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改造后的大连市中山区鲁迅路图书馆
8月4日,也就是昨天,经过数个月的装修改造,鲁迅路图书馆重新开馆纳客了。怀着欢呼雀跃的心情,我去体验了一番。
首先一个能看到的改变,是在图书馆铁门外,距离公交车站和人行道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无人自动借阅亭。我看里面有几排书,应当可以凭电子借阅证,通过刷卡的方式,自己换书。这样,既方便了工作人员,减少了其工作量,又方便了不方便在图书馆开馆时间内还借书的书虫们。
进馆后,我先去一楼转了转。一楼期刊室的整体格局,和过去还是差不太多。我运气不错,进去就很容易地看到了我喜欢的《科幻世界》,于是找了个入口附近的位置坐下翻看。
看了一会儿科幻世界,我去了趟未予地下一层的卫生间。地下一层的走廊,要比以前明亮干净不少。在走廊的墙壁上,还看到不少版画或水墨画风格的画册(如果我看走眼了,请原谅我的艺术审美能力^_^),这样提升了图书馆整体的艺术氛围。卫生间也比以前干净多了,水龙头的卫浴档次明显提高。旁边的洗手后用的风干机,暂时还不能用,等维修后,可能就好用了。
后来我上了二楼。二楼主要是英文内容。上去后我发现多了个茶水间,用于供应茶、咖啡等饮料。这样,看书的人,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喝饮料,不过需要当心不要把水溅到正在看的书上。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剑桥的经济类期刊,点了一杯茶,边啜饮边看书。在茶水间里也有看书的位置,不过里面暂时没安空调,夏天在里面看书的话,暂时可能会比较热。如果天气凉快些,估计在里面看书会好些。不知道图书馆会不会在这一点上做些改进,要不,里面负责茶水的小姑娘这个夏天可能会比较辛苦。
我在茶水间外边的外文期刊阅读区域,找了个沙发,一边看经济杂志,一边啜饮。看书时,有位主管模样的工作人员坐到我对面,向我了解我感兴趣的期刊杂志。我和他说了几个我熟悉和比较著名的期刊,包括《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柳叶刀》(考虑到旁边有一所卫生学校),《自然》(Nature),《国家地理》,《科学美国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这位工作人员说,我提到的几个,他们大部分可能都有。
我感觉改造后的图书馆,不但硬件上有提升,服务水准上也有很大改进,包括各种人性化服务的设置。像这类关怀普通读者的行为,我好久都没有体验过了,看来社会是比以前进步了,我不能再老用以前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也许在其它公共服务领域,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
图书馆里有很好的空调条件,又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实在是大家夏天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如果在不给工作人员增加太多的负担的条件下,图书馆的开馆时间可以延长,就能帮助更多市民丰富文化生活,实在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一桩。
======更新=======
8月6日,我又去了一趟鲁迅路图书馆,在二楼的外文书籍阅览处转了一圈,看到好多外文书籍,范围涵盖科学到社会等各种类别。不过由于空间有限,暂时没有计算机等工科类外文书籍,需要的朋友可能需要到位于白云山的大连市图书馆去查询和借阅,或者看能不能通过预约的方式借助图书馆的书籍联网来借阅,具体情况还需要和书籍保管员或其它工作人员联系。
首先一个能看到的改变,是在图书馆铁门外,距离公交车站和人行道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无人自动借阅亭。我看里面有几排书,应当可以凭电子借阅证,通过刷卡的方式,自己换书。这样,既方便了工作人员,减少了其工作量,又方便了不方便在图书馆开馆时间内还借书的书虫们。
进馆后,我先去一楼转了转。一楼期刊室的整体格局,和过去还是差不太多。我运气不错,进去就很容易地看到了我喜欢的《科幻世界》,于是找了个入口附近的位置坐下翻看。
看了一会儿科幻世界,我去了趟未予地下一层的卫生间。地下一层的走廊,要比以前明亮干净不少。在走廊的墙壁上,还看到不少版画或水墨画风格的画册(如果我看走眼了,请原谅我的艺术审美能力^_^),这样提升了图书馆整体的艺术氛围。卫生间也比以前干净多了,水龙头的卫浴档次明显提高。旁边的洗手后用的风干机,暂时还不能用,等维修后,可能就好用了。
后来我上了二楼。二楼主要是英文内容。上去后我发现多了个茶水间,用于供应茶、咖啡等饮料。这样,看书的人,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喝饮料,不过需要当心不要把水溅到正在看的书上。我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剑桥的经济类期刊,点了一杯茶,边啜饮边看书。在茶水间里也有看书的位置,不过里面暂时没安空调,夏天在里面看书的话,暂时可能会比较热。如果天气凉快些,估计在里面看书会好些。不知道图书馆会不会在这一点上做些改进,要不,里面负责茶水的小姑娘这个夏天可能会比较辛苦。
我在茶水间外边的外文期刊阅读区域,找了个沙发,一边看经济杂志,一边啜饮。看书时,有位主管模样的工作人员坐到我对面,向我了解我感兴趣的期刊杂志。我和他说了几个我熟悉和比较著名的期刊,包括《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柳叶刀》(考虑到旁边有一所卫生学校),《自然》(Nature),《国家地理》,《科学美国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这位工作人员说,我提到的几个,他们大部分可能都有。
我感觉改造后的图书馆,不但硬件上有提升,服务水准上也有很大改进,包括各种人性化服务的设置。像这类关怀普通读者的行为,我好久都没有体验过了,看来社会是比以前进步了,我不能再老用以前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也许在其它公共服务领域,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
图书馆里有很好的空调条件,又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实在是大家夏天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如果在不给工作人员增加太多的负担的条件下,图书馆的开馆时间可以延长,就能帮助更多市民丰富文化生活,实在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一桩。
======更新=======
8月6日,我又去了一趟鲁迅路图书馆,在二楼的外文书籍阅览处转了一圈,看到好多外文书籍,范围涵盖科学到社会等各种类别。不过由于空间有限,暂时没有计算机等工科类外文书籍,需要的朋友可能需要到位于白云山的大连市图书馆去查询和借阅,或者看能不能通过预约的方式借助图书馆的书籍联网来借阅,具体情况还需要和书籍保管员或其它工作人员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