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
那晚和江雪去看赫尔佐格的《相遇在世界尽头》。
我是为了赫尔佐格和这个名字去的。曾有人说要走到世界尽头,所以我很想知道那里是什么样。
当世界已经纷杂到不可认识,开始相信梦境中会有神谕;而纪录片,我以为,是可以看到任何你想看到的东西和心境的。
《相遇在世界尽头》的确让我沉溺了。
却不是在谁的言语、或者是那只向着一个遥远未知的方向义无反顾走去的企鹅中。尽管我都很喜欢。
而是那足以掀翻房屋、卷起所有浮雪的悲风,是幽暗的让人感到寒冷和恐惧的海水,是从巨大的气泡中曲折地进入冰层接近火山,还有宛如电子乐的海豚声,空灵如天籁。
看完的时候已经九点半,江雪带我穿过当代旁边那条胡同,热闹非凡。在路边水果车我们一人买了一根菠萝吃,她很开心地在回忆着电影中的场景,我却在城市最常见的斑斓夜景中惝恍了,好像那天看完贾樟柯沉默的饱胀的城市景象后走在嘈杂无比的中关村街头,一瞬间觉得人生才是荒唐梦境电影才是真实人生。
如果人生注定只是一次旅程,回到某一段快乐的时光中,永远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哪怕只是依稀当年,也足以让人感怀。
所以听说要去人大附听课的时候,简直期待极了。
起个大早坐车过去,学校里已经安静下来了,我穿过陌生的校园,但那种气息再熟悉不过。铃声已经响了,我们慌慌张张搬着椅子往楼上跑,不知谁说了句,别急,这刚预备铃,还有两分钟呢!
我们相顾愕然,继而大笑。看来离开的太久,不仅忘了预备铃这回事,差点连这个名字都反应不过来了。
在教室的最后坐了一排,东向的大窗,阳光直洒进来。我没忘了打量窗帘,果然是不变的淡蓝色的布帘。学生们已经稀稀落落打开书本,语文课,黛玉进贾府这一节。
居然还没换。我想。
我很快进入角色,听她讲文章,想她提的问题,以至于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力要放在授课过程上。老师是个约么四五十岁的女人,样子可亲,声音也温柔。她提问的时候,底下寂然一片,我也有一种屏住呼吸的感觉,等听到她轻轻点了一个名字之后,才出了这口气,与此同时明显感到大家也活泛起来,汇集成一种声音,不是谁开口了,而也许是重新从课桌里拿出闲书,也许是偷吃一口东西,或者只是精力又被释放出来的声音。我几乎笑了,那种平时根本听不出来的细微的声音变化,学生时代却大概都经历过。
后来听人介绍老师,觉得这个名字太过耳熟,忍不住去问她是不是以前不在这里教书——果然,从前是我初中学校的语文老师,虽然我只是耳闻而没有见过。她问我的名字,我说了,她说,有印象啊。我笑了,说,您的女儿和我是小学和初中的同学啊。
也许这是坐在底下听课的那一刹那,就觉得她莫名亲切的原因吧。
但也许从内心里,根本没有远离我的中学时代。
我是为了赫尔佐格和这个名字去的。曾有人说要走到世界尽头,所以我很想知道那里是什么样。
当世界已经纷杂到不可认识,开始相信梦境中会有神谕;而纪录片,我以为,是可以看到任何你想看到的东西和心境的。
《相遇在世界尽头》的确让我沉溺了。
却不是在谁的言语、或者是那只向着一个遥远未知的方向义无反顾走去的企鹅中。尽管我都很喜欢。
而是那足以掀翻房屋、卷起所有浮雪的悲风,是幽暗的让人感到寒冷和恐惧的海水,是从巨大的气泡中曲折地进入冰层接近火山,还有宛如电子乐的海豚声,空灵如天籁。
看完的时候已经九点半,江雪带我穿过当代旁边那条胡同,热闹非凡。在路边水果车我们一人买了一根菠萝吃,她很开心地在回忆着电影中的场景,我却在城市最常见的斑斓夜景中惝恍了,好像那天看完贾樟柯沉默的饱胀的城市景象后走在嘈杂无比的中关村街头,一瞬间觉得人生才是荒唐梦境电影才是真实人生。
如果人生注定只是一次旅程,回到某一段快乐的时光中,永远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哪怕只是依稀当年,也足以让人感怀。
所以听说要去人大附听课的时候,简直期待极了。
起个大早坐车过去,学校里已经安静下来了,我穿过陌生的校园,但那种气息再熟悉不过。铃声已经响了,我们慌慌张张搬着椅子往楼上跑,不知谁说了句,别急,这刚预备铃,还有两分钟呢!
我们相顾愕然,继而大笑。看来离开的太久,不仅忘了预备铃这回事,差点连这个名字都反应不过来了。
在教室的最后坐了一排,东向的大窗,阳光直洒进来。我没忘了打量窗帘,果然是不变的淡蓝色的布帘。学生们已经稀稀落落打开书本,语文课,黛玉进贾府这一节。
居然还没换。我想。
我很快进入角色,听她讲文章,想她提的问题,以至于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力要放在授课过程上。老师是个约么四五十岁的女人,样子可亲,声音也温柔。她提问的时候,底下寂然一片,我也有一种屏住呼吸的感觉,等听到她轻轻点了一个名字之后,才出了这口气,与此同时明显感到大家也活泛起来,汇集成一种声音,不是谁开口了,而也许是重新从课桌里拿出闲书,也许是偷吃一口东西,或者只是精力又被释放出来的声音。我几乎笑了,那种平时根本听不出来的细微的声音变化,学生时代却大概都经历过。
后来听人介绍老师,觉得这个名字太过耳熟,忍不住去问她是不是以前不在这里教书——果然,从前是我初中学校的语文老师,虽然我只是耳闻而没有见过。她问我的名字,我说了,她说,有印象啊。我笑了,说,您的女儿和我是小学和初中的同学啊。
也许这是坐在底下听课的那一刹那,就觉得她莫名亲切的原因吧。
但也许从内心里,根本没有远离我的中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