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劄記】古書之美
壹 藏書方式:
宋至清:四部份類法(以早為貴,以多為最)
新文化運動后:專題藏書
按內容,可分為正經正史,歷代文集,彈詞(清代民間很流行的兼有說唱的曲藝形式。大致而言,在說唱藝術方面,唐有變文,宋有陶真,元明有詞話,彈詞便是從這壹系列中脫化而成。)、寶卷(寶卷是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講」演變而來的一種說唱文學形式。作者大都是出家的僧尼。內容有佛經故事、勸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間故事,以佛經故事最多。基本傾向都是宣傳因果報因和修道度世)、戲曲,小說,詞類,佛經。
按形式,可分抄校稿本,套印本,活字本,精刻本,版畫,藏書家所刻書。
按出版年代,可分宋元本(包括宋之前曆代古籍)、明刻本、嘉靖本(發明了「枯柴體」,第一次將刻書字體標準化,從而使大量翻刻成為可能;用紙為上等白棉紙,紙白墨黑。)、清三代本。
貳 古書形態:抄寫本和印刻本
按寫刻、印刷的方式不同,可分寫本、刻本、活字本、拓本、影印本等幾大類。
寫本包括稿本、抄本、寫樣、手繪本四類。
稿本 一本書的原稿稱為稿本
根據書寫的先後次序分為手稿本、清稿本(手稿經他人代為繕清,又經作者校訂)及自校本三 類。
抄本 根據手稿或原書傳抄的書稱為抄本,又稱鈔本
分為影抄本(透明紙 ※明毛氏汲古閣影抄本)、錄鈔本(根據某底本再行傳寫、保留抄者字體)和抄稿本(按照作者的原稿傳抄的本子)三類。
寫樣 刻板之前,由寫手用特殊薄格紙將底本抄出,反貼到待刻的木板上湊刀刻之
手繪本 帶圖的抄本稱為手繪本。二色以上的稱為彩繪本。
刻本包括木刻本、油印本(「刻蠟紙」 興起於清末)、銅版本(※康熙、乾隆年間內府刊刻的銅版畫)
木刻本 可分幾類:
精刻本 俗稱軟體字本,產生於明正德年間,大盛於清康嘉之前
寫刻本 請著名書法家或作者本人手寫上版。盛行於康熙至乾隆年間,尤其曹寅在揚州詩局刻書所用的字體,被後世稱之為「康體」。
紅印本 又稱朱印本。豎版刻畢后,先用朱砂或洋紅刷印數部,以便作者校正只用。
藍印本 二校(深色蔽蓋淺色)
套印本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顏色套印的書籍 ※明代閔、凌兩家刊刻的套影本最為有名
影刻本 (透明紙)
活字本 按材質不同,又可分為泥活字本(宋代畢昇發明,今可見均為清代中後期的印本)、木活字本(今可見最早木活字本為明代版本)、銅活字本(明代刊印銅活字本的書局主要有無錫華氏蘭雪堂、會通館、安氏桂坡館及建業張氏三家 ※雍正年間《古今圖書集成》)、鉛活字本、排印本(字模由母模鑄造,而非傳統手工所刻)五類。
拓本 (油紙 墨)
分為碑拓、帖、器物銘文三類。
影印本 主要分為石印本、珂羅版、電火花掃描本三大類。
叁 批校本 包括批本(眉批、夾批、浮簽)、校本、跋本(題記、跋語)三類。
肆 官刻本與私刻本
宋至清:四部份類法(以早為貴,以多為最)
新文化運動后:專題藏書
按內容,可分為正經正史,歷代文集,彈詞(清代民間很流行的兼有說唱的曲藝形式。大致而言,在說唱藝術方面,唐有變文,宋有陶真,元明有詞話,彈詞便是從這壹系列中脫化而成。)、寶卷(寶卷是由唐代寺院中的「俗講」演變而來的一種說唱文學形式。作者大都是出家的僧尼。內容有佛經故事、勸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間故事,以佛經故事最多。基本傾向都是宣傳因果報因和修道度世)、戲曲,小說,詞類,佛經。
按形式,可分抄校稿本,套印本,活字本,精刻本,版畫,藏書家所刻書。
按出版年代,可分宋元本(包括宋之前曆代古籍)、明刻本、嘉靖本(發明了「枯柴體」,第一次將刻書字體標準化,從而使大量翻刻成為可能;用紙為上等白棉紙,紙白墨黑。)、清三代本。
貳 古書形態:抄寫本和印刻本
按寫刻、印刷的方式不同,可分寫本、刻本、活字本、拓本、影印本等幾大類。
寫本包括稿本、抄本、寫樣、手繪本四類。
稿本 一本書的原稿稱為稿本
根據書寫的先後次序分為手稿本、清稿本(手稿經他人代為繕清,又經作者校訂)及自校本三 類。
抄本 根據手稿或原書傳抄的書稱為抄本,又稱鈔本
分為影抄本(透明紙 ※明毛氏汲古閣影抄本)、錄鈔本(根據某底本再行傳寫、保留抄者字體)和抄稿本(按照作者的原稿傳抄的本子)三類。
寫樣 刻板之前,由寫手用特殊薄格紙將底本抄出,反貼到待刻的木板上湊刀刻之
手繪本 帶圖的抄本稱為手繪本。二色以上的稱為彩繪本。
刻本包括木刻本、油印本(「刻蠟紙」 興起於清末)、銅版本(※康熙、乾隆年間內府刊刻的銅版畫)
木刻本 可分幾類:
精刻本 俗稱軟體字本,產生於明正德年間,大盛於清康嘉之前
寫刻本 請著名書法家或作者本人手寫上版。盛行於康熙至乾隆年間,尤其曹寅在揚州詩局刻書所用的字體,被後世稱之為「康體」。
紅印本 又稱朱印本。豎版刻畢后,先用朱砂或洋紅刷印數部,以便作者校正只用。
藍印本 二校(深色蔽蓋淺色)
套印本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顏色套印的書籍 ※明代閔、凌兩家刊刻的套影本最為有名
影刻本 (透明紙)
活字本 按材質不同,又可分為泥活字本(宋代畢昇發明,今可見均為清代中後期的印本)、木活字本(今可見最早木活字本為明代版本)、銅活字本(明代刊印銅活字本的書局主要有無錫華氏蘭雪堂、會通館、安氏桂坡館及建業張氏三家 ※雍正年間《古今圖書集成》)、鉛活字本、排印本(字模由母模鑄造,而非傳統手工所刻)五類。
拓本 (油紙 墨)
分為碑拓、帖、器物銘文三類。
影印本 主要分為石印本、珂羅版、電火花掃描本三大類。
叁 批校本 包括批本(眉批、夾批、浮簽)、校本、跋本(題記、跋語)三類。
肆 官刻本與私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