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记:出去以前
![]() |
其实我出来已经七八个月了,但今天才想到我的留学生涯不能像本科时候一样回忆起来什么都没有就像白活了,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起码得有些东西能让后以后自己儿子女儿孙子孙女重孙重孙女看看,思来想去除了一些屌丝照片就是写写日记了。
我的留学生活不是富二代官二代那样有豪华跑车,高级公寓,酷炫快艇,高富帅白富美。家里就是简简单单工薪阶层,一个孩子要出去读书存款加上借借钱勉强也可以供得起的条件。我知道我想出国读书,我爸妈一定会支持的。我也知道,这个支持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毕竟是要借钱的。所以,我也有压力,而且压力不小。
大学以前我其实学习的很轻松,小学很轻松,每天就是跳跳皮筋,看看动画片,打打架,九点就睡觉了;初中很轻松,每天就是和女生们叽叽喳喳,看看动漫,暗恋下男生;高中很轻松,住校了有晚自习了,每天就是想下一餐吃什么,晚自习看看小说。可能是从小爸妈放养式没给什么压力,我脑子也从来不思考人生,到高考的时候突然告诉我这个是“决定一生的考试”,我的压力如排山倒海一般涌过来让我失眠了三个月,高考前几周还吵着要我妈来陪读。反正我高考压力大睡眠少没有发挥。直接结果就是我读了一个不喜欢的大学但挺喜欢的专业。大学四年迷迷瞪瞪的,和室友吃喝玩乐,没事参加下英语比赛,培养下跳舞的兴趣爱好。但始终没有喜欢上这个大学。大二参加了一次益暖中华的公益比赛(现在已经停办了,因为太多人退出),第一次觉得有种努力的感觉,也让我看到了公益这块处女地。经过许多了解和接触和实习,觉得我对公益的兴趣与日俱增,想要好好深入,可是国内没有这个专业,而国外这个专业很成熟了。又因为我讨厌当时的大学觉得没有好好体验一下纯正的学术和大学氛围,因此埋下了想出国的种子,想法很简单,出国好好学非盈利管理,要么把好的理论知识带回国要么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思考了一个学期,在某个五一回家的时候和爸妈谈了很久,他们同意了。
大三就开始了出国考试的阶段。因为从来没有真正努力去考过试,这次是我自己想要的所以我很认真。我室友现在告诉我,当年我准备GRE的时候,她都不敢打扰我,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十点多才回寝室,每天每天很严肃。虽然我GRE成绩不好,但我很开心我的努力过程,完全没有别人说的有人不怎么努力就有高分的变态心里。我考的是最后一次旧的GRE,机考的时候要去长沙考,还和爸妈和同学一起在长沙玩了一圈。当时最纠结的是找不找中介,各个中介我都问遍了,去美国至少要三万。尼玛,三万够我申请三十所学校了。当时很纠结,因为爸妈不懂,学校出国的也不多,我连个咨询的人都没有。因为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教导下我自认为一直是一个挺节省的小孩,花钱原则就是“只求性价比”,要么花高价就要用很久,要么花低价也可以用很久。觉得找中介性价比太低,我最终决定全部自己操办。后来想想,这段经历为在国外的生活提供了许多参照和帮助。
在这期间,刚刚开始的时候最为折磨人。一面,我什么都不懂,要自己各种收集出国资料,什么流程,什么选校,什么准备资料,什么文书写作;另一面,我要准备GRE考试,不怎么努力的人要他天天从早到晚去看书做题虽说心里很有动力,但智力和身体一直在抗议;第三方面,当时我爸妈还不是很支持我这个决定,仍在劝说我好好考个国内的研究生,我心理压力很大。某一天我鼓足勇气打电话给爸妈说到存款证明的事情,希望他们能够提早准备,但自己说也说不明白为什么要提早准备,我爸吼了一句“叫你好好考研你不考,搞些这个自己都弄不懂的东西!”就撂电话了。然后我就一个人在外经楼顶坐着哭了。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当时哭那么久在想什么,只记得靠着门背哭的我吓到了一个出门的保安大姐,大姐尖叫一声后关切让我别哭,说世界上好人多等云云。让我破涕为笑了。
当我一个人默默奋斗到写文书的时候,爸爸妈妈觉得劝阻我没希望了,也开始支持我了,只是希望我能够学个有就业前景的专业,我表示理解。最搞笑的插曲是,当我拿到结果后,我爸爸还是要我报考事业单位考试,我报名了,但没有通过资料审核。后来的感觉就没有多轰轰烈烈了,寄资料,等结果,去西安,收到结果,考专八,找实习,买机票,回校毕业,去签证,坐飞机,起飞。
个中滋味,冷暖自知。我做的决定不仅关乎我自己,也关乎我的家人,因此我要负责任的践行我最初的想法,我说服爸妈时说过的想法,我找实习时告诉主管的我的想法,也是我说服自己去走这一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