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孤独的雨夜
秦皇岛的小号声响起来,回想起了夜晚的一句话:庆幸总有一首歌能将心情道破。
云姐总是对我很客气,每次让我帮忙收货寄快递都要说很多次谢谢。手机里没有她的电话,但只要打来就都知道是她,私人号码总会显示很多奇怪的地名,终于有一次正常显示英国的时候,我正在报社查资料,混乱的脑子里不得不同时接收两条线上的工作。
八小时时差之外的今天是小凯蒂的生日,云姐说为她准备生日party忙坏了,家里来了25个小朋友。凯蒂收到了很多礼物,很开心。英国人很正统什么都要说感谢,她和丈夫要为凯蒂的每位小客人准备回赠的礼物和感谢卡。她说有时候她会不习惯,太讲究的生活。
有一次聊天时,云姐很得意地跟我说,你一定也是射手座!好像从那时起我们就是能很聊得开的朋友了。从此工作生活广州新闻国家的话题总能跳跃很远能聊很久,这样真难得。
时差这种东西真是很诡异的存在。我的身体里好像也有时差,奶奶说是有两个自己。一个不愿长大只想任性,一个是未来的自己。
我有一位董小姐老师。
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一个加班的晚上他在吃快餐,笔记本里放出了我在办公室听见的第一首歌。当董小姐最初的两声传过来时,心里就咯噔了。
很久都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尤其是在柏乐基里听到宋冬野低缓的声音时,心情是沉重和难过。但那天晚上,听他的歌听到不想下班。
第二次最后一个离开报社时是两个人,我和董小姐老师一起从办公室离开。
等电梯的时候他问我住哪,我说在荔湾。
他再问荔湾哪,陈家祠那边。
他一愣,你是广州人?我摇头,说不是啊,租在荔湾路那边。
他更惊讶了,荔湾路哪里?
幸福新村,荔湾体育馆对面那个。
我也是住那边,荔湾医院对面那边。
龙津菜市场那里?
唔,对,是那边。
啊,我们常常在那边买菜的!
买菜?你自己做饭?一个人?
噢,没有,和同学一起住,回家早的话就会自己做饭吃……
那是第二个坐公交车回家的晚上,他告诉我107路绕太远了,走过了广州最堵的中山路,回家要很久。204路就省时很多,在荔湾路口下走一段路就能到家了。
我绝对不会想到,我们的话题竟然是从妇炎洁与脚气开始的,这真不是一个好姑娘该有的表现吧。
我也不知道那天车开了有多久,但是却换了很多个话题。我说不考研的选择,他说新闻所需要的专门化知识储备,我问记者会不会变成机械化操作的机器,他讲南方报业里三家媒体的采写特点,我感慨学院派和一线记者所关注的差异,他给我讲如何政府控制媒体,我疑问媒体的舆论引导,他说司法公正是不能够被舆论所引导,从药家鑫到汶川地震,小林浩救人的乌龙,再后来聊羊晚和广日,聊南周投入大成本放手去做新闻,聊报纸的广告收入,一直到公交到站下车走到分岔路口匆匆话别。
第二天见面时,我采访回来买了一份都城快餐,在电梯碰到他的实习生,聊天走回办公室时遇到他。他靠在走廊的墙壁上抽烟,左手捧一本广州什么的书。
我总有一种感觉,他是办公室里最自由的一个人。他常常不在自己的办公桌上,而是在沙发里,在走廊里,在饮水机旁。记者总是很安静,少有的几个常在在办公室聊工作的人他是之一。但他又是最不自由的一个,他说跑时政有时让人很为难。这个道理我当然懂。
我跟着老师做楼盘的稿子时,他们在办公室开玩笑,起哄说谁去买把这套房子给买了,超实惠,我们就不做这稿子了。说到董小姐老师时,另一位记者说,噢,不行,你老婆上班就不方便了。
他说自己08年毕业,那应该就是走了很久的吧。
台风登陆了福建,吹到了厦门乡下。小烨烨说她在乡下玩泥巴,他们在水上威尼斯抓鱼。
她的手机又坏了,我们聊天时总是几个话题同时进行,她说她都要跟不上节奏了。她喊我说你赶紧找个男朋友去,她也是。
小烨烨在存钱买单反,我说那是穷三代的家伙,她说不烧镜头就好啦。但那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是这个姑娘,让我觉得自己应该死心塌地留在南方。她说,开满夹竹桃的路边,就是南方的味道。
我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候想起她,像是一种风雨无阻的朝气,和丰富诗意的满足。她真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姑娘,如果我是男生,我也会像一凡同学一样调戏她。哈哈。
广州又下起了雨,对面窗户的灯永远比我关得要晚,我该去洗洗睡了。
云姐总是对我很客气,每次让我帮忙收货寄快递都要说很多次谢谢。手机里没有她的电话,但只要打来就都知道是她,私人号码总会显示很多奇怪的地名,终于有一次正常显示英国的时候,我正在报社查资料,混乱的脑子里不得不同时接收两条线上的工作。
八小时时差之外的今天是小凯蒂的生日,云姐说为她准备生日party忙坏了,家里来了25个小朋友。凯蒂收到了很多礼物,很开心。英国人很正统什么都要说感谢,她和丈夫要为凯蒂的每位小客人准备回赠的礼物和感谢卡。她说有时候她会不习惯,太讲究的生活。
有一次聊天时,云姐很得意地跟我说,你一定也是射手座!好像从那时起我们就是能很聊得开的朋友了。从此工作生活广州新闻国家的话题总能跳跃很远能聊很久,这样真难得。
时差这种东西真是很诡异的存在。我的身体里好像也有时差,奶奶说是有两个自己。一个不愿长大只想任性,一个是未来的自己。
我有一位董小姐老师。
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因为一个加班的晚上他在吃快餐,笔记本里放出了我在办公室听见的第一首歌。当董小姐最初的两声传过来时,心里就咯噔了。
很久都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尤其是在柏乐基里听到宋冬野低缓的声音时,心情是沉重和难过。但那天晚上,听他的歌听到不想下班。
第二次最后一个离开报社时是两个人,我和董小姐老师一起从办公室离开。
等电梯的时候他问我住哪,我说在荔湾。
他再问荔湾哪,陈家祠那边。
他一愣,你是广州人?我摇头,说不是啊,租在荔湾路那边。
他更惊讶了,荔湾路哪里?
幸福新村,荔湾体育馆对面那个。
我也是住那边,荔湾医院对面那边。
龙津菜市场那里?
唔,对,是那边。
啊,我们常常在那边买菜的!
买菜?你自己做饭?一个人?
噢,没有,和同学一起住,回家早的话就会自己做饭吃……
那是第二个坐公交车回家的晚上,他告诉我107路绕太远了,走过了广州最堵的中山路,回家要很久。204路就省时很多,在荔湾路口下走一段路就能到家了。
我绝对不会想到,我们的话题竟然是从妇炎洁与脚气开始的,这真不是一个好姑娘该有的表现吧。
我也不知道那天车开了有多久,但是却换了很多个话题。我说不考研的选择,他说新闻所需要的专门化知识储备,我问记者会不会变成机械化操作的机器,他讲南方报业里三家媒体的采写特点,我感慨学院派和一线记者所关注的差异,他给我讲如何政府控制媒体,我疑问媒体的舆论引导,他说司法公正是不能够被舆论所引导,从药家鑫到汶川地震,小林浩救人的乌龙,再后来聊羊晚和广日,聊南周投入大成本放手去做新闻,聊报纸的广告收入,一直到公交到站下车走到分岔路口匆匆话别。
第二天见面时,我采访回来买了一份都城快餐,在电梯碰到他的实习生,聊天走回办公室时遇到他。他靠在走廊的墙壁上抽烟,左手捧一本广州什么的书。
我总有一种感觉,他是办公室里最自由的一个人。他常常不在自己的办公桌上,而是在沙发里,在走廊里,在饮水机旁。记者总是很安静,少有的几个常在在办公室聊工作的人他是之一。但他又是最不自由的一个,他说跑时政有时让人很为难。这个道理我当然懂。
我跟着老师做楼盘的稿子时,他们在办公室开玩笑,起哄说谁去买把这套房子给买了,超实惠,我们就不做这稿子了。说到董小姐老师时,另一位记者说,噢,不行,你老婆上班就不方便了。
他说自己08年毕业,那应该就是走了很久的吧。
台风登陆了福建,吹到了厦门乡下。小烨烨说她在乡下玩泥巴,他们在水上威尼斯抓鱼。
她的手机又坏了,我们聊天时总是几个话题同时进行,她说她都要跟不上节奏了。她喊我说你赶紧找个男朋友去,她也是。
小烨烨在存钱买单反,我说那是穷三代的家伙,她说不烧镜头就好啦。但那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就是这个姑娘,让我觉得自己应该死心塌地留在南方。她说,开满夹竹桃的路边,就是南方的味道。
我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候想起她,像是一种风雨无阻的朝气,和丰富诗意的满足。她真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姑娘,如果我是男生,我也会像一凡同学一样调戏她。哈哈。
广州又下起了雨,对面窗户的灯永远比我关得要晚,我该去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