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出龙头在哪里
网友 不良 的东洋刺青相册非常好看。好些可以和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刺青专章所载相印证。这或许是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的另一例证吧。
其中有一张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070965096/ 让我想起«酉阳杂俎»的这一段:
崔承宠…少,遍身刺一蛇,始自右手,口张臂(擘)食两指,绕腕匝颈,龃龉在腹,拖股而尾及骭焉。对宾侣常衣覆其手,然酒酣则袒而怒臂戟手,捉优伶辈曰:蛇咬尔!优伶等即大叫毁而为痛状,以此为戏乐。
却不知照片中那位好汉如何使蛇咬人?一笑。
日本学者佐竹靖彦曾考证说水浒传中扈三娘应当也像崔承宠一样遍身刺绣,但所刺为龙,而非蛇,身上的长虫拉直了长约一丈倒是相同,所以绰号叫一丈青。此说巧妙,但不能迳道扈三娘所刺龙蛇张口在手。因为扈三娘所使兵器是日月双刀。使双刀必须神出鬼没,让敌人难以捉摸,用技术弥补女将体力上的限制。如果一手刺上龙头〈龙口衔刀〉,那么敌人只须认明龙头,便知来路是雌刀雄刀,双刀功效将大打折扣。双手都刺龙头也不行。那成了两头龙,总长绝对超过一丈,岂不名不副实?更何况扈三娘入伙之后,梁山上和解珍天天见面,你是两头蛇,我是两头龙,岂不尴尬?所以说,按照佐竹先生的思维理路,窃谓扈三娘身上的龙头当开在双臂之外。但究竟开在何处?
我哪知道!
其中有一张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070965096/ 让我想起«酉阳杂俎»的这一段:
崔承宠…少,遍身刺一蛇,始自右手,口张臂(擘)食两指,绕腕匝颈,龃龉在腹,拖股而尾及骭焉。对宾侣常衣覆其手,然酒酣则袒而怒臂戟手,捉优伶辈曰:蛇咬尔!优伶等即大叫毁而为痛状,以此为戏乐。
却不知照片中那位好汉如何使蛇咬人?一笑。
日本学者佐竹靖彦曾考证说水浒传中扈三娘应当也像崔承宠一样遍身刺绣,但所刺为龙,而非蛇,身上的长虫拉直了长约一丈倒是相同,所以绰号叫一丈青。此说巧妙,但不能迳道扈三娘所刺龙蛇张口在手。因为扈三娘所使兵器是日月双刀。使双刀必须神出鬼没,让敌人难以捉摸,用技术弥补女将体力上的限制。如果一手刺上龙头〈龙口衔刀〉,那么敌人只须认明龙头,便知来路是雌刀雄刀,双刀功效将大打折扣。双手都刺龙头也不行。那成了两头龙,总长绝对超过一丈,岂不名不副实?更何况扈三娘入伙之后,梁山上和解珍天天见面,你是两头蛇,我是两头龙,岂不尴尬?所以说,按照佐竹先生的思维理路,窃谓扈三娘身上的龙头当开在双臂之外。但究竟开在何处?
我哪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