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遇见的那些五湖四海的同胞
高中毕业的时候不顾母后劝阻脱缰野马似的奔出了本省,奔向了沿海大城市的怀抱,念书途中有几次也觉得因此吃了不少亏,但是现在看来,冲破藩篱是好事。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它让我遭遇了更多来自不同地域带有不同特色的人们。
人的性格养成跟家庭背景息息相关,但在各异的家庭背景之后,大多数人身上也都沾染着相对较统一的地域印记。分析整理这些东西是件挺好玩的事,一孔之见,遑论对错,仅图一笑。
首先,南北方之间的差异就像秦岭上的雪线一样明显,就像咸豆腐脑和甜豆腐脑的冲突一样不可调和。当然,这里我们预先排除掉那些可能存在的极个别的公开说话就脸红的北方汉子和喝起酒来千杯不醉笑声直冲云霄撼山岳的南方女汉纸。
北方人让我最先欣赏的是他们顺溜的嘴皮子。我几乎没遇见过语速很慢的北方人,而且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普通话十分标准,因此不抗拒发言,因此更显得能侃,即使有些人带着挥之不去的东北味儿,较快的语速也给人干练利索的好印象。能喝,能说,这是北方人的共性,带着一股江湖好汉的任侠匪气,这是我很喜欢北方人的一点。
南方人个性上则很难一概而论,共有的特点大概是普通话普遍不好。因此在人多的场合很难成为焦点——你什么时候见过一个前鼻音后鼻音卷舌平舌鼻音边音分不清楚的人在一个满座宾客来自五湖四海的筵席上壮怀激烈慷慨陈词来着?南方人说的机会少,因此闲下来只好想事情——这大概是为何南方人得了个精明狡猾的头衔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下来根据我相对比较熟悉的人来按版图归类了。首先是内蒙人。说到内蒙人大多数南方人都两眼放出好奇与热情的光芒——听说内蒙人很能喝?听说内蒙人民风彪悍?听说内蒙人很能侃?对于一个跟标准内蒙姑娘同居一室四年光阴的人,对这些猜测我会报以一笑——呵呵,你说的都对。
关于能喝这条铁律,等到有机会大家可以亲自验证,但我可以确定的是,对于一个典型内蒙人,哪怕他本身酒量并不甚佳,那也得是以一个酒量甚豪的人去试探才能得出他深浅,否则他的酒量对寻常人来说永远那么高深莫测——这全得归功于他们劝酒的本事。一个内蒙师兄曾经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酒量再好也会被灌倒,千杯不醉唯一的诀窍就是少喝。想起毕业饯行那顿,急于看清他真实酒量的我们懊恼的发现,抱着灌倒他想法的一桌人依次都喝了一圈了,他仍然神奇的一杯都没喝。于是我们依旧乐呵呵的听他神侃,自知或者不自知的被他一杯杯灌着。据说,当年师兄刚进大一时在一次酒席上认识了学院的辩论队长,此后这位队长追着师兄整整一年各种威逼利诱想让他进辩论队——虽然我们未曾亲眼目睹那盛况,但是所有人都衷心信服。
再说那姑娘,虽然也学钢琴也跳舞也穿高跟鞋,但是骨子里属于内蒙的基因丝毫没有因此而泯灭。她在大学畅快的喝过两回,都是通宵唱K时喝的,最后结果无一例外是她作为该次盛会中唯一的女生和天亮时仍保持健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为数不多的好汉之一负责善后工作。她不像前面那位师兄那样能侃,但是那种敢说敢为的精神绝不含糊——比如她会在老师提问到她时情不自禁的跟老师这样回答:其实我的想法是这样的blablabla哎哎你能听明白不?
内蒙人可以说是北方人的代表,刚好也是我熟悉的较有发言权的北方人,其他接触到的北方人有新疆人天津人东北人,大都跟内蒙人差不多说话哧溜哧溜的,此处不再赘述。遗憾的是在蛮荒之地未接触过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早听闻北京人能贫,那一口京片子也让我思慕许久,可惜未有缘亲身经历,以后一定要圆这个缺。
北方人我偏爱内蒙人,南方人则潜意识中对四川和湖南人民有先天的好感。道理很简单——川菜和湘菜种下的善因。首先说湖南人。作为湖湘子弟,最得意的一点要数湖南人的热络和侠气。湖南人的亲朋之间关系十分紧密,这一点出省之后尤其感受深刻——我七大姑八大姨各种表兄姊妹亲如一家,虽有时不免吵吵闹闹但总的来说总是热闹非凡往来不断,自有一股民间烟火的乐趣。认识的广东福建人这方面则显得淡泊得多,比较直白浮浅的例子是在湖南逢年过节小孩子那厚厚一叠红包。家境普通的总共也能得个千八百块,富得流油的广东人的利是则从来是以个位数计算的。再说说侠气。湖南地湿,多食辣椒以驱寒,若干年下来,性格中也带了辣椒的直爽干脆火爆,这一特质在南方人中分外珍贵。因此湖南人好打抱不平,热衷于造反热衷于爱国,不信去数数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有多少是湖南的。去年钓鱼岛事件如火如荼,但我所在的广州依然风平浪静,去到长沙考试当天就遇上了轰轰烈烈的大游行和打砸平和堂事件——不去论事件本身的意义和背后的理智问题,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下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两点——1。大多数广东人对除了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不怎么关心;2.湖南人对所有事情都关心。广东人的温和带着点疏离和漠然,湖南则有着挥洒不完的热血。
四川人。成都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一,除了盛产美女,对那里的安逸慕名也久,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成都更是永恒的圣地。我在遇见四川人之前,通过电视节目等形式观察到的四川人给我这么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所有的四川人都是吃货。当我遇见四川人以后我发现我的印象并没有错。学院里面同乡会最活跃的竟然不是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广东人,而是稀稀拉拉的四川人——这种活跃来自美食的诱惑力。隔壁宿舍两个四川妹子,每每在某个深宵拖着饱满而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一边走还要一边讨论——今天聚会吃的那一家要得嘛,味道相当不错。而你若在微博上关注某个四川人,身为吃货迟早你会疯——她们晒美食的频率会让你对自己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怀疑。除了在吃上有共同的追求,我还特别喜欢四川人的安逸。在成都,你半夜大喊一声“地震了”,家家户户如常安睡;你若高喊一句“下来打麻将三缺一咯”,刷刷刷大楼里一半的灯都会亮;若你再喊一句“不打麻将的下来斗地主了”,另外那一半的灯了亮了——这不仅是段子。记得上次四川暴雨,有个报道说某户家里雨快漫到床了,房主仍在村头小店打麻将,并且说了一句至理名言——水要进去我有啥子办法。这种无为而治的乐观主义精神,实在是老庄思想的最好继承人了。和四川人相处最轻松,你没有压力,没有郁郁不得志,反正天塌下来还有火锅和麻将嘛。
广东人。广东人是南方人中比较有特色的人群之一。得益于地理位置,广东各市做生意的习气蔚然成风,且大都做得像模像样颇有成效。于是广东人精明,勤快,油滑,有商人的一切优点和缺点。广东人要么不关心政治(因为那是别人的事);要么受香港的影响对现行政策和政党大多数抱消极看法。广东的年轻一辈相比起内陆考生,对自己的未来和事业等现实的东西思考得比较多,大学四年后往往能找到较好的出路;但广东人的缺点也在于太务实,在这里理想主义很难立足,也大概因为这个,广东在艺术和教育上,难以出大的成效吧。但相对于北京上海人,广州人有难得的兼容并蓄的胸怀——他们看人的眼光里不带地域因素的影响。当然,虽然不会看不起你但当他们发现你脑子不太好使会趁机占你的便宜。大多数广州人普通话水平让人实在不敢恭维,但当你不会说粤语,大部分广东人会用不熟练的普通话和你交流,这一点甚为我所喜。当然,广东的饮食文化也别有意趣,在广州四年,口味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虽然依然钟爱辣香咸,但是对于粤菜的温和淡雅鲜嫩等好处也逐渐能够体会。
江西人。遇见的江西人不少,个性上没有明显的特色,性格中正行事低调。但几乎所有我认识的江西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读书厉害。相对于同级学生,江西学生年龄普遍小两岁,性格大约还在养成阶段,因此给人印象不深刻,但说到读书就让人不得不服气——我们班的第一名和隔壁班的第一名以及一个转专业走的前状元都是江西小妹子,外表文静秀雅典型南方女孩形象,脑回路大概异构于常人。
其他各省市的人也遇到过三三两两,有个大致的判断但缺乏实例验证和进一步探究,日后再补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样人,愿我可以坚持践行。
人的性格养成跟家庭背景息息相关,但在各异的家庭背景之后,大多数人身上也都沾染着相对较统一的地域印记。分析整理这些东西是件挺好玩的事,一孔之见,遑论对错,仅图一笑。
首先,南北方之间的差异就像秦岭上的雪线一样明显,就像咸豆腐脑和甜豆腐脑的冲突一样不可调和。当然,这里我们预先排除掉那些可能存在的极个别的公开说话就脸红的北方汉子和喝起酒来千杯不醉笑声直冲云霄撼山岳的南方女汉纸。
北方人让我最先欣赏的是他们顺溜的嘴皮子。我几乎没遇见过语速很慢的北方人,而且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普通话十分标准,因此不抗拒发言,因此更显得能侃,即使有些人带着挥之不去的东北味儿,较快的语速也给人干练利索的好印象。能喝,能说,这是北方人的共性,带着一股江湖好汉的任侠匪气,这是我很喜欢北方人的一点。
南方人个性上则很难一概而论,共有的特点大概是普通话普遍不好。因此在人多的场合很难成为焦点——你什么时候见过一个前鼻音后鼻音卷舌平舌鼻音边音分不清楚的人在一个满座宾客来自五湖四海的筵席上壮怀激烈慷慨陈词来着?南方人说的机会少,因此闲下来只好想事情——这大概是为何南方人得了个精明狡猾的头衔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下来根据我相对比较熟悉的人来按版图归类了。首先是内蒙人。说到内蒙人大多数南方人都两眼放出好奇与热情的光芒——听说内蒙人很能喝?听说内蒙人民风彪悍?听说内蒙人很能侃?对于一个跟标准内蒙姑娘同居一室四年光阴的人,对这些猜测我会报以一笑——呵呵,你说的都对。
关于能喝这条铁律,等到有机会大家可以亲自验证,但我可以确定的是,对于一个典型内蒙人,哪怕他本身酒量并不甚佳,那也得是以一个酒量甚豪的人去试探才能得出他深浅,否则他的酒量对寻常人来说永远那么高深莫测——这全得归功于他们劝酒的本事。一个内蒙师兄曾经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酒量再好也会被灌倒,千杯不醉唯一的诀窍就是少喝。想起毕业饯行那顿,急于看清他真实酒量的我们懊恼的发现,抱着灌倒他想法的一桌人依次都喝了一圈了,他仍然神奇的一杯都没喝。于是我们依旧乐呵呵的听他神侃,自知或者不自知的被他一杯杯灌着。据说,当年师兄刚进大一时在一次酒席上认识了学院的辩论队长,此后这位队长追着师兄整整一年各种威逼利诱想让他进辩论队——虽然我们未曾亲眼目睹那盛况,但是所有人都衷心信服。
再说那姑娘,虽然也学钢琴也跳舞也穿高跟鞋,但是骨子里属于内蒙的基因丝毫没有因此而泯灭。她在大学畅快的喝过两回,都是通宵唱K时喝的,最后结果无一例外是她作为该次盛会中唯一的女生和天亮时仍保持健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为数不多的好汉之一负责善后工作。她不像前面那位师兄那样能侃,但是那种敢说敢为的精神绝不含糊——比如她会在老师提问到她时情不自禁的跟老师这样回答:其实我的想法是这样的blablabla哎哎你能听明白不?
内蒙人可以说是北方人的代表,刚好也是我熟悉的较有发言权的北方人,其他接触到的北方人有新疆人天津人东北人,大都跟内蒙人差不多说话哧溜哧溜的,此处不再赘述。遗憾的是在蛮荒之地未接触过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早听闻北京人能贫,那一口京片子也让我思慕许久,可惜未有缘亲身经历,以后一定要圆这个缺。
北方人我偏爱内蒙人,南方人则潜意识中对四川和湖南人民有先天的好感。道理很简单——川菜和湘菜种下的善因。首先说湖南人。作为湖湘子弟,最得意的一点要数湖南人的热络和侠气。湖南人的亲朋之间关系十分紧密,这一点出省之后尤其感受深刻——我七大姑八大姨各种表兄姊妹亲如一家,虽有时不免吵吵闹闹但总的来说总是热闹非凡往来不断,自有一股民间烟火的乐趣。认识的广东福建人这方面则显得淡泊得多,比较直白浮浅的例子是在湖南逢年过节小孩子那厚厚一叠红包。家境普通的总共也能得个千八百块,富得流油的广东人的利是则从来是以个位数计算的。再说说侠气。湖南地湿,多食辣椒以驱寒,若干年下来,性格中也带了辣椒的直爽干脆火爆,这一特质在南方人中分外珍贵。因此湖南人好打抱不平,热衷于造反热衷于爱国,不信去数数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有多少是湖南的。去年钓鱼岛事件如火如荼,但我所在的广州依然风平浪静,去到长沙考试当天就遇上了轰轰烈烈的大游行和打砸平和堂事件——不去论事件本身的意义和背后的理智问题,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下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两点——1。大多数广东人对除了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不怎么关心;2.湖南人对所有事情都关心。广东人的温和带着点疏离和漠然,湖南则有着挥洒不完的热血。
四川人。成都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一,除了盛产美女,对那里的安逸慕名也久,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成都更是永恒的圣地。我在遇见四川人之前,通过电视节目等形式观察到的四川人给我这么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所有的四川人都是吃货。当我遇见四川人以后我发现我的印象并没有错。学院里面同乡会最活跃的竟然不是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广东人,而是稀稀拉拉的四川人——这种活跃来自美食的诱惑力。隔壁宿舍两个四川妹子,每每在某个深宵拖着饱满而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一边走还要一边讨论——今天聚会吃的那一家要得嘛,味道相当不错。而你若在微博上关注某个四川人,身为吃货迟早你会疯——她们晒美食的频率会让你对自己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怀疑。除了在吃上有共同的追求,我还特别喜欢四川人的安逸。在成都,你半夜大喊一声“地震了”,家家户户如常安睡;你若高喊一句“下来打麻将三缺一咯”,刷刷刷大楼里一半的灯都会亮;若你再喊一句“不打麻将的下来斗地主了”,另外那一半的灯了亮了——这不仅是段子。记得上次四川暴雨,有个报道说某户家里雨快漫到床了,房主仍在村头小店打麻将,并且说了一句至理名言——水要进去我有啥子办法。这种无为而治的乐观主义精神,实在是老庄思想的最好继承人了。和四川人相处最轻松,你没有压力,没有郁郁不得志,反正天塌下来还有火锅和麻将嘛。
广东人。广东人是南方人中比较有特色的人群之一。得益于地理位置,广东各市做生意的习气蔚然成风,且大都做得像模像样颇有成效。于是广东人精明,勤快,油滑,有商人的一切优点和缺点。广东人要么不关心政治(因为那是别人的事);要么受香港的影响对现行政策和政党大多数抱消极看法。广东的年轻一辈相比起内陆考生,对自己的未来和事业等现实的东西思考得比较多,大学四年后往往能找到较好的出路;但广东人的缺点也在于太务实,在这里理想主义很难立足,也大概因为这个,广东在艺术和教育上,难以出大的成效吧。但相对于北京上海人,广州人有难得的兼容并蓄的胸怀——他们看人的眼光里不带地域因素的影响。当然,虽然不会看不起你但当他们发现你脑子不太好使会趁机占你的便宜。大多数广州人普通话水平让人实在不敢恭维,但当你不会说粤语,大部分广东人会用不熟练的普通话和你交流,这一点甚为我所喜。当然,广东的饮食文化也别有意趣,在广州四年,口味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虽然依然钟爱辣香咸,但是对于粤菜的温和淡雅鲜嫩等好处也逐渐能够体会。
江西人。遇见的江西人不少,个性上没有明显的特色,性格中正行事低调。但几乎所有我认识的江西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读书厉害。相对于同级学生,江西学生年龄普遍小两岁,性格大约还在养成阶段,因此给人印象不深刻,但说到读书就让人不得不服气——我们班的第一名和隔壁班的第一名以及一个转专业走的前状元都是江西小妹子,外表文静秀雅典型南方女孩形象,脑回路大概异构于常人。
其他各省市的人也遇到过三三两两,有个大致的判断但缺乏实例验证和进一步探究,日后再补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样人,愿我可以坚持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