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好笑书事
谈到禁书,马上大家都会想到色情书籍。在1981年左右到美国的中国学子,恐怕在这件事情上都落到非常尴尬的处境。我从旧金山机场出来,看到机场书店架子上那一排画报,的确是胆战心惊,一边翻一边觑看周围的人,走出门看到满街人依然正常,觉得做了一场狂乱的怪梦。后来我才明白,这些画报对于当时在美国的中年访问学者,冲击更大。复旦大学的一位党总支书记,回到北京时被中国机场检查出整整一箱子的《花花公子》复印件,落到开除党籍,全国通报批判的境地。我至今弄不明白中国机场怎么会查到这种东西:海关对这种图片的嗅觉,比闻毒品的警犬还灵。每年海关表扬的“抵制资产阶级毒害”的模范,大多是“革命警惕性高”,抓住了这种熬不住偷运禁书的人。
另一位着了这种禁书之道的,是甘肃一位地质科学家。画报看多了,竟然在大学运动会看台上偷摸一位美国女学生。不料这个女生穿得不太多,却是位教徒,当场大叫起来。我们的科学家先于运动员狂跑,在全场轰然的“抓人”吼声中,最后被警察抓捕。旧金山总领事馆接回此人,决定遣送回国。此人在凌晨跳楼,受伤后在医院“叛逃”。移民法庭开庭时,当时中国学生中没有几个英文过关的,就让我到法庭去听听说了些什么。我见到了这位垂头丧气的地质学家,觉得这些书真是害人不浅。后来我看到此人在校园扫地,在成人书店门口乱晃:一个科学家的生涯竟然被几本画报如此狼狈地了结!
美国是个清教国家,没有欧洲人那么浪漫宽容,喜欢瞎印书而已。多年“禁书”的中国,人的性神经过于脆弱,最好别来美国,害了自己。等到九十年代中国地摊上色情画报泛滥,才让中国人神经正常起来,此类倒霉栽跟斗的事才不再听到。开卷有益?不错,但是每个人自己的确要有点思想准备,才能什么书都读。
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9-03/08/content_722903.htm
另一位着了这种禁书之道的,是甘肃一位地质科学家。画报看多了,竟然在大学运动会看台上偷摸一位美国女学生。不料这个女生穿得不太多,却是位教徒,当场大叫起来。我们的科学家先于运动员狂跑,在全场轰然的“抓人”吼声中,最后被警察抓捕。旧金山总领事馆接回此人,决定遣送回国。此人在凌晨跳楼,受伤后在医院“叛逃”。移民法庭开庭时,当时中国学生中没有几个英文过关的,就让我到法庭去听听说了些什么。我见到了这位垂头丧气的地质学家,觉得这些书真是害人不浅。后来我看到此人在校园扫地,在成人书店门口乱晃:一个科学家的生涯竟然被几本画报如此狼狈地了结!
美国是个清教国家,没有欧洲人那么浪漫宽容,喜欢瞎印书而已。多年“禁书”的中国,人的性神经过于脆弱,最好别来美国,害了自己。等到九十年代中国地摊上色情画报泛滥,才让中国人神经正常起来,此类倒霉栽跟斗的事才不再听到。开卷有益?不错,但是每个人自己的确要有点思想准备,才能什么书都读。
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9-03/08/content_722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