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
1基耶斯洛夫斯基
早年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童年相当颠沛流离,由于父亲罹患肺结核,使得全家必须在不同的疗养院间往返迁徙。
16岁时进入消防员训练学校就读,虽然为期颇短,却形成了他日后对制服和教条这类的约制相当憎恶的意念。为了逃避兵役,基耶斯洛夫斯基又回到学校当学生,随后进入华沙学院修习剧场技术。
1965年终于如愿进入著名的洛兹电影学校(Lodz Film School)就读,之前该校已经拒绝过他好几次了,这所名校曾经培育出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安德烈·瓦依达(Andrzej Wadja)、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Jerzy Skolimowski)及克里斯多夫·赞努西(Krzysztof Zanussi)等人。
纪录片
(60-70年代)
1960至70年代共产党统治时期,波兰极度动荡,因此电影被视为关键性的传播媒体,以兹宣扬社会意识,但必须相当谨慎地处理,尤其在描述与共产党理念背道而驰的部分,以免触怒电检员。当时,纪录片被视为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且其商业价值和剧情片等同,因此基耶斯洛夫斯基转向纪录片的创作。
1966年,基耶斯洛夫斯基完成了《The Office》,藉由记录一家国营保险公司的经业方式讽刺当局的官僚息气。
1967年,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短片《Concert of Requests》,次年为波兰电视台拍摄了三十二分钟的纪录片《照片》。
1969年,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毕业前夕,决定专心朝纪录片方面发展,并著手拍摄了《洛兹小城》。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期的作品主要是由一系列单一场景组合而成,似剧场的呈现方式,剧情仅只是补助的部分,综观他70年代的纪录片,包括有《我曾是个士兵》、《工厂》、《集合之前》、《叠句》等。
1972年,基耶斯洛夫斯基受鲁宾铜矿场(Lubin Copper Mine)的委托,拍摄了两部该单位的宣传影片《洛克娄和锡隆纳葛拉之间》及《铜矿场内的安全及卫生原则》,接著又完成了《工人71》,记述1970年12月的罢工事件及当时的波兰共党工联第一书记葛慕卡(Wladyslaw Gomulka)跨台事件的纪录片,企图让观众了解当时的事件真相,但该片后来仍在波兰电视台重新剪辑、不打出制作群名单、甚至连片名都更改的情况下才公诸于世。
1973年,基耶斯洛夫斯基完成了纪录片《砖匠》,同时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电视剧《人行地下道》。
1974年,他又推出了《X光》各《初恋》这两部纪录片,及《履历》这部描述一名共产党党员在被胁迫开除党籍时所接受的一连串审讯的剧情式纪录片,在这部影片当中,共党控制委员会的部片是真实的,但该名党员的故事其实是虚构的,这种新的拍摄手法引来相当多“关切”的议论,许多波兰民众甚至因此认为基耶斯洛夫斯基对共产党的态度过于轻率、不敬,并企图在分化国家民族意识,因此虽然大多数人对他的作品相当推祟,但其他的人则认为他是个机会主义者、对自己和国家不忠的人。
1976年纪录片《医院》和《石板》。
1976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生命的烙印》Blizna,不过基耶斯洛夫斯基自认这出剧情片处女作的剧本结构不够严谨,是部失败之作。
在电视剧《宁静》之后紧接著是三部纪录片──《守夜者的观点》、《我不知道》和《七个不同年龄的女子》,于两年内完成。
早年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童年相当颠沛流离,由于父亲罹患肺结核,使得全家必须在不同的疗养院间往返迁徙。
16岁时进入消防员训练学校就读,虽然为期颇短,却形成了他日后对制服和教条这类的约制相当憎恶的意念。为了逃避兵役,基耶斯洛夫斯基又回到学校当学生,随后进入华沙学院修习剧场技术。
1965年终于如愿进入著名的洛兹电影学校(Lodz Film School)就读,之前该校已经拒绝过他好几次了,这所名校曾经培育出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安德烈·瓦依达(Andrzej Wadja)、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Jerzy Skolimowski)及克里斯多夫·赞努西(Krzysztof Zanussi)等人。
纪录片
(60-70年代)
1960至70年代共产党统治时期,波兰极度动荡,因此电影被视为关键性的传播媒体,以兹宣扬社会意识,但必须相当谨慎地处理,尤其在描述与共产党理念背道而驰的部分,以免触怒电检员。当时,纪录片被视为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且其商业价值和剧情片等同,因此基耶斯洛夫斯基转向纪录片的创作。
1966年,基耶斯洛夫斯基完成了《The Office》,藉由记录一家国营保险公司的经业方式讽刺当局的官僚息气。
1967年,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短片《Concert of Requests》,次年为波兰电视台拍摄了三十二分钟的纪录片《照片》。
1969年,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毕业前夕,决定专心朝纪录片方面发展,并著手拍摄了《洛兹小城》。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期的作品主要是由一系列单一场景组合而成,似剧场的呈现方式,剧情仅只是补助的部分,综观他70年代的纪录片,包括有《我曾是个士兵》、《工厂》、《集合之前》、《叠句》等。
1972年,基耶斯洛夫斯基受鲁宾铜矿场(Lubin Copper Mine)的委托,拍摄了两部该单位的宣传影片《洛克娄和锡隆纳葛拉之间》及《铜矿场内的安全及卫生原则》,接著又完成了《工人71》,记述1970年12月的罢工事件及当时的波兰共党工联第一书记葛慕卡(Wladyslaw Gomulka)跨台事件的纪录片,企图让观众了解当时的事件真相,但该片后来仍在波兰电视台重新剪辑、不打出制作群名单、甚至连片名都更改的情况下才公诸于世。
1973年,基耶斯洛夫斯基完成了纪录片《砖匠》,同时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电视剧《人行地下道》。
1974年,他又推出了《X光》各《初恋》这两部纪录片,及《履历》这部描述一名共产党党员在被胁迫开除党籍时所接受的一连串审讯的剧情式纪录片,在这部影片当中,共党控制委员会的部片是真实的,但该名党员的故事其实是虚构的,这种新的拍摄手法引来相当多“关切”的议论,许多波兰民众甚至因此认为基耶斯洛夫斯基对共产党的态度过于轻率、不敬,并企图在分化国家民族意识,因此虽然大多数人对他的作品相当推祟,但其他的人则认为他是个机会主义者、对自己和国家不忠的人。
1976年纪录片《医院》和《石板》。
1976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生命的烙印》Blizna,不过基耶斯洛夫斯基自认这出剧情片处女作的剧本结构不够严谨,是部失败之作。
在电视剧《宁静》之后紧接著是三部纪录片──《守夜者的观点》、《我不知道》和《七个不同年龄的女子》,于两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