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痕
江南总是那么依恋烟雨,就好像诗人们总也忘不掉江南。
每个夏天好像都会下这样一场雨,这一场雨总是打在繁茂的香樟树上,泥土被浇灌得腥气更重,雨中总是匆匆走过的年轻人,双手向雨打来的方向擎着伞,风总是那么温柔,也会忽然变得狂野,来了一拨年轻人,走了,又来了一拨,我站在阳台上无望的看着,忽然扭头问旁边的朋友,会不会以后很多年我们都见不到江南的雨了,他没有说话。
张国荣在《东邪西毒》里有着一段独白:每次下雨,我就会想起一个人,她曾经很喜欢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每次我要离开她远行的时候,天都会下雨,她说是因为她不高兴。后来她嫁给了我哥哥,她结婚那天,我离开了白驼山。
这段话很让我动容,自己也找不出原因,下雨了脑海里就会自然的浮现出这段。就好像王小波说,你好啊,银河。我总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情话,可能是它太过于朴素了吧。
下雨的天气,心是很沉的,沉到了不想看功课,午后糊里糊涂的睡上一觉是不错的,最好是捧本小说,那种书脊很厚打开后书的两边会自然的垂下来的,沉进去,旁观里面人物的苦难与焦灼,整个人就好像沉入深海一般,沉重的呼不出一口气。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一样,而苦难却又千百种。我很难界定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中学的时候读到“少年不识愁滋味”,心想以后的自己会越来越忧愁吧,可是现在呢,已经太久太久不知道什么的愁了,有的只是焦虑,烦躁,甚至忧郁。看喜剧不会笑,看惊悚不会叫,有话要说时却常常忽然转身,默默走掉。就是这样的。
那么多的人与事纷至沓来,自己仿佛一个撑伞雨中的人,刚不慎踩进一汪水坑还没来得及说句卧槽,就要赶紧把倾斜的伞撑好,因为不知道下次一阵风会把雨水从那边刮过来。
还是很欣赏东坡的诗,他写过一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多好啊,多难啊。
下雨天还有一句歌词总会不自觉的哼在嘴边:雨会下雨会停,这是不变的道理,夜空中北极星,迷路的人不恐惧。
其实看看,也没有那么难。青春也好,人生也罢,不都这样么。
又是一年高考,又是一年毕业季。时间好像在人生的坐标轴上做加速运动似得,我们那年的这个时候也是下着雨,雨中的人匆匆过。高三,高考,真的像过来人们颂扬的那么美好么,我记得那时也写周记之类的,说午间休息的时候做完练习题,推开教室的们,看到外面的阳光灿烂,而回首却是夹杂着汗腥味饼干咖啡味的昏暗教室,自己就像是某种从冬眠中偶然惊醒的啮齿动物,喘了口气又缩回洞中。其实让我们流连的是一起吃苦的同学以及那段苦逼以及傻逼的青春。
毕业班就好像一堵墙,他们倒了散了就该下届面临离别。墙还在的时候我们可以躲在后面恣意的蹉跎,墙倒了就好像自己到了悬崖的边缘,手足无措起来。明年就将迎来自己的第四个毕业季,不懂从哪个时刻开始的,会忽然的心慌,不知道将来干什么好。要是刚来时能料想到今日的状况,当时也许就不会怎样怎样。有趣的是,事情从来都是这样,在未预料到的时候慢慢驶来,临了红灯忽然一个急刹,自己被吓得翻江倒海。这也许就是我为什么一直是个庸人的缘故吧。
佛家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人生这座山,太难看的清了。我时常懊恼自己为什么活在一个上帝死了的时代。多坏啊。没有神来帮你,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唯有自己是自己的上帝,凡事皆由自我选择,自我判断,或者说是独立思考。这当然是好事,甚至有不少人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培养这个能力不简单,尤其在其被摧毁后重建更难。重建心灵的自由,思考的独立,尚是可能的话,那么要一个人心中死去的上帝复活,简直比让一个太监重新成为一个正常人更加艰难。
我们以为社会美好,我们以为人生绚丽,然后发现社会丑恶,人生艰险,山已经不是山,山何时在眼中还是山呢?
或许一开始就把人生看成是苦难重重的,或许会好些。
如此面对困境或许会更加坦然。也更能发现生命中的美好。养尊处优的人根本不会在意一缕阳光有多温暖,呼吸一口空气是多么的香甜,出暖花开,万物潮兴潮涨,皆为美好。而对于一个贫瘠的人,冬天的阳光是最好的棉衣,虫鸣鸟叫是最动听的旋律,自然是美的。也许正因为如此,加缪才写出即便死了,阳光始终照耀着我们的身骨这样的句子吧。
一个人住有一阵子了。
早晨要定两个时间的闹钟,以防第一次响时起不来。下午一个人穿好鞋子跑步,操场上是带孩子出来放风的教职工,熙熙攘攘,即便是健身房,有的是机器单调的轰鸣,回来脱掉鞋子,会听到楼上有人在练钢琴,曲子是很熟悉的曲子,坐着默默听会儿,然后冲澡。像这样的夜晚,也许下雨也许天晴,我都很难说服自己去吃饭,是怎么样的状态,关上斗室的灯,然后锁上两道门锁,去小店里要一碗青椒肉丝盖浇饭还是一碗鸭血粉丝汤,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然后自己慢慢把东西吃掉,在灰溜溜的回到住所,旋开两道锁,又回到空气凝滞的屋子里。更多是时候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就坐在那边,什么都不想,我不相信什么尼古丁的作用,其实就好像是港台剧里面常有的桥段,说“心情不好?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吃。”我好想自己这样就会开心起来,看说对自己说,可以了,看书去吧。
会发现原来自己变得爱去教室上课了。就和有人喜欢怀念高三一样,不过是那些与大家生活在一起的片段让你感觉舒服。聊聊天,其实鲜有实质性的内容,多半是插科打诨,但会感觉很好。人终究还是猴子啊。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六月的某个夜晚,从图书馆走出来,和朋友在湖中的木亭里一根接一根的抽烟,一句没一句的聊天,看着对面灯火辉煌的图书馆,看着黑暗的四周,水的周围有人打着手电,套鞋踩在水里发出刷刷的声音,有鱼儿噗嗤一声的跃出水面,水面是灯火的倒影,会发现湖的对面偶尔也窜出一朵打火机擦出的火花,原来黑暗中远不止我们几个。
渐渐会听懂李志唱的那句“我们生来就是孤独”,那些在乐评里说自己听这首歌时痛哭流涕的人或许真的不是无病呻吟。
故事的最后,欧阳锋喝了那坛醉生梦死。没过多久,回到了白驼山。
每个夏天好像都会下这样一场雨,这一场雨总是打在繁茂的香樟树上,泥土被浇灌得腥气更重,雨中总是匆匆走过的年轻人,双手向雨打来的方向擎着伞,风总是那么温柔,也会忽然变得狂野,来了一拨年轻人,走了,又来了一拨,我站在阳台上无望的看着,忽然扭头问旁边的朋友,会不会以后很多年我们都见不到江南的雨了,他没有说话。
张国荣在《东邪西毒》里有着一段独白:每次下雨,我就会想起一个人,她曾经很喜欢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每次我要离开她远行的时候,天都会下雨,她说是因为她不高兴。后来她嫁给了我哥哥,她结婚那天,我离开了白驼山。
这段话很让我动容,自己也找不出原因,下雨了脑海里就会自然的浮现出这段。就好像王小波说,你好啊,银河。我总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情话,可能是它太过于朴素了吧。
下雨的天气,心是很沉的,沉到了不想看功课,午后糊里糊涂的睡上一觉是不错的,最好是捧本小说,那种书脊很厚打开后书的两边会自然的垂下来的,沉进去,旁观里面人物的苦难与焦灼,整个人就好像沉入深海一般,沉重的呼不出一口气。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总是一样,而苦难却又千百种。我很难界定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中学的时候读到“少年不识愁滋味”,心想以后的自己会越来越忧愁吧,可是现在呢,已经太久太久不知道什么的愁了,有的只是焦虑,烦躁,甚至忧郁。看喜剧不会笑,看惊悚不会叫,有话要说时却常常忽然转身,默默走掉。就是这样的。
那么多的人与事纷至沓来,自己仿佛一个撑伞雨中的人,刚不慎踩进一汪水坑还没来得及说句卧槽,就要赶紧把倾斜的伞撑好,因为不知道下次一阵风会把雨水从那边刮过来。
还是很欣赏东坡的诗,他写过一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多好啊,多难啊。
下雨天还有一句歌词总会不自觉的哼在嘴边:雨会下雨会停,这是不变的道理,夜空中北极星,迷路的人不恐惧。
其实看看,也没有那么难。青春也好,人生也罢,不都这样么。
又是一年高考,又是一年毕业季。时间好像在人生的坐标轴上做加速运动似得,我们那年的这个时候也是下着雨,雨中的人匆匆过。高三,高考,真的像过来人们颂扬的那么美好么,我记得那时也写周记之类的,说午间休息的时候做完练习题,推开教室的们,看到外面的阳光灿烂,而回首却是夹杂着汗腥味饼干咖啡味的昏暗教室,自己就像是某种从冬眠中偶然惊醒的啮齿动物,喘了口气又缩回洞中。其实让我们流连的是一起吃苦的同学以及那段苦逼以及傻逼的青春。
毕业班就好像一堵墙,他们倒了散了就该下届面临离别。墙还在的时候我们可以躲在后面恣意的蹉跎,墙倒了就好像自己到了悬崖的边缘,手足无措起来。明年就将迎来自己的第四个毕业季,不懂从哪个时刻开始的,会忽然的心慌,不知道将来干什么好。要是刚来时能料想到今日的状况,当时也许就不会怎样怎样。有趣的是,事情从来都是这样,在未预料到的时候慢慢驶来,临了红灯忽然一个急刹,自己被吓得翻江倒海。这也许就是我为什么一直是个庸人的缘故吧。
佛家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人生这座山,太难看的清了。我时常懊恼自己为什么活在一个上帝死了的时代。多坏啊。没有神来帮你,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唯有自己是自己的上帝,凡事皆由自我选择,自我判断,或者说是独立思考。这当然是好事,甚至有不少人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培养这个能力不简单,尤其在其被摧毁后重建更难。重建心灵的自由,思考的独立,尚是可能的话,那么要一个人心中死去的上帝复活,简直比让一个太监重新成为一个正常人更加艰难。
我们以为社会美好,我们以为人生绚丽,然后发现社会丑恶,人生艰险,山已经不是山,山何时在眼中还是山呢?
或许一开始就把人生看成是苦难重重的,或许会好些。
如此面对困境或许会更加坦然。也更能发现生命中的美好。养尊处优的人根本不会在意一缕阳光有多温暖,呼吸一口空气是多么的香甜,出暖花开,万物潮兴潮涨,皆为美好。而对于一个贫瘠的人,冬天的阳光是最好的棉衣,虫鸣鸟叫是最动听的旋律,自然是美的。也许正因为如此,加缪才写出即便死了,阳光始终照耀着我们的身骨这样的句子吧。
一个人住有一阵子了。
早晨要定两个时间的闹钟,以防第一次响时起不来。下午一个人穿好鞋子跑步,操场上是带孩子出来放风的教职工,熙熙攘攘,即便是健身房,有的是机器单调的轰鸣,回来脱掉鞋子,会听到楼上有人在练钢琴,曲子是很熟悉的曲子,坐着默默听会儿,然后冲澡。像这样的夜晚,也许下雨也许天晴,我都很难说服自己去吃饭,是怎么样的状态,关上斗室的灯,然后锁上两道门锁,去小店里要一碗青椒肉丝盖浇饭还是一碗鸭血粉丝汤,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然后自己慢慢把东西吃掉,在灰溜溜的回到住所,旋开两道锁,又回到空气凝滞的屋子里。更多是时候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就坐在那边,什么都不想,我不相信什么尼古丁的作用,其实就好像是港台剧里面常有的桥段,说“心情不好?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吃。”我好想自己这样就会开心起来,看说对自己说,可以了,看书去吧。
会发现原来自己变得爱去教室上课了。就和有人喜欢怀念高三一样,不过是那些与大家生活在一起的片段让你感觉舒服。聊聊天,其实鲜有实质性的内容,多半是插科打诨,但会感觉很好。人终究还是猴子啊。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六月的某个夜晚,从图书馆走出来,和朋友在湖中的木亭里一根接一根的抽烟,一句没一句的聊天,看着对面灯火辉煌的图书馆,看着黑暗的四周,水的周围有人打着手电,套鞋踩在水里发出刷刷的声音,有鱼儿噗嗤一声的跃出水面,水面是灯火的倒影,会发现湖的对面偶尔也窜出一朵打火机擦出的火花,原来黑暗中远不止我们几个。
渐渐会听懂李志唱的那句“我们生来就是孤独”,那些在乐评里说自己听这首歌时痛哭流涕的人或许真的不是无病呻吟。
故事的最后,欧阳锋喝了那坛醉生梦死。没过多久,回到了白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