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又能在心里逗留最久
以失败之书 疗青春之痛
8月9日 广州大剧院 《三国》 话剧 第二场 我 还是一个人
买了打折票,坐在比上次近很多的座位,能看清演员表情,而他们与我更近了。
主题曲《最后》 把情绪沉淀下来,谁又能逗留最久,谁又能被记住最近, 到尽头,还是一个人笑, 一个走。说上《三国》大家统观,就想到各路名将英姿飒爽,主公们权衡天下,智谋算计。魏、蜀、吴,说起来都能滔滔不绝,我喜欢他,因为.......;而我不喜欢他,又因为......
按照正史计算,这一百多年的三权分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巧妙循环。最后得到天下的是 司马炎 (他是谁,是司马懿后人吗),要算,那他是最成功的一位,但我们对于他几乎无知,因为对他毫无兴趣。
最后,你又会记得谁?
反之那些“失败者”,让我们津津乐道。一生多少故事,留给后人,品味其得与失,对与错。至少,他们还被记住。
那我们呢?
在 借 东风 一幕里,老师对着 那些 学生说 你们现在除了借 IPONE 还会什么。
是的,这是一个信息爆满的年代,互联网,社交网,X信等等,各种工具能让你在最短时间联系到对方的平台。导致,我们成为了他们的奴隶,没有自己,花在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多。我们曾以为,在2D的屏幕里,能够认识到大千世界。而到头来,都只是在 点 赞 和各种转发 毫无根据的 烂文。
但真正的世界里是3D的,形形色色的人,不亲眼见到,无法感受到他们。网络上的朋友和真正的朋友还是不同的。
“我成功了,但为什么还是一个人”
这部剧的副标题“WHAT'S is success?
整个 三国 年代,都是围绕着 成败之事,成则得天下,败则失性命。 那我们的成功呢?
对于 白帝城托孤 这段历史 都还是 略懂其一, 路嘉欣饰演 诸葛亮 ,托孤的现场,无法再看到,留下的话语,也有可能是被人修饰了。但,从诸葛亮的结局,我们能感受到,他锋芒毕露的孤独。
现在,有人忙碌一身,为了追求让人浮夸的物质,急于达到目标,是为了让人夸奖说成是 高富帅,年轻有为。鹤立在众人中,一出场都会成为焦点,把下巴太高,笔挺的手工衣服。展现的是一番,高端大气的风范。
但这番华丽,又付出了什么代价,无从得知,深夜里,望着星星,一人在痛哭,把音乐放最大声,来盖过哭喊声。
是的,到底什么是成功,别人眼里成功,自己心里成功,这可以无止尽的问下去。
“皇帝命” 生不逢时 到头来还是 一个“全球华人大悲剧”
叶丽嘉 饰演 献帝 在与 韦以丞 行为配合十分出色,,这场 被挟持的 戏,除了悲剧,还是悲剧。无声的呐喊,生在动荡年代,诞生在 皇室里,注定了 成为 皇帝,但这又是他想要的吗?
拥有一切 ,却等于什么都没有,没有政治的天赋,权力的野心,而身边却又一位枭雄,他的城府与野心,是无人披靡。皇帝无能反抗他,造成 挟天子令诸侯 的 下场。如果他身在别的朝代,有着稳定的局势,他又会怎么样呢?
唯一 一次冒险, 却 所托“非”人 更可以说 所托 废 人 。
现今,有多少人,在无知的情况下,接受了 所谓 “为你好”的安排,然后走下去却看不到自己未来。 人看他是天之骄子 ,却无人知他的心,寸步难行 在 安排好的 别人眼中未来!
在编剧和导演眼里,曹操其实就是一个孤单的寡人,无法承认自己的孤单,就因那样“不男人”,不是一代枭雄的所为,就这样抹杀了自己。华佗最了解曹操,是他的医生,知道他的全部,生理心理一切的疾病。一句句的询问,就像剥洋葱,一层层剥开,那软弱就要赤裸裸的现形。
剧中说,杀了华佗,把过去抹去,却把未来也一并杀去。其实华佗这个角色,也可是虚拟的,存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他只是提醒我们自己不该害怕明天的影子,面对过去,脱离迷惘,奋力向前。
在风口浪尖处,傲视群雄,锋芒毕露,站在高处,总会发现自己只能是只身一人。没有朋友,又何止。
“你没有朋友” 简单易懂,随着诸葛亮平淡的语气,铺垫着接下来周瑜的情绪转变,平起,激辩,悲吼。
“你只是受欢迎,你没有朋友。” 人气旺,就能代表朋友多吗? 社交网上粉丝很多,那些又是朋友吗?谈话中,当自己没有时,就会冒出 “我有一个朋友XXX ”。代表着,我虽然没有,但朋友有就等于我有。
什么是朋友? 这个问题又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在《圣经》里有语“真朋友时刻显爱心,为患难为生(箴言)”
华佗告诉曹操,朋友啊 就是当他变成一坨屎的时候,还能想到他的人。
可能每个人对朋友的定义,都有不同。这些都无可厚非,但人有最大的权利,就是选择的权利。
剧终时,《最后》再次唱起,但此时舞台上,只有被聚光灯打着,独孤的酒杯。
《最后》
谁会笑到最后 谁被谁记住最久
谁不怕一个走
谁就来到天尽头
谁能唱到最后 谁愿面对分手
谁在谁心里逗留 谁是谁宇宙
逗留 最久 谁的宇宙
最后 分手 一个人走
天尽头 最后
最后的最后 尽头的尽头
一个人笑 一个人走
你想到了谁,谁又能让你记得,谁又能在心里逗留最久。 想起网上的一句话,赢了全世界,却得不了你心里驻足。
观《三国》有感 引小册子
8月9日 广州大剧院 《三国》 话剧 第二场 我 还是一个人
买了打折票,坐在比上次近很多的座位,能看清演员表情,而他们与我更近了。
主题曲《最后》 把情绪沉淀下来,谁又能逗留最久,谁又能被记住最近, 到尽头,还是一个人笑, 一个走。说上《三国》大家统观,就想到各路名将英姿飒爽,主公们权衡天下,智谋算计。魏、蜀、吴,说起来都能滔滔不绝,我喜欢他,因为.......;而我不喜欢他,又因为......
按照正史计算,这一百多年的三权分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巧妙循环。最后得到天下的是 司马炎 (他是谁,是司马懿后人吗),要算,那他是最成功的一位,但我们对于他几乎无知,因为对他毫无兴趣。
最后,你又会记得谁?
反之那些“失败者”,让我们津津乐道。一生多少故事,留给后人,品味其得与失,对与错。至少,他们还被记住。
那我们呢?
在 借 东风 一幕里,老师对着 那些 学生说 你们现在除了借 IPONE 还会什么。
是的,这是一个信息爆满的年代,互联网,社交网,X信等等,各种工具能让你在最短时间联系到对方的平台。导致,我们成为了他们的奴隶,没有自己,花在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多。我们曾以为,在2D的屏幕里,能够认识到大千世界。而到头来,都只是在 点 赞 和各种转发 毫无根据的 烂文。
但真正的世界里是3D的,形形色色的人,不亲眼见到,无法感受到他们。网络上的朋友和真正的朋友还是不同的。
“我成功了,但为什么还是一个人”
这部剧的副标题“WHAT'S is success?
整个 三国 年代,都是围绕着 成败之事,成则得天下,败则失性命。 那我们的成功呢?
对于 白帝城托孤 这段历史 都还是 略懂其一, 路嘉欣饰演 诸葛亮 ,托孤的现场,无法再看到,留下的话语,也有可能是被人修饰了。但,从诸葛亮的结局,我们能感受到,他锋芒毕露的孤独。
现在,有人忙碌一身,为了追求让人浮夸的物质,急于达到目标,是为了让人夸奖说成是 高富帅,年轻有为。鹤立在众人中,一出场都会成为焦点,把下巴太高,笔挺的手工衣服。展现的是一番,高端大气的风范。
但这番华丽,又付出了什么代价,无从得知,深夜里,望着星星,一人在痛哭,把音乐放最大声,来盖过哭喊声。
是的,到底什么是成功,别人眼里成功,自己心里成功,这可以无止尽的问下去。
“皇帝命” 生不逢时 到头来还是 一个“全球华人大悲剧”
叶丽嘉 饰演 献帝 在与 韦以丞 行为配合十分出色,,这场 被挟持的 戏,除了悲剧,还是悲剧。无声的呐喊,生在动荡年代,诞生在 皇室里,注定了 成为 皇帝,但这又是他想要的吗?
拥有一切 ,却等于什么都没有,没有政治的天赋,权力的野心,而身边却又一位枭雄,他的城府与野心,是无人披靡。皇帝无能反抗他,造成 挟天子令诸侯 的 下场。如果他身在别的朝代,有着稳定的局势,他又会怎么样呢?
唯一 一次冒险, 却 所托“非”人 更可以说 所托 废 人 。
现今,有多少人,在无知的情况下,接受了 所谓 “为你好”的安排,然后走下去却看不到自己未来。 人看他是天之骄子 ,却无人知他的心,寸步难行 在 安排好的 别人眼中未来!
在编剧和导演眼里,曹操其实就是一个孤单的寡人,无法承认自己的孤单,就因那样“不男人”,不是一代枭雄的所为,就这样抹杀了自己。华佗最了解曹操,是他的医生,知道他的全部,生理心理一切的疾病。一句句的询问,就像剥洋葱,一层层剥开,那软弱就要赤裸裸的现形。
剧中说,杀了华佗,把过去抹去,却把未来也一并杀去。其实华佗这个角色,也可是虚拟的,存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他只是提醒我们自己不该害怕明天的影子,面对过去,脱离迷惘,奋力向前。
在风口浪尖处,傲视群雄,锋芒毕露,站在高处,总会发现自己只能是只身一人。没有朋友,又何止。
“你没有朋友” 简单易懂,随着诸葛亮平淡的语气,铺垫着接下来周瑜的情绪转变,平起,激辩,悲吼。
“你只是受欢迎,你没有朋友。” 人气旺,就能代表朋友多吗? 社交网上粉丝很多,那些又是朋友吗?谈话中,当自己没有时,就会冒出 “我有一个朋友XXX ”。代表着,我虽然没有,但朋友有就等于我有。
什么是朋友? 这个问题又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在《圣经》里有语“真朋友时刻显爱心,为患难为生(箴言)”
华佗告诉曹操,朋友啊 就是当他变成一坨屎的时候,还能想到他的人。
可能每个人对朋友的定义,都有不同。这些都无可厚非,但人有最大的权利,就是选择的权利。
剧终时,《最后》再次唱起,但此时舞台上,只有被聚光灯打着,独孤的酒杯。
《最后》
谁会笑到最后 谁被谁记住最久
谁不怕一个走
谁就来到天尽头
谁能唱到最后 谁愿面对分手
谁在谁心里逗留 谁是谁宇宙
逗留 最久 谁的宇宙
最后 分手 一个人走
天尽头 最后
最后的最后 尽头的尽头
一个人笑 一个人走
你想到了谁,谁又能让你记得,谁又能在心里逗留最久。 想起网上的一句话,赢了全世界,却得不了你心里驻足。
观《三国》有感 引小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