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观&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子,淑女,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品味,河洲,雎鸠,则象征着东方人始终迷恋的飘杳朦胧的情感意境。不止是情感,东方人整体的行为都倾向于含蓄。
在如今这个时代,且不谈国际大环境,作为一个大学生,就只谈谈中国背景下的爱情婚姻观念吧。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男女青年的婚配一直都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相知相识相爱的过程,没有海誓山盟的承诺,甚至到了洞房的时候才见到彼此的模样。然而也有“越轨”者,如诗经中在抱布贸丝交易中被搭讪的女子,对眼前的男子一见钟情,从此朝思暮想,无法自拔。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自由恋爱吧。她是真情的,但婚后生活并不幸福,最终被丈夫抛弃,回到娘将也被家人嘲笑唾弃。可见,婚变自古有之,女子却也总占不利地位。不由父母做主的婚事,终究不能让人诚服,终究得不到家人的祝福和庇佑。
因此,我的婚姻观里,爱情至上,经济是基础,亲人朋友的认可祝福也尤为重要。
爱情是什么?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而没有爱情的婚姻大多以悲剧收场。就像宝玉与宝钗成婚,林妹妹焚稿断情,抑郁而终,宝玉无法彻底接受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最终皈依佛门。在我心里,爱情始终是神圣而至高无上的,无论它被世间凡夫俗子演绎成何种模样,我依旧坚信它是上帝在创造出亚当和夏娃时赋予人类最最真诚的感情。当然,我也相信缘分。爱情,可遇而不可求,我们可能一个生在天南,一个生在海北,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偶然的机遇,有的机遇简直间不容发,稍纵即逝,可我们终究没有错过,命运把我们带到了一起,多么神奇。所以,相爱的时光更需要用心珍惜。见惯了世间有情人没能终成眷属的事实,也免不了担忧我们的未来,免不了去想十年、二十年后我们身在何方,身边是否伊人如斯。在命运面前,人是如此渺小,生死和别离都是大事,我们做不了主。而我们依旧奢望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卑微地希望尽些人事,希望命运许我们永恒。
有人说,想要让女人有最大的安全感就是给她一个安定的家庭。站在女性的立场上,我深表赞同。在这个物欲膨胀,处处充斥着金钱利益关系的时代,很多人的择偶观、婚姻观都不仅仅停留在“门当户对”或是“宜其室家”了,甚至出现了“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前卫”婚姻观念。当然,我从不标榜自己是只要爱情不要面包的超凡脱俗之人,两个人相知相爱,想要相濡以沫携手共度余生,想来十分美好而浪漫,但任何一段婚姻,任何一个家庭都要经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流年,没有人可以仅靠美好的爱情过一辈子。从不渴望“嫁入豪门”,“飞上枝头变凤凰”,从不刻意追求金钱物质的无限满足,但“裸婚”怎么都是不合时宜的做法,我们要有安定的家,要有养育下一代和赡养老人的能力,这些都是婚姻必需的基础。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当两个人不必为了温饱问题而担忧的时候,才能有闲情逸致去谈论诗词歌赋、风花雪月的人生吧。在我的观念里,从来都不是男人养女人,从来都不是“男主外女主内”。婚姻关系中的两个人应该是平等的,两个人走到一起组成家庭,就应当一起为它努力和奋斗,一起经营这个家。双方都肩负责任,而且应该毫不退缩地担当起这个责任。虽然我不是基督徒,但我一直很喜欢基督教婚礼中那两句:你是否愿意嫁给他,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你都将毫无保留地爱他,对他忠诚直到永远?你是否愿意娶她,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你都将毫无保留地爱她,对她忠诚直到永远?这是两个人给对方最大的承诺,承诺了一个家,承诺了一辈子。
讲到婚姻观,也就要讲一讲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我的观点很简洁:因为爱,所以性爱。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直到现在还是在规避这方面的话题,总是把性视为下流淫秽的东西。孔子早在《礼记》里就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中也有言,“食色,性也”。所谓饮食和男女都是人的本性,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生存温饱问题以及发展繁衍问题。时代发展至今,我们应该直面人的本性,不刻意规避,也不肆意妄为,所谓儒家中庸之道也。
人与人之间的吸引有三个来源:心灵、智慧和肉体。心灵吸引产生友谊,智慧吸引产生尊重,肉体吸引产生情欲。这三种吸引的结合产生爱情。比方《红楼梦》中宝玉对黛玉实则是这三者的结合。他与林妹妹有心灵上的共鸣,他欣赏林妹妹的聪慧,他爱林妹妹的多愁善感。当然,这种欣赏和喜欢会发展为肉体的吸引,然而宝玉却从没有逾越半步。他爱林妹妹,尊重林妹妹,但他从不想亵渎林妹妹。有一回宝玉看见宝钗露出袖子的一段雪白的手臂,心想这膀子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许还能摸一摸,偏却长在她身上了。可见宝玉心里想的爱的只有林妹妹,但他深知自己的婚事自己无法做主,所以一直保持亲密有间的距离,多么高尚和圣洁的感情!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下,我们虽然要抛弃礼教怪谈,但也不能恣意妄为,作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无论做什么都要学会思考,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大学生之间如果在一段长时间的认真交往之后,认定对方是自己的终身伴侣,以爱情为基础,以结婚为目标,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秉着对双方负责的态度,是不必刻意避免这种“情到深处自然浓”的性行为发生的。当然,希望这一切都是在保护女生身体的前提下发生的,男生若是真爱女生,会充分地尊重她,保护她。或许有句古语说的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同居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我表示坚决反对。大学期间的恋爱,应该是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一起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同居生活必然会影响到学业,其中原委不必细说。浪费过多的时间在生活小事上,终日或卿卿我我或吵架别扭,都是不利于双方的发展的。
结语:
做率性而为的人,爱就爱了。到了两情相悦的时候,情欲是爱的衍生,大可不必刻意规避。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这两个深奥的问题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希望当代大学生都能有和谐的积极的婚姻观念,也能时时做一个有思想有责任心的人。世俗之人逃不脱世俗之论,愿大家都能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对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君子,淑女,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品味,河洲,雎鸠,则象征着东方人始终迷恋的飘杳朦胧的情感意境。不止是情感,东方人整体的行为都倾向于含蓄。
在如今这个时代,且不谈国际大环境,作为一个大学生,就只谈谈中国背景下的爱情婚姻观念吧。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男女青年的婚配一直都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相知相识相爱的过程,没有海誓山盟的承诺,甚至到了洞房的时候才见到彼此的模样。然而也有“越轨”者,如诗经中在抱布贸丝交易中被搭讪的女子,对眼前的男子一见钟情,从此朝思暮想,无法自拔。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自由恋爱吧。她是真情的,但婚后生活并不幸福,最终被丈夫抛弃,回到娘将也被家人嘲笑唾弃。可见,婚变自古有之,女子却也总占不利地位。不由父母做主的婚事,终究不能让人诚服,终究得不到家人的祝福和庇佑。
因此,我的婚姻观里,爱情至上,经济是基础,亲人朋友的认可祝福也尤为重要。
爱情是什么?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而没有爱情的婚姻大多以悲剧收场。就像宝玉与宝钗成婚,林妹妹焚稿断情,抑郁而终,宝玉无法彻底接受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最终皈依佛门。在我心里,爱情始终是神圣而至高无上的,无论它被世间凡夫俗子演绎成何种模样,我依旧坚信它是上帝在创造出亚当和夏娃时赋予人类最最真诚的感情。当然,我也相信缘分。爱情,可遇而不可求,我们可能一个生在天南,一个生在海北,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偶然的机遇,有的机遇简直间不容发,稍纵即逝,可我们终究没有错过,命运把我们带到了一起,多么神奇。所以,相爱的时光更需要用心珍惜。见惯了世间有情人没能终成眷属的事实,也免不了担忧我们的未来,免不了去想十年、二十年后我们身在何方,身边是否伊人如斯。在命运面前,人是如此渺小,生死和别离都是大事,我们做不了主。而我们依旧奢望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卑微地希望尽些人事,希望命运许我们永恒。
有人说,想要让女人有最大的安全感就是给她一个安定的家庭。站在女性的立场上,我深表赞同。在这个物欲膨胀,处处充斥着金钱利益关系的时代,很多人的择偶观、婚姻观都不仅仅停留在“门当户对”或是“宜其室家”了,甚至出现了“宁愿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前卫”婚姻观念。当然,我从不标榜自己是只要爱情不要面包的超凡脱俗之人,两个人相知相爱,想要相濡以沫携手共度余生,想来十分美好而浪漫,但任何一段婚姻,任何一个家庭都要经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流年,没有人可以仅靠美好的爱情过一辈子。从不渴望“嫁入豪门”,“飞上枝头变凤凰”,从不刻意追求金钱物质的无限满足,但“裸婚”怎么都是不合时宜的做法,我们要有安定的家,要有养育下一代和赡养老人的能力,这些都是婚姻必需的基础。正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当两个人不必为了温饱问题而担忧的时候,才能有闲情逸致去谈论诗词歌赋、风花雪月的人生吧。在我的观念里,从来都不是男人养女人,从来都不是“男主外女主内”。婚姻关系中的两个人应该是平等的,两个人走到一起组成家庭,就应当一起为它努力和奋斗,一起经营这个家。双方都肩负责任,而且应该毫不退缩地担当起这个责任。虽然我不是基督徒,但我一直很喜欢基督教婚礼中那两句:你是否愿意嫁给他,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你都将毫无保留地爱他,对他忠诚直到永远?你是否愿意娶她,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你都将毫无保留地爱她,对她忠诚直到永远?这是两个人给对方最大的承诺,承诺了一个家,承诺了一辈子。
讲到婚姻观,也就要讲一讲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我的观点很简洁:因为爱,所以性爱。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直到现在还是在规避这方面的话题,总是把性视为下流淫秽的东西。孔子早在《礼记》里就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中也有言,“食色,性也”。所谓饮食和男女都是人的本性,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生存温饱问题以及发展繁衍问题。时代发展至今,我们应该直面人的本性,不刻意规避,也不肆意妄为,所谓儒家中庸之道也。
人与人之间的吸引有三个来源:心灵、智慧和肉体。心灵吸引产生友谊,智慧吸引产生尊重,肉体吸引产生情欲。这三种吸引的结合产生爱情。比方《红楼梦》中宝玉对黛玉实则是这三者的结合。他与林妹妹有心灵上的共鸣,他欣赏林妹妹的聪慧,他爱林妹妹的多愁善感。当然,这种欣赏和喜欢会发展为肉体的吸引,然而宝玉却从没有逾越半步。他爱林妹妹,尊重林妹妹,但他从不想亵渎林妹妹。有一回宝玉看见宝钗露出袖子的一段雪白的手臂,心想这膀子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许还能摸一摸,偏却长在她身上了。可见宝玉心里想的爱的只有林妹妹,但他深知自己的婚事自己无法做主,所以一直保持亲密有间的距离,多么高尚和圣洁的感情!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下,我们虽然要抛弃礼教怪谈,但也不能恣意妄为,作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无论做什么都要学会思考,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大学生之间如果在一段长时间的认真交往之后,认定对方是自己的终身伴侣,以爱情为基础,以结婚为目标,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秉着对双方负责的态度,是不必刻意避免这种“情到深处自然浓”的性行为发生的。当然,希望这一切都是在保护女生身体的前提下发生的,男生若是真爱女生,会充分地尊重她,保护她。或许有句古语说的对,“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同居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我表示坚决反对。大学期间的恋爱,应该是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一起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同居生活必然会影响到学业,其中原委不必细说。浪费过多的时间在生活小事上,终日或卿卿我我或吵架别扭,都是不利于双方的发展的。
结语:
做率性而为的人,爱就爱了。到了两情相悦的时候,情欲是爱的衍生,大可不必刻意规避。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这两个深奥的问题的一些浅显的看法,希望当代大学生都能有和谐的积极的婚姻观念,也能时时做一个有思想有责任心的人。世俗之人逃不脱世俗之论,愿大家都能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对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