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
![]() |
读书: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
某日,读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的文章:《彻底整顿高等教育十意见书》,深觉其言朴实有远见。后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看了几篇他的访谈,更为其人做折服。1981至1988年年起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他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学分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等,至今的大学学子深受其遗泽。88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他被免职了。不当校长之后,仍然执笔直言,不虚言,不屈己志。
他先后拒绝了“武汉市长”、“团中央书记”等任职,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性格耿直,不适合在官场。他最适合的还是,当一个老师。
有记者问他:大学校长算不算是官呢?他说:算,也不算。
这其实是一个老命题了。从蔡元培、胡适开始,就一直面临这个困难:大学校长,是官吗?不是官吗?大学校长在学生跟政府中间,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立场?
武汉大学的校长,官居副部级。88年学校波涛汹涌,学生跟政府关系紧张,很多校长都因此而被迫离职(或者被免职),刘道玉也不能例外。
我个人认为:中国大学校长的这种地位的尴尬性,或许是破解中国高等教育多年迟滞的一把钥匙。
刘道玉任职期间,做得另外一件广为人所知的事:中国的经济奇才杨小凯、和现在声名卓著的经济学家邹恒甫,这两人的能够出国,都跟刘道玉有很大关系。感兴趣的,都可以百度一下。
读刘道玉,让人感慨良多。大鸟早年读书,读蔡元培、胡适。深觉那个时代的大学校长人格魅力之大,进而感慨当今大学校长之一般般。刘道玉校长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他让我看到了某种解放前的校长遗风。跟着这一点感动,我在当当网上买了《刘道玉: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