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孤独》后感
![]() |
前言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岁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加西亚·马尔克斯中文官方网址:http://www.douban.com/marquez
纽约时报评——《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纽约时报》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
出版信息——我阅读的这本《百年孤独》由南海出版公司,由任教于北京西葡语系西班牙语文学博士的范晔翻译。喜欢这本没有序、没有目录的小说。书籍甚至简约到不用章节分隔,而仅以空白半页来代替。
个人感言
此书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从布恩迪亚家族的创立、繁荣到周而复始的重复直至糜烂灭亡,像是在观看人类简史,娓娓道来,节奏不紧不慢,有时还略显沉闷,但我还是怀着极大的耐性花了一天半时间看完它。
故事从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因男人的尊严发怒杀人,又为了逃避杀人后的良心谴责带着妻子、村人找到马孔多开始安营扎寨讲起,经历了几代人的世事变迁,终究逃脱不了历史里人人孤独的宿命,故事至于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生下的有一条猪尾巴的怪胎,并被蚂蚁吃掉,这个家族的兴衰史正印证了游遍世界每每给马孔多村带来新鲜玩意儿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留在羊皮卷里的话: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历史惊人相似
这从小说中作者有意给世世代代居住在马孔多的这个大家族的后代,取了许多相同的名字可看出,即便是最富有现代气息、最有活力的阿玛兰妲·乌尔苏拉想给自己的后代取个别样的名字,也没法逃脱厄运,跟她曾祖母的一位姑妈那样,生下带有猪尾巴的怪婴。不得不说,历史是个怪圈,其中情节波澜起伏,待到平静时,结局都一个样。
人多固执
乌尔苏拉活力四射,积极地用她的活力、责任心、同情心、智慧、坚韧等所有可能的正面能量来维持整个家,却阻止不了发疯的固执的丈夫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外来人带来的新鲜玩意儿,她固执地以为自己能改变丈夫,而她丈夫则固执地继续他一次次孩童般的冒险。好在他的固执为全村人带来了许多益处。
阿玛兰达,老死、孤傲的老处女,即不接受失去丽贝卡而回头的情人求爱,最后害他死去(尽管她曾因为这位情人狠毒地下药想害死丽贝卡),又不接受默默等她,爱她至深的赫里内勒多,虽内心喜欢,却至死冷酷决绝地对待自己的心上人。她就在做着打发时间的手工活计中孤独死去。
至于费尔南多,这位外来的刻板做作的女王,就更不用说她何其固执,固步自封。结果落得个丈夫因无法忍受她而与她人姘居的下场,还葬送自己女儿的幸福,这十足是位讨人嫌的外表高贵内里虚空的假女王。
也许,人从来都是少于倾听,而非要等到自己试错、受挫之后才勉强同意他人的意见。
男人欲多
故事里讲得最多的是男人对女人、对权利、对尊严的欲。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为了不遭人笑话,男人的尊严,硬是杀完人回家命令妻子乌尔苏拉脱掉了贞节裤。哪怕是生下怪胎,他也在所不惜。
最内敛最富有洞察力也是最无爱人能力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为了所谓的自由派权利,发动过无一成功的三十二场武装起义,与十七个女人生下十七个不同肤色的儿子。最后为了权利,还颁布严令,不准任何人走进他周围三米以内,哪怕是他的母亲也不例外。他尝到了权利的滋味才使他如此这般冷血无情?幸好,在面对着母亲乌尔苏拉撕心裂肺的良心叩问后,他终于回归平静,反思战争何其毁灭人,此后便躲在屋子里,做着一条条打发时间的小金鱼。
故事里还有种种欲,情欲、权欲,他们以一种几近毁灭的力量支配着人本身,连有原则、有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人,都在欲望面前沦陷,败下阵来。当然除了故事中的几位了不起的女性。她是乐观积极的乌尔苏拉,她是勤劳治家的佩特拉,她是大方得体却早逝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妻子,她是默默无闻、安于奉献的桑塔索菲亚,她是不应人间有的天真无邪美人儿蕾梅黛丝。
两位女王
纯真女王——美人儿蕾梅黛丝
书中这样写到:美人儿蕾梅黛丝是唯一不为香蕉热潮所动的人。岁月流逝,她却永远停留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对各种人情世故越发排斥,对一切恶意与猜疑越发无动于衷,幸福地生活在自己单纯的现实世界里。她不明白女人为什么要费事穿胸衣和衬裙,便为自己缝制了一件麻布长袍,往头上一套就简单解决了穿衣服的麻烦,并且感觉上仍像没穿一样。按照她的想法,在家里赤身露体才是唯一体面的方式。她本有一头瀑布般垂至腿肚的长发,但她厌烦了家人总要她修剪,还要用发卡束成发髻,或用彩色绳圈编出辫子,便索性剃了个光头,拿头发给圣徒像做假发。她简化事物的本性有个惊人之处:她越是抛开时髦只求舒适,越是罔顾成规仅凭感觉行事,她那不可思议的美貌就越发动人心魄,对男人也越有诱惑力。
蕾梅黛丝,自然纯真。哪怕是面对慕名而来为了偷看她洗澡而爬上屋顶的人,她都很友好地对屋顶上的人友善地说:“小心摔下来”。
于是有男人为他险些丧命,有男人为他准备丧命,有男人已经为她丧命。
人造女王——费尔南达
这是故事里我最讨厌的女性。费尔南达,她做作、刻板、自私,自小就被双亲砸锅卖铁地当作女王来培养,连拉的屎都用金盆子盛着。最后虽被选作女王与蕾梅黛丝一起加冕,这又有何用?美貌内里的心陈腐、刻板,没一点人情味。遵守女王该有的规矩成了她全部的生活。她拼命地活在她自己的女王世界,哪怕无人在乎。最后却连自己的丈夫都拴不住,跟情妇住在一起,连自己的女儿都不愿意跟她生活,还因为她的女王盛威,害死了她女儿的爱人,还把自己的女儿送往修道院,甚至唾弃自己的孙子,对外人宣称这是捡来的弃婴。人心何其硬至此?
当然,这些不是她的错,错在她的家庭,从小给她灌输女王的虚假光影,反倒是费尔南多在生命垂危期间显露的自然,才让人多些同情。
虚伪的政治
香蕉门事件的幸存者说,香蕉园的工人们罢工,想征得一些权利,他们聚集在火车站等着省军政主席前来调解争端,没想到却等来了死亡。香蕉公司被士兵保护,工人、妇女和孩子在内的三千多人挤满了火车站想讨个说法,但是一个中尉却在喊话筒里宣读省军政主席的四号令(全文共三条八十字),宣布罢工者实为“一伙不法分子”授命军队予以枪决。政令念完后,一位上尉接过喊话筒接着说:“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有五分钟的时间撤离。”于是,灾难发生了,三千多人就这么死于给五分钟时间撤离的大屠杀。这位幸存者正式何塞·阿尔卡迪奥第二·布恩迪亚。他是从政府准备把三千多尸体运往海边准备倒掉的火车上醒来的。而政府利用所掌控的一切传播渠道在全国千百遍反复宣传,官方说法最终成为定论:没有死人,心满意足的工人们已回到家中,香蕉公司在降雨期间取消一切活动。这一事件又成功地被写进教科书,流传在民间,此后,便不再有人相信橡胶门事件死了三千多人。军事管制法继续施行,以备在必要时采取紧急措施处理持续降雨造成的社会危害,但军队已撤回军营。根据四号令对不法分子、杀人犯、纵火犯和反叛分子实施的搜捕及剿灭仍在继续……就这样,工会领导人被消灭殆尽。而灾难的源泉仅仅是因为马孔多村人请一位美国佬吃了香蕉,继而吸引他们来到马孔多种植香蕉园,从中牟利。
该死的战争
战争的毁灭力量无需多说,请问哪些轻易发动战争的人,你们到底为何而战?人民的自由还是一己之私?希望世界和平,坚决反对战争。
爱是孤独的出路
故事的主人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并为之固执地努力,这家族人人拜托不了孤独的命运,大概是缺乏爱的能力的人比较多。爱是循环,爱是友善地建立连结,团结你我他。
如果费尔南达对女儿的爱胜过了对女王的爱,她就不会害死他未来的女婿,不会吓走他的丈夫;如果阿玛兰妲爱钢琴师,她就不应该一次次害比她更漂亮的丽贝卡,可怜可爱的蕾梅黛丝就不会被误杀,布恩迪亚家族在她的经营下就会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