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择
读了一篇《我在北大元培的两个选择》。叙述平实,剖析深刻。作者是豌豆荚联合创始人,他叙述自己在元培期间选择《元培时讯》不免牺牲了GPA,选择GOOGLE的职位放弃留美的物理PHD,最后选择自己创业。他从自我的小选择小成长说起,鼓励在北大的学弟学妹们无视各种标尺,遵从内心。
他说,偶尔你也许会走错路,但没关系,倒回来一点点,重新做一个选择,你还可以继续往前走。就像即使他本科毕业选择了读物理,也许他后来会辍学去互联网公司,最后创业,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不会过上和今天很不一样的生活。
这让我感到振奋,就像在黑暗中远航时见到远处的那座灯塔。
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大概也需要这种无畏的精神吧,不畏惧错误,不畏惧倒退,但求倾听自己的内心。
大学的时候执着于GPA、各种分数和各种名头,只为在未来递给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各种文书好看一点,却并不明确去美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去美国,我会在计算机的世界里越行越远,几乎回不了头。而我在大学奋发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取得的所谓好成绩几乎全部来源于去美国的那个梦,而并不是兴趣。
选择放弃美国也许就是听到了内心的声音,只是我一直没有发觉。
选择的反面往往因为没有被选择而被赋予了华丽而无意义的设想。比如,我也许学成了,成为了专业领域的学术分子,或者我学成在美国找了个打工的地儿,猫了下来,诸如此类。
而事实上,也许我去美国转了一圈,折腾后还是会回来,最终不会选择IT行业,选择了跟现在没本质区别的工作,于是生活的状态跟现在不会有太多改变。相反,由于我当初看起来犹豫又莫名的选择,除了工作的一些困惑外,现在的生活状态让我感到幸福和安宁。
那么,选择,遵从内心,并且无所畏惧,偶尔走错,也不要慌张,未来你仍能回到正轨上来。再加上一条,坚持对生活的执着和奋斗的精神。
他说,偶尔你也许会走错路,但没关系,倒回来一点点,重新做一个选择,你还可以继续往前走。就像即使他本科毕业选择了读物理,也许他后来会辍学去互联网公司,最后创业,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不会过上和今天很不一样的生活。
这让我感到振奋,就像在黑暗中远航时见到远处的那座灯塔。
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大概也需要这种无畏的精神吧,不畏惧错误,不畏惧倒退,但求倾听自己的内心。
大学的时候执着于GPA、各种分数和各种名头,只为在未来递给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各种文书好看一点,却并不明确去美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去美国,我会在计算机的世界里越行越远,几乎回不了头。而我在大学奋发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取得的所谓好成绩几乎全部来源于去美国的那个梦,而并不是兴趣。
选择放弃美国也许就是听到了内心的声音,只是我一直没有发觉。
选择的反面往往因为没有被选择而被赋予了华丽而无意义的设想。比如,我也许学成了,成为了专业领域的学术分子,或者我学成在美国找了个打工的地儿,猫了下来,诸如此类。
而事实上,也许我去美国转了一圈,折腾后还是会回来,最终不会选择IT行业,选择了跟现在没本质区别的工作,于是生活的状态跟现在不会有太多改变。相反,由于我当初看起来犹豫又莫名的选择,除了工作的一些困惑外,现在的生活状态让我感到幸福和安宁。
那么,选择,遵从内心,并且无所畏惧,偶尔走错,也不要慌张,未来你仍能回到正轨上来。再加上一条,坚持对生活的执着和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