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一个死去的品牌FACIT


这个品牌叫Facit,1922年成立于瑞典南部一个叫Åtvidaberg的小镇,65年正式更名为FACIT AB. 上图为公司的logo及品牌的吉祥物。 对于这个品牌最初的认识来源于2个月前我去朋友家玩时看到他从旧货摊里淘来的一款老实电子计算器。 看到当时我就喜欢上了这款精致的小设计。从案件的排布/拆件方式等都透露出上一个时代对于产品细节的讲究。另外它的说明书也很有趣。用有趣的图表呈现。如下图。






然后就激发了我极大的兴趣去了解这个品牌的过去。通过在wiki上的查找 http://en.wikipedia.org/wiki/Facit 以及对其它网站的了解,我对这个品牌有了大概的认识。 它在60年代以前几乎统治了企业级机械式计算器的市场,打遍欧洲无敌手。如以下的几款产品


在随后的60年代中期,新型的电子计算器问世,对市场有极大的冲击(我假象这种影响就像石英表对传统制表业的冲击)。Facit并没有完全止步不前,它积极的于日本一家叫Hayakawa的品牌合作开发新品,并且允许这家日本公司以贴牌的方式在自己全世界的销售渠道内贩卖电子计算器。 请注意,这个时期,传统的机械计算器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仍然以较低的增长率继续成长。Facit也在继续扩张。 到达1970年时,Facit公司通过强大的销售渠道贩卖自己传统的机械计算器以及日本合作方优秀的集成电路式计算器(大热销)而达到了公司的顶峰,全球拥有14000多名员工。但在随后的71/72年。集成电路式计算器的快速普及开始真正影响整个行业,同时期这家叫Hayakawa的合作伙伴开始自己拓展全球的零售渠道。使得Facit公司几乎一夜之间走向衰败。 这家日本公司随后更名为夏普(Sharp, http://en.wikipedia.org/wiki/Sharp_Corporation)我猜想我最初喜欢的那款设计可能就来自于夏普的代工,因为和整个品牌产品语言有些出入。 这次大失利几乎打垮了公司,两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过于保守,并没有对新型的电子计算器有足够的警惕。二是公司在研发能力和投入上相对于他们美国的竞争对手IBM,日本的竞争对手夏普等都严重不足。 下面是一幅当时的宣传海报

虽然Facit自己也开始生产电子计算器,如下图,但因为时间和研发都错过了最好的10年,公司再也没有重现当年的辉煌。


故事并没有结束,在1973年和1983年公司分别两次被转卖给伊莱克斯和爱立信之后,公司于83年推出了它自己第一款个人电脑(使用Basic语言), 四年之后这款电脑风靡瑞典。遗憾的是,这款流行的电脑并没有给公司带来盈利,于是在88年结束了。如下图。


随着公司最后一次尝试的失败,公司最终于1998年结束自己的使命。 我随后又查到同时期被IBM在个人电脑大战中击溃的还有瑞典另外一个品牌Luxor.它在78年就生产出风靡一时的ABC 800系列电脑,如下图。但这家公司在80年代后期被IBM彻底挤压到退出市场。


以及意大利老牌的打字机公司olivetti,这家在诸多工业设计史上都能看到的公司,在60年代中期就生产出第一台类似电脑的处理器。在随后的80年代也跟风IBM生产出大量个人电脑。如下图,但最终还是在与IBM的战争中失利。



看到这些老牌工业公司在上一波计算产品电子化的大潮前退出历史舞台,不由得我不想到几个月前流出的乔帮主回到苹果前接受采访的视频中谈到的保持企业创新。我记得去年看过的一个谷歌佩奇接受的采访中也提到了同样的话题。企业上了规模难免积重难返,公司能够盈利的方式有很多,但公司的老板能够看清什么是长线什么是未来在这一代公司身上应该会愈发重要。 立此文提醒自己保持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