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2013/7月师谈/陶行知吟诗贺南开
常啸
被宋庆龄先生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教育生活化”,指出学校教师应该把做人的教育放在首位,致力培育真善美的活人。他大声疾呼:“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930年,陶行知应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之邀到南开演讲。当时,南开大学附设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在河北省会考中成绩不佳,几乎不及格。陶行知一见到张伯苓便向他道喜,说:“我贺你会考成绩不好”,并赋诗一首相赠,“什么学校最出色,当推南开为巨擘,会考几乎不及格,三千里路来贺客,请问贺客贺什么,贺你几乎不及格,倘使会考得第一,贺客就要变吊客。”
张伯苓校长哈哈大笑,欣然接受赠诗并引以为荣。
会考“几乎不及格”,可为什么陶行知仍然认定南开是教育界的巨擘呢?为什么张伯苓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呢?原来,当时的教育“应试”成风,学生“负担过重”,许多学校“学生是学会考,教师是教会考”。“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结果,“学生把肉赶跑了,把血赶跑了,甚至有些把性命赶跑了,这样,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
而南开学校不以考试论英雄,不以分数代表一切,特别注重学生“整个的生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所以,尽管南开学校在一次会考中成绩不佳,但它的教育是完整的、健康的、快乐的,因而也是幸福的、和谐的、成功的。南开学校也成为了我国教育的一面鲜艳的旗帜。翻开南开历年毕业的学生名录,一个个耀眼的名字会跳入你眼帘:周恩来、梅贻琦、曹禺、陈省身、吴大猷、周光召、朱光亚……
陶行知和张伯苓,这两位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具有相同的教育思想和共同的教育理想,他们一边积极实践,一边为中国的教育大声呼吁,奔走不懈,演绎了我国近代教育的一段佳话,至今令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感佩不已。
被宋庆龄先生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教育生活化”,指出学校教师应该把做人的教育放在首位,致力培育真善美的活人。他大声疾呼:“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930年,陶行知应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之邀到南开演讲。当时,南开大学附设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在河北省会考中成绩不佳,几乎不及格。陶行知一见到张伯苓便向他道喜,说:“我贺你会考成绩不好”,并赋诗一首相赠,“什么学校最出色,当推南开为巨擘,会考几乎不及格,三千里路来贺客,请问贺客贺什么,贺你几乎不及格,倘使会考得第一,贺客就要变吊客。”
张伯苓校长哈哈大笑,欣然接受赠诗并引以为荣。
会考“几乎不及格”,可为什么陶行知仍然认定南开是教育界的巨擘呢?为什么张伯苓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呢?原来,当时的教育“应试”成风,学生“负担过重”,许多学校“学生是学会考,教师是教会考”。“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结果,“学生把肉赶跑了,把血赶跑了,甚至有些把性命赶跑了,这样,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
而南开学校不以考试论英雄,不以分数代表一切,特别注重学生“整个的生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所以,尽管南开学校在一次会考中成绩不佳,但它的教育是完整的、健康的、快乐的,因而也是幸福的、和谐的、成功的。南开学校也成为了我国教育的一面鲜艳的旗帜。翻开南开历年毕业的学生名录,一个个耀眼的名字会跳入你眼帘:周恩来、梅贻琦、曹禺、陈省身、吴大猷、周光召、朱光亚……
陶行知和张伯苓,这两位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具有相同的教育思想和共同的教育理想,他们一边积极实践,一边为中国的教育大声呼吁,奔走不懈,演绎了我国近代教育的一段佳话,至今令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感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