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平:阿齐与布劳提根与《避孕药和春山矿难》
王西平:阿齐与布劳提根与《避孕药和春山矿难》
王西平
今天我的重点是给大家推荐一位非常年轻的翻译家,或者说推荐一位美国诗人、小说家,或者说推荐一位美国诗人的集子。
这位翻译家就是阿齐,真名黄贵齐,86年出生,现居北京,自称有轻度阅读障碍(我至今没搞明白这种病)。这位美国诗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小说家布劳提根,当然你可能不觉得他大名鼎鼎,因为他的诗集在中国从未出版过。
美国诗人老布的集子就是《避孕药和春山矿难》。由恶鸟独立出版,32开,130页左右。但很轻很薄很袖珍,属于那种拿在手里玩的小书,或外出旅游时便于疗养心智的"健康书”。
认识阿齐是在豆瓣网上(在这里,顺便夸一下豆瓣,果然如他人所言,若去豆瓣,一定能找到你所需要的人和作品,那简直就是一片富矿,但是像鱼粉那样的脑残们最好别去……)。
起初,还是由于偶尔在阿齐的主页上读到了老布的诗,一读,就喜欢上了。老布的诗应该属于那种偏口语的,但写得很智慧,这种智慧源于他的神经质,语感很蹦跳。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喜感。由此我断定,周琦一定是吃透了布劳提根。当然恶鸟也吃透了。阿齐更吃透了。因为阿齐抓住了布劳提根最致命最标志性的特征:“神经”。这一点,阿齐在他的译后感里说得很清楚。如果不了解老布的人,可以读读这篇文章。在阿齐的文字,老布复杂的经历绕得我有点晕,只知道他母亲不停地结婚,不停地离婚,又生了不少孩子,老布他本人也不停地离婚,不停地结婚,也生了不少孩子。
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个老布,我就摘一段他的简介吧:
理查德-布劳提根 (1935-1984),美国小说家、诗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50年代卷入垮掉的一代的活动。1966 至1967 年,任加州理工学院住院诗人。后移居日本。1984 年10月布劳提根在加州家中开枪自杀身亡。他的主要作品有《请栽种这本书》、《在美国钓鳟鱼》、《避孕药和春山矿灾》及《在西瓜糖中》。
虽然中国人对老布比较陌生,但老布却深受众多大师级作家的推崇,法国作家菲利普·迪昂在关于“小说《早晨37度2》及其它”的访谈中仍念念不忘老布,而且当老布悲剧性地自杀身亡后,菲利普·迪昂还专门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敬献给他。这篇小说后被选入鳄鱼丛书,出版于1989年。
同时家菲利普·迪昂还写了一篇纪念性的文字,一开头就这样写道:“当我听到理查德·布罗提根自杀的消息时,正在雅典度假。那是我十年来第一个真正的假期。这是我写作生涯中得到的第一份回报,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让我突然得到如此可怕的消息呢?当时,我已经在博物馆和咖啡馆之间,游逛了几天了。我脑子里什么都不去想……我”
据说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学敏感正是通过少年时期痴迷西方小说形成的,其中包括对布劳提根的痴迷。有心的阿齐在百度上找到了村上与老布之间的蛛丝马迹。他说:“在翻译的过程中,布劳提根让我想到另一个也很神经的作家,他是村上春树,他的小说中不也是有着很多古怪的想象吗?于是我很无聊地在百度搜索框里输入了‘村上春树 布劳提根’,居然还真有联系,原来,布劳提根是树上春树喜欢的作家之一。当然翻译到布劳提根的《悉尼绿色大街的布鲁斯》时,很自然地,我联想到了收录在村上的《去中国的小船》里一篇短篇小说——《悉尼的绿色大街》。"
其实在两年前,我已经在网上注意到了布劳提根,并围绕他独立特行的”出版“方式,写了一段文字:
独立出版需要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去为具有独立精神的诗人出版具有独立精神的作品。依照这样的标准,中国有独立出版吗?什么是真在独立出版呢,让我们见识一下布劳提根发行于1968年的《请你种下这本书》,这是一本只有九首诗的诗集,收集了布劳提根早中期的作品,初版本限量6000册,免费赠阅,也是其最后一个独立出版发行的项目。另赠八个种子袋,内盛种子,诗歌印在每个袋子外面。将加州本土无名繁花、大滨菊、金盏花、皇家地毯香雪球、香芹菜、小南瓜、胡萝卜、生菜等植物花和菜,与诗和种植在一起,布劳提根显然是在追求新奇,并以此来支撑和加强他独立特性的浓重色彩。由此我总结出凡是独立出版,必然要具备以下几点要素:作品要精选,发行要限量,赠阅要免费,要有作者授权说明,即表明:“均可自由翻印此书,用以非商业用途。”还要标清摄影、打字、印刷人物名录。 对比一下,我们的“独立出版”缺少什么?缺敢于自杀的布劳提根式诗人吗?当然不是。
阿齐说了,在国内不仅仅他一个人在翻译老布,好像还有伊沙、肖水、老哈。但翻译出集子成果的,只有阿齐一人。具体我不知道。老哈翻译的我只读到了三首,分别是《桔子》《给爱美特》《最终一程》,从语感上讲,似乎配不上老布“垮掉”“神经”这些词眼。但很棒。应该很棒。伊沙的我没有读到过。这的确怪我。肖水的读过一首《悉尼绿街的忧愁》 ,这首诗的标题阿齐把它翻译成了《悉尼绿色大街的布鲁斯》,我就想,同样一首诗,标题怎么“译差”这么大呢,是不是同一个单词,肖水把它译成了“忧愁”,阿齐则译成了“布鲁斯”。我不懂,胡猜啊。
为了便于大家作对比,我现将两首诗摘录如下:
肖水译版:
《悉尼绿街的忧愁》
回忆起悉尼的绿街
让我获得一种既美丽
又愉快的感受
但它是一种脆弱的东西。
捡起一块玻璃
眼睛望着这块玻璃
然后手,玻璃还有眼睛
都掉落
阿齐译版::
《悉尼绿色大街的布鲁斯》
我想某些美丽的、
好玩的东西是从对
悉尼绿色的大街的回忆中
获得的。
但它是一种脆弱的东西
手拿起一面镜子。
眼睛看着镜子,
然后手、镜子和眼睛
消失
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到底是“玻璃”还是“镜子”,从翻译的角度讲是,怎么翻都行,英文在汉语世界里的莫能两可性,决定了这一点。但是在关键之处,却最能体现一个译者的天赋来,也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译感”。所以我投阿齐的票。当然不是说肖水译得不行,而是太文气了,应该更“痞”一些。
我不想评判谁比谁的译技更高明,我只能就这首诗——选择喜欢阿齐的译本,不仅如此,老布这本集子中所有的诗,都被阿齐译得很棒,味儿很浓烈,没有小清新)。因为他译出了老布的“神经质”。因为,老布不断结婚又离婚,一生穷苦潦倒,在大街上朗诵他的诗,加入反主流文化团体,混迹于各种演奏会,多次参加掘地派运动,朝警察局窗户扔石头被捕……依我想像,他应该就是这样一个人。
本来是要掏钱购买这本《避孕药和春山矿难》,也算是支持一下独立出版,支持一下“联邦走马制作”,支持一下恶鸟和阿齐的。但是,阿齐还是给我快递了。出于对老布的喜欢,所以,我答应阿齐,要写一段关于老布的文字。当然,今天写的不算。太粗了,要重新写的。
阿齐,诗人,作家。1986年生于安徽池州。现居北京。作品见于《人民文学(海外版)》、台湾《卫生纸诗刊+》、《延河》、《新世纪诗典》、《火焰与词语:21世纪中国诗典》等刊物和选本。有轻度阅读障碍。无诗观。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65246 /。
王西平
今天我的重点是给大家推荐一位非常年轻的翻译家,或者说推荐一位美国诗人、小说家,或者说推荐一位美国诗人的集子。
这位翻译家就是阿齐,真名黄贵齐,86年出生,现居北京,自称有轻度阅读障碍(我至今没搞明白这种病)。这位美国诗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小说家布劳提根,当然你可能不觉得他大名鼎鼎,因为他的诗集在中国从未出版过。
美国诗人老布的集子就是《避孕药和春山矿难》。由恶鸟独立出版,32开,130页左右。但很轻很薄很袖珍,属于那种拿在手里玩的小书,或外出旅游时便于疗养心智的"健康书”。
认识阿齐是在豆瓣网上(在这里,顺便夸一下豆瓣,果然如他人所言,若去豆瓣,一定能找到你所需要的人和作品,那简直就是一片富矿,但是像鱼粉那样的脑残们最好别去……)。
起初,还是由于偶尔在阿齐的主页上读到了老布的诗,一读,就喜欢上了。老布的诗应该属于那种偏口语的,但写得很智慧,这种智慧源于他的神经质,语感很蹦跳。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喜感。由此我断定,周琦一定是吃透了布劳提根。当然恶鸟也吃透了。阿齐更吃透了。因为阿齐抓住了布劳提根最致命最标志性的特征:“神经”。这一点,阿齐在他的译后感里说得很清楚。如果不了解老布的人,可以读读这篇文章。在阿齐的文字,老布复杂的经历绕得我有点晕,只知道他母亲不停地结婚,不停地离婚,又生了不少孩子,老布他本人也不停地离婚,不停地结婚,也生了不少孩子。
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个老布,我就摘一段他的简介吧:
理查德-布劳提根 (1935-1984),美国小说家、诗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50年代卷入垮掉的一代的活动。1966 至1967 年,任加州理工学院住院诗人。后移居日本。1984 年10月布劳提根在加州家中开枪自杀身亡。他的主要作品有《请栽种这本书》、《在美国钓鳟鱼》、《避孕药和春山矿灾》及《在西瓜糖中》。
虽然中国人对老布比较陌生,但老布却深受众多大师级作家的推崇,法国作家菲利普·迪昂在关于“小说《早晨37度2》及其它”的访谈中仍念念不忘老布,而且当老布悲剧性地自杀身亡后,菲利普·迪昂还专门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敬献给他。这篇小说后被选入鳄鱼丛书,出版于1989年。
同时家菲利普·迪昂还写了一篇纪念性的文字,一开头就这样写道:“当我听到理查德·布罗提根自杀的消息时,正在雅典度假。那是我十年来第一个真正的假期。这是我写作生涯中得到的第一份回报,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让我突然得到如此可怕的消息呢?当时,我已经在博物馆和咖啡馆之间,游逛了几天了。我脑子里什么都不去想……我”
据说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学敏感正是通过少年时期痴迷西方小说形成的,其中包括对布劳提根的痴迷。有心的阿齐在百度上找到了村上与老布之间的蛛丝马迹。他说:“在翻译的过程中,布劳提根让我想到另一个也很神经的作家,他是村上春树,他的小说中不也是有着很多古怪的想象吗?于是我很无聊地在百度搜索框里输入了‘村上春树 布劳提根’,居然还真有联系,原来,布劳提根是树上春树喜欢的作家之一。当然翻译到布劳提根的《悉尼绿色大街的布鲁斯》时,很自然地,我联想到了收录在村上的《去中国的小船》里一篇短篇小说——《悉尼的绿色大街》。"
其实在两年前,我已经在网上注意到了布劳提根,并围绕他独立特行的”出版“方式,写了一段文字:
独立出版需要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去为具有独立精神的诗人出版具有独立精神的作品。依照这样的标准,中国有独立出版吗?什么是真在独立出版呢,让我们见识一下布劳提根发行于1968年的《请你种下这本书》,这是一本只有九首诗的诗集,收集了布劳提根早中期的作品,初版本限量6000册,免费赠阅,也是其最后一个独立出版发行的项目。另赠八个种子袋,内盛种子,诗歌印在每个袋子外面。将加州本土无名繁花、大滨菊、金盏花、皇家地毯香雪球、香芹菜、小南瓜、胡萝卜、生菜等植物花和菜,与诗和种植在一起,布劳提根显然是在追求新奇,并以此来支撑和加强他独立特性的浓重色彩。由此我总结出凡是独立出版,必然要具备以下几点要素:作品要精选,发行要限量,赠阅要免费,要有作者授权说明,即表明:“均可自由翻印此书,用以非商业用途。”还要标清摄影、打字、印刷人物名录。 对比一下,我们的“独立出版”缺少什么?缺敢于自杀的布劳提根式诗人吗?当然不是。
阿齐说了,在国内不仅仅他一个人在翻译老布,好像还有伊沙、肖水、老哈。但翻译出集子成果的,只有阿齐一人。具体我不知道。老哈翻译的我只读到了三首,分别是《桔子》《给爱美特》《最终一程》,从语感上讲,似乎配不上老布“垮掉”“神经”这些词眼。但很棒。应该很棒。伊沙的我没有读到过。这的确怪我。肖水的读过一首《悉尼绿街的忧愁》 ,这首诗的标题阿齐把它翻译成了《悉尼绿色大街的布鲁斯》,我就想,同样一首诗,标题怎么“译差”这么大呢,是不是同一个单词,肖水把它译成了“忧愁”,阿齐则译成了“布鲁斯”。我不懂,胡猜啊。
为了便于大家作对比,我现将两首诗摘录如下:
肖水译版:
《悉尼绿街的忧愁》
回忆起悉尼的绿街
让我获得一种既美丽
又愉快的感受
但它是一种脆弱的东西。
捡起一块玻璃
眼睛望着这块玻璃
然后手,玻璃还有眼睛
都掉落
阿齐译版::
《悉尼绿色大街的布鲁斯》
我想某些美丽的、
好玩的东西是从对
悉尼绿色的大街的回忆中
获得的。
但它是一种脆弱的东西
手拿起一面镜子。
眼睛看着镜子,
然后手、镜子和眼睛
消失
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到底是“玻璃”还是“镜子”,从翻译的角度讲是,怎么翻都行,英文在汉语世界里的莫能两可性,决定了这一点。但是在关键之处,却最能体现一个译者的天赋来,也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译感”。所以我投阿齐的票。当然不是说肖水译得不行,而是太文气了,应该更“痞”一些。
我不想评判谁比谁的译技更高明,我只能就这首诗——选择喜欢阿齐的译本,不仅如此,老布这本集子中所有的诗,都被阿齐译得很棒,味儿很浓烈,没有小清新)。因为他译出了老布的“神经质”。因为,老布不断结婚又离婚,一生穷苦潦倒,在大街上朗诵他的诗,加入反主流文化团体,混迹于各种演奏会,多次参加掘地派运动,朝警察局窗户扔石头被捕……依我想像,他应该就是这样一个人。
本来是要掏钱购买这本《避孕药和春山矿难》,也算是支持一下独立出版,支持一下“联邦走马制作”,支持一下恶鸟和阿齐的。但是,阿齐还是给我快递了。出于对老布的喜欢,所以,我答应阿齐,要写一段关于老布的文字。当然,今天写的不算。太粗了,要重新写的。
阿齐,诗人,作家。1986年生于安徽池州。现居北京。作品见于《人民文学(海外版)》、台湾《卫生纸诗刊+》、《延河》、《新世纪诗典》、《火焰与词语:21世纪中国诗典》等刊物和选本。有轻度阅读障碍。无诗观。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65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