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根基以及你们为什么不愿意留在欧洲
夜深人静了,又到了说废话的时候了。
在德国的经历以及马上要奔赴意大利的未来,使我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欧洲留学生人脉。对于这些在发达国家读最好的大学以及最好的专业以及很明显毕业就能寻到一份欧洲的好工作乃至获得永居权的潜在精英们,我会问他们一个问题:毕业后何去何从,是归国还是在国外打拼。面对国内层出不穷的生存问题:食品安全、空气质量、住房条件以及教育资源的稀缺,明显如果有机遇留在空气好水好的发达国家会是不二的选择。但是几乎所有人类对我的回馈都是:不。不留。绝对不留。打死也不留。撑死了工作两年滚回国内,亦或是毕业后往美国加拿大或者新加坡走走,留欧洲?holy shit,想我都不要想。
对此类问题我是很不解的,直到今天看了一篇关于阳志平老师的心灵工具箱——《幸福的来源》加之思考,才深度理解了欧洲留学生们普遍对好生活say no的潜在原因。大致有二。
★幸福的根基
阳志平老师此篇文章非常的长,但是归纳总结下来其实只有一幅图
第一张图浅显易懂,概括了人类潜意识中对幸福渴求的三项必不可少的因素。
自主——自控力及主动权。自控力即对自身行动的约束力,一个懂得自制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自控力的高低往往意味着你对内心真正渴求的工作或目标的完成度,即对自身期许及愿望的完成度。没有自制力的人永远无法achieve their goals,当愿望永远是空想,便无从享受内心渴求的满足感。
主动权——即你对周边事物,包括人际、生活方面的掌控能力。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总是在不断追求他想要并且喜欢的东西,缺乏主动权的盲从生活一定是不快乐的。因此,幸福与否,是否有自主权是最最重要的根基。
胜任——即事业及物质的满足感。都说物质是生活快乐的基础,这话没错儿,但是能否胜任自己的工作、事业的高低并不仅仅代表着对物质的追寻,更多的其实寻求的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无论这份肯定是来源于自身还是他人。
归属——主要包括家庭温馨及人际和谐。这三分之一的比重足以证明亲人及朋友对于人类的幸福感有着多么重要的分量。那么如若你留在了国外,无论是欧洲还是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所重新建立的人际关系及亲属关系都不及家乡来的接地气儿,北京话讲不够瓷实。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无论多么穷困的家乡都具有着无穷无尽的魔力——归属感这个东西,是无论多么奢华的物质、多么美好的环境都无可替代的心灵要素。
★二等公民
众所周知,欧洲大多数国家人种都是非常单一的。德国的日耳曼民族、意大利的罗曼雷托族、抑或是法国的诺曼人,其文化根基源远流长,我泱泱大国中国经常自诩“中华5000年历史”,其实放眼望去人家欧洲各类族人跟你泱泱大国比起来差不到哪儿去,更何况人家保存的还比你中国完好多了。自古罗马文明至今,欧洲各国的文化根基深沉而不可动摇,傲慢着而坚定着,尊贵着而桀骜着,早就已经形成了一种本土固有的生存模式,并且不太欢迎新鲜血液来打破他们的这种平衡,总体上拒绝新的思潮及大规模的新的改变,这点以英国人尤为严重(其实从进化论来讲,拒绝multi-culture的趋势其实是在自取灭亡),人种单一并且具有强烈的排他色彩,也就注定了欧洲各个国家绝对不会出现美加国那般被华人大举入侵的景象。其实欧洲被其他民族盘踞的例子是有的,强大的土耳其民族以其狗皮膏药般的脸面及坚强的意志在德国占据了一定的席位,其结果就是直到现在他们还在受着新纳粹们喊杀喊打的威胁,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土耳其烤肉杀手”便是源于此——一个德国新纳粹激进份子(女)毫不留情的杀了7个土耳其人(其中还包括一个长得跟土耳其人一模一样的希腊人),所以理论上讲,你想在德国建个唐人街那真是找死呢。话说回来,对于我大中华留学生们来讲,如果你选择长期留在这里,即便你能够享用我们的资源我们的福利,你也必须接受一个事实:你会是这里的二等公民,且你永远无法在我们这里建立起你真正的归属,跟你做朋友做熟人做同事是没问题的妥妥儿的,想完全融入我们!?呵呵and呵呵了,你就是嫁了本地人,也无法完全融入我们的血液。
写到这里好像写不下去了,大夜里的我都在说些什么,呃呃呃
不过即便对留在欧洲长居没有什么大兴趣,留学生们对于毕业后找个工作做个两三年再回国还是很向往的。这种心态大概与全国各地的人民都想去北京、上海或者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打拼一把再回家的思路一致了——我就是来镀镀金开开眼,折腾够了我就回家造福家乡。那么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敢像糟蹋国内大城市一样得去糟蹋欧洲的国家,那么等待你的同样不会是什么客气的结局,大概一定会招致国际的骂名。所以留学生们身上都背负着祖国的荣耀啊!!!!!!gib alles,and keep fighting。
在德国的经历以及马上要奔赴意大利的未来,使我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欧洲留学生人脉。对于这些在发达国家读最好的大学以及最好的专业以及很明显毕业就能寻到一份欧洲的好工作乃至获得永居权的潜在精英们,我会问他们一个问题:毕业后何去何从,是归国还是在国外打拼。面对国内层出不穷的生存问题:食品安全、空气质量、住房条件以及教育资源的稀缺,明显如果有机遇留在空气好水好的发达国家会是不二的选择。但是几乎所有人类对我的回馈都是:不。不留。绝对不留。打死也不留。撑死了工作两年滚回国内,亦或是毕业后往美国加拿大或者新加坡走走,留欧洲?holy shit,想我都不要想。
对此类问题我是很不解的,直到今天看了一篇关于阳志平老师的心灵工具箱——《幸福的来源》加之思考,才深度理解了欧洲留学生们普遍对好生活say no的潜在原因。大致有二。
★幸福的根基
阳志平老师此篇文章非常的长,但是归纳总结下来其实只有一幅图
![]() |
第一张图浅显易懂,概括了人类潜意识中对幸福渴求的三项必不可少的因素。
自主——自控力及主动权。自控力即对自身行动的约束力,一个懂得自制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自控力的高低往往意味着你对内心真正渴求的工作或目标的完成度,即对自身期许及愿望的完成度。没有自制力的人永远无法achieve their goals,当愿望永远是空想,便无从享受内心渴求的满足感。
主动权——即你对周边事物,包括人际、生活方面的掌控能力。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总是在不断追求他想要并且喜欢的东西,缺乏主动权的盲从生活一定是不快乐的。因此,幸福与否,是否有自主权是最最重要的根基。
胜任——即事业及物质的满足感。都说物质是生活快乐的基础,这话没错儿,但是能否胜任自己的工作、事业的高低并不仅仅代表着对物质的追寻,更多的其实寻求的是一种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无论这份肯定是来源于自身还是他人。
归属——主要包括家庭温馨及人际和谐。这三分之一的比重足以证明亲人及朋友对于人类的幸福感有着多么重要的分量。那么如若你留在了国外,无论是欧洲还是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所重新建立的人际关系及亲属关系都不及家乡来的接地气儿,北京话讲不够瓷实。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无论多么穷困的家乡都具有着无穷无尽的魔力——归属感这个东西,是无论多么奢华的物质、多么美好的环境都无可替代的心灵要素。
★二等公民
众所周知,欧洲大多数国家人种都是非常单一的。德国的日耳曼民族、意大利的罗曼雷托族、抑或是法国的诺曼人,其文化根基源远流长,我泱泱大国中国经常自诩“中华5000年历史”,其实放眼望去人家欧洲各类族人跟你泱泱大国比起来差不到哪儿去,更何况人家保存的还比你中国完好多了。自古罗马文明至今,欧洲各国的文化根基深沉而不可动摇,傲慢着而坚定着,尊贵着而桀骜着,早就已经形成了一种本土固有的生存模式,并且不太欢迎新鲜血液来打破他们的这种平衡,总体上拒绝新的思潮及大规模的新的改变,这点以英国人尤为严重(其实从进化论来讲,拒绝multi-culture的趋势其实是在自取灭亡),人种单一并且具有强烈的排他色彩,也就注定了欧洲各个国家绝对不会出现美加国那般被华人大举入侵的景象。其实欧洲被其他民族盘踞的例子是有的,强大的土耳其民族以其狗皮膏药般的脸面及坚强的意志在德国占据了一定的席位,其结果就是直到现在他们还在受着新纳粹们喊杀喊打的威胁,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土耳其烤肉杀手”便是源于此——一个德国新纳粹激进份子(女)毫不留情的杀了7个土耳其人(其中还包括一个长得跟土耳其人一模一样的希腊人),所以理论上讲,你想在德国建个唐人街那真是找死呢。话说回来,对于我大中华留学生们来讲,如果你选择长期留在这里,即便你能够享用我们的资源我们的福利,你也必须接受一个事实:你会是这里的二等公民,且你永远无法在我们这里建立起你真正的归属,跟你做朋友做熟人做同事是没问题的妥妥儿的,想完全融入我们!?呵呵and呵呵了,你就是嫁了本地人,也无法完全融入我们的血液。
写到这里好像写不下去了,大夜里的我都在说些什么,呃呃呃
不过即便对留在欧洲长居没有什么大兴趣,留学生们对于毕业后找个工作做个两三年再回国还是很向往的。这种心态大概与全国各地的人民都想去北京、上海或者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打拼一把再回家的思路一致了——我就是来镀镀金开开眼,折腾够了我就回家造福家乡。那么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敢像糟蹋国内大城市一样得去糟蹋欧洲的国家,那么等待你的同样不会是什么客气的结局,大概一定会招致国际的骂名。所以留学生们身上都背负着祖国的荣耀啊!!!!!!gib alles,and keep figh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