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
老师选择的公案,是无门关第十四则《南泉斩猫》。 《南泉斩猫》也见诸《碧岩录》第六十三则《南泉斩猫儿》和第六十四则《赵州头戴草鞋》两则,这是自古以来公认难解的公案。 话说唐代,池州南泉山有位叫晋愿禅师的名僧,因为山名的关系,世人亦称他为南泉和尚。 一天,动员全寺去割草时,发现这闲寂的山寺里出现了一只小猫。众人出于好奇,追赶着这只小猫,并把它逮住了。于是,引起了东西两堂的争执。这是因为两堂都想把这只小猫放在自己的寝床上而引起了争执。 南泉和尚目睹这一情形,立即抓住小猫的脖颈,把割草镰刀架在上面说: “众生得道,它即得救。不得道,即把它斩掉。” 众人没有回答,南泉和尚把小猫斩了,然后扔掉了。 日暮时分,高足赵州回来了,南泉和尚将事情原委讲述了一遍,并征询了赵州的意见。 赵州立即脱下脚上的草鞋,将它顶在头上走了出去。 南泉和尚感叹道: “唉,今天你在场的话,也许猫就得救啦。” ——故事梗概如上所述,尤其是赵州头顶草鞋这段,听起来是难解的问题。 但是,按老师的讲课,问题又不是那么难解。 南泉和尚所以斩猫,是因为斩断自我的迷妄,斩断妄念妄想的根源。通过无情的实践,把猫首斩掉,以此寓意斩断一切矛盾、对立、自己和他人的争执。如果把这个叫做“杀人刀”,那赵州的作为就是“活人剑”。他将沾满泥泞的被人蔑视的草鞋顶在头上,以这种无限的宽容实践了菩萨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