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最寂寞
我曾经认识你,像小孩的任性。
要说,一个人怎样将另一个人推向更远,无非是冷漠的回应。所谓主动惯了便累了,大概也是这个理儿。
高中时期起,我写的东西就受弗吉尼亚•伍尔芙影响,也的确是因为那篇<墙上的斑点>才使得我的思维更加发散。当然离“意识流”还很远。有时还是因为读书不多,才使我下笔无法收回。这样就容易遭人诟病。那时曾被戏谑为“偏散文的杂文”让我一度耿耿于怀。现在更加懊恼的是,高中时期没能填充课外读物。现在唯一庆幸的,是还会时常咀嚼曾经囫囵吞枣的东西。以前只觉得押韵的诗句,现在能从诗人本身出发。大概所有大家,都具有超凡脱俗的气魄,内心无拘束才窥得花里的天堂,叶里的菩提。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萨姆沙,无数次成为我的噩梦。只要有一刻觉得不自由,便害怕一夜不安醒来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但因为身为女权主义者的伍尔芙,我也曾一度怀疑自己的价值所在。可见,当自己深入并有一天浸入作者的灵魂而无法自拔,诚然也是件痛苦的事。
要说,一个人怎样将另一个人推向更远,无非是冷漠的回应。所谓主动惯了便累了,大概也是这个理儿。
高中时期起,我写的东西就受弗吉尼亚•伍尔芙影响,也的确是因为那篇<墙上的斑点>才使得我的思维更加发散。当然离“意识流”还很远。有时还是因为读书不多,才使我下笔无法收回。这样就容易遭人诟病。那时曾被戏谑为“偏散文的杂文”让我一度耿耿于怀。现在更加懊恼的是,高中时期没能填充课外读物。现在唯一庆幸的,是还会时常咀嚼曾经囫囵吞枣的东西。以前只觉得押韵的诗句,现在能从诗人本身出发。大概所有大家,都具有超凡脱俗的气魄,内心无拘束才窥得花里的天堂,叶里的菩提。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萨姆沙,无数次成为我的噩梦。只要有一刻觉得不自由,便害怕一夜不安醒来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但因为身为女权主义者的伍尔芙,我也曾一度怀疑自己的价值所在。可见,当自己深入并有一天浸入作者的灵魂而无法自拔,诚然也是件痛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