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民的表达权、对党政部门及其领导的批评建议权是宪法和法律严格保护的基本公民权利,任何人、任何单位和机构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来压制甚至打击报复。
文/菏泽王二羔
前段时间贵州副省长陈鸣明转发了一条美国枪击案微博,结果遭遇中国网络公知群体围攻,因为陈副省长爆粗口被人拿住小辫子,而且网友还指责他偷换概念,把爱国等同于爱官员。但是恰恰有些网民天天盼祖国出事,出事就小题大做,天天骂祖国,这引起了陈副省长的愤怒,但是其话语表达策略,却很让网民不爽,因为很多网民骂的是官员,不能把官员与政府、党和国家划等号。结果陈副省长被网民报复性发帖,谴责诱发舆论风波,但是万幸他的手表是平价表,在舆论压力下陈副省长还被迫道歉。
这件事,让官员对微博产生复杂感情,陈鸣明称自己写微博五年来,与网友交流工作认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也希望自己的观点能获得更多网友接纳,更希望共同营造有利于国家进步的舆论氛围。作为一名副省长,更应该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并希望网民多提意见,改进工作。但是中国著名批判型专家汪玉凯却说:陈鸣明的副部级官员身份开设微博非常罕见,因为网络发言过多容易被边缘化,而且官员微博个人经营,也容易诱发情绪化言论,因为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但陈鸣明同志的行为仍是官员进步、政务发展的一种体现。
网络世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是网友,通过网络表达自己观点,传达自己的声音,没有错。但是实名认证微博,更需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自己身份,而高高在上,网友拍砖,不应该逃避与否认,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微博负责,更应该对自己的荣誉和网民负责,只有这样才可能真心融入网络。网络需要包容,而陈鸣明多年经营微博,自己精心耕耘,自己抽时间亲自打理,与网友互动,在中国目前这个政治风气中,非常难能可贵,这说明网络的背后是一个敢于尝试新事物的领导干部。
但是,这件事却启发我们无论官民都需要有话好好说,共同营造互动的沟通空间。现在确实有很多领导干部,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官员因为一句话,导致政治生涯终结,很多官员“谈网色变”、“闻网友丧胆”反而不敢和网民坦诚沟通,结果一扇扇交流的大门被关闭,很多僵尸博客、僵尸微博、僵尸政府网站诞生,这恰恰是政府执政资源的一大损失。副省长亲自坚持玩微博,本身就是一个大新闻,恰恰说明我们某些干部希望听取广大网友的声音和建议,搭建干部与群众沟通的平台,这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但是陈副省长作为一名高级公务员爆粗口,恰恰不合适,情绪有点失控。因为微博目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舆论场,更应该理性发言、容忍不同意见,标签化、极端化谩骂攻击不妥,无法达成共识,更容易扩大裂痕,助长社会群体间不信任。官员上网,更容易接受真实社会,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无论官民都应该理性克制,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讨论氛围。
如果希望让社会理性,更应该依赖公权力机关和官员率先理性。目前舆论环境并不宽松,官员说话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一些个性鲜明的官员,也容易脱颖而出,但是对大多数网民有敌意,恰恰不理性。无论官多大,在互联网上仅仅是个普通网民,每个人都应该享受言论自由,对社会现象尽可能提出自己的个人看法,但是私人化表达,加上高官身份,必然容易诱发舆论风暴。
这件事,更提醒菏泽官员,对公民表达权更应该尊重和容忍,这不仅是宪法上的言论自由问题,更是网络理性表达的问题。但是无限放大一些不理性,不是社会正能量,批评某些网民的极端言论无可厚非,但是以暴制暴,恰恰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目前在这个戾气很重的互联网上,理性沦为稀缺品,尤其是网络世界,谩骂沦为正道,在各种纠纷和不满情绪中,公权力机关和政府官员更应该率先理性。因为作为社会强势集团,公权力和官员才是矛盾的主要一面,官员不能和民一般见识。
在沉默是金的中国官场上,一些磊落官员实名开微博辛勤耕耘,获得人们的认可、反映了他的真性情,批评他的人更应该多想想舆论导向问题。做一名勇敢的官员,做一个敢开微博和博客的官员有多难,就是一个平民百姓都很难。希望网民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进步,相对那些阿谀奉承的官员,网民更应该爱护这些官员。但是官员爆粗口,恰恰说明内心的修养还有待加强。但是公职身份,很可能引火上身,所以官员说话要得体,至少不需要给自己添麻烦。但是因为害怕麻烦,而因噎废食不让上网是否理性?!
互联网时代,官员和百姓如何发声,是必须面对的一课。尽管很多官员避讳在网络发言,都担心“节外生枝”,而且长期陷于固定的官话模式,对平等对话缺乏耐心,很难适应网络话语,身份与发声方式都转换的不顺溜,但是民众在感叹目前官民对立情绪时,是否应该加强互信?让官民之间平等对话,消除对立,“好好说话,向网民学习”是否值得菏泽官员推崇,希望希望菏泽官员持续不断不要打压网民!?菏泽文化软实力落后不是一天炼成的,希望菏泽官员与世界同步,不要因为自己的偏见而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民的表达权、对党政部门及其领导的批评建议权是宪法和法律严格保护的基本公民权利,任何人、任何单位和机构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来压制甚至打击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