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很中国,很伟大
2011-09-17 14:21:20
一部好的作品,既能细腻触摸个体的心底最柔软的爱和痛,也能,敏感投射一个群体,和一个伟大时代的共鸣。
《钢的琴》,我想了又想,最合适的词,就是“伟大”。如果用两个词,那就是:很伟大,很中国。
当初看海报,就很向往,希望能在影院欣赏。可是,为了《变形金刚3》的上映,居然被提前结束档期了。我想,就算不提前结束档期,肯定也是我一个人的专场,就像看《战略特勤组》的时候。那么精彩的电影,有福的人少啊。
看到朋友的评价“工人阶级的伟大赞歌”,我的心更痒了。朋友还说,“这部伟大的电影,被安排在《建党伟业》和《变形金刚3》的短暂间歇之中,当局用心良苦。”我深以为然,也许,这么好的作品,只能在夹缝中生存,被有幸如我的人瞥到、珍视,这,就是上苍赐予我们彼此的缘分。
下载了好久没完成,终于在今天的腾讯视频上,在这个和着泪与笑的上午,我最近被压得扁扁的、挤得白白的生命,有了一抹亮色。新鲜生动的生命感觉,在这个上午,苏醒。
好电影,总是充满爱的。陈桂林,这个高大的汉子,他的爱是这样多姿多彩。对女儿的爱,高贵,深沉,细腻。对女人的爱,“离婚别扯那些没用的”;被淑娴推出门外,就不进去了;见到抗美,还是要打的;淑娴回来了,只说一句“我现在可以娶你了。”这就是男人。
这一帮黑黝黝的汉子哟,都是父亲,不知怎样表达对女儿的爱的父亲,也都是爱人,各种期待着疼爱着自己的女人,还都是兄弟,被拘捕前,还要看一看浇铸的钢板,说一句“砂型不错,我的活完了。”
最让我有陌生感的,就是这个兄弟情谊。胖头和快手,下死劲打过的,现在,胖头要去找那个坏小子,快手轻轻一句“我跟你去”,一大帮子兄弟就都冲过去了。这就是兄弟,工人阶级的兄弟。
画面美极了,黑黢黢的衣服黑黝黝的脸,抱着饭盒狼吞虎咽,高高低低的,吹喇叭吹管拉着弦的,晃晃悠悠的,这样的画面太多了,定格在心中,成为温馨的永恒。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在跌跌撞撞中前进的中国。破产的钢厂,炸掉的烟囱,自谋生命的下岗工人,打牌喝酒等消磨生命的生存方式,失去的和重新寻求的爱情和家庭,抚养的孩子,赡养的老人,违法也要一起干的兄弟,不为钱也没名分的红颜知己,和在这一切一切中渐渐老去的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中国,每一张脸上,都是中国的沧桑,中国的喜与痛。
每每喜欢一部电影,都是因为,在那里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和感动。我看到了我也曾经住过的宿舍楼,看到了现在也还能看到的掉了墙皮的墙壁。我看到,那里生活的人,是这样清苦,肉会被偷,送鱼得自己去捞,但是,他们是这样快乐,好朋友聚在一起喝酒,唱歌,那属于那个年代的旋律,承载着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生命。
汪工的话,字字敲在心头:“在有的人的眼里,它是成长的记忆。在有的人的眼里,它是回家的坐标。在有的人的眼里,它就是两根烟囱。可是在我的眼里,它就像是一个被我遗忘了许久的老朋友,当有一天听说它要走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他一直就在我的身边,我不知道,是该竭力的挽留,还是该默默地看着他离去。突然有种莫名的忧伤,似乎觉得有话要说,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时光荏苒,社会变革,如今,为了时代发展的进程要求他离开,我们总有试着做点什么,如果我们成功,他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失败,他将会成为一段美好的记忆!”
烟囱还是炸掉了,人们聚在山头上,送走烟囱也留下记忆。
钢的琴终于做成了,看着钢琴缓慢沉重的落下,我看到,理想,虽然沉重,但还是实现了。
相比于电影前面的厚重,结尾部分,我感觉力度不够。我刚才一直在想,怎么结尾才好呢?再冷一点,让做成的钢琴,最终弹不出声音来?这未免太残酷了,更不好。我感觉,喜欢看电影的人,总是对理想格外的热衷,所以,在现实中也总是格外的受伤。那么,看看这部《钢的琴》的,在铮铮的钢的琴声中,会听到,理想的脚步。
一部好的作品,既能细腻触摸个体的心底最柔软的爱和痛,也能,敏感投射一个群体,和一个伟大时代的共鸣。
《钢的琴》,我想了又想,最合适的词,就是“伟大”。如果用两个词,那就是:很伟大,很中国。
当初看海报,就很向往,希望能在影院欣赏。可是,为了《变形金刚3》的上映,居然被提前结束档期了。我想,就算不提前结束档期,肯定也是我一个人的专场,就像看《战略特勤组》的时候。那么精彩的电影,有福的人少啊。
看到朋友的评价“工人阶级的伟大赞歌”,我的心更痒了。朋友还说,“这部伟大的电影,被安排在《建党伟业》和《变形金刚3》的短暂间歇之中,当局用心良苦。”我深以为然,也许,这么好的作品,只能在夹缝中生存,被有幸如我的人瞥到、珍视,这,就是上苍赐予我们彼此的缘分。
下载了好久没完成,终于在今天的腾讯视频上,在这个和着泪与笑的上午,我最近被压得扁扁的、挤得白白的生命,有了一抹亮色。新鲜生动的生命感觉,在这个上午,苏醒。
好电影,总是充满爱的。陈桂林,这个高大的汉子,他的爱是这样多姿多彩。对女儿的爱,高贵,深沉,细腻。对女人的爱,“离婚别扯那些没用的”;被淑娴推出门外,就不进去了;见到抗美,还是要打的;淑娴回来了,只说一句“我现在可以娶你了。”这就是男人。
这一帮黑黝黝的汉子哟,都是父亲,不知怎样表达对女儿的爱的父亲,也都是爱人,各种期待着疼爱着自己的女人,还都是兄弟,被拘捕前,还要看一看浇铸的钢板,说一句“砂型不错,我的活完了。”
最让我有陌生感的,就是这个兄弟情谊。胖头和快手,下死劲打过的,现在,胖头要去找那个坏小子,快手轻轻一句“我跟你去”,一大帮子兄弟就都冲过去了。这就是兄弟,工人阶级的兄弟。
画面美极了,黑黢黢的衣服黑黝黝的脸,抱着饭盒狼吞虎咽,高高低低的,吹喇叭吹管拉着弦的,晃晃悠悠的,这样的画面太多了,定格在心中,成为温馨的永恒。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在跌跌撞撞中前进的中国。破产的钢厂,炸掉的烟囱,自谋生命的下岗工人,打牌喝酒等消磨生命的生存方式,失去的和重新寻求的爱情和家庭,抚养的孩子,赡养的老人,违法也要一起干的兄弟,不为钱也没名分的红颜知己,和在这一切一切中渐渐老去的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中国,每一张脸上,都是中国的沧桑,中国的喜与痛。
每每喜欢一部电影,都是因为,在那里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和感动。我看到了我也曾经住过的宿舍楼,看到了现在也还能看到的掉了墙皮的墙壁。我看到,那里生活的人,是这样清苦,肉会被偷,送鱼得自己去捞,但是,他们是这样快乐,好朋友聚在一起喝酒,唱歌,那属于那个年代的旋律,承载着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生命。
汪工的话,字字敲在心头:“在有的人的眼里,它是成长的记忆。在有的人的眼里,它是回家的坐标。在有的人的眼里,它就是两根烟囱。可是在我的眼里,它就像是一个被我遗忘了许久的老朋友,当有一天听说它要走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他一直就在我的身边,我不知道,是该竭力的挽留,还是该默默地看着他离去。突然有种莫名的忧伤,似乎觉得有话要说,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时光荏苒,社会变革,如今,为了时代发展的进程要求他离开,我们总有试着做点什么,如果我们成功,他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失败,他将会成为一段美好的记忆!”
烟囱还是炸掉了,人们聚在山头上,送走烟囱也留下记忆。
钢的琴终于做成了,看着钢琴缓慢沉重的落下,我看到,理想,虽然沉重,但还是实现了。
相比于电影前面的厚重,结尾部分,我感觉力度不够。我刚才一直在想,怎么结尾才好呢?再冷一点,让做成的钢琴,最终弹不出声音来?这未免太残酷了,更不好。我感觉,喜欢看电影的人,总是对理想格外的热衷,所以,在现实中也总是格外的受伤。那么,看看这部《钢的琴》的,在铮铮的钢的琴声中,会听到,理想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