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莹是特立独行的一道冷光
我是在几年前先认识了侯莹的人,之后才看到她的舞蹈。那时候她似乎是刚刚回国。一个清晨,曹语凡带她过来,坐在我家客厅的沙发上。阴暗的天,她好像坐在黑洞里。头上包着头巾,腰板挺得很直。她像是一个反转的感叹号坐在那里。我的第一印象是,她是一个说话很有节制的人,她的语速也很慢,让人觉得她心里的主意很定。虽然她微笑着,大家谈得很热络,但仍会觉得她很有自我。
后来我去繁星戏剧村,在一个排练室里看她带着几个舞者做“身体接触即兴”。同是舞者,唯独她的动作自然又沉着,有一种一碰就会流淌的美,使人觉得充满魅力。
再后来看她和李蝴蝶做话剧《看不见的城市》,以及她自己编舞及参与演出的《介——2012》。在舞蹈结束之后,冒着小雨,去蓬蒿剧场的酒会,我和她打着一把伞穿行在胡同里,路上边走边聊,听她讲她的艺术理念。使我更感觉她是一个心里非常有计算的人。她就像诸葛亮,未出山已经算定“天下三分”。
去年《介——2012》的结尾,侯莹有一段独舞。当时的场地不太好,灯光也并不讲究,侯莹是光头,一束光打过来,照着她,一半是黑的。她很瘦弱又很有力度,在那个灯光中舞蹈,每一个动作都有所之,每一步都使人凝神注目。我的心里是从那时起暗暗地起惊讶。有人说她的舞蹈不过是带回了美国的一些元素,和国人有距离。曹语凡说她是“会跳舞的卡夫卡”,讲她舞蹈的荒诞和拒绝。而我是从她那次的舞蹈,看到中国的意味以及东方的禅意。
侯莹曾先后三次登上纽约时报,并曾被评为“年度舞者”。这是只有非凡的艺术家才可以享有的殊荣。前两天在中华世纪坛,侯莹演出了自己编舞的《燃》,四十分钟的独舞,使我又看到了不一样的她。看这个舞使我如同看前苏联电影大师安德烈﹒塔克夫斯基的《镜子》和《乡愁》,是那种悠长的、静默的、有力量的美。这是一段非常独特的舞蹈。地上先是铺上了一层塑料布,然后又铺上了一些长长的纸,横贯整个舞台。音乐也非常特别好听,一开始是一些单词、之后又有清脆的仿佛硬币的碰击声,再后来是一些纯粹的节奏,由香港著名音乐人李劲松老师操刀。
这场舞的灵感来自于中国抽象派绘画代表谭平的一副视频绘画作品。按照谭平的话说,画作是“后面否定前面,一段和一段不同”,侯莹的舞蹈也是。她运用了好几种不同的身体语汇,有站立的以舞蹈前行;有伏在地面用两根手指作画;有用拖布沾满颜料在地上拖行;有和三根垂直而下的灯管的互动;有灯光幽暗下来之后身体的颤抖;有用身体当画笔在纸面上翻扑……
在这些舞蹈中,看不到人物情绪,她的“定”正如她的人。虽然名字叫“燃”,我其实看到是冷冷的火光。包括那三根灯管的光亮,也是寒冷如冰,从天垂落,仿佛玄冰剑。对我来讲,我最喜欢她和三根灯管的关系,她在其间的舞蹈,真的是诡异极了,身体倾斜,一侧的肩头扛着一根灯管,慢慢向前走,任由灯管甩落。然后她又慢慢走向另一根。还有一段就是颤抖的那一段,当灯光全部变得微弱,她站在黑洞洞里,只看得到剪影,随着剧烈节奏的音乐,踮着脚尖颤抖。她的头使劲地向后折,双手仿佛一只在胸口,一只在旁边,在这一段里,我读到很多舞蹈以外的东西,象征性的东西。她仿佛只是沉浸在一种身体的抖动中,没有悲喜,我想我们的人也是在很多关键的时候,仿佛都来不及悲喜,也没有什么欣悦和悲伤,身体已经开始为之配合。而整个动作也都已经是“天问”。
《诗大序》中说:“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亦是妙在“不知”。《心经》中的话:“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又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侯莹的舞蹈和她的人一样,就是有这种摘除情绪之后升华的感觉。舞蹈摘除掉情绪和意义,似乎一下子空了。但是,空,竟变成了新的意义。
后来我去繁星戏剧村,在一个排练室里看她带着几个舞者做“身体接触即兴”。同是舞者,唯独她的动作自然又沉着,有一种一碰就会流淌的美,使人觉得充满魅力。
再后来看她和李蝴蝶做话剧《看不见的城市》,以及她自己编舞及参与演出的《介——2012》。在舞蹈结束之后,冒着小雨,去蓬蒿剧场的酒会,我和她打着一把伞穿行在胡同里,路上边走边聊,听她讲她的艺术理念。使我更感觉她是一个心里非常有计算的人。她就像诸葛亮,未出山已经算定“天下三分”。
去年《介——2012》的结尾,侯莹有一段独舞。当时的场地不太好,灯光也并不讲究,侯莹是光头,一束光打过来,照着她,一半是黑的。她很瘦弱又很有力度,在那个灯光中舞蹈,每一个动作都有所之,每一步都使人凝神注目。我的心里是从那时起暗暗地起惊讶。有人说她的舞蹈不过是带回了美国的一些元素,和国人有距离。曹语凡说她是“会跳舞的卡夫卡”,讲她舞蹈的荒诞和拒绝。而我是从她那次的舞蹈,看到中国的意味以及东方的禅意。
侯莹曾先后三次登上纽约时报,并曾被评为“年度舞者”。这是只有非凡的艺术家才可以享有的殊荣。前两天在中华世纪坛,侯莹演出了自己编舞的《燃》,四十分钟的独舞,使我又看到了不一样的她。看这个舞使我如同看前苏联电影大师安德烈﹒塔克夫斯基的《镜子》和《乡愁》,是那种悠长的、静默的、有力量的美。这是一段非常独特的舞蹈。地上先是铺上了一层塑料布,然后又铺上了一些长长的纸,横贯整个舞台。音乐也非常特别好听,一开始是一些单词、之后又有清脆的仿佛硬币的碰击声,再后来是一些纯粹的节奏,由香港著名音乐人李劲松老师操刀。
这场舞的灵感来自于中国抽象派绘画代表谭平的一副视频绘画作品。按照谭平的话说,画作是“后面否定前面,一段和一段不同”,侯莹的舞蹈也是。她运用了好几种不同的身体语汇,有站立的以舞蹈前行;有伏在地面用两根手指作画;有用拖布沾满颜料在地上拖行;有和三根垂直而下的灯管的互动;有灯光幽暗下来之后身体的颤抖;有用身体当画笔在纸面上翻扑……
在这些舞蹈中,看不到人物情绪,她的“定”正如她的人。虽然名字叫“燃”,我其实看到是冷冷的火光。包括那三根灯管的光亮,也是寒冷如冰,从天垂落,仿佛玄冰剑。对我来讲,我最喜欢她和三根灯管的关系,她在其间的舞蹈,真的是诡异极了,身体倾斜,一侧的肩头扛着一根灯管,慢慢向前走,任由灯管甩落。然后她又慢慢走向另一根。还有一段就是颤抖的那一段,当灯光全部变得微弱,她站在黑洞洞里,只看得到剪影,随着剧烈节奏的音乐,踮着脚尖颤抖。她的头使劲地向后折,双手仿佛一只在胸口,一只在旁边,在这一段里,我读到很多舞蹈以外的东西,象征性的东西。她仿佛只是沉浸在一种身体的抖动中,没有悲喜,我想我们的人也是在很多关键的时候,仿佛都来不及悲喜,也没有什么欣悦和悲伤,身体已经开始为之配合。而整个动作也都已经是“天问”。
《诗大序》中说:“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亦是妙在“不知”。《心经》中的话:“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又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侯莹的舞蹈和她的人一样,就是有这种摘除情绪之后升华的感觉。舞蹈摘除掉情绪和意义,似乎一下子空了。但是,空,竟变成了新的意义。
张敞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红楼梦未完(二十):“浊物”不能来“太虚” (2人喜欢)
- 红楼梦未完(十九):人间正“太虚幻境”也 (1人喜欢)
- 红楼梦未完(十八)——张爱玲的传承与流变④ (1人喜欢)
- 红楼梦未完(十七)——张爱玲的传承与流变③ (4人喜欢)
- 红楼梦未完(十六)——张爱玲的传承与流变②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