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向导》
《向导》 影评
(1)读片参考:
片名:《向导》
拍摄时间:1979年
导演:王心语 谢飞 郑洞天
编剧:邓普
主演:阿布力米提 秀克拉提 吐依贡 戈沙
片长:92分钟
拍摄: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
该片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2)剧情梗概:
清朝末年,欧洲探险家泰莱博士来到新疆的喀什葛尔城寻找一座传说中的沙漠古城。在嘈杂的集市上,他发现了一枚1200多年前中国唐朝时期的古钱,并在一个地摊上发现了更有价值的文物。他由此断定,地摊的主人就是能带他找到古城的人,就是他要找的向导。于是,他决定向城里的最高长官喀什葛尔道台寻求帮助。在道台为泰莱博士而设的宴会上,沙皇俄国驻喀什领事将他的儿子——毕齐柯夫上尉推荐给泰莱当翻译和助手,并告诉泰莱博士,他们能帮他找到那个“向导”。
依布拉因,也就是泰莱博士要找的摊主,被蒋师爷带人抓回来后,迫于威胁答应给他们带路寻找古城。在行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处时,依布拉因认识到了毕齐科夫残忍的一面,又看到了一串孙子巴吾东的脚印,于是决定不再给他们带路。他故意带着他们在沙漠里绕圈子,想将探险队拖垮。狡猾的毕齐科夫识破了依布拉因的计划,将计就计的宣告探险失败,并将依布拉因踢出了探险队。淳朴善良的依布拉因以为他甩掉了探险队,独自来到了古城寻找巴吾东。正当他与小巴吾东团聚欢愉之时,发现毕齐科夫带着探险队正朝着古城的方向行进。到达古城的探险队洗劫了古城,将能搬走的文物全部装箱带走。贪婪的毕齐科夫还给泰莱博士出主意将随行而来的当地人都留在沙漠,并亲手毒死了道台派来的蒋师爷。在风沙肆虐的沙漠,水意味着希望,没有了水就意味着死亡。依布拉因将最后的一点水留给了巴吾东,自己却永远的留在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小巴吾东亲手把爷爷葬在了大沙漠里,带着仇恨和爷爷的嘱托离开了古城。
泰莱博士带着自己绘制的207张中国中亚部分的地图觐见沙皇,却被告知沙皇无法接见他,并且那些珍贵的地图全部被沙皇“珍藏”。当毕齐科夫大摇大摆的从泰莱身边走过去觐见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泰莱才恍然大悟,原来此次探险的成果是被狡猾的毕齐科夫所窃取。
转眼间,十年时间过去了。巴吾东已经长大成人,他牢记爷爷依布拉因的叮嘱,没有离开塔里木河,在荒野中生活着。此时已成为中校的毕齐科夫又带着他的探险队来到了塔里木河,他想要继续推进俄国的领土面积。巴吾东发现这些人中就有当年害死他爷爷的凶手,趁着夜色把船上的东西毁了。毕齐科夫看着被折断的标杆,断定他想要的向导送上门了,并立刻下令进行搜捕。巴吾东再机智也终究是寡不敌众,最终还是被抓了回来。巴吾东开始宁死不屈,怎么都不愿意给探险队当向导。当他认出毕齐科夫就是当年害死他爷爷的凶手后,决定要给他一点教训。他故意把探险队引到水流湍急的地方,让他们的船撞了个粉碎,连毕齐科夫也险些丧命。当毕齐科夫以为有人来接应自己时,从领事馆来的士兵却告诉他,布尔什维克占领了彼得堡,沙皇尼古拉二世倒台了。就像片中讲述的那样,十月的雷声将毕齐科夫永远的留在了中国。
三十二年后,中国爆发革命,越来越多的地方得到解放。当毕齐科夫得知共产党就要来了的消息后,鼓动赛义德的三个儿子和他一起到塔里木去拉队伍起事。
随着人民解放军勘测队开进塔里木,巴吾东原本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随军的医生给他们带来了灯,给了巴吾东和他的小女儿阿米娜希望。可当巴吾东看到解放军带着的标杆时,误以为他们和当年害死他爷爷的毕齐科夫是一样的“魔鬼”,甚至一怒之下砸了医生给阿米娜的灯。阿米娜的病越来越重,巴吾东不得不去请巫师来救阿米娜,没曾想却差点引来杀身之祸。由赛义德的三个儿子假扮的巫师装神弄鬼,想要杀了巴吾东,被及时赶来的解放军阻止了。随后,巴吾东对解放军的误会解除了,并且主动给他们当向导,帮助他们开发塔里木。
故事并没有以这样的方式做结。当一切勘测任务顺利进行时,巴吾东在一片树林里撞上了早已埋伏好的毕齐科夫和赛义德的三个儿子。巴吾东身重数枪却始终没有放下手里的标杆,最终亲手杀了“魔鬼”毕齐科夫。
巴吾东牺牲了,但是他和祖辈们用鲜血写下的历史永垂不朽。
(3)结构大纲:
开端部(20分12秒)
依布拉因和孙子巴吾东在集市上摆摊卖沙枣和古钱币。
奴隶主赛义德发现小巴吾东正是从他那逃跑的农奴,想要抓住他。
泰莱博士断定地摊的主人就是他要找的向导。
展开部(28分30秒)
依布拉因答应给他们当向导,带他们寻找古城。
毕齐科夫假装要求依布拉因离开探险队,实则跟踪依布拉因来到了古城。
毕齐科夫和泰莱博士带着从古城掠夺来的文物离开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将随行的当地人留在了大沙漠里。
依布拉因受尽折磨而死。
递进部(15分38秒)
(十年后)长大成人的巴吾东在塔里木的荒野中生活着。
毕齐科夫威逼利诱让巴吾东做他的向导。
巴吾东将毕齐科夫的探险队带入急流。
毕齐科夫侥幸存活,却被告知沙皇尼古拉二世倒台了。
高潮部(26分58秒)
(三十二年后)毕齐科夫带着赛义德的三个儿子去了塔里木当土匪。
解放军的勘测队开进塔里木。
巴吾东误以为解放军和当年的毕齐科夫是一样的“魔鬼”。
解放军救了巴吾东和他的女儿阿米娜。
巴吾东答应给解放军当向导,帮助他们一起开发塔里木。
巴吾东和毕齐科夫发生混战,身中数枪,最终和毕齐科夫同归于尽。
结尾部(37秒)
巴吾东牺牲了。
(4)场景分析:
开端部:
画外音(阿米娜)“我要讲的这个故事,是从清朝末年的喀什葛尔城开始的。那时候,我父亲巴吾东才刚刚十岁…”
富有浓厚西域色彩的喀什葛尔城集市上。一系列富有异域风情的建筑,新疆拉面、富有新疆特色的民族小吃、伊斯兰教徒虔诚的礼拜、民间盛行一时的斗鸡比赛。【全景】
集市上,往来其中的既有来自中原的商人,也有跨越大半个中亚远道而来的欧洲人。
依布拉因和孙子巴吾东在集市上摆摊卖沙枣和一些古钱币。【小全景】
偶尔有过往的路人蹲下来拿起一枚古钱看了看,又扔了回去。
巴吾东边追边喊“老爷老爷,你买吧你买吧”。【中景】
巴吾东想用自己手里的古钱换烤包子,摊主只以为巴吾东是在胡闹,笑着将古钱扔到了一边。(4分47秒处)
掉落在地上的古钱吸引了一个来自欧洲的探险家——泰莱博士的注意。【手上动作特写】他捡起古钱,发现这是1200年前唐朝的钱币。(他举起这个看似毫无价值的小铁片,想要寻找它的主人。)
巴吾东夺过古钱想要逃走,慌乱中撞上了奴隶主赛义德。(赛义德也认出巴吾东就是从他那逃跑的小农奴,立刻大叫“抓住他抓住他”)
依布拉因和巴吾东为了躲避赛义德,扔下了摊上的古钱就慌忙离开了。(泰莱博士相信,那个地摊的主人就是能带他找到古城的人,就是他要找的向导。)【中近景】
泰莱博士先后谢绝了英国和沙俄驻喀什领事提出的寻求中国官府帮助的建议,他想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次纯科学的探险。
宴席上,沙俄住喀什领事将自己的儿子——毕齐柯夫上尉推荐给泰莱当翻译和助手,并告诉泰莱博士,他们能帮他找到那个“向导”。
静静流淌的塔里木河旁,依布拉因在给巴吾东讲着“金钥匙”的故事。
道台府邸,筵席上的人也谈论着“金钥匙“的故事。
展开部:
依布拉因答应给泰莱博士当向导,条件是赛义德放了巴吾东。
依布拉因故意带着探险队在沙漠里兜圈子。
毕齐科夫宣告探险失败,并要求依布拉因马上离开探险队。
依布拉因独自来到古城,和孙子巴吾东团聚。(依布拉因弹着热瓦甫,巴吾东在一旁跳舞,脸上是开心的笑容)【小全景】
毕齐科夫带着探险队跟着依布拉因来到了古城。他们将古城的文物全部装箱运出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毕齐科夫夺走了依布拉因手中的标杆。
依布拉因看着小巴吾东将藏在沙堆下面的水挖出来,然后才闭上眼睛。
小巴吾东孤单离开的背影。【大全景】身后爷爷的坟头上插着半截标杆。(标杆是伏笔,也是故事的索引)
递进部:
(十年后)塔里木河上,长大成人的巴吾东划着小船前行。(不时传来几声鸟的鸣叫声)
巴吾东看到了熟悉的标杆,想起了十年前爷爷的死。
毕齐科夫发现他们的船不见了,缆绳是被人砍断的。(立即下令搜捕)毕齐科夫带人想要抓住巴吾东(54分—56分25秒处,追逐)
巴吾东被绑在桅杆上。毕齐科夫想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让巴吾东当他的向导,带他们行遍塔里木河的每一个支流、浅滩。
巴吾东认出了毕齐科夫就是当年害死他爷爷的凶手。(假装答应给毕齐科夫当向导,实则将它们引入水流湍急的河道。)
毕齐科夫侥幸活了下来,却被告知沙皇尼古拉二世已经倒台了。
高潮部:
(三十二年后)中国爆发革命,传来了共产党要开进新疆的消息。
毕齐科夫鼓动赛义德的三个儿子和他一起到塔里木去拉队伍起事。
解放军的勘测队进入塔里木。(发现随军的医生没跟上来。)
医生被兔夹子夹了脚,巴吾东救了他。
巴吾东的女儿阿米娜得了重病。(医生给了阿米娜一盏酒精灯)【中近景】
巴吾东请来巫师为阿米娜治病,却差点因此丧命。
巴吾东在胡杨林里遇到了早已埋伏好的毕齐科夫和赛义德的三个儿子,发生了混战。巴吾东以一敌三,最终毕齐科夫朝巴吾东开了枪,巴吾东用尽最后的力气将手中的标杆向毕齐科夫心口刺去。(两人同归于尽)
结尾部:
巴吾东牺牲。【巴吾东面部特写】
画面中充斥着阿米娜的伤心的呼唤“爸爸…”
画外音“父亲牺牲了,但是,他和祖辈们用鲜血写下的历史我们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最后一个镜头,胡杨特写。(暗示巴吾东不屈服于邪恶势力,高大的形象就像终年屹立不倒的胡杨)
(5)人物塑造:
该片把胡杨树作为故事中祖孙两人形象的象征,体现他们倔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格。影片力求真实地再现历史,又使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人物不只是写成一种民族精神的化身,而是作为有血有肉的维吾尔族人的形象来展现,把抽象化的民族精神具体化在一个普通的维吾尔人身上,着力把握他们的内心情感的行为化表达,用一件件具体的事来塑造人物性格,以达到丰富他们的个性特征的目的。
另外影片还充分依托自然条件,创造最能烘托人物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场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比如,受尽屈辱和暴力也不服输的依布拉因,面对蒋师爷的“酷刑”,丝毫不屈服。只是一个劲的喊着巴吾东的名字,巴吾东是他唯一的亲人。他淳朴善良,同情和他一样受苦受累的穷人。就像是广阔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简单朴实。而依布拉因最后也死在荒无边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像是一种宿命,最终与沙漠真正融为一体。而长大后的巴吾东,勇猛机智、粗犷刚毅、宁折不弯。就像是终年不倒的胡杨,坚定的经历风雨的洗礼却始终屹立不倒。巴吾东面对“魔鬼”般的毕齐科夫,丝毫不畏惧,用自己的智慧和他们周旋,俨然高大的胡杨,纵使经历狂风暴雨也屹立不倒。影片最后,巴吾东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依然不肯放过一个,最终与毕齐科夫同归于尽。但是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都告诉人们,他还活在塔里木,守护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
百年不倒千年不腐的胡杨,是新疆这片土地上的奇迹。就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维吾尔人民,坚韧不屈,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养育他们的塔里木河和这片土地。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沙漠和胡杨就是他们的朋友,也是他们生活的依托。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人,包容着这里肆虐的风沙、干燥的空气,用生命守护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条河流。而依布拉因和巴吾东祖孙俩只是千千万万守护者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人在用他们的方式守护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6)主题思想:
1979年彩色故事片《向导》是新疆电影制片厂在各方面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摄制成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向导》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爱国主义主题,主要针对上世纪初期沙俄、英国对中国新疆的侵略,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面对外来侵略不退缩、不畏惧、不屈服的态度和精神。从当时的影片宣传词“前赴后继,祖孙两代斗恶魔;气壮山河,民族尊严立天地。”就可以看出来。
在故事情节上,影片成功的丰富和渲染了一些传奇性的色彩。如在塔里木恩仇的几次巧遇,关于‘金钥匙’的美丽传说等;在环境上,突出强调了边塞的荒漠、古城、河流、胡杨林的奇特景色,并把对景色的渲染与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展示维吾尔民族生活的风俗民情方面,主要截取了几个富有民族风味的场景加以强调,场面不大,却能以少胜多,只几个镜头就把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点了出来。”例如影片开端部分的大全景镜头,镜头下人声嘈杂的集市充满了生活气息,忙碌的人群就在眼前,观众会感到像是回到了100多年前的喀什葛尔城。
影片的主线是依布拉因祖孙俩人在不同年代相继给不同人的当向导的经历,始于清末、止于新疆解放初期,颇具历史感和传奇色彩。影片中有相当多的戏份表现俩人怎样被迫给泰莱博士、毕齐科夫当向导,在沙漠古城中探寻各类文物、探寻塔里木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相应的就有了祖孙两代人不间断的逃跑与反抗。
影片截取了清朝未年、民国初年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三个历史时期的片段,组成一个传奇故事,展现了新疆少数民族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表现了少数民族进步光明的一面,使得因为历史、地理环境等原因造成的目前尚处于比较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看到自己的力量和优势,受到鼓舞,从而奋进”。具有很强的鼓舞激励作用,在整个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让所有人感受到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国领土的热爱和忠诚。
(1)读片参考:
片名:《向导》
拍摄时间:1979年
导演:王心语 谢飞 郑洞天
编剧:邓普
主演:阿布力米提 秀克拉提 吐依贡 戈沙
片长:92分钟
拍摄: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
该片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2)剧情梗概:
清朝末年,欧洲探险家泰莱博士来到新疆的喀什葛尔城寻找一座传说中的沙漠古城。在嘈杂的集市上,他发现了一枚1200多年前中国唐朝时期的古钱,并在一个地摊上发现了更有价值的文物。他由此断定,地摊的主人就是能带他找到古城的人,就是他要找的向导。于是,他决定向城里的最高长官喀什葛尔道台寻求帮助。在道台为泰莱博士而设的宴会上,沙皇俄国驻喀什领事将他的儿子——毕齐柯夫上尉推荐给泰莱当翻译和助手,并告诉泰莱博士,他们能帮他找到那个“向导”。
依布拉因,也就是泰莱博士要找的摊主,被蒋师爷带人抓回来后,迫于威胁答应给他们带路寻找古城。在行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处时,依布拉因认识到了毕齐科夫残忍的一面,又看到了一串孙子巴吾东的脚印,于是决定不再给他们带路。他故意带着他们在沙漠里绕圈子,想将探险队拖垮。狡猾的毕齐科夫识破了依布拉因的计划,将计就计的宣告探险失败,并将依布拉因踢出了探险队。淳朴善良的依布拉因以为他甩掉了探险队,独自来到了古城寻找巴吾东。正当他与小巴吾东团聚欢愉之时,发现毕齐科夫带着探险队正朝着古城的方向行进。到达古城的探险队洗劫了古城,将能搬走的文物全部装箱带走。贪婪的毕齐科夫还给泰莱博士出主意将随行而来的当地人都留在沙漠,并亲手毒死了道台派来的蒋师爷。在风沙肆虐的沙漠,水意味着希望,没有了水就意味着死亡。依布拉因将最后的一点水留给了巴吾东,自己却永远的留在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小巴吾东亲手把爷爷葬在了大沙漠里,带着仇恨和爷爷的嘱托离开了古城。
泰莱博士带着自己绘制的207张中国中亚部分的地图觐见沙皇,却被告知沙皇无法接见他,并且那些珍贵的地图全部被沙皇“珍藏”。当毕齐科夫大摇大摆的从泰莱身边走过去觐见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泰莱才恍然大悟,原来此次探险的成果是被狡猾的毕齐科夫所窃取。
转眼间,十年时间过去了。巴吾东已经长大成人,他牢记爷爷依布拉因的叮嘱,没有离开塔里木河,在荒野中生活着。此时已成为中校的毕齐科夫又带着他的探险队来到了塔里木河,他想要继续推进俄国的领土面积。巴吾东发现这些人中就有当年害死他爷爷的凶手,趁着夜色把船上的东西毁了。毕齐科夫看着被折断的标杆,断定他想要的向导送上门了,并立刻下令进行搜捕。巴吾东再机智也终究是寡不敌众,最终还是被抓了回来。巴吾东开始宁死不屈,怎么都不愿意给探险队当向导。当他认出毕齐科夫就是当年害死他爷爷的凶手后,决定要给他一点教训。他故意把探险队引到水流湍急的地方,让他们的船撞了个粉碎,连毕齐科夫也险些丧命。当毕齐科夫以为有人来接应自己时,从领事馆来的士兵却告诉他,布尔什维克占领了彼得堡,沙皇尼古拉二世倒台了。就像片中讲述的那样,十月的雷声将毕齐科夫永远的留在了中国。
三十二年后,中国爆发革命,越来越多的地方得到解放。当毕齐科夫得知共产党就要来了的消息后,鼓动赛义德的三个儿子和他一起到塔里木去拉队伍起事。
随着人民解放军勘测队开进塔里木,巴吾东原本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破。随军的医生给他们带来了灯,给了巴吾东和他的小女儿阿米娜希望。可当巴吾东看到解放军带着的标杆时,误以为他们和当年害死他爷爷的毕齐科夫是一样的“魔鬼”,甚至一怒之下砸了医生给阿米娜的灯。阿米娜的病越来越重,巴吾东不得不去请巫师来救阿米娜,没曾想却差点引来杀身之祸。由赛义德的三个儿子假扮的巫师装神弄鬼,想要杀了巴吾东,被及时赶来的解放军阻止了。随后,巴吾东对解放军的误会解除了,并且主动给他们当向导,帮助他们开发塔里木。
故事并没有以这样的方式做结。当一切勘测任务顺利进行时,巴吾东在一片树林里撞上了早已埋伏好的毕齐科夫和赛义德的三个儿子。巴吾东身重数枪却始终没有放下手里的标杆,最终亲手杀了“魔鬼”毕齐科夫。
巴吾东牺牲了,但是他和祖辈们用鲜血写下的历史永垂不朽。
(3)结构大纲:
开端部(20分12秒)
依布拉因和孙子巴吾东在集市上摆摊卖沙枣和古钱币。
奴隶主赛义德发现小巴吾东正是从他那逃跑的农奴,想要抓住他。
泰莱博士断定地摊的主人就是他要找的向导。
展开部(28分30秒)
依布拉因答应给他们当向导,带他们寻找古城。
毕齐科夫假装要求依布拉因离开探险队,实则跟踪依布拉因来到了古城。
毕齐科夫和泰莱博士带着从古城掠夺来的文物离开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将随行的当地人留在了大沙漠里。
依布拉因受尽折磨而死。
递进部(15分38秒)
(十年后)长大成人的巴吾东在塔里木的荒野中生活着。
毕齐科夫威逼利诱让巴吾东做他的向导。
巴吾东将毕齐科夫的探险队带入急流。
毕齐科夫侥幸存活,却被告知沙皇尼古拉二世倒台了。
高潮部(26分58秒)
(三十二年后)毕齐科夫带着赛义德的三个儿子去了塔里木当土匪。
解放军的勘测队开进塔里木。
巴吾东误以为解放军和当年的毕齐科夫是一样的“魔鬼”。
解放军救了巴吾东和他的女儿阿米娜。
巴吾东答应给解放军当向导,帮助他们一起开发塔里木。
巴吾东和毕齐科夫发生混战,身中数枪,最终和毕齐科夫同归于尽。
结尾部(37秒)
巴吾东牺牲了。
(4)场景分析:
开端部:
画外音(阿米娜)“我要讲的这个故事,是从清朝末年的喀什葛尔城开始的。那时候,我父亲巴吾东才刚刚十岁…”
富有浓厚西域色彩的喀什葛尔城集市上。一系列富有异域风情的建筑,新疆拉面、富有新疆特色的民族小吃、伊斯兰教徒虔诚的礼拜、民间盛行一时的斗鸡比赛。【全景】
集市上,往来其中的既有来自中原的商人,也有跨越大半个中亚远道而来的欧洲人。
依布拉因和孙子巴吾东在集市上摆摊卖沙枣和一些古钱币。【小全景】
偶尔有过往的路人蹲下来拿起一枚古钱看了看,又扔了回去。
巴吾东边追边喊“老爷老爷,你买吧你买吧”。【中景】
巴吾东想用自己手里的古钱换烤包子,摊主只以为巴吾东是在胡闹,笑着将古钱扔到了一边。(4分47秒处)
掉落在地上的古钱吸引了一个来自欧洲的探险家——泰莱博士的注意。【手上动作特写】他捡起古钱,发现这是1200年前唐朝的钱币。(他举起这个看似毫无价值的小铁片,想要寻找它的主人。)
巴吾东夺过古钱想要逃走,慌乱中撞上了奴隶主赛义德。(赛义德也认出巴吾东就是从他那逃跑的小农奴,立刻大叫“抓住他抓住他”)
依布拉因和巴吾东为了躲避赛义德,扔下了摊上的古钱就慌忙离开了。(泰莱博士相信,那个地摊的主人就是能带他找到古城的人,就是他要找的向导。)【中近景】
泰莱博士先后谢绝了英国和沙俄驻喀什领事提出的寻求中国官府帮助的建议,他想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次纯科学的探险。
宴席上,沙俄住喀什领事将自己的儿子——毕齐柯夫上尉推荐给泰莱当翻译和助手,并告诉泰莱博士,他们能帮他找到那个“向导”。
静静流淌的塔里木河旁,依布拉因在给巴吾东讲着“金钥匙”的故事。
道台府邸,筵席上的人也谈论着“金钥匙“的故事。
展开部:
依布拉因答应给泰莱博士当向导,条件是赛义德放了巴吾东。
依布拉因故意带着探险队在沙漠里兜圈子。
毕齐科夫宣告探险失败,并要求依布拉因马上离开探险队。
依布拉因独自来到古城,和孙子巴吾东团聚。(依布拉因弹着热瓦甫,巴吾东在一旁跳舞,脸上是开心的笑容)【小全景】
毕齐科夫带着探险队跟着依布拉因来到了古城。他们将古城的文物全部装箱运出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毕齐科夫夺走了依布拉因手中的标杆。
依布拉因看着小巴吾东将藏在沙堆下面的水挖出来,然后才闭上眼睛。
小巴吾东孤单离开的背影。【大全景】身后爷爷的坟头上插着半截标杆。(标杆是伏笔,也是故事的索引)
递进部:
(十年后)塔里木河上,长大成人的巴吾东划着小船前行。(不时传来几声鸟的鸣叫声)
巴吾东看到了熟悉的标杆,想起了十年前爷爷的死。
毕齐科夫发现他们的船不见了,缆绳是被人砍断的。(立即下令搜捕)毕齐科夫带人想要抓住巴吾东(54分—56分25秒处,追逐)
巴吾东被绑在桅杆上。毕齐科夫想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让巴吾东当他的向导,带他们行遍塔里木河的每一个支流、浅滩。
巴吾东认出了毕齐科夫就是当年害死他爷爷的凶手。(假装答应给毕齐科夫当向导,实则将它们引入水流湍急的河道。)
毕齐科夫侥幸活了下来,却被告知沙皇尼古拉二世已经倒台了。
高潮部:
(三十二年后)中国爆发革命,传来了共产党要开进新疆的消息。
毕齐科夫鼓动赛义德的三个儿子和他一起到塔里木去拉队伍起事。
解放军的勘测队进入塔里木。(发现随军的医生没跟上来。)
医生被兔夹子夹了脚,巴吾东救了他。
巴吾东的女儿阿米娜得了重病。(医生给了阿米娜一盏酒精灯)【中近景】
巴吾东请来巫师为阿米娜治病,却差点因此丧命。
巴吾东在胡杨林里遇到了早已埋伏好的毕齐科夫和赛义德的三个儿子,发生了混战。巴吾东以一敌三,最终毕齐科夫朝巴吾东开了枪,巴吾东用尽最后的力气将手中的标杆向毕齐科夫心口刺去。(两人同归于尽)
结尾部:
巴吾东牺牲。【巴吾东面部特写】
画面中充斥着阿米娜的伤心的呼唤“爸爸…”
画外音“父亲牺牲了,但是,他和祖辈们用鲜血写下的历史我们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最后一个镜头,胡杨特写。(暗示巴吾东不屈服于邪恶势力,高大的形象就像终年屹立不倒的胡杨)
(5)人物塑造:
该片把胡杨树作为故事中祖孙两人形象的象征,体现他们倔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格。影片力求真实地再现历史,又使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人物不只是写成一种民族精神的化身,而是作为有血有肉的维吾尔族人的形象来展现,把抽象化的民族精神具体化在一个普通的维吾尔人身上,着力把握他们的内心情感的行为化表达,用一件件具体的事来塑造人物性格,以达到丰富他们的个性特征的目的。
另外影片还充分依托自然条件,创造最能烘托人物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场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比如,受尽屈辱和暴力也不服输的依布拉因,面对蒋师爷的“酷刑”,丝毫不屈服。只是一个劲的喊着巴吾东的名字,巴吾东是他唯一的亲人。他淳朴善良,同情和他一样受苦受累的穷人。就像是广阔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简单朴实。而依布拉因最后也死在荒无边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像是一种宿命,最终与沙漠真正融为一体。而长大后的巴吾东,勇猛机智、粗犷刚毅、宁折不弯。就像是终年不倒的胡杨,坚定的经历风雨的洗礼却始终屹立不倒。巴吾东面对“魔鬼”般的毕齐科夫,丝毫不畏惧,用自己的智慧和他们周旋,俨然高大的胡杨,纵使经历狂风暴雨也屹立不倒。影片最后,巴吾东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依然不肯放过一个,最终与毕齐科夫同归于尽。但是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都告诉人们,他还活在塔里木,守护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
百年不倒千年不腐的胡杨,是新疆这片土地上的奇迹。就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维吾尔人民,坚韧不屈,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养育他们的塔里木河和这片土地。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沙漠和胡杨就是他们的朋友,也是他们生活的依托。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人,包容着这里肆虐的风沙、干燥的空气,用生命守护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条河流。而依布拉因和巴吾东祖孙俩只是千千万万守护者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人在用他们的方式守护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6)主题思想:
1979年彩色故事片《向导》是新疆电影制片厂在各方面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摄制成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向导》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爱国主义主题,主要针对上世纪初期沙俄、英国对中国新疆的侵略,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面对外来侵略不退缩、不畏惧、不屈服的态度和精神。从当时的影片宣传词“前赴后继,祖孙两代斗恶魔;气壮山河,民族尊严立天地。”就可以看出来。
在故事情节上,影片成功的丰富和渲染了一些传奇性的色彩。如在塔里木恩仇的几次巧遇,关于‘金钥匙’的美丽传说等;在环境上,突出强调了边塞的荒漠、古城、河流、胡杨林的奇特景色,并把对景色的渲染与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融合在一起。另外,在展示维吾尔民族生活的风俗民情方面,主要截取了几个富有民族风味的场景加以强调,场面不大,却能以少胜多,只几个镜头就把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点了出来。”例如影片开端部分的大全景镜头,镜头下人声嘈杂的集市充满了生活气息,忙碌的人群就在眼前,观众会感到像是回到了100多年前的喀什葛尔城。
影片的主线是依布拉因祖孙俩人在不同年代相继给不同人的当向导的经历,始于清末、止于新疆解放初期,颇具历史感和传奇色彩。影片中有相当多的戏份表现俩人怎样被迫给泰莱博士、毕齐科夫当向导,在沙漠古城中探寻各类文物、探寻塔里木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相应的就有了祖孙两代人不间断的逃跑与反抗。
影片截取了清朝未年、民国初年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三个历史时期的片段,组成一个传奇故事,展现了新疆少数民族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表现了少数民族进步光明的一面,使得因为历史、地理环境等原因造成的目前尚处于比较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看到自己的力量和优势,受到鼓舞,从而奋进”。具有很强的鼓舞激励作用,在整个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让所有人感受到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国领土的热爱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