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未散
六点钟,与三年未见的大学同学W约着见面。一直说要见面很久,总有偶然事件干扰。此次终于决心见面,风雨无阻,有破釜沉舟之态。
跟mary说起时,她一脸诧异,大叫“天啦,除了名字很熟,我怎么不急的了”。她不记得到正常,我们专业一百多人,除了挨着我们宿舍的2班女生,另外3、4两个班的同学的确来往较少。即便是我这么个爱说爱玩的人,也不能跟每个人混的很熟。
大学时逃课严重,大家都是愿意来就露露面,逃课严重的,指不定一个学期都难得碰几次面。
如今一晃就是三年,好在自己变化很小,每一个后来有幸见面的同学碰到我都会说,“你一点都没变,性格说话还是老样子”。
每次听到这些我都会很开心,在心里,我始终希望我们每一个还是饱有一颗比较赤诚的心,对生活、对未来还是满怀期待。
我跟W在大学并无什么来往,当年大学入党的时候跟她们宿舍另外一个同学是同一期选进去的,那段时间填资料开会都是跟那位同学一起,串门的次数比较频繁,偶尔会碰到W,就打个照面。
若说实实在在打个电话、聊聊天,印象中似乎没有。
去年她在微博上关注我,给我留言,我初始猜测是大学同学,但始终不知道是谁。直到有一天给我打电话,自报家门,倒是让我大吃一惊。
有时候很奇怪,除了闺蜜死党们还依然跟当初一样,大部分关系还不错的朋友基本上关系都很淡了,双方之间似乎都懒得费时去维系这些纽带,反倒是那些普通的同学反倒在毕业之后互动变得多了。
以前觉得闷闷不投缘的那些人最后变成了闺蜜死党之外跟自己最熟悉的朋友。
所谓世事变幻,倒真是一件奇特的事情。
恰如我跟W。
对于跟我们见面,W一直都很期待,看到我写的文章之后就更想能跟我聊聊,总觉得有太多的共同话题卡在那里,不吐不快。
mary每次的不凑巧加班,让我们最初决定抛弃她,先见面聊聊。若不然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
刚刚把时间地点敲定,W发来消息说“亲爱的,我好想有好多好多的话要跟你说”。
一瞬间,我恍然觉得我要去见的是一个就未蒙面的知己好友。
毕业之后我们有不同的工作,自有不同的人生体验与觉悟,修行路也各有差异。
大学的时候吃喝玩乐、不问世事。出来之后才深知彼此之间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迥异,时空相隔,不少人愈行愈远,能聊在一起的更少了。
我曾经跟伤感的跟闺蜜说:他们怎么都变了,那么好的关系到现在看到都不知道说什么。后来才明白,其实并未是他们变了,只是最初我们就未曾真正懂得对方。
社会才是考验人的地方,容不得我们少不更事。
好在,很多人都还在那里。
世界在改变,人也在改变,心里的某些东西却不会变。
看W的微博动态,跟我记忆中的刻板印象天壤之别。令我回想起大学时入党前期需要他人评价,好多隔壁班的同学指出我不爱说话、清高冷傲。我憋着笑回去跟室友讲这些,被生生鄙视了一番,在她们心里,我这点怂样是怎么跟清高扯上关系的。
后来批评我清高的那批人都成了我大学的异性好友,现在在他们心里,我恐怕就是个十足的二货加脑残。
看看,刻板印象害死人。
坐在这里,细数一下,不管是天天见面的mary、结伴旅行的小婆娘、静静、乔猪、小白还是久未逢面的甘甘、晓丽她们,大家始终像过去一样,世界是世界的,而我们才是我们自己。
曲终人散,你我还在,真好。
跟mary说起时,她一脸诧异,大叫“天啦,除了名字很熟,我怎么不急的了”。她不记得到正常,我们专业一百多人,除了挨着我们宿舍的2班女生,另外3、4两个班的同学的确来往较少。即便是我这么个爱说爱玩的人,也不能跟每个人混的很熟。
大学时逃课严重,大家都是愿意来就露露面,逃课严重的,指不定一个学期都难得碰几次面。
如今一晃就是三年,好在自己变化很小,每一个后来有幸见面的同学碰到我都会说,“你一点都没变,性格说话还是老样子”。
每次听到这些我都会很开心,在心里,我始终希望我们每一个还是饱有一颗比较赤诚的心,对生活、对未来还是满怀期待。
我跟W在大学并无什么来往,当年大学入党的时候跟她们宿舍另外一个同学是同一期选进去的,那段时间填资料开会都是跟那位同学一起,串门的次数比较频繁,偶尔会碰到W,就打个照面。
若说实实在在打个电话、聊聊天,印象中似乎没有。
去年她在微博上关注我,给我留言,我初始猜测是大学同学,但始终不知道是谁。直到有一天给我打电话,自报家门,倒是让我大吃一惊。
有时候很奇怪,除了闺蜜死党们还依然跟当初一样,大部分关系还不错的朋友基本上关系都很淡了,双方之间似乎都懒得费时去维系这些纽带,反倒是那些普通的同学反倒在毕业之后互动变得多了。
以前觉得闷闷不投缘的那些人最后变成了闺蜜死党之外跟自己最熟悉的朋友。
所谓世事变幻,倒真是一件奇特的事情。
恰如我跟W。
对于跟我们见面,W一直都很期待,看到我写的文章之后就更想能跟我聊聊,总觉得有太多的共同话题卡在那里,不吐不快。
mary每次的不凑巧加班,让我们最初决定抛弃她,先见面聊聊。若不然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
刚刚把时间地点敲定,W发来消息说“亲爱的,我好想有好多好多的话要跟你说”。
一瞬间,我恍然觉得我要去见的是一个就未蒙面的知己好友。
毕业之后我们有不同的工作,自有不同的人生体验与觉悟,修行路也各有差异。
大学的时候吃喝玩乐、不问世事。出来之后才深知彼此之间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迥异,时空相隔,不少人愈行愈远,能聊在一起的更少了。
我曾经跟伤感的跟闺蜜说:他们怎么都变了,那么好的关系到现在看到都不知道说什么。后来才明白,其实并未是他们变了,只是最初我们就未曾真正懂得对方。
社会才是考验人的地方,容不得我们少不更事。
好在,很多人都还在那里。
世界在改变,人也在改变,心里的某些东西却不会变。
看W的微博动态,跟我记忆中的刻板印象天壤之别。令我回想起大学时入党前期需要他人评价,好多隔壁班的同学指出我不爱说话、清高冷傲。我憋着笑回去跟室友讲这些,被生生鄙视了一番,在她们心里,我这点怂样是怎么跟清高扯上关系的。
后来批评我清高的那批人都成了我大学的异性好友,现在在他们心里,我恐怕就是个十足的二货加脑残。
看看,刻板印象害死人。
坐在这里,细数一下,不管是天天见面的mary、结伴旅行的小婆娘、静静、乔猪、小白还是久未逢面的甘甘、晓丽她们,大家始终像过去一样,世界是世界的,而我们才是我们自己。
曲终人散,你我还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