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万城建城一千六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目录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中国靖边县委、靖边县人民政府
1.《欧亚草原游牧部落和联盟的要塞》,安德拉斯(匈牙利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园艺学院)
2.《匈奴语系属问题新探—历史比较语言学与分子人类学研究视角》,张霄军(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3.《统万城的城市形态特征及其自然环境基础》,邓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
4.《关于统万城建都及其自然生态环境的再认识》,王尚义(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与研究中心)
5.《河套之都: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统万城—兼论河套地区中心城市的形成与转移》,杨蕤(北方民族大学)
6.《关于统万城东城的几个问题》,邢福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7.《城市规模与王朝兴衰—统万城与大夏国区域结构比例的比较研究》,于春雷(陕西省考古研
究院)
8.《统万城及其建筑祭祀仪式中的主题》,奥布卢珊斯基•波日巴拉(匈牙利科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9.《五胡赫连夏国之都城统万城的选址及其构造—以胡族国家的都城经营方式为中心》,朴汉济(韩国首尔大学东洋史学科)
10.《统万城与赫连果城:试论两个历史遗迹的涵义》,刘翠溶(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11.《代来城新考》,黄义军(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2.《拓跋、铁弗与统万城新考》,周运中(厦门大学历史系)
13.《十六国时期的姑臧城与统万城》,王奕心 杜斗成(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4.《关于统万城建城史问题的再讨论》,娄娟娟(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
展研究院)
15.《“统万城“史料长编及其文献价值与特点》,张全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16.《历史书写下的赫连勃勃与统万城》,陈识仁(台湾辅仁大学历史学系)
17.《统万城建设的历史考察:从制度、文化层面的探讨》,李文才(扬州大学淮扬文化研究中心、
社会发展学院)
18.《统万城与北魏政治—读〈魏书•世祖纪〉》,孔祥军(扬州大学淮扬文化研究中心、
社会发展学院)
19.《北魏明元帝西进战略钩沉—从泰常八年祭祀华山说起》,牛敬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
院)
20.《统万城、赫连城的军事防御特点》,李健超(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
21.《四—六世纪河套游牧民的活动》,松下宪一(日本爱知学院大学)
22.《十六国北朝时期统万城地区活动的民族》,吴洪琳(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23.《大夏政权的国制与徙民措置—吴洪琳〈铁弗匈奴与夏国史研究〉》读后,关尾史郎(日本新澙大学)
24.《赫连勃勃姓氏源流考》,乌其拉图(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院)
25.《石刻文献所见赫连勃勃后裔略考》,牟发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6.《赫连勃勃诛焚佛法说证伪》,刘林魁(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7《关于大夏国都统万城几个问题的认识》,张新国(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8.《大夏陪都长安城初探》,杨恒显(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
展研究院)
29.《浅析大夏国的建立对铁弗匈奴的影响》,肖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
展研究院)
30.《统万城和代来城的地理关系与匈奴铁弗部的活动范围》,市来弘志(日本学习院大学)
31.《西魏北周政权与夏州地域》,堀井裕之(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32.《统万城出土粟特人康成墓志研究》,陈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33.《唐夏州党项首领窦伯岁墓志考释》,陈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34.《唐前期朔方诸军考述》,李宗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35.《统万城唐代胡人〈安墓志〉释解》,介宗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36.《唐代夏州城通往丰州的交通道路考察》,艾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37.《唐五代诗文中的夏州及其环境史意义—兼论统万城研究中的多学科运用》,马强(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38.《赫连勃勃与统万城—以《统万城铭》看统万城宫室建筑》,薛正昌(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39.《铁弗匈奴对本民族历史的诠释—阅读《统万城铭》引起的思考》,胡玉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40.《统万城铭》再释读,郭海文(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41.《统万城古代建筑与河套地区匈奴造型艺术文物》,李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42.《宋代“横山”地域范围考》,段有成,张多勇(陇东学院)
43.《番汉农牧间际:宋元明清地图中鄂尔多斯与统万城环境变迁》,席会东(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
44.《元代陕西行省察罕脑儿史地考索》,丁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45.《元代察罕脑儿城未建于统万城遗址说》,李大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
展研究院)
46.《统万城明代城址考论—兼论忻都城、察罕脑儿城》,尹波涛(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
究院)
47.《明代入套汉族居民生活情况研究》,张小永(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48.《水经注》所记无定河上游湖泽水系与古城址研究—兼论统万城与朔方郡的关系》,王乃昂、何彤慧、黄银洲(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9.《将今论古—统万城及其周边历史环境信息的生态学解读》,何彤慧、王乃昂、黄银洲(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50.《从古今图籍看历史时期无定河(红柳河)之河道变迁—兼论古今河道编绘原则》,安介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51.《统万城周边山川景观的历史变迁》,田毅、王杰瑜(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与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
52.《统万城附近全新世环境变化的湖相沉淀记录》,胡珂(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53.《生态脆弱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制约性—以公元3—8世纪毛乌素地区环境变化和统万城盛衰为例》,李心清、王兵、黄代宽、程建中、程红光、胡璐、蒋倩、江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4.《毛乌素沙地南缘环境变迁研究进展》,王尚义、李颖俊、牛俊杰、(太原师范学院)
55.《毛乌素沙地及统万城遗址沙漠化现状探讨》(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与研究中心)
56.《近百年来黄河中游无定河径流序列周期与突变特征分析》,张健(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
57.《归属与认同:晚晴至民国时期蒙陕边界带地方管理与民众应对—以“赔教地”问题为中心》,王晗(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
58.《统万城的历史地位及其保护利用》,徐卫民(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59.《地理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支撑》,王均,王恩泉、李道远、孟培培(中测新图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60.《基于世界遗产视野的统万城遗址价值认识及保护建议》,王新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61.《区域旅游规划探讨—统万城与周边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能》,胡志佳(台湾台中勤益科技大学文化创意事业系•人文创意学院)
62.《SWOT分析的靖边县旅游开发研究》,何乃恩(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
展研究院)
63.《陕北农牧交错带旅游国际化潜力及关键—以统万城为中心》,松永光平(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64.《文化遗产城市:统万城的保护与发展》,王乐、市来弘志、王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日本学习院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65.《统万城文化的特点探析》,许淳熙(华中科技大学)
66.《统万城为重点的靖边旅游建议》,孙君恒,安晓晶(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7.《从民族的辉煌走向世界的精彩—纪念统万城建城1600周年》,徐建华、徐瑞阳(江苏省淮海工学院文学院)
68.《草原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三题》,翟禹(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69.《城郭市:传统中国城市的机能特征略述》,刘石吉(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科中心暨近史所)
70.《统万城遗址保护规划》(2013年版)》,周萍、张磊(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
71.《统万城周围墓葬对于统万城研究的重要性—兼议《统万城遗址保护规划》补充建议》,王智真(靖边县文物管理所)
中国靖边县委、靖边县人民政府
1.《欧亚草原游牧部落和联盟的要塞》,安德拉斯(匈牙利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园艺学院)
2.《匈奴语系属问题新探—历史比较语言学与分子人类学研究视角》,张霄军(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3.《统万城的城市形态特征及其自然环境基础》,邓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
4.《关于统万城建都及其自然生态环境的再认识》,王尚义(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与研究中心)
5.《河套之都: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统万城—兼论河套地区中心城市的形成与转移》,杨蕤(北方民族大学)
6.《关于统万城东城的几个问题》,邢福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7.《城市规模与王朝兴衰—统万城与大夏国区域结构比例的比较研究》,于春雷(陕西省考古研
究院)
8.《统万城及其建筑祭祀仪式中的主题》,奥布卢珊斯基•波日巴拉(匈牙利科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9.《五胡赫连夏国之都城统万城的选址及其构造—以胡族国家的都城经营方式为中心》,朴汉济(韩国首尔大学东洋史学科)
10.《统万城与赫连果城:试论两个历史遗迹的涵义》,刘翠溶(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11.《代来城新考》,黄义军(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2.《拓跋、铁弗与统万城新考》,周运中(厦门大学历史系)
13.《十六国时期的姑臧城与统万城》,王奕心 杜斗成(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4.《关于统万城建城史问题的再讨论》,娄娟娟(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
展研究院)
15.《“统万城“史料长编及其文献价值与特点》,张全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16.《历史书写下的赫连勃勃与统万城》,陈识仁(台湾辅仁大学历史学系)
17.《统万城建设的历史考察:从制度、文化层面的探讨》,李文才(扬州大学淮扬文化研究中心、
社会发展学院)
18.《统万城与北魏政治—读〈魏书•世祖纪〉》,孔祥军(扬州大学淮扬文化研究中心、
社会发展学院)
19.《北魏明元帝西进战略钩沉—从泰常八年祭祀华山说起》,牛敬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
院)
20.《统万城、赫连城的军事防御特点》,李健超(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
21.《四—六世纪河套游牧民的活动》,松下宪一(日本爱知学院大学)
22.《十六国北朝时期统万城地区活动的民族》,吴洪琳(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23.《大夏政权的国制与徙民措置—吴洪琳〈铁弗匈奴与夏国史研究〉》读后,关尾史郎(日本新澙大学)
24.《赫连勃勃姓氏源流考》,乌其拉图(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院)
25.《石刻文献所见赫连勃勃后裔略考》,牟发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6.《赫连勃勃诛焚佛法说证伪》,刘林魁(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7《关于大夏国都统万城几个问题的认识》,张新国(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8.《大夏陪都长安城初探》,杨恒显(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
展研究院)
29.《浅析大夏国的建立对铁弗匈奴的影响》,肖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
展研究院)
30.《统万城和代来城的地理关系与匈奴铁弗部的活动范围》,市来弘志(日本学习院大学)
31.《西魏北周政权与夏州地域》,堀井裕之(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32.《统万城出土粟特人康成墓志研究》,陈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33.《唐夏州党项首领窦伯岁墓志考释》,陈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34.《唐前期朔方诸军考述》,李宗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35.《统万城唐代胡人〈安墓志〉释解》,介宗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36.《唐代夏州城通往丰州的交通道路考察》,艾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37.《唐五代诗文中的夏州及其环境史意义—兼论统万城研究中的多学科运用》,马强(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38.《赫连勃勃与统万城—以《统万城铭》看统万城宫室建筑》,薛正昌(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39.《铁弗匈奴对本民族历史的诠释—阅读《统万城铭》引起的思考》,胡玉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40.《统万城铭》再释读,郭海文(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41.《统万城古代建筑与河套地区匈奴造型艺术文物》,李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42.《宋代“横山”地域范围考》,段有成,张多勇(陇东学院)
43.《番汉农牧间际:宋元明清地图中鄂尔多斯与统万城环境变迁》,席会东(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
44.《元代陕西行省察罕脑儿史地考索》,丁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45.《元代察罕脑儿城未建于统万城遗址说》,李大海(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
展研究院)
46.《统万城明代城址考论—兼论忻都城、察罕脑儿城》,尹波涛(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
究院)
47.《明代入套汉族居民生活情况研究》,张小永(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48.《水经注》所记无定河上游湖泽水系与古城址研究—兼论统万城与朔方郡的关系》,王乃昂、何彤慧、黄银洲(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9.《将今论古—统万城及其周边历史环境信息的生态学解读》,何彤慧、王乃昂、黄银洲(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50.《从古今图籍看历史时期无定河(红柳河)之河道变迁—兼论古今河道编绘原则》,安介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51.《统万城周边山川景观的历史变迁》,田毅、王杰瑜(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与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研究院)
52.《统万城附近全新世环境变化的湖相沉淀记录》,胡珂(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53.《生态脆弱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制约性—以公元3—8世纪毛乌素地区环境变化和统万城盛衰为例》,李心清、王兵、黄代宽、程建中、程红光、胡璐、蒋倩、江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4.《毛乌素沙地南缘环境变迁研究进展》,王尚义、李颖俊、牛俊杰、(太原师范学院)
55.《毛乌素沙地及统万城遗址沙漠化现状探讨》(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与研究中心)
56.《近百年来黄河中游无定河径流序列周期与突变特征分析》,张健(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
57.《归属与认同:晚晴至民国时期蒙陕边界带地方管理与民众应对—以“赔教地”问题为中心》,王晗(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
58.《统万城的历史地位及其保护利用》,徐卫民(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59.《地理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支撑》,王均,王恩泉、李道远、孟培培(中测新图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60.《基于世界遗产视野的统万城遗址价值认识及保护建议》,王新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61.《区域旅游规划探讨—统万城与周边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能》,胡志佳(台湾台中勤益科技大学文化创意事业系•人文创意学院)
62.《SWOT分析的靖边县旅游开发研究》,何乃恩(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
展研究院)
63.《陕北农牧交错带旅游国际化潜力及关键—以统万城为中心》,松永光平(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64.《文化遗产城市:统万城的保护与发展》,王乐、市来弘志、王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日本学习院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65.《统万城文化的特点探析》,许淳熙(华中科技大学)
66.《统万城为重点的靖边旅游建议》,孙君恒,安晓晶(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67.《从民族的辉煌走向世界的精彩—纪念统万城建城1600周年》,徐建华、徐瑞阳(江苏省淮海工学院文学院)
68.《草原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三题》,翟禹(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69.《城郭市:传统中国城市的机能特征略述》,刘石吉(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科中心暨近史所)
70.《统万城遗址保护规划》(2013年版)》,周萍、张磊(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
71.《统万城周围墓葬对于统万城研究的重要性—兼议《统万城遗址保护规划》补充建议》,王智真(靖边县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