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与爱的问题
家门外有只狗。毛长尾短,浑身上下弥漫流浪气息,不招人疼。不知何年何月徘徊进楼梯口,褐色温柔的眼睛,褐色温柔的断腿,哀哀叫着。爸爸一身寒气的晚上归来,发现了它,立刻给了它几块饼干,看着它吃完。一位风雪夜归人,照顾着一只风雪夜归狗。
我知道我爸想起了虎力,果不其然他又说,他小时候养了一只狼狗叫虎力云云。我熟悉虎力,熟悉老爸对虎力的感情,那和别的什么感情都差不多,是一种莫名其妙想对谁好的感情。我熟悉那个馒头的故事:奶奶给老爸和姑姑一人一个馒头,俩小孩分别掰了一半给虎力,结果是狗吃了一个馒头,人各吃半个。感情不肯放过人,就像画布不肯放弃油彩,这样人和画布才分别焕发了精神,斗胆去经历沧海桑田。
小狗吃完了依然哀哀的叫,褐色温柔的眼睛,褐色温柔的断腿,昭告我爸它真的走投无路。
老爸是学医的,叹口气还是关上了门,说小狗有传染病,不要碰,不要随便喂食,然后疲惫的坐在桌旁等晚饭。
我回想起自己偷偷在寝室养过的一只狗,黄毛,20块。在那个不懂生命价值的年龄段,对宠物浅薄的占有欲让我忽视了小贩麻木的双眼曾经提醒过我的人心多变。
小狗半夜会冷,不停的吠叫,吃了食物消化不良,满屋子弥散着怪味。没经过训练,终于某天把睡意朦胧的我给尿醒。然后我忍无可忍,中途扔弃。如果不能持之以恒,那浅薄无来由的好感,反而是最阴暗人性的曝光。最初的新鲜感已过,感情很容易被各种琐事和自私的想法消磨殆尽。
那么让人持久的对另一个人好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呢。是亲情吗?
看见某个小小的生命凭空出现在手掌中,咿呀咿呀,时哭时笑。抱着她去院子参观樱桃,断定她某天能去麻省理工留学。看她渐渐长大,眼睛像爸爸,性格像妈妈,怕她受苦,担心她走路被绊倒、念书不聪明、谈恋爱受伤。这是动物基因里暗藏的约定俗成,是几千年人类文明苦口婆心编写的法则,是血缘延续的一种骄傲,是对未竟事业一种另辟蹊径的追求。
然而童话还有转折,更何况人性的变异。亲情之外,有台湾弑父的真事,香港弃子的传奇。有老人悲悲切切上媒体诉说老无所依,有中年人为赡养父母而推三阻四大打出手。柏杨说酱缸文化变态的孝悌之道吞噬了人的天性,殊不知有时天性释放出来也叫人瞠目结舌。
是爱情吗?
看见某个英俊小伙名动一时于是暗生情愫,看见某个漂亮姑娘情动一时于是昏头涨脑。于是关关雎鸠于是虻之嗤嗤。于是女的在水一方引起无限遐想,于是男的抱布贸丝其实是来即我谋。孔雀东南飞飞逝的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木兰从军征又有多少三从四德在里面?人心有漏洞,爱亦易生疑。一夜来梦他泪湿春衫袖,一夜来梦他拉杂摧烧之。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才下决心,又有不舍,一颗心翻来覆去,真正是相煎何太急。爱恨太激烈,就容易心生厌倦。多少夫妻走到最后,没有外力摧毁,只剩下平淡的呼吸,于是安静分开。有人发出疑问,泰坦尼克的穷杰克没死,他和玫瑰花一样名字的罗斯能在人生路上携手走多远?有个著名哲学理论叫白马非马论,当时马哲课老师当反面教材讲得阵阵有词,初中的我却私以为白马真的不是马。有走投无路的穷人遇见良善的富少,这叫一见钟情;有风情万种的潘侍女遇见风流成性的西门庆,这叫干柴烈火;有单纯爱幻想的杜丽娘和包法利夫人遇见没机会犯错误的柳梦梅和乐于犯错误的风月老手,这叫爱情悲喜剧;有漂亮倾城的朱丽叶和祝英台遇见英俊无敌的罗密欧和梁山伯,这叫男才女貌至死不渝;有噶西莫多抱着艾丝美拉达死去,官方说法叫内心美与外表美的完美结合。
可如果穷女不那么穷富少还吸引她吗。如果没有荷尔蒙潘姑娘和西门官人还能欲仙欲死吗。如果单纯的姑娘历经沧桑还会那么飞蛾扑火吗。如果男女都很丑各位看官还有兴趣吗。
就像神仙把自己没法管的东西,一律都定个名字:妖。无论所谓的“爱情”因何种面目出现,全部都归纳在一起,然而白马不是马。爱情这个词,朝深处望去,如同宗教,故作高深,虚无缥缈,实则空无一物,是虔诚的骗局。
是同情吗?
福来塞写了一个短篇,失去老伴的老头疯了,没日没夜的寻找她,终于在一株开满花的梨树下依稀听见了老伴的声音,于是纵身跃下悬崖。三毛读到这,自顾自添了个结尾,一个早年失去老头的老太太,织着毛衣夜夜听得老头呼唤。在老头跳崖之前疲惫温暖的说,快回来,你这个糊涂老头,该回家吃饭了。彼时三毛刚失去爱得死去活来的西班牙人荷西,所以就算篡改了名著依旧理直气壮。给绝望的故事添一个光明的结尾,恍惚间三毛微笑。就像白手起家的富翁看见穷苦的小孩要坚持资助他,受人抛弃的孤儿长大了要收养小孩,那是一种物伤其类,因为受过同样的伤于是格外感同身受,看见了同样的风景却触动不一样的感情,只要能挽救便会义无反顾。可同情依然是最容易变淡的,因为毕竟不是自己受苦,所以一旦爱心用时间衡量,大多都分崩离析。请上门维修的工人喝杯水,吃个橙子;看到凄惨的家庭报道流下眼泪,甚至冲动的记下爱心捐款账户;我无时无刻不因这样的点滴行动而沾沾自喜自己的善良,为十分庸俗的生活画卷绣上审美疲劳的金边。然而偶尔的施舍不能证明什么,人间不靠泛滥的同情维持运转,除非那一堆堆被遗弃的灵魂能自己融化,又或者地狱就是熔炉。
爱是浅薄,因为瞬间的动情,点滴的相似,空间的局限,时间的短暂。
爱是脆弱,哪怕一个理性的闪念,一个现实的借口,一个无法拒绝的拒绝,一个不得以接受的接受,都足以将它摧毁。
爱是传染,只怕缘分太浅,没相处多久已经天人永隔,或者对手太冷硬,没过几招已经心生厌倦。
爱是虚无,爱的定义就像一种信仰,爱这个字是全世界的宗教。
爱也需要毅力,需要物质,需要一切好像跟爱没有关系的财富以及品质。这样,显得“爱”又太没有意思了。我的一位老师推崇一个日本人写的短诗:天上有星,地上有花,人间有爱。证明诗作好的理由是:若把所有的“有”改成“无”,人间会变成什么样?改成“无”当然不好,但星星点点的爱啊,花啊,星啊,摇曳在远方,总是那么飘忽不定,不能燎原。
有爱固然是好的,但一个“爱”字,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爱本身就是个问题。
我知道我爸想起了虎力,果不其然他又说,他小时候养了一只狼狗叫虎力云云。我熟悉虎力,熟悉老爸对虎力的感情,那和别的什么感情都差不多,是一种莫名其妙想对谁好的感情。我熟悉那个馒头的故事:奶奶给老爸和姑姑一人一个馒头,俩小孩分别掰了一半给虎力,结果是狗吃了一个馒头,人各吃半个。感情不肯放过人,就像画布不肯放弃油彩,这样人和画布才分别焕发了精神,斗胆去经历沧海桑田。
小狗吃完了依然哀哀的叫,褐色温柔的眼睛,褐色温柔的断腿,昭告我爸它真的走投无路。
老爸是学医的,叹口气还是关上了门,说小狗有传染病,不要碰,不要随便喂食,然后疲惫的坐在桌旁等晚饭。
我回想起自己偷偷在寝室养过的一只狗,黄毛,20块。在那个不懂生命价值的年龄段,对宠物浅薄的占有欲让我忽视了小贩麻木的双眼曾经提醒过我的人心多变。
小狗半夜会冷,不停的吠叫,吃了食物消化不良,满屋子弥散着怪味。没经过训练,终于某天把睡意朦胧的我给尿醒。然后我忍无可忍,中途扔弃。如果不能持之以恒,那浅薄无来由的好感,反而是最阴暗人性的曝光。最初的新鲜感已过,感情很容易被各种琐事和自私的想法消磨殆尽。
那么让人持久的对另一个人好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呢。是亲情吗?
看见某个小小的生命凭空出现在手掌中,咿呀咿呀,时哭时笑。抱着她去院子参观樱桃,断定她某天能去麻省理工留学。看她渐渐长大,眼睛像爸爸,性格像妈妈,怕她受苦,担心她走路被绊倒、念书不聪明、谈恋爱受伤。这是动物基因里暗藏的约定俗成,是几千年人类文明苦口婆心编写的法则,是血缘延续的一种骄傲,是对未竟事业一种另辟蹊径的追求。
然而童话还有转折,更何况人性的变异。亲情之外,有台湾弑父的真事,香港弃子的传奇。有老人悲悲切切上媒体诉说老无所依,有中年人为赡养父母而推三阻四大打出手。柏杨说酱缸文化变态的孝悌之道吞噬了人的天性,殊不知有时天性释放出来也叫人瞠目结舌。
是爱情吗?
看见某个英俊小伙名动一时于是暗生情愫,看见某个漂亮姑娘情动一时于是昏头涨脑。于是关关雎鸠于是虻之嗤嗤。于是女的在水一方引起无限遐想,于是男的抱布贸丝其实是来即我谋。孔雀东南飞飞逝的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木兰从军征又有多少三从四德在里面?人心有漏洞,爱亦易生疑。一夜来梦他泪湿春衫袖,一夜来梦他拉杂摧烧之。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才下决心,又有不舍,一颗心翻来覆去,真正是相煎何太急。爱恨太激烈,就容易心生厌倦。多少夫妻走到最后,没有外力摧毁,只剩下平淡的呼吸,于是安静分开。有人发出疑问,泰坦尼克的穷杰克没死,他和玫瑰花一样名字的罗斯能在人生路上携手走多远?有个著名哲学理论叫白马非马论,当时马哲课老师当反面教材讲得阵阵有词,初中的我却私以为白马真的不是马。有走投无路的穷人遇见良善的富少,这叫一见钟情;有风情万种的潘侍女遇见风流成性的西门庆,这叫干柴烈火;有单纯爱幻想的杜丽娘和包法利夫人遇见没机会犯错误的柳梦梅和乐于犯错误的风月老手,这叫爱情悲喜剧;有漂亮倾城的朱丽叶和祝英台遇见英俊无敌的罗密欧和梁山伯,这叫男才女貌至死不渝;有噶西莫多抱着艾丝美拉达死去,官方说法叫内心美与外表美的完美结合。
可如果穷女不那么穷富少还吸引她吗。如果没有荷尔蒙潘姑娘和西门官人还能欲仙欲死吗。如果单纯的姑娘历经沧桑还会那么飞蛾扑火吗。如果男女都很丑各位看官还有兴趣吗。
就像神仙把自己没法管的东西,一律都定个名字:妖。无论所谓的“爱情”因何种面目出现,全部都归纳在一起,然而白马不是马。爱情这个词,朝深处望去,如同宗教,故作高深,虚无缥缈,实则空无一物,是虔诚的骗局。
是同情吗?
福来塞写了一个短篇,失去老伴的老头疯了,没日没夜的寻找她,终于在一株开满花的梨树下依稀听见了老伴的声音,于是纵身跃下悬崖。三毛读到这,自顾自添了个结尾,一个早年失去老头的老太太,织着毛衣夜夜听得老头呼唤。在老头跳崖之前疲惫温暖的说,快回来,你这个糊涂老头,该回家吃饭了。彼时三毛刚失去爱得死去活来的西班牙人荷西,所以就算篡改了名著依旧理直气壮。给绝望的故事添一个光明的结尾,恍惚间三毛微笑。就像白手起家的富翁看见穷苦的小孩要坚持资助他,受人抛弃的孤儿长大了要收养小孩,那是一种物伤其类,因为受过同样的伤于是格外感同身受,看见了同样的风景却触动不一样的感情,只要能挽救便会义无反顾。可同情依然是最容易变淡的,因为毕竟不是自己受苦,所以一旦爱心用时间衡量,大多都分崩离析。请上门维修的工人喝杯水,吃个橙子;看到凄惨的家庭报道流下眼泪,甚至冲动的记下爱心捐款账户;我无时无刻不因这样的点滴行动而沾沾自喜自己的善良,为十分庸俗的生活画卷绣上审美疲劳的金边。然而偶尔的施舍不能证明什么,人间不靠泛滥的同情维持运转,除非那一堆堆被遗弃的灵魂能自己融化,又或者地狱就是熔炉。
爱是浅薄,因为瞬间的动情,点滴的相似,空间的局限,时间的短暂。
爱是脆弱,哪怕一个理性的闪念,一个现实的借口,一个无法拒绝的拒绝,一个不得以接受的接受,都足以将它摧毁。
爱是传染,只怕缘分太浅,没相处多久已经天人永隔,或者对手太冷硬,没过几招已经心生厌倦。
爱是虚无,爱的定义就像一种信仰,爱这个字是全世界的宗教。
爱也需要毅力,需要物质,需要一切好像跟爱没有关系的财富以及品质。这样,显得“爱”又太没有意思了。我的一位老师推崇一个日本人写的短诗:天上有星,地上有花,人间有爱。证明诗作好的理由是:若把所有的“有”改成“无”,人间会变成什么样?改成“无”当然不好,但星星点点的爱啊,花啊,星啊,摇曳在远方,总是那么飘忽不定,不能燎原。
有爱固然是好的,但一个“爱”字,不能解决问题。
因为爱本身就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