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永不老
青春永不老
——写在我20年代的开端
2013.6.5.
This is my perfect day
Hope you never grow old
Forever young
I hope you stay
Forever young...
_Cranberries Never Grow Old
大家好,万年不变的话痨我又重返江湖了。每年这时候发一发,首先满足了我的自我存在感,再者,让关心爱护我多年的大家能与我共同分享这一份我愉快的心情。
我的床友土豆同学是最先发起祝福的人,嘿嘿,朝夕相处,共躺一个床板的盆友是个重情重义的好同志啊。接着,同居快两年的室友们,同窗快两年的同学们,还有各位盆友们也开始快乐地转发起来。因为这么琼瑶的大名,大家多赏脸赐给我“格格”这称号,在此诚实地给大家爆个料,我的小名就是“格格”啦,所以我这个人,里里外外都非常地琼瑶。不过,桃子湖畔两年打磨,我已经成功升级,越来越汉子了,有木有太对不住大家的这一声“格格”啊。其实我是纸薇嬷嬷,快到我碗里来。我大英语五班各位M豆们,现在脑海里依旧闪着我们初识的种种画面,一起军训,一起练英文歌,一起郊游,一起吃饭聚餐爬岳麓山,一起跟隔壁学校的怪咖们联谊,一起早读,一起上课,一起逃课,一起吐槽……既然不是毕业季,我也就不弄那么伤感了,我们都有各自的归属地,但命运给予我们相遇的机会,定当珍惜。
0点0分,电话响起,是我亲爱的小疯子同学,我此刻正躺在床上码字,也多亏移动改善了信号,才能让我们顺利通话。小疯子你是个好可爱的人嘛,你知道我一挂电话,我寝室姐们如何评价你吗?感觉你们俩打电话像女朋友跟男朋友撒娇。当然,我是那个不停哄着你的人。很抱歉不能在这学期带食堂的包子给你吃了,我错了,不该水你的啊。
再刷开微博,当然见到的是我大虾发的微博,与你熟识真的应该感谢微博,还记得你高三那年送我的书叫《微博时代的爱情》。不过我们之间的话,140字怎么能够表达完全?高三那段最困难苦痛绝望失落的日子里,还有和你在一起七里八里,忙里偷闲的小happy.大一大二,这两年,在迷失,坚定,犹豫,忧伤,快乐的日子里的小情绪,都想和你分享。即使是犯二,难过的时候,你只要发“摸摸头”三个字我就觉得好安慰。记得我们共同的梦想,从现在开始好好积累,这一段路一定比我们想象地更精彩。
下面来发发神经,谈谈人生。
为什么我们常说“生日快乐” ?因为我们都是向死而生的,所以每一次的生日都可谓是快乐的,一方面离你修得圆满的日子又近一步,一方面也叫你珍惜手中幸福光景。这叫成长,也可以称为老去。
其实我很想用一个比较文气的词语来形容自己满二十岁,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弱冠”和“及笄”这对词,不过前者只适于男子,而后者我又明显超龄。问过度娘才知道“桃李年华”才是最恰到好处的词语。突然想起和青蛙童鞋一起说过那年我们认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豆蔻年华”,我13岁,她14岁,正还是一个too young,too naive的年纪。一时兴起的周末就会一起跑去各种照大头贴玩,那时候我还是额头完全外露的骚年。辗转这么几年,我的头发是剪了留,留了剪,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来留长却发现头发长了近一年才到肩。纯属瞎折腾。怎么说?人生的不顺意也可以在这里体现出来吧,凡事都有个时机,一旦错失,更改的机会就更为稀少。我们的苦恼和忧伤,大抵都来自这种时间错位的不如意吧。
那我们不可以犯错吗?你不是说犯错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吗?恰恰相反,犯错是可以被允许的,我们的轻狂无知固执偏激曾经无意有意地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了困扰和无奈。那你说,伤害可以避免吗?怎么可以,只要有人就有伤害。那我们怎么办?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吗?噗,你又不是别人,你怎么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啊。我们需要的,是包容与爱吧,爱着每一个有缺点却真实可爱的人,尊重他的选择和意志,我想尽力做到这一点。 琢磨先生也曾说,成长就是能够在了解接触了黑暗面以后以最大的善意与这个世界相处。
原来看朱天心的《击壤歌》,被她想“活到三十岁就准备死去”的观点震慑到,我们都愿意把自己最灿烂光华的一面定格,让它不腐朽,使之永存。这固然好,可即便是这样一个年纪,我也无法做到了无牵挂,绝尘而去。因为我的眼睛依旧盯着这个世界,我的生活还在等待我续写。我无法切断和我周遭人的联系,每一丝每一缕,都是我贪恋这个世界的原因。
蒋勋在《生活十讲》里鼓励青年人在优秀的电影,文学,及各种艺术形式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培养美的感知力和欣赏力。自然,读书是脱俗的方式之一,我也越来越有,不读书就觉得空空然的感受,一向认为开卷有益的自己列了一书单,读书或许真的改变不了命运,但至少可以提供给我们看事情的角度。是非曲直,很少时候是非黑即白的状态,书上作者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也不全是真实,我们至多,是能在离真实最近的地方观看真实。嘿嘿,虽说我桃子湖图书馆设施陈旧,但馆藏中也有不少开启智慧的优良作品。不能因为其外表而嫌弃其内在价值。
接触的信息量越大,我遗忘的速度就越快,就像我只要出门就插上耳机听歌,而且歌隔一周大换一次,但我能记住比并能唱出的歌是少得可怜了。不由得怀念起原来自己熟背周董《七里香》《东风破》的日子来。似乎是节奏太快了的缘故,我们容易被各种潮流冲走,而无暇顾及自身。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到。我有尝试着以更加原始的方式交流沟通,比如写信,一种延时却蕴含着满满感情的方式,也在尝试着与几位笔友通信,实在无暇写信时也会往片友处投递明信片交换心情,这是即时通讯无法带给我的乐趣,距离当然能产生美。
再说到至今有些慌乱的自己,有时候真是无法理解自己的“有所期待”。明明那么显而易见的事情,非要弄得百转千回。小心翼翼是种让我觉得非常不悦的交流方式,那种如履薄冰的交情确实也没有再延续的必要。告别与割舍一直都不是我的长项,我也经常习惯回头,习惯去找寻那些似曾相识的温暖。其实有种人是一定不能做朋友的,因为完全无法平静而又理智地与其对话。这是我的缺点,我无法克服,以至于我在想用文字终止它们的时候,思绪总是会被无端的情绪阻隔而无法继续。逃避仍是我的惯用方法,在我还没有学会接受之前,我也就这么草草原谅了怯懦的自己。
我曾经以为长到过不完的十几岁已经弃我而去了,20年代已然向我张开了臂膀,愿未来的自己,可以善待曾经这么愚钝的自己。
偶尔又听到那首陪我走过高中三年的歌,小红莓的Never grow old,再简单不过的歌词,反复唱着那句Hope you never grow old,然后记忆又会倒回那些个独自坐在公交后排座位眺望倒退风景的时间里。
写了这么多,到头来应该来点个题,想起了我们语言学陈叔叔,一个我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看有点像科林叔的老师,他曾经说:做一个常怀敬畏之意,进取之心,感恩之情的人。
愿你青春永不老。
收!
——写在我20年代的开端
2013.6.5.
This is my perfect day
Hope you never grow old
Forever young
I hope you stay
Forever young...
_Cranberries Never Grow Old
大家好,万年不变的话痨我又重返江湖了。每年这时候发一发,首先满足了我的自我存在感,再者,让关心爱护我多年的大家能与我共同分享这一份我愉快的心情。
我的床友土豆同学是最先发起祝福的人,嘿嘿,朝夕相处,共躺一个床板的盆友是个重情重义的好同志啊。接着,同居快两年的室友们,同窗快两年的同学们,还有各位盆友们也开始快乐地转发起来。因为这么琼瑶的大名,大家多赏脸赐给我“格格”这称号,在此诚实地给大家爆个料,我的小名就是“格格”啦,所以我这个人,里里外外都非常地琼瑶。不过,桃子湖畔两年打磨,我已经成功升级,越来越汉子了,有木有太对不住大家的这一声“格格”啊。其实我是纸薇嬷嬷,快到我碗里来。我大英语五班各位M豆们,现在脑海里依旧闪着我们初识的种种画面,一起军训,一起练英文歌,一起郊游,一起吃饭聚餐爬岳麓山,一起跟隔壁学校的怪咖们联谊,一起早读,一起上课,一起逃课,一起吐槽……既然不是毕业季,我也就不弄那么伤感了,我们都有各自的归属地,但命运给予我们相遇的机会,定当珍惜。
0点0分,电话响起,是我亲爱的小疯子同学,我此刻正躺在床上码字,也多亏移动改善了信号,才能让我们顺利通话。小疯子你是个好可爱的人嘛,你知道我一挂电话,我寝室姐们如何评价你吗?感觉你们俩打电话像女朋友跟男朋友撒娇。当然,我是那个不停哄着你的人。很抱歉不能在这学期带食堂的包子给你吃了,我错了,不该水你的啊。
再刷开微博,当然见到的是我大虾发的微博,与你熟识真的应该感谢微博,还记得你高三那年送我的书叫《微博时代的爱情》。不过我们之间的话,140字怎么能够表达完全?高三那段最困难苦痛绝望失落的日子里,还有和你在一起七里八里,忙里偷闲的小happy.大一大二,这两年,在迷失,坚定,犹豫,忧伤,快乐的日子里的小情绪,都想和你分享。即使是犯二,难过的时候,你只要发“摸摸头”三个字我就觉得好安慰。记得我们共同的梦想,从现在开始好好积累,这一段路一定比我们想象地更精彩。
下面来发发神经,谈谈人生。
为什么我们常说“生日快乐” ?因为我们都是向死而生的,所以每一次的生日都可谓是快乐的,一方面离你修得圆满的日子又近一步,一方面也叫你珍惜手中幸福光景。这叫成长,也可以称为老去。
其实我很想用一个比较文气的词语来形容自己满二十岁,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弱冠”和“及笄”这对词,不过前者只适于男子,而后者我又明显超龄。问过度娘才知道“桃李年华”才是最恰到好处的词语。突然想起和青蛙童鞋一起说过那年我们认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豆蔻年华”,我13岁,她14岁,正还是一个too young,too naive的年纪。一时兴起的周末就会一起跑去各种照大头贴玩,那时候我还是额头完全外露的骚年。辗转这么几年,我的头发是剪了留,留了剪,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来留长却发现头发长了近一年才到肩。纯属瞎折腾。怎么说?人生的不顺意也可以在这里体现出来吧,凡事都有个时机,一旦错失,更改的机会就更为稀少。我们的苦恼和忧伤,大抵都来自这种时间错位的不如意吧。
那我们不可以犯错吗?你不是说犯错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吗?恰恰相反,犯错是可以被允许的,我们的轻狂无知固执偏激曾经无意有意地给别人和自己带来了困扰和无奈。那你说,伤害可以避免吗?怎么可以,只要有人就有伤害。那我们怎么办?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吗?噗,你又不是别人,你怎么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啊。我们需要的,是包容与爱吧,爱着每一个有缺点却真实可爱的人,尊重他的选择和意志,我想尽力做到这一点。 琢磨先生也曾说,成长就是能够在了解接触了黑暗面以后以最大的善意与这个世界相处。
原来看朱天心的《击壤歌》,被她想“活到三十岁就准备死去”的观点震慑到,我们都愿意把自己最灿烂光华的一面定格,让它不腐朽,使之永存。这固然好,可即便是这样一个年纪,我也无法做到了无牵挂,绝尘而去。因为我的眼睛依旧盯着这个世界,我的生活还在等待我续写。我无法切断和我周遭人的联系,每一丝每一缕,都是我贪恋这个世界的原因。
蒋勋在《生活十讲》里鼓励青年人在优秀的电影,文学,及各种艺术形式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培养美的感知力和欣赏力。自然,读书是脱俗的方式之一,我也越来越有,不读书就觉得空空然的感受,一向认为开卷有益的自己列了一书单,读书或许真的改变不了命运,但至少可以提供给我们看事情的角度。是非曲直,很少时候是非黑即白的状态,书上作者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也不全是真实,我们至多,是能在离真实最近的地方观看真实。嘿嘿,虽说我桃子湖图书馆设施陈旧,但馆藏中也有不少开启智慧的优良作品。不能因为其外表而嫌弃其内在价值。
接触的信息量越大,我遗忘的速度就越快,就像我只要出门就插上耳机听歌,而且歌隔一周大换一次,但我能记住比并能唱出的歌是少得可怜了。不由得怀念起原来自己熟背周董《七里香》《东风破》的日子来。似乎是节奏太快了的缘故,我们容易被各种潮流冲走,而无暇顾及自身。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到。我有尝试着以更加原始的方式交流沟通,比如写信,一种延时却蕴含着满满感情的方式,也在尝试着与几位笔友通信,实在无暇写信时也会往片友处投递明信片交换心情,这是即时通讯无法带给我的乐趣,距离当然能产生美。
再说到至今有些慌乱的自己,有时候真是无法理解自己的“有所期待”。明明那么显而易见的事情,非要弄得百转千回。小心翼翼是种让我觉得非常不悦的交流方式,那种如履薄冰的交情确实也没有再延续的必要。告别与割舍一直都不是我的长项,我也经常习惯回头,习惯去找寻那些似曾相识的温暖。其实有种人是一定不能做朋友的,因为完全无法平静而又理智地与其对话。这是我的缺点,我无法克服,以至于我在想用文字终止它们的时候,思绪总是会被无端的情绪阻隔而无法继续。逃避仍是我的惯用方法,在我还没有学会接受之前,我也就这么草草原谅了怯懦的自己。
我曾经以为长到过不完的十几岁已经弃我而去了,20年代已然向我张开了臂膀,愿未来的自己,可以善待曾经这么愚钝的自己。
偶尔又听到那首陪我走过高中三年的歌,小红莓的Never grow old,再简单不过的歌词,反复唱着那句Hope you never grow old,然后记忆又会倒回那些个独自坐在公交后排座位眺望倒退风景的时间里。
写了这么多,到头来应该来点个题,想起了我们语言学陈叔叔,一个我也不知道从哪个角度看有点像科林叔的老师,他曾经说:做一个常怀敬畏之意,进取之心,感恩之情的人。
愿你青春永不老。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