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戏
早在学校的时候,就听到类似这样的说法“25岁之前应该……30岁之后应该……”
那些成功人士总结出来的,对当时还处于社会懵懂期的我来说,是灵魂的指引。
很不幸的是,今年我足足26岁了。
如今,也早已忘了那些金玉良言,更无从说起,我做了几点、获得了什么。
当年龄像变数字戏法一样时,很难想像从前扳着手指过的日子。
对数字的敏感,还是源于上次更新简历。
毕业的4年,到最后仅仅化成了一个数字。
这足够让大学时光再来一轮。
人越大,往回看,走的都相似。
第一个起点,6年小学,3年中学,3年高中,4年大学……
当时,我们还没有幼儿园,叫学前班;当时,小学还没有6年制,我幸运的逃过了;当时,思想不正,高考又复读了1年;转眼间,大学生活已成过往。
第二个起点,工作第1年、2年、3年、4年……数字仍会继续
每个数字背后,只依稀记得一些事件、片断,就像每年春节回家一样,没有变化、年复一年。
人年龄尚小时,是不会用数字几年来形容自己的。只会说,那是我读几年级的时候。
人年龄渐长了,越来越爱这样形象自己,我在哪里呆了几年,又跳到哪里呆了几年。或是我在某一行,做了多少多少年,咋听起来很有沉淀感。
这里面,透出一种心态。
小时候的我们,习惯用几年级,表示自己一年比一年成大了、变高了。
成年后的我们,只能说我工作几年了,那你敢说每一年较前一年有高一级么,有进步么。
数字,只能说明我们经历了,但不能说收获。
我现在困惑,一方面是自己年龄的数字越来越大,工作的年限越来越大,一方面是怀疑自己有没有比以前变得进步了、领略了、豁达了。
那些成功人士总结出来的,对当时还处于社会懵懂期的我来说,是灵魂的指引。
很不幸的是,今年我足足26岁了。
如今,也早已忘了那些金玉良言,更无从说起,我做了几点、获得了什么。
当年龄像变数字戏法一样时,很难想像从前扳着手指过的日子。
对数字的敏感,还是源于上次更新简历。
毕业的4年,到最后仅仅化成了一个数字。
这足够让大学时光再来一轮。
人越大,往回看,走的都相似。
第一个起点,6年小学,3年中学,3年高中,4年大学……
当时,我们还没有幼儿园,叫学前班;当时,小学还没有6年制,我幸运的逃过了;当时,思想不正,高考又复读了1年;转眼间,大学生活已成过往。
第二个起点,工作第1年、2年、3年、4年……数字仍会继续
每个数字背后,只依稀记得一些事件、片断,就像每年春节回家一样,没有变化、年复一年。
人年龄尚小时,是不会用数字几年来形容自己的。只会说,那是我读几年级的时候。
人年龄渐长了,越来越爱这样形象自己,我在哪里呆了几年,又跳到哪里呆了几年。或是我在某一行,做了多少多少年,咋听起来很有沉淀感。
这里面,透出一种心态。
小时候的我们,习惯用几年级,表示自己一年比一年成大了、变高了。
成年后的我们,只能说我工作几年了,那你敢说每一年较前一年有高一级么,有进步么。
数字,只能说明我们经历了,但不能说收获。
我现在困惑,一方面是自己年龄的数字越来越大,工作的年限越来越大,一方面是怀疑自己有没有比以前变得进步了、领略了、豁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