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马家辉之后
昨天下午见到活的马家辉,既然见之前写了一段文字,我再写一段文字吧,让这件事情有个结束。
我想我有可能在发布会上见到我的女神,因为前一天我告诉我的女神发布会这件事情,出乎我的预料,女神知道马家辉其人,也知道今天的发布会。我担心女神认为我在换个方式约她或者追她,我借着这个机会告诉她,我只是告诉你这个事情,因为我认为你会感兴趣,至于你去不去,和谁一起去,我并不关心。
而事实上我是关心的,我不愿意去关心,可是我忍不住去关心。因为还是完全相同的地点——今年冬天和女神一起去见柴静女神的地点。如果用“物是人非”去形容的话,那么不同体现在两点:第一是之前是和女神,这次是和我的妹纸;第二是去年在北门坐一辆小车公交,路途遥远,没有座位,不可刷卡两元一人。今年在百度地图上发现南门乘坐43路即可,交大南门到南窑头,起点站有座位。可以刷卡5角一人。
本屌的智商略有提高。
其实马家辉我并不喜欢,至少在锵锵三人行的所有嘉宾里面,找不到不比马家辉更让我喜欢的。我喜欢的是少时单纯和愉快的中学时光,而这段时光他的出现让我得以重温,甚至让我产生错觉感到回到以前的自己。读者也许已经猜到我对现在的自己和环境很失望,这是我向往过去的原因。
相同的书城大楼,相同的玻璃门,相同的台阶,相同的楼层。
走进发布会大厅后,我开始不争气的用目光搜寻我的女神和她身边的男生。我在想她身边的男生会是谁呢?在图书馆门口见到的那个吗?他个子不高气场不够。是在华润三楼小吃城那个吗?他貌似稍胖比较成熟的感觉。是图书馆坐在她旁边的那个吗?她扭头看着他笑容真灿烂,黑框眼镜看起来蛮时尚的。
这个问题无解,因为我没有发现他们。我舒了口气,感到他们没来真好。
发布会实际上很简单。马家辉概括了他的作品《爱上几个人渣》的两层含义:
一个女的爱过人渣之后,可以更快的成长。从男人中分辨出人渣来,找到不是人渣的好男人,和他过幸福的生活。
这是第一层含义,马家辉强调说读者如果只看到这一层含义的话,那么只读懂这本书的一部分。
他认为许多倍女人认为是人渣的男人并不是人渣,只是女人总是对婚姻生活有个设想,这个设想可以用条条框框去理解。女人会用这个框架去衡量身边的男性来确定谁最符合,最符合的人就是最理想的结婚对象。婚后生活也是这样,这些条条框框既是对男人的规范,也是对男人的限制。
他举例讲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夫老妻,丈夫虽然年事已高,精力依然旺盛。他们住在香港,而这位丈夫经常去东莞,西装革履,派头十足,一连几天不回家。妻子早知丈夫在东莞保养了个“小的”。于是叫她的几个儿子,去广东“捉奸”。果然被儿子们“捉奸在床”,押送回家。至此以后,这位丈夫不得不做一位好丈夫,早晨起来和老婆一起买菜,饭后在小区里和同龄的老大爷下象棋,吹牛。晚上回到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睡觉。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整天无事可做,精神萎靡。
马家辉说他的书在最后给出了解决方法,在这里不便透漏,看过书之后就会明白。
如果你想提问严肃的问题,并得到严肃的答案,那么你最好不要问马家辉。
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个年轻的女孩问的,她旁边坐着他的男朋友。女孩问从好朋友突然变成恋人,不知道他们在一起应当做什么,怎样转换角色。
这个问题是问马家辉老婆张家瑜的,家瑜借用家辉之前说的“问错了问题”,大意是顺其自然就好。之后马家辉忍不住补充,用他的一次经历回答这个问题,具体是这样的。
他和另外一个知名的艺术家主持节目,解答参与听众生活中的问题,类似于“夜话”节目。一位女性朋友说,他身边有两个男性朋友,到了谈婚论嫁是时候了,她不知道自己该嫁给谁。家辉正要回答,不料被身边的艺术家插嘴:这个问题很简单,她觉得和谁做爱舒服就嫁给谁。
家辉补充道她和这两个男人都上过床。如果他和做爱能力差的人结婚,那么女性的欲望王法满足,这个女性在婚后会忍不住回想,和另一个男人做爱时的愉快时光。
家辉接着说你们可以考虑这位艺术家朋友的建议,全场哄笑。
完
后记
看了这些,你有可能觉得马家辉是个猥琐大叔,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
我想说我的看法。
首先马家辉的确可能是猥琐大叔,存在那个可能性。第二,马家辉之所以表现的像个猥琐大叔,有其原因。
先说给女同志选老公的建议,他提出嫁给性能力强的老公。除了性能力强可以带来后半生的“性福”之外,真实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这个女同志问的问题问错了,如果她真的喜欢一个人,那么她可以感觉到这个人对她的意义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同,所以她根本不会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她面对这个选择说明她根本不爱这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在这个时候,除了金钱的考虑之外,恐怕只剩下性了。
这个时候没有正确选择,这是选择距离错误更远一点。
那个建议可以理解为对那位女同志的嘲弄,一个看中外表,不知道爱情真正意义的人。她是可笑的,也是可怜的。
参加这次见面会,的确被家辉掉了胃口,有想读那本书的想法。事实上,家辉的作品风格和我读书风格没有重合,甚至我对于此类图书有抵触。我特别讨厌装文艺和清新的那副派头,我爱好的政治法制与公正!我会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罗尔斯《正义论》,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我热爱乔治•奥威尔,与极权主义战斗一辈子!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也不错,尽管我没有他那么“右”。
所以教人怎样装B,装文艺,在妹子面前摆出一副很高深的样纸,我不做评论。
精致的知识分子,利己主义者。
后后记
(这篇文章在人人发布前又补了一段,豆瓣没有及时更新)
可是,我不得不承认,我对外物的关注太多,对自己太少。
总是向外看,想看的更高更远,低头看看自己,自己内心也有一个小世界,很明显这个小世界里黑白颠倒,我在其中就像没有目标的小船,任凭内在欲望和外部外力作用的风浪打击,无意义的飘荡。
昨晚和一位有修养的同学聊天,之后发现自己太不完美。想去改变世界,自己过得又非常不好。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误导。也许,我之所以急于改变世界,是惧怕面对现实中的自己,或者为自己为什么是现在的自己找到推卸责任的对象。就像那句话说的“祖国尚未统一,无心学习”、“钓鱼岛被小日本占领,无心学习”。事情要分轻重缓急,时间管理图书中将时间分为四类,其中包括“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并不是重要就一定现在就要做,可以作为长期目标。现在又更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去做。特别是不要把二者搞反了,结果两种事情都做不好。
我需要历练,我还太不成熟。
也许有必要读读修身养性的图书,尽管我讨厌“伪文艺”。如果“伪文艺”能让我过的更好的话,“伪文艺”就“伪文艺”吧。
我妥协了。
我想我有可能在发布会上见到我的女神,因为前一天我告诉我的女神发布会这件事情,出乎我的预料,女神知道马家辉其人,也知道今天的发布会。我担心女神认为我在换个方式约她或者追她,我借着这个机会告诉她,我只是告诉你这个事情,因为我认为你会感兴趣,至于你去不去,和谁一起去,我并不关心。
而事实上我是关心的,我不愿意去关心,可是我忍不住去关心。因为还是完全相同的地点——今年冬天和女神一起去见柴静女神的地点。如果用“物是人非”去形容的话,那么不同体现在两点:第一是之前是和女神,这次是和我的妹纸;第二是去年在北门坐一辆小车公交,路途遥远,没有座位,不可刷卡两元一人。今年在百度地图上发现南门乘坐43路即可,交大南门到南窑头,起点站有座位。可以刷卡5角一人。
本屌的智商略有提高。
其实马家辉我并不喜欢,至少在锵锵三人行的所有嘉宾里面,找不到不比马家辉更让我喜欢的。我喜欢的是少时单纯和愉快的中学时光,而这段时光他的出现让我得以重温,甚至让我产生错觉感到回到以前的自己。读者也许已经猜到我对现在的自己和环境很失望,这是我向往过去的原因。
相同的书城大楼,相同的玻璃门,相同的台阶,相同的楼层。
走进发布会大厅后,我开始不争气的用目光搜寻我的女神和她身边的男生。我在想她身边的男生会是谁呢?在图书馆门口见到的那个吗?他个子不高气场不够。是在华润三楼小吃城那个吗?他貌似稍胖比较成熟的感觉。是图书馆坐在她旁边的那个吗?她扭头看着他笑容真灿烂,黑框眼镜看起来蛮时尚的。
这个问题无解,因为我没有发现他们。我舒了口气,感到他们没来真好。
发布会实际上很简单。马家辉概括了他的作品《爱上几个人渣》的两层含义:
一个女的爱过人渣之后,可以更快的成长。从男人中分辨出人渣来,找到不是人渣的好男人,和他过幸福的生活。
这是第一层含义,马家辉强调说读者如果只看到这一层含义的话,那么只读懂这本书的一部分。
他认为许多倍女人认为是人渣的男人并不是人渣,只是女人总是对婚姻生活有个设想,这个设想可以用条条框框去理解。女人会用这个框架去衡量身边的男性来确定谁最符合,最符合的人就是最理想的结婚对象。婚后生活也是这样,这些条条框框既是对男人的规范,也是对男人的限制。
他举例讲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夫老妻,丈夫虽然年事已高,精力依然旺盛。他们住在香港,而这位丈夫经常去东莞,西装革履,派头十足,一连几天不回家。妻子早知丈夫在东莞保养了个“小的”。于是叫她的几个儿子,去广东“捉奸”。果然被儿子们“捉奸在床”,押送回家。至此以后,这位丈夫不得不做一位好丈夫,早晨起来和老婆一起买菜,饭后在小区里和同龄的老大爷下象棋,吹牛。晚上回到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睡觉。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整天无事可做,精神萎靡。
马家辉说他的书在最后给出了解决方法,在这里不便透漏,看过书之后就会明白。
如果你想提问严肃的问题,并得到严肃的答案,那么你最好不要问马家辉。
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个年轻的女孩问的,她旁边坐着他的男朋友。女孩问从好朋友突然变成恋人,不知道他们在一起应当做什么,怎样转换角色。
这个问题是问马家辉老婆张家瑜的,家瑜借用家辉之前说的“问错了问题”,大意是顺其自然就好。之后马家辉忍不住补充,用他的一次经历回答这个问题,具体是这样的。
他和另外一个知名的艺术家主持节目,解答参与听众生活中的问题,类似于“夜话”节目。一位女性朋友说,他身边有两个男性朋友,到了谈婚论嫁是时候了,她不知道自己该嫁给谁。家辉正要回答,不料被身边的艺术家插嘴:这个问题很简单,她觉得和谁做爱舒服就嫁给谁。
家辉补充道她和这两个男人都上过床。如果他和做爱能力差的人结婚,那么女性的欲望王法满足,这个女性在婚后会忍不住回想,和另一个男人做爱时的愉快时光。
家辉接着说你们可以考虑这位艺术家朋友的建议,全场哄笑。
完
后记
看了这些,你有可能觉得马家辉是个猥琐大叔,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
我想说我的看法。
首先马家辉的确可能是猥琐大叔,存在那个可能性。第二,马家辉之所以表现的像个猥琐大叔,有其原因。
先说给女同志选老公的建议,他提出嫁给性能力强的老公。除了性能力强可以带来后半生的“性福”之外,真实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这个女同志问的问题问错了,如果她真的喜欢一个人,那么她可以感觉到这个人对她的意义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同,所以她根本不会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她面对这个选择说明她根本不爱这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在这个时候,除了金钱的考虑之外,恐怕只剩下性了。
这个时候没有正确选择,这是选择距离错误更远一点。
那个建议可以理解为对那位女同志的嘲弄,一个看中外表,不知道爱情真正意义的人。她是可笑的,也是可怜的。
参加这次见面会,的确被家辉掉了胃口,有想读那本书的想法。事实上,家辉的作品风格和我读书风格没有重合,甚至我对于此类图书有抵触。我特别讨厌装文艺和清新的那副派头,我爱好的政治法制与公正!我会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罗尔斯《正义论》,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我热爱乔治•奥威尔,与极权主义战斗一辈子!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也不错,尽管我没有他那么“右”。
所以教人怎样装B,装文艺,在妹子面前摆出一副很高深的样纸,我不做评论。
精致的知识分子,利己主义者。
后后记
(这篇文章在人人发布前又补了一段,豆瓣没有及时更新)
可是,我不得不承认,我对外物的关注太多,对自己太少。
总是向外看,想看的更高更远,低头看看自己,自己内心也有一个小世界,很明显这个小世界里黑白颠倒,我在其中就像没有目标的小船,任凭内在欲望和外部外力作用的风浪打击,无意义的飘荡。
昨晚和一位有修养的同学聊天,之后发现自己太不完美。想去改变世界,自己过得又非常不好。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误导。也许,我之所以急于改变世界,是惧怕面对现实中的自己,或者为自己为什么是现在的自己找到推卸责任的对象。就像那句话说的“祖国尚未统一,无心学习”、“钓鱼岛被小日本占领,无心学习”。事情要分轻重缓急,时间管理图书中将时间分为四类,其中包括“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并不是重要就一定现在就要做,可以作为长期目标。现在又更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去做。特别是不要把二者搞反了,结果两种事情都做不好。
我需要历练,我还太不成熟。
也许有必要读读修身养性的图书,尽管我讨厌“伪文艺”。如果“伪文艺”能让我过的更好的话,“伪文艺”就“伪文艺”吧。
我妥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