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而感到痛心)
再回到这个小镇的时候天空已下起了冷冷的雨,走了几步夜路,风就已吹得脸颊有些刺痛。
好不容易钻进自己的屋子,抖一抖身上的雨水,才发现母亲已经为我多点了一盏暖气灯,心中不禁变得温暖起来。走回家的路不是很长,夜间也看得不是很清晰,可是我依旧感觉到了前些日子在这里燃放过鞭炮的气味。于是我问母亲,住前面几排的那个老金怎么样了。母亲没有回答,只是为我暖了碗汤,转身又走进厨房里去了。母亲最怕的就是问及丧事。我难得回家一回,她不想冲掉我的喜气。老金如果走了就真是走了。她所避讳的事情从来都只字不提。
这人死就如同灯灭,满目荒凉。
老金是我自小就认识的老头。他幽默风趣,天真得像个孩子,手里整天抱着一个小盒子在院落里悠闲地逛着,甚是百无聊赖。院落里的年轻人大都出去谋自己的事业了,看这样一个有几分固执和疯癫的老头整天晃着也不禁起另一种反感。每家每户点起灯,在吃饭的时候总会数落他几句,说他年轻的时候还算有几分技艺,现今老了况且又没有子女,一个人孤苦伶仃甚至可怜。可怜是可怜,但终究没有人会去理会他。前些年我还遇见过他几次,在一个温暖的冬日,他依靠在门前,眼睛半睁半闭着,一副快要昏死过去的模样。我看着眼前的他,许久说不出话来。他手里紧紧地揣着一个盒子,生怕被人抢走。那是他年轻时候的生计,现今许是连人问都懒得一问的一种活儿。现在的孩子乐趣多,有电影、电视和电脑,中年人大多忙于生活,下班回来就恨不得早早地吃上一顿晚饭。一些家里还算过得去的老人都去了敬老院,过不下去的也已经早早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办了点简单的丧失,草草埋葬。只有老金一个孤独地守着自己手里的活,抱着它寸步不离,好似紧紧搂着一个伴随了他终生的恋人。老金的这份痴情也难能可贵,但人们对于他还是厌恶多于同情。他就像一直失去灵魂的丧尸在院子里飘来荡去,没有着落和目的。
老金看着我长大,我也看着老金一日日地老去,等到我上中学的时候在校门口遇见老金的时候也觉得他寒酸,不敢直视,更别说叫他了。那时候我低着头快步走开,像做贼一样,险些被认出来。等我确定他没有看见我的时候才稍微舒了一口气,我回头看见他佝偻着的身躯时我才真正是意识到老金是真的老了。人的衰老真的是一瞬间的事情。我望着老金的背影,觉得有股冷风吹过,不禁打了个寒颤。
母亲说我小时候最喜欢到老金家里去,看他做的那些糖人,看他讲解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而老金也最是宠爱我,好几次都直接叫我孩子,有几次他还把我领到他的内屋里去,拿出来自己珍藏的一套“宝贝“。小时候我不懂这些东西,直接伸手去摸,有几次愣是把他塑起来的人物给捏得变形,老金也笑着说道: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他眯着眼睛的样子像是一个慈祥的父亲。而别的孩子连见识到他米塑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要是他弄坏了老金悉心珍藏的东西会是什么情景。老金对我好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在心头,不敢忘记。
老金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塑糖人的高手,他不仅会吹糖人还捏得一手好米塑。从一些零星的言语和模糊的记忆中我仿佛可以看见老金年轻时吹糖人、捏米塑的情形。老金的手很是灵活,这份灵活一直到年老的时候还保留着。前些年老金还没有完全呆傻,每当天晴他就早早地起来,搬出自己的手工工具,开始一天的忙活。老金吹糖人一直尽心尽力。他从桶里取出一块滚烫的糖,然后飞快地绕在一根管子上,张开他那张小小的嘴卖力地吹着。老金鼓起自己的肚子,一半弯着腰,两片脸颊涨得红红的,十分有趣,周围若是有孩子在看着就不禁会对他嬉戏打闹一番。他也不会在意,灵活的手拿着木棒在飞快地舞弄着,不一会儿就会吹出一个个姿态万千的可爱的人物来,惟妙惟肖,甚是可爱和羡慕。然后老金把它们一个个地排好,说是要给它们吹口仙气,待他做完,这些糖水做的人物就在孩子们的指尖上灵动地舞蹈着,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老金吹糖人的真是当地的一绝,他把这看做自己的生活。对于米塑老金就更为尽心了,有时候可以很容易地看见他对着他们做好的人物发呆,深入自己奇妙的幻觉世界里无法自拔,然后脸上挂着一副迷茫的神情。米塑和吹糖人有几分类似,都是耍耍手指间灵巧的活。但二者之间又有一些的不同。米塑比吹糖人更困难,要有较好的美学和绘画功底,对传说中的人物要有一份自己的见解。米塑不像糖人,只有一种颜色,米塑的世界里各色人物形态万千,变化多端,都有自己彩色的衣服和精美的发饰。米塑人物的眼神有的忧郁,有的迷茫,有的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有的呈现出一种避世消极的态度。这世间的芸芸众生都能够在老金手里活了起来。老金创造的就是这世间再普通不过的生命。这世界的一方剪影在老金创造的这个舞台上得以自由地舞蹈和说话。
老金有一手绝活,有一件不向外人展示的宝贝。前几年我拜访他的时候,他的身体还算健朗,我送了一些干货和一些补品给他。他说干货味道不错,有回忆的味道,很是满足,至于补品就不用了,他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不抱太多的希望,吃了也是一种浪费。老金为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的乐趣,况且他又无子女,我觉得他的过于客气了。聊了一些时间,他拿出一套隋唐人物来,又示意我拿到一块大一点的木板上仔细地看。我把它们一个个地排列出来。老金家里能找到的木板不大却是一个不小的舞台,那些尘封千年的往事和传说又重新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寒面银枪俏罗成。”老金拿起一种一个模样清秀的人物笑着指着给我看。随后他又起来一个人物—这个我认得是秦琼。秦琼的一对金锏现在只剩下了一个,老金说其中一个是我小时候弄断的。当时的我苦得哇哇大叫,老金说自己没有孩子也最见不得孩子哭,后来拿了把糖递给我吃。我马上又破涕为笑,老金说,虽小小年纪却也有几分心机。于是老金愈发觉得小时候的我讨人喜欢。老金说到这里眼神似有几分闪烁,当年睁着大眼睛巴望着他的孩子如今也为人父了,名下有家公司,不再稚气更不会巴望着他手里的这些过时的破玩意了。可是他总是不忍心扔掉,等老金中风之后他依旧嘴里念念有词,会回来的,会回来的。那天走的时候老金送给我一个宇文成都的米塑玩意。胯下赤炭火龙驹,手握凤翅镏金镗,千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天宝将军宇文成都,他曾是我日思夜想要得到的人物,如今梦想成真,我却只有酸楚。
我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这时又下起了雨来,淅淅沥沥的声音随着雨丝飘进我的房间内。这时候母亲已经为我熬好了木耳枸杞羹,她慢慢地端进来放到我的桌前,把窗户关好叮嘱我早些睡。
我点点头。“羹烫,等等喝吧。”我飞快地跑下楼梯,走到贮藏室里翻寻老金送我的那只“宇文成都”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儿时的梦想就如同这位民间老手工艺人的逝去,被掩盖在了无声的黑暗中。
在恍惚里我看到前些日子给老金送葬时的情形:几个身着黑衣的人举着几面灵旗冒着大雨快步走着,口中念念有词似乎是一句:“西方诸神开路……”
老金被一卷草席裹去了自己的生命,他的隋唐演义米塑被人随意地丢弃在一边。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我向邻居仔细询问当天送老金出门时的情形,邻居不多说,只是补了一句:只是可怜他罢了。等我问及有没有看到他的那些米塑雕像的时候,大家都说没有看到。手工艺品已经如此,况且去何处寻找有学这门手艺的人呢?
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禁涌过一阵阵的酸楚。愿在天堂的老金带着他的那个梦一路好走。
好不容易钻进自己的屋子,抖一抖身上的雨水,才发现母亲已经为我多点了一盏暖气灯,心中不禁变得温暖起来。走回家的路不是很长,夜间也看得不是很清晰,可是我依旧感觉到了前些日子在这里燃放过鞭炮的气味。于是我问母亲,住前面几排的那个老金怎么样了。母亲没有回答,只是为我暖了碗汤,转身又走进厨房里去了。母亲最怕的就是问及丧事。我难得回家一回,她不想冲掉我的喜气。老金如果走了就真是走了。她所避讳的事情从来都只字不提。
这人死就如同灯灭,满目荒凉。
老金是我自小就认识的老头。他幽默风趣,天真得像个孩子,手里整天抱着一个小盒子在院落里悠闲地逛着,甚是百无聊赖。院落里的年轻人大都出去谋自己的事业了,看这样一个有几分固执和疯癫的老头整天晃着也不禁起另一种反感。每家每户点起灯,在吃饭的时候总会数落他几句,说他年轻的时候还算有几分技艺,现今老了况且又没有子女,一个人孤苦伶仃甚至可怜。可怜是可怜,但终究没有人会去理会他。前些年我还遇见过他几次,在一个温暖的冬日,他依靠在门前,眼睛半睁半闭着,一副快要昏死过去的模样。我看着眼前的他,许久说不出话来。他手里紧紧地揣着一个盒子,生怕被人抢走。那是他年轻时候的生计,现今许是连人问都懒得一问的一种活儿。现在的孩子乐趣多,有电影、电视和电脑,中年人大多忙于生活,下班回来就恨不得早早地吃上一顿晚饭。一些家里还算过得去的老人都去了敬老院,过不下去的也已经早早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办了点简单的丧失,草草埋葬。只有老金一个孤独地守着自己手里的活,抱着它寸步不离,好似紧紧搂着一个伴随了他终生的恋人。老金的这份痴情也难能可贵,但人们对于他还是厌恶多于同情。他就像一直失去灵魂的丧尸在院子里飘来荡去,没有着落和目的。
老金看着我长大,我也看着老金一日日地老去,等到我上中学的时候在校门口遇见老金的时候也觉得他寒酸,不敢直视,更别说叫他了。那时候我低着头快步走开,像做贼一样,险些被认出来。等我确定他没有看见我的时候才稍微舒了一口气,我回头看见他佝偻着的身躯时我才真正是意识到老金是真的老了。人的衰老真的是一瞬间的事情。我望着老金的背影,觉得有股冷风吹过,不禁打了个寒颤。
母亲说我小时候最喜欢到老金家里去,看他做的那些糖人,看他讲解那些千奇百怪的故事。而老金也最是宠爱我,好几次都直接叫我孩子,有几次他还把我领到他的内屋里去,拿出来自己珍藏的一套“宝贝“。小时候我不懂这些东西,直接伸手去摸,有几次愣是把他塑起来的人物给捏得变形,老金也笑着说道: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他眯着眼睛的样子像是一个慈祥的父亲。而别的孩子连见识到他米塑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要是他弄坏了老金悉心珍藏的东西会是什么情景。老金对我好这份恩情我一直记在心头,不敢忘记。
老金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塑糖人的高手,他不仅会吹糖人还捏得一手好米塑。从一些零星的言语和模糊的记忆中我仿佛可以看见老金年轻时吹糖人、捏米塑的情形。老金的手很是灵活,这份灵活一直到年老的时候还保留着。前些年老金还没有完全呆傻,每当天晴他就早早地起来,搬出自己的手工工具,开始一天的忙活。老金吹糖人一直尽心尽力。他从桶里取出一块滚烫的糖,然后飞快地绕在一根管子上,张开他那张小小的嘴卖力地吹着。老金鼓起自己的肚子,一半弯着腰,两片脸颊涨得红红的,十分有趣,周围若是有孩子在看着就不禁会对他嬉戏打闹一番。他也不会在意,灵活的手拿着木棒在飞快地舞弄着,不一会儿就会吹出一个个姿态万千的可爱的人物来,惟妙惟肖,甚是可爱和羡慕。然后老金把它们一个个地排好,说是要给它们吹口仙气,待他做完,这些糖水做的人物就在孩子们的指尖上灵动地舞蹈着,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老金吹糖人的真是当地的一绝,他把这看做自己的生活。对于米塑老金就更为尽心了,有时候可以很容易地看见他对着他们做好的人物发呆,深入自己奇妙的幻觉世界里无法自拔,然后脸上挂着一副迷茫的神情。米塑和吹糖人有几分类似,都是耍耍手指间灵巧的活。但二者之间又有一些的不同。米塑比吹糖人更困难,要有较好的美学和绘画功底,对传说中的人物要有一份自己的见解。米塑不像糖人,只有一种颜色,米塑的世界里各色人物形态万千,变化多端,都有自己彩色的衣服和精美的发饰。米塑人物的眼神有的忧郁,有的迷茫,有的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有的呈现出一种避世消极的态度。这世间的芸芸众生都能够在老金手里活了起来。老金创造的就是这世间再普通不过的生命。这世界的一方剪影在老金创造的这个舞台上得以自由地舞蹈和说话。
老金有一手绝活,有一件不向外人展示的宝贝。前几年我拜访他的时候,他的身体还算健朗,我送了一些干货和一些补品给他。他说干货味道不错,有回忆的味道,很是满足,至于补品就不用了,他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不抱太多的希望,吃了也是一种浪费。老金为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的乐趣,况且他又无子女,我觉得他的过于客气了。聊了一些时间,他拿出一套隋唐人物来,又示意我拿到一块大一点的木板上仔细地看。我把它们一个个地排列出来。老金家里能找到的木板不大却是一个不小的舞台,那些尘封千年的往事和传说又重新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寒面银枪俏罗成。”老金拿起一种一个模样清秀的人物笑着指着给我看。随后他又起来一个人物—这个我认得是秦琼。秦琼的一对金锏现在只剩下了一个,老金说其中一个是我小时候弄断的。当时的我苦得哇哇大叫,老金说自己没有孩子也最见不得孩子哭,后来拿了把糖递给我吃。我马上又破涕为笑,老金说,虽小小年纪却也有几分心机。于是老金愈发觉得小时候的我讨人喜欢。老金说到这里眼神似有几分闪烁,当年睁着大眼睛巴望着他的孩子如今也为人父了,名下有家公司,不再稚气更不会巴望着他手里的这些过时的破玩意了。可是他总是不忍心扔掉,等老金中风之后他依旧嘴里念念有词,会回来的,会回来的。那天走的时候老金送给我一个宇文成都的米塑玩意。胯下赤炭火龙驹,手握凤翅镏金镗,千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天宝将军宇文成都,他曾是我日思夜想要得到的人物,如今梦想成真,我却只有酸楚。
我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这时又下起了雨来,淅淅沥沥的声音随着雨丝飘进我的房间内。这时候母亲已经为我熬好了木耳枸杞羹,她慢慢地端进来放到我的桌前,把窗户关好叮嘱我早些睡。
我点点头。“羹烫,等等喝吧。”我飞快地跑下楼梯,走到贮藏室里翻寻老金送我的那只“宇文成都”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儿时的梦想就如同这位民间老手工艺人的逝去,被掩盖在了无声的黑暗中。
在恍惚里我看到前些日子给老金送葬时的情形:几个身着黑衣的人举着几面灵旗冒着大雨快步走着,口中念念有词似乎是一句:“西方诸神开路……”
老金被一卷草席裹去了自己的生命,他的隋唐演义米塑被人随意地丢弃在一边。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我向邻居仔细询问当天送老金出门时的情形,邻居不多说,只是补了一句:只是可怜他罢了。等我问及有没有看到他的那些米塑雕像的时候,大家都说没有看到。手工艺品已经如此,况且去何处寻找有学这门手艺的人呢?
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禁涌过一阵阵的酸楚。愿在天堂的老金带着他的那个梦一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