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什么样的语言环境
By Cheka
十年前,我跑到欧洲小国比利时,读书连工作,呆了3年多。
比利时分成南北两块,北方说荷兰语,南部说法语,首都布鲁塞尔也主要说法语。我住在讲荷兰语的小城鲁汶,每天坐火车去讲法语的布鲁塞尔上班,大家猜猜看,三年以后,我的荷兰语和法语哪个更好?
答案是一样好,因为我一样都不会说。
我当然也曾信誓旦旦信心满满的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处于相应的环境,这个语言还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好起来嘛。但事实是,这个环境对我一点用都没有,因为我总是可以借助英语或者肢体比划凑合着过日子(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公司里是全部说英语的),虽然这多少给生活带来麻烦,但是相比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难度,看不懂广告之类生活问题总归是小麻烦。
于是在几年里,我无数次成功的通过忍受一些小麻烦规避掉学门新外语这个大麻烦,但最终积累了一个大大的遗憾——我浪费了更深入的体验一段异国生活的机会。
据我了解,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一些去英语国家的学生身上,因为刚过去的时候英语不够好,他们就越是不敢说,越只愿意和中国人扎堆,英语甚至还退步了。
很多人都觉得,只要把自己丢到英国美国,在那个语言环境里,没办法了,英语不得不好起来。但实际上届时你不会没有办法的,办法多得很,除非你自己逼自己,没人能真正逼得了你。
说到扇贝上来,不少用户很不满意扇贝阅读不提供翻译,所以我们每天都会从微博,反馈,论坛里收到要求我们将扇贝阅读变成双语阅读。
我们的回答是——就不。
你们的初衷是好的,先看英文,再对比中文,看看自己理解的对不对。但是我敢保证,如果扇贝提供双语阅读,你们没看两句英文就会去看中文,然后顺便多看一点,再去看英文,如此反复到结尾,最后觉得自己貌似看懂了。
所以我们偏不提供译文,你觉得不明白那就再努力看一下,单词不会点一下呗,立刻就能告诉你意思,现在甚至连词组都可以很智能的帮你查出来了;如果是句子太复杂,你可以到论坛上问啊,如果在上学去问老师也可以。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译文?
最坏情况,就算有局部你真的看不懂了,你可以猜,再猜不出来就拉倒好了。你刚开始看中文的报纸和书籍的时候,也不会每字每句都明白的,但只要坚持读下去,阅读能力早晚会锻炼出来。
换个角度,想象你就在美国吧,每天就只有硬着头皮去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你想都不会去想别人应该提供一个双语版给你不是么?这是啥,这不就是语言环境么?
假设你已经有了两三千词汇量,认认真真在扇贝每天读两三篇新闻或者其他文章,坚持一个月,哪怕初期懵懵懂懂,但是30天以后你一定会感觉到实实在在的进步。道理很简单,你啃下了几十上百篇真正的原文文章,一定比你过去几年十几年看了几百上千篇双语文章效果要好得多——因为你所谓双语阅读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根本就是在汉语阅读啊。
这篇文章放在这里,照了我的话实打实做的,一个月后有效果请再来点个赞,如果没效果,就来骂我好了。
十年前,我跑到欧洲小国比利时,读书连工作,呆了3年多。
比利时分成南北两块,北方说荷兰语,南部说法语,首都布鲁塞尔也主要说法语。我住在讲荷兰语的小城鲁汶,每天坐火车去讲法语的布鲁塞尔上班,大家猜猜看,三年以后,我的荷兰语和法语哪个更好?
答案是一样好,因为我一样都不会说。
我当然也曾信誓旦旦信心满满的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处于相应的环境,这个语言还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好起来嘛。但事实是,这个环境对我一点用都没有,因为我总是可以借助英语或者肢体比划凑合着过日子(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公司里是全部说英语的),虽然这多少给生活带来麻烦,但是相比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难度,看不懂广告之类生活问题总归是小麻烦。
于是在几年里,我无数次成功的通过忍受一些小麻烦规避掉学门新外语这个大麻烦,但最终积累了一个大大的遗憾——我浪费了更深入的体验一段异国生活的机会。
据我了解,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一些去英语国家的学生身上,因为刚过去的时候英语不够好,他们就越是不敢说,越只愿意和中国人扎堆,英语甚至还退步了。
很多人都觉得,只要把自己丢到英国美国,在那个语言环境里,没办法了,英语不得不好起来。但实际上届时你不会没有办法的,办法多得很,除非你自己逼自己,没人能真正逼得了你。
说到扇贝上来,不少用户很不满意扇贝阅读不提供翻译,所以我们每天都会从微博,反馈,论坛里收到要求我们将扇贝阅读变成双语阅读。
我们的回答是——就不。
你们的初衷是好的,先看英文,再对比中文,看看自己理解的对不对。但是我敢保证,如果扇贝提供双语阅读,你们没看两句英文就会去看中文,然后顺便多看一点,再去看英文,如此反复到结尾,最后觉得自己貌似看懂了。
所以我们偏不提供译文,你觉得不明白那就再努力看一下,单词不会点一下呗,立刻就能告诉你意思,现在甚至连词组都可以很智能的帮你查出来了;如果是句子太复杂,你可以到论坛上问啊,如果在上学去问老师也可以。所以,为什么一定要译文?
最坏情况,就算有局部你真的看不懂了,你可以猜,再猜不出来就拉倒好了。你刚开始看中文的报纸和书籍的时候,也不会每字每句都明白的,但只要坚持读下去,阅读能力早晚会锻炼出来。
换个角度,想象你就在美国吧,每天就只有硬着头皮去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你想都不会去想别人应该提供一个双语版给你不是么?这是啥,这不就是语言环境么?
假设你已经有了两三千词汇量,认认真真在扇贝每天读两三篇新闻或者其他文章,坚持一个月,哪怕初期懵懵懂懂,但是30天以后你一定会感觉到实实在在的进步。道理很简单,你啃下了几十上百篇真正的原文文章,一定比你过去几年十几年看了几百上千篇双语文章效果要好得多——因为你所谓双语阅读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根本就是在汉语阅读啊。
这篇文章放在这里,照了我的话实打实做的,一个月后有效果请再来点个赞,如果没效果,就来骂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