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趣事(一) 倔强的幽默
我时常认为名人才有资格讲故事,普通人则没有,也没必要。现在我仍保留立场。但我还是矛盾的写了这篇关于自己的故事,一个关于自身人格、情感、梦想和成长的内心剖白,当然看客们更多的会察觉这其中的黑色幽默。
关于我身世的问题,我的亲人们三缄其口,我也不想知道太多,毕竟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动荡的家庭环境中,如何一步步形成了现在稳定的人格,而以前则不是。
我和奶奶并不亲近,转眼间,她已经去世了10年。现在依然记得她说我暴躁,不止一次,那时我12岁。我想她应该是对的。
我5岁半上小学,刚入学,一个陌生的女老师把我安排在第一排,说:“我非得整治好你”。15年过去了,我依然记着这位老师说的话。并时常会笑道:“老师,我和你无冤无仇,非亲非故,你怎么见面就说要整治我?我本没有恶意,老师官逼民反嘛。”果然,我没有让老师失望,第二天我就把课桌掀倒了,顺带也把男同桌吓哭了(真没出息!)。处理结果是,我被调到了隔壁班,隔壁班是我的地狱。班主任是出了名的狠角色,也是个远亲。出于维护师道尊严,他也把放在了第一排,并郑重其事表示:我非得整治好你!刚上学就这么惹眼,我当时又惊又喜又怕。那时我才5岁半而已,上大号甚至都没有擦屁屁的意识。
事实证明,我本可以老老实实,但是生活总是让你哭笑不得,至少小学时光是这样。一年级时,我实在太小,不知道上学是什么、考试是什么?每当班级里要考试时,我便随着他们搬着凳子在空地上枯坐很长时间,我所有的考试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上只有自己的姓名,其他一片空白。到了二年级,我开窍了。糊里糊涂的考了一个年级第一,校长在表彰大会上对着喇叭,唾沫星子横飞地夸个不停,外婆的村子里都听得到。那个时候,我大致觉得:原来上学是这个意思。
不久后一次语文考试,我填写得差不多了,看着有几个人交了试卷,我也屁颠屁颠地交了。刚离开场地不久,一个小脑袋伙伴告信说老师喊我。我晃悠到办公室,低着头,拽着自己的衣角,看着老师正隔着那副又旧又丑又破的老花镜,上下打量着我的试卷。半晌,老花镜瞪着我:“交这么早干嘛?”
“写完了就交了”
“慌什么,谁让你提前交试卷的?写错了这么多”。
我一个小毛孩,不懂得怎么回答他。事实证明,老花镜根本就不会给小毛孩讲道理,伸手就给了我一霹雳掌。那时我又瘦又小,我的脸结结实实地接过了这一掌后,整个人原地转了一圈,右耳朵轰鸣,右脸火辣辣的。我清楚地记得,我没有抹眼泪。走出办公室,突然意识到自己受辱了。最后语文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考了80分,班级第三名。不久,老花镜见了我家人,大加吹嘘自己的“伟大功绩”,他指着我对我的家人炫耀到:这孩子不学习,我给了他一巴掌,他就知道学了,这次考试考了80分。我家人对他大加赞赏:“好,好,好好管教,给他三巴掌不就能考100分了吗?”老花镜受到了鼓舞,从此我便在他的黑暗统治里战战兢兢。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可以确信老花镜确实有暴力倾向。我的小伙伴王四成(化名)一天把拨浪鼓带进了学校,王四成的女同桌向老花镜检举(小小年纪太无聊了吧),老花镜撂下书本,就开始审问王四成。王四成慑于淫威,从书包里拿出拨浪鼓。老花镜二话不说,左手一把夺过“罪证”,右手提着王四成的耳朵,提到了门口。王四成个小,被老花镜提着耳朵,走起路来,侧面朝上,左耳朵被老花镜揪得高高挂起。整个班级鸦雀无声,都眼巴巴看着老花镜这个东厂的锦衣卫如何处置王四成。
那血淋淋的一幕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具体情况如下。是日也,老花镜将王四成揪至班级门前,王四成已觉大事不妙,面红耳赤,鼻涕横流(他鼻涕没断过,经常掉进嘴里)。老花镜左手扔下了拨浪鼓,右手毫不放松。顷刻间,老花镜运气已毕,王四成的头一秒钟之内在石质黑板、木头门、墙壁上撞了连续三下。“砰砰砰”三声清清楚楚,像用和尚的头敲钟一般。老花镜打完收工,王四成早已经是鼻涕一把泪一把,抬起头后才发现鼻血取代了鼻涕,哗哗地流个不停。
东厂里除了老花镜,还有一帮同样年轻凶狠的家伙。这些年轻的狠角色,在老花镜的示范下也不甘示弱,趁着我们这帮小毛孩不懂事,他们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向老花镜表示:在惩罚学生的手段上,我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于是,ABC字母表不会默写的纷纷游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乘法口诀没背会的自行往自己脸上凃墨水;那年头,全球变暖问题还不明显,冬季里鼻涕刚流下就能结成冰溜子,通常情况是外面雨雪纷飞,操场上的铁杠上都是手臂粗细的冰挂,因为太冷,场面冷冷清清。也有热闹的时候,哪个小伙伴要是不老实,就会被罚走出教室,顶着大雪,双手紧贴着双杠待上一段时间。
当然,老花镜们偶尔也讲人性化。比如说,如果受罚者当场能哭出眼泪来,就能够被“赦免”。如果哭不出来,把自己的鼻涕擦到眼睛上也可以。这种游戏规则分明就是为女生、为那些不讲卫生总是挂着两桶鼻涕的人设定的。我哭不出来、鼻涕该流的时候又流不出来,只能“按部就班”了。
无数的事实证明,我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学生(至少是小学生),以上所有的惩罚措施都在我身上应用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有所长进,不再顽劣。有趣的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老师们在我的成绩单评语上总会写上这么一句话:该生个性较强。成绩单拿回家时,就因为这句话,我没少挨批。
老师们觉得我不上道,不入流,总是不像其他小伙伴们听话顺从。那个时候不懂得“个性”是什么,老师这么一批,我以为“个性”不是好东西。但是“个性”这种东西更多是天生的,不是轻易改掉的,甚至等我上初中时,我的成绩单上依然会出现“个性较强”的字眼。
如今我知道了“个性”是多么难得的品质,便不由得恶心起当年老师的评语。不管如何,我还是倔强地读到了大学,在我的那一拨小伙伴中唯一一个坚持到现在的。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小学历史是一片空白,我的小伙伴们早早地下了学,我们早已没有了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生活圈子。他们大部分都已经结婚生子。其中一位同学大儿子已经六七岁了,前年又生了一对龙凤胎。他们大都外出打工,搞一个粗俗的“洗剪吹”造型,既不像城市人也不像乡村人,整个形象就是“乡村非主流”。我并不是说这种生活不好,只是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因为我没有他们顺从。
我只想保留自己倔强的个性,并凭着这股倔劲用心铸造我人生的大厦。虽然在现实面前,这份倔强曾经一度荡然无存,但是最后又辗转回到我灵魂的深处,支撑我走过孤单、失败、绝望。(待续)
关于我身世的问题,我的亲人们三缄其口,我也不想知道太多,毕竟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动荡的家庭环境中,如何一步步形成了现在稳定的人格,而以前则不是。
我和奶奶并不亲近,转眼间,她已经去世了10年。现在依然记得她说我暴躁,不止一次,那时我12岁。我想她应该是对的。
我5岁半上小学,刚入学,一个陌生的女老师把我安排在第一排,说:“我非得整治好你”。15年过去了,我依然记着这位老师说的话。并时常会笑道:“老师,我和你无冤无仇,非亲非故,你怎么见面就说要整治我?我本没有恶意,老师官逼民反嘛。”果然,我没有让老师失望,第二天我就把课桌掀倒了,顺带也把男同桌吓哭了(真没出息!)。处理结果是,我被调到了隔壁班,隔壁班是我的地狱。班主任是出了名的狠角色,也是个远亲。出于维护师道尊严,他也把放在了第一排,并郑重其事表示:我非得整治好你!刚上学就这么惹眼,我当时又惊又喜又怕。那时我才5岁半而已,上大号甚至都没有擦屁屁的意识。
事实证明,我本可以老老实实,但是生活总是让你哭笑不得,至少小学时光是这样。一年级时,我实在太小,不知道上学是什么、考试是什么?每当班级里要考试时,我便随着他们搬着凳子在空地上枯坐很长时间,我所有的考试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本上只有自己的姓名,其他一片空白。到了二年级,我开窍了。糊里糊涂的考了一个年级第一,校长在表彰大会上对着喇叭,唾沫星子横飞地夸个不停,外婆的村子里都听得到。那个时候,我大致觉得:原来上学是这个意思。
不久后一次语文考试,我填写得差不多了,看着有几个人交了试卷,我也屁颠屁颠地交了。刚离开场地不久,一个小脑袋伙伴告信说老师喊我。我晃悠到办公室,低着头,拽着自己的衣角,看着老师正隔着那副又旧又丑又破的老花镜,上下打量着我的试卷。半晌,老花镜瞪着我:“交这么早干嘛?”
“写完了就交了”
“慌什么,谁让你提前交试卷的?写错了这么多”。
我一个小毛孩,不懂得怎么回答他。事实证明,老花镜根本就不会给小毛孩讲道理,伸手就给了我一霹雳掌。那时我又瘦又小,我的脸结结实实地接过了这一掌后,整个人原地转了一圈,右耳朵轰鸣,右脸火辣辣的。我清楚地记得,我没有抹眼泪。走出办公室,突然意识到自己受辱了。最后语文考试成绩出来了,我考了80分,班级第三名。不久,老花镜见了我家人,大加吹嘘自己的“伟大功绩”,他指着我对我的家人炫耀到:这孩子不学习,我给了他一巴掌,他就知道学了,这次考试考了80分。我家人对他大加赞赏:“好,好,好好管教,给他三巴掌不就能考100分了吗?”老花镜受到了鼓舞,从此我便在他的黑暗统治里战战兢兢。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可以确信老花镜确实有暴力倾向。我的小伙伴王四成(化名)一天把拨浪鼓带进了学校,王四成的女同桌向老花镜检举(小小年纪太无聊了吧),老花镜撂下书本,就开始审问王四成。王四成慑于淫威,从书包里拿出拨浪鼓。老花镜二话不说,左手一把夺过“罪证”,右手提着王四成的耳朵,提到了门口。王四成个小,被老花镜提着耳朵,走起路来,侧面朝上,左耳朵被老花镜揪得高高挂起。整个班级鸦雀无声,都眼巴巴看着老花镜这个东厂的锦衣卫如何处置王四成。
那血淋淋的一幕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具体情况如下。是日也,老花镜将王四成揪至班级门前,王四成已觉大事不妙,面红耳赤,鼻涕横流(他鼻涕没断过,经常掉进嘴里)。老花镜左手扔下了拨浪鼓,右手毫不放松。顷刻间,老花镜运气已毕,王四成的头一秒钟之内在石质黑板、木头门、墙壁上撞了连续三下。“砰砰砰”三声清清楚楚,像用和尚的头敲钟一般。老花镜打完收工,王四成早已经是鼻涕一把泪一把,抬起头后才发现鼻血取代了鼻涕,哗哗地流个不停。
东厂里除了老花镜,还有一帮同样年轻凶狠的家伙。这些年轻的狠角色,在老花镜的示范下也不甘示弱,趁着我们这帮小毛孩不懂事,他们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向老花镜表示:在惩罚学生的手段上,我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于是,ABC字母表不会默写的纷纷游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乘法口诀没背会的自行往自己脸上凃墨水;那年头,全球变暖问题还不明显,冬季里鼻涕刚流下就能结成冰溜子,通常情况是外面雨雪纷飞,操场上的铁杠上都是手臂粗细的冰挂,因为太冷,场面冷冷清清。也有热闹的时候,哪个小伙伴要是不老实,就会被罚走出教室,顶着大雪,双手紧贴着双杠待上一段时间。
当然,老花镜们偶尔也讲人性化。比如说,如果受罚者当场能哭出眼泪来,就能够被“赦免”。如果哭不出来,把自己的鼻涕擦到眼睛上也可以。这种游戏规则分明就是为女生、为那些不讲卫生总是挂着两桶鼻涕的人设定的。我哭不出来、鼻涕该流的时候又流不出来,只能“按部就班”了。
无数的事实证明,我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学生(至少是小学生),以上所有的惩罚措施都在我身上应用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有所长进,不再顽劣。有趣的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老师们在我的成绩单评语上总会写上这么一句话:该生个性较强。成绩单拿回家时,就因为这句话,我没少挨批。
老师们觉得我不上道,不入流,总是不像其他小伙伴们听话顺从。那个时候不懂得“个性”是什么,老师这么一批,我以为“个性”不是好东西。但是“个性”这种东西更多是天生的,不是轻易改掉的,甚至等我上初中时,我的成绩单上依然会出现“个性较强”的字眼。
如今我知道了“个性”是多么难得的品质,便不由得恶心起当年老师的评语。不管如何,我还是倔强地读到了大学,在我的那一拨小伙伴中唯一一个坚持到现在的。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小学历史是一片空白,我的小伙伴们早早地下了学,我们早已没有了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生活圈子。他们大部分都已经结婚生子。其中一位同学大儿子已经六七岁了,前年又生了一对龙凤胎。他们大都外出打工,搞一个粗俗的“洗剪吹”造型,既不像城市人也不像乡村人,整个形象就是“乡村非主流”。我并不是说这种生活不好,只是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因为我没有他们顺从。
我只想保留自己倔强的个性,并凭着这股倔劲用心铸造我人生的大厦。虽然在现实面前,这份倔强曾经一度荡然无存,但是最后又辗转回到我灵魂的深处,支撑我走过孤单、失败、绝望。(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