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士山脚下
不晓得有多少人听过文字演绎或语言扮演,但肯定都知道什么叫角色扮演。这算是社会发展推动进入网络时代的一种产物,角色扮演不光出现在网络世界的游戏里,也成为了动漫产业的一部分,即COSPLAY。
倘若真正追溯起角色扮演,那恐怕得到几千年前,戏剧萌芽的时期,人们穿着或麻布衣衫或绫罗织锦为剧作家演绎他所构造的世界。当然最初剧作家没有这么大的野心,仅是为了取悦王公贵族而作。
Z想不起他是何时接触这个奇妙的玩意儿,为什么没有选择学习舞蹈或编剧这样现实世界里本就存在的事业,来消耗他脑中永不停歇的网状般的庞大幻想。他可算误入歧途,在网路里消耗了相当可观的时间。然而Z是始终有着清楚的自我意识的(虽仅限于每晚11点前,专家们常说人类在夜晚11点之后容易丧失判断能力),他与许多沉迷于网络的网民不同,涵盖着明知故犯的成分。Z戏称其为苟且生活。
Z玩文字演绎已有数年,然而近日他却恍然醒悟,珍惜起时间的贵重来。就像一块碎石猛砸脑际,他突然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不该任由着这样的生活。
有多少人玩文字演绎是出于真正的热爱?这个游戏在圈子里被划分为同人和原创,同人即与相应的动漫或小说、影视作品有关,原创则有些偏向于小说类的创作了,多描绘现代都市的生活,也有追古怀旧、个人乌托邦之类。贴切的说,更像二人合写一部剧本。最初,启动这项游戏技能的人的确出于热爱,虽不可否认涵盖了自身的某些掌控欲,希望喜欢的作品经由己手展现出来,再加入主观的构思来续写,类似《红楼梦》高鹗的续作。但这些都尚能归入“热爱”的范畴内,无可批判。到了中后期,“热爱”开始逐渐发酵变质,使文字演绎的圈子出现了阶级化的问题,更有不少人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在网络世界里驰骋风云,唯吾独尊。相反那些在现实世界中失意,在网路世界又找不到落脚点的人,容易产生嫉妒或自暴自弃的情绪,更引发了一系列“人肉搜索”、“高端黑”等侵权又道德败坏之事。
Z以为,他生活的时代比卡夫卡的时代要复杂得多,即使随着社会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理应提高了,但精神空虚这一鄙陋是无法忽视的待解问题。Z承认,他身为其中的一份子,精神空虚的时刻占数不少。因此他通过文字演绎结识了许多网络上的恋人,有些甚至也发展到三维世界,只是终无好果。网恋是不成熟之举,报纸上,新闻上,各种传媒系统都针砭过这种现象,甚至动用起宝贵的专家教授智囊团,但依然有人固持己见,屡试不改。诚然,人是感情的动物,所以他所接触的一切东西,都可能让其萌生“爱”这样的情愫。Z深谙其理,但同时又怀疑这些恋情的不正常性,最终他选择逃避,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现实世界中。
是否每个依赖于网络(在此为依赖文字演绎)的人在现实世界都显得有些特立独行或患上“失意综合症”?至少Z是如此。他与许多人一样,渴望证明自己,但又或多或少不愿在三维世界下定决心多做努力。他富于古怪的幻想,在朋友中常显得独特甚至有些孤僻。他追求这个大时代所缺乏的公平,极富正义感和使命感。他仿佛日本人般的矛盾个性常常使自己逼入思想的绝境。他猎奇心旺盛,对于各项事物都略通其道,但又称不上博学。他很贪心,什么都想拥有,什么都想表达,就像写起文章时,他常常列出的信息量过多而让读者无法承受。
人真是个奥妙的动物。Z不止一次做出如此感慨。从他看到的事物,听过的歌曲,读遍的文章,欣赏的画作,以及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接触的人,都能给他带来无数慨叹的启发。固然Z可能花费太多精力在那些看似不必要经历的事情上,诸如文字演绎,诸如躺在床上的幻想,仍是不可否认这些经历所为他带来的东西。
Z认为,文字演绎有它的美丽之处,即使比作富士山也不为过。它的美丽在于邂逅的那些人,来自各地,有过顷刻间的共鸣,更甚者还可能留下了浪漫的轨迹。它教会了Z该放弃时便撒手,得不到的莫强求。像富士山虽美,但你也不能将他据为私有。
Z极想去一趟日本,如果有幸还希望到富士山脚下晃晃,正如他那日决定结束文字演绎的生涯般,煞有介事的严肃认真的欣赏完富士山的景色,并且作为臻贵的回忆种植在蜿蜒莫测的大脑中。
倘若真正追溯起角色扮演,那恐怕得到几千年前,戏剧萌芽的时期,人们穿着或麻布衣衫或绫罗织锦为剧作家演绎他所构造的世界。当然最初剧作家没有这么大的野心,仅是为了取悦王公贵族而作。
Z想不起他是何时接触这个奇妙的玩意儿,为什么没有选择学习舞蹈或编剧这样现实世界里本就存在的事业,来消耗他脑中永不停歇的网状般的庞大幻想。他可算误入歧途,在网路里消耗了相当可观的时间。然而Z是始终有着清楚的自我意识的(虽仅限于每晚11点前,专家们常说人类在夜晚11点之后容易丧失判断能力),他与许多沉迷于网络的网民不同,涵盖着明知故犯的成分。Z戏称其为苟且生活。
Z玩文字演绎已有数年,然而近日他却恍然醒悟,珍惜起时间的贵重来。就像一块碎石猛砸脑际,他突然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不该任由着这样的生活。
有多少人玩文字演绎是出于真正的热爱?这个游戏在圈子里被划分为同人和原创,同人即与相应的动漫或小说、影视作品有关,原创则有些偏向于小说类的创作了,多描绘现代都市的生活,也有追古怀旧、个人乌托邦之类。贴切的说,更像二人合写一部剧本。最初,启动这项游戏技能的人的确出于热爱,虽不可否认涵盖了自身的某些掌控欲,希望喜欢的作品经由己手展现出来,再加入主观的构思来续写,类似《红楼梦》高鹗的续作。但这些都尚能归入“热爱”的范畴内,无可批判。到了中后期,“热爱”开始逐渐发酵变质,使文字演绎的圈子出现了阶级化的问题,更有不少人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在网络世界里驰骋风云,唯吾独尊。相反那些在现实世界中失意,在网路世界又找不到落脚点的人,容易产生嫉妒或自暴自弃的情绪,更引发了一系列“人肉搜索”、“高端黑”等侵权又道德败坏之事。
Z以为,他生活的时代比卡夫卡的时代要复杂得多,即使随着社会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理应提高了,但精神空虚这一鄙陋是无法忽视的待解问题。Z承认,他身为其中的一份子,精神空虚的时刻占数不少。因此他通过文字演绎结识了许多网络上的恋人,有些甚至也发展到三维世界,只是终无好果。网恋是不成熟之举,报纸上,新闻上,各种传媒系统都针砭过这种现象,甚至动用起宝贵的专家教授智囊团,但依然有人固持己见,屡试不改。诚然,人是感情的动物,所以他所接触的一切东西,都可能让其萌生“爱”这样的情愫。Z深谙其理,但同时又怀疑这些恋情的不正常性,最终他选择逃避,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现实世界中。
是否每个依赖于网络(在此为依赖文字演绎)的人在现实世界都显得有些特立独行或患上“失意综合症”?至少Z是如此。他与许多人一样,渴望证明自己,但又或多或少不愿在三维世界下定决心多做努力。他富于古怪的幻想,在朋友中常显得独特甚至有些孤僻。他追求这个大时代所缺乏的公平,极富正义感和使命感。他仿佛日本人般的矛盾个性常常使自己逼入思想的绝境。他猎奇心旺盛,对于各项事物都略通其道,但又称不上博学。他很贪心,什么都想拥有,什么都想表达,就像写起文章时,他常常列出的信息量过多而让读者无法承受。
人真是个奥妙的动物。Z不止一次做出如此感慨。从他看到的事物,听过的歌曲,读遍的文章,欣赏的画作,以及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接触的人,都能给他带来无数慨叹的启发。固然Z可能花费太多精力在那些看似不必要经历的事情上,诸如文字演绎,诸如躺在床上的幻想,仍是不可否认这些经历所为他带来的东西。
Z认为,文字演绎有它的美丽之处,即使比作富士山也不为过。它的美丽在于邂逅的那些人,来自各地,有过顷刻间的共鸣,更甚者还可能留下了浪漫的轨迹。它教会了Z该放弃时便撒手,得不到的莫强求。像富士山虽美,但你也不能将他据为私有。
Z极想去一趟日本,如果有幸还希望到富士山脚下晃晃,正如他那日决定结束文字演绎的生涯般,煞有介事的严肃认真的欣赏完富士山的景色,并且作为臻贵的回忆种植在蜿蜒莫测的大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