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画出35-110kv变电所进线段保护接线并说明各部件作用及整体作用:
对全线未架设避雷线线路在变电所进线端1~2K架设避雷线,避雷进线端直击或反击,从中限制入侵波幅度,陆度并限制流程避雷器电流。GB1:限制进入进线端入侵波幅度GB2:保护断路器。F2。阀型避雷器。
2、试用“小桥”理论说明变压器的击穿机理:又叫气泡击穿理论。
在交流电场作用下E气/E油=e油/e气,E油远远小于E气,气体容易电离,气泡电离,产生电子,碰撞油分子,油分解气化,气泡拉长(膨胀),电离,气泡贯穿两级形成类似小桥的气泡通道,发生电离击穿。
液体中杂质水质纤维,杂质水分易极化,发热,油气化,产生气泡,
3、简述污秽绝缘子的沿面放电过程:污秽绝缘子表面气体电离和电弧发展熄灭重燃的过程,G电导上升,I上升,发热,局部烘干,△R上升,△U上升,击穿,电弧,短接烘干,I上升,发热,烘干,区延伸,击穿。
4、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特点:无间隙。无工频续流。设备过电压降低。通流面容量大。特别适用于直流保护及SF6设备保护。
5、输电线路主要采用哪些防雷措施: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R。增加耦合地线。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加强线路绝缘。加自动重合闸装置。
6、简述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步骤及总的n=n1+n2+n3
其中n1=n*g*p1*η n2=0 n3=N*pα*p3*η
7、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措施有哪些改变电场分布,削弱电离;1改善电极形状及电场分布,利用极间隙,采用压缩气体(增加P),采用真空,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SF6(CL2F2氟氯昂) U50%:50%冲击放电击穿电压同波形的次作用于定间隙,当其击穿的概率等于50%对应的电压则为U50%。 雷击跳闸率:每100KM线路每年因雷击断路管而跳闸的次数。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线路不发生闪络时的最大雷电流幅值。伏秒特性:工程上用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放电时的关系来表明气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
沿面放电 当极间电压超过一定值时,固体(液体)与气体交界面上发生了放电现象
对全线未架设避雷线线路在变电所进线端1~2K架设避雷线,避雷进线端直击或反击,从中限制入侵波幅度,陆度并限制流程避雷器电流。GB1:限制进入进线端入侵波幅度GB2:保护断路器。F2。阀型避雷器。
2、试用“小桥”理论说明变压器的击穿机理:又叫气泡击穿理论。
在交流电场作用下E气/E油=e油/e气,E油远远小于E气,气体容易电离,气泡电离,产生电子,碰撞油分子,油分解气化,气泡拉长(膨胀),电离,气泡贯穿两级形成类似小桥的气泡通道,发生电离击穿。
液体中杂质水质纤维,杂质水分易极化,发热,油气化,产生气泡,
3、简述污秽绝缘子的沿面放电过程:污秽绝缘子表面气体电离和电弧发展熄灭重燃的过程,G电导上升,I上升,发热,局部烘干,△R上升,△U上升,击穿,电弧,短接烘干,I上升,发热,烘干,区延伸,击穿。
4、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特点:无间隙。无工频续流。设备过电压降低。通流面容量大。特别适用于直流保护及SF6设备保护。
5、输电线路主要采用哪些防雷措施: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R。增加耦合地线。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加强线路绝缘。加自动重合闸装置。
6、简述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的计算步骤及总的n=n1+n2+n3
其中n1=n*g*p1*η n2=0 n3=N*pα*p3*η
7、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措施有哪些改变电场分布,削弱电离;1改善电极形状及电场分布,利用极间隙,采用压缩气体(增加P),采用真空,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SF6(CL2F2氟氯昂) U50%:50%冲击放电击穿电压同波形的次作用于定间隙,当其击穿的概率等于50%对应的电压则为U50%。 雷击跳闸率:每100KM线路每年因雷击断路管而跳闸的次数。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线路不发生闪络时的最大雷电流幅值。伏秒特性:工程上用气隙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放电时的关系来表明气隙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
沿面放电 当极间电压超过一定值时,固体(液体)与气体交界面上发生了放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