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 心头爱的两个女人
小时候从来没有过什么偶像也不追星,对此我并无悔恨,并不觉得青春白过。或许是我不懂得狂热欢喜,但庆幸的是,现在依然没学会狂热欢喜的我,首先学会了欣赏。最近几天研究的两个女人,很是欣赏,内心也细细密密地生出喜欢来。总是会在一段时间内接触到什么,顺着一条路走下去,就发掘出另外的一些什么,我把这过程称作“学习”,分享一下最近的收获,也算是对此刻心情的记录。
第一个女人:索菲亚 科波拉 / Sofia Coppola
wiki地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Sofia_Coppola
百度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293236.htm?fromId=512271
我关注到这个女人是从豆瓣上一篇《You Are What You Wear》的日记开始的。那里边把Sofia引为兼并中性优雅的穿衣典范。于是开始研究她。我对她的认识是按着如下顺序进行的:
1. 穿衣中性兼法式优雅,搜索图片
【独白: 恩....难道是好莱坞明星?典型的定妆大头照的感觉,不过挺有味的,是法式的味】此时我以为她是法国妞(其实是美国人)。然后冉冉升起一个疑问:法国妞怎么就总能给人一种恬静大气的独立性感呢!!??
【独白:怎么一下子水平掉了这么多啊,华丽丽的对焦在LV它们家出的最普通最普通却贵的要死的那个路人包上面??】
当年看到那个包的时候就觉得LV还真是对自己的名声有着十足的信心,出这么丑的包还那么贵,能卖的出去全凭自家的名声效应了...
看了图片,因为给人的感觉反差比较大,所以有些疑惑,就去研究了一下她的身份
2. 编剧,导演,制作,演员
看到“编剧”和“导演”的时候,立刻和第一张照片对上号了。我一向喜欢有脑子的女人,更加喜欢写字的女人,所以一瞬间就涌出了欣赏的情绪。
搜索出来最醒目的第一条说她是"名门之后"。父亲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这名字我不认识,因为我看电影基本上不关注是谁。【我姐说这是因为我看的还不够多,还不到火候,以后会自然而然的认识很多电影界的名字】然后看介绍里说 这个叫做Francis Coppola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教父》的导演 —— 啊!我就知道他很牛B了。
然后看到有人说,Coppola这个姓在好莱坞就相当于“ 意大利的“唐”,或者德国的“冯”,以及中国的“爱新觉罗””(by:和菜头)。
所以她基本上就是在电影圈子里混的了。但是身世什么的都是外在的价值并不能代表她本身的价值,也一点都不知道我欣赏,就算她的堂兄是尼古拉斯 凯奇。
3. 她的代表作
让我对她的敬佩感从冉冉萌发的小火星变得根深蒂固的是因为了解到了她作为“导演 编剧”竟然就是那一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 ——是的,《迷失东京》,就是她。对一部电影的褒贬每个人评价不一。那片子并不完美,在我看来但称得上是优作,起码3.5颗星 - 4.5颗星。好几年前看的片子了,记性里剩下的对它的喜欢,是那些实实在在的镜头却能把一个人内心的迷失那么清晰而有力地表现出来,仿佛那孤独感是从我心里生出来的,华丽丽地和主人公发出了共鸣的最强音。个人耻笑的地方是有几个特别小家子气的场面,我还记得当时的内心独白是:投资这么小的粗糙场景就出来骗钱了呀....
这个OS得到了解答:"a commercial success, grossing almost $120 million from a budget of only $4 million" 我对million没概念,但是4和120的差异,我还是很清楚的。另外,她只花了27天就拍完了这部片子。再另外,她是这部片子的编剧兼导演。
4. 她和那个包
原来我错怪她了。那个包是她为LV设计的。Sofia Coppola For Louis Vuitton, 简称SC bag。所以那么显眼的构图,应该是当做广告片什么的来着的。
不可否认,那种简洁的设计,大而且实用。目前北美的售价是$4000+ 一眼就看得出是用的最好的小牛皮,质地无比柔软细腻。用我西人朋友教我的词叫做"buttery",就是像室温下切黄油的那种醇厚的韧劲却又直滑的感觉。她说: When you want to describe the finest leather, that's buttery.
当下心里种了草,真的,人与其作品,不张不扬,低调实用,但是质地纯良。最后这一点是对自己的宠爱,不外宣,抓在手上才最知道。你看她,多么随性自然。我想,这叫“朴”。
第二个女人 帕洛玛 毕加索/ Paloma Picasso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loma_Picasso
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5%B8%95%E6%B4%9B%E7%8E%9B%C2%B7%E6%AF%95%E5%8A%A0%E7%B4%A2
对于这个女人的熊熊爱意的构成或许是这样的 : 30%外貌协会 + 20% 她的珠宝设计 + 50% 爱屋及乌。
30%外貌协会
我爱这个调调的女人!太有魅力的女人!
20% 珠宝
她为Tiffany蒂芙尼 设计了好多好多珠宝。虽然我个人并不十分欣赏那些设计 (我的意思是,我随便走进一家店看到那些设计不会激动到掏荷包买回家供着)
但是Tiffany作为美国的牌子,最擅长的就是做生意,所以邀请她来做设计一定是因为有很大的市场,被大众所喜欢,当然了这里面自然还有她的才气和天赋在里面。我不为这些设计痴狂,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们有些是很美的,或许只是我自己还不够火候欣赏。又或者大多时候看到的都是这些饰品本身,是一些死物,没有被演绎就没有生命的活力和诱惑力。
最后的这一点我觉得占了很大成分,因为当我看到毕加索女士亲自演绎她的作品的时候,我就爱死了她戴的那对耳环!
可以搜索她的名字,可以找到一些视频是她解读自己的作品的,比方说这个耳环的系列是一种威尼斯水域的虚实相交的表达等等。
重头戏 50%
是的,毕加索女士。这姓是不是很耳熟? 没错,她就是著名艺术家毕加索 (全名非常非常非常长的那个毕加索)的女儿。所以我说这50%并不是理性的,而是爱屋及乌的。我太爱她爸爸了。从嗤之以鼻到高度欣赏的转变是因为去年夏天修的19世纪艺术史。
我不相信许多东西,但是我相信基因或多或少会遗传一些才华给她。给我们这些后来人,一个机会或者说是一个希望,能够或多后少的拥有一些毕加索禀赋的闪光,即使只是零星,即便只是幻象,但是一点点的慰藉于内心,也是莫大的满足。
蒂凡尼33页的她的设计成品/商品
http://www.tiffany.ca/Shopping/CategoryBrowse.aspx?cid=288189&mcat=148206
第一个女人:索菲亚 科波拉 / Sofia Coppola
wiki地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Sofia_Coppola
百度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293236.htm?fromId=512271
我关注到这个女人是从豆瓣上一篇《You Are What You Wear》的日记开始的。那里边把Sofia引为兼并中性优雅的穿衣典范。于是开始研究她。我对她的认识是按着如下顺序进行的:
1. 穿衣中性兼法式优雅,搜索图片
![]() |
【独白: 恩....难道是好莱坞明星?典型的定妆大头照的感觉,不过挺有味的,是法式的味】此时我以为她是法国妞(其实是美国人)。然后冉冉升起一个疑问:法国妞怎么就总能给人一种恬静大气的独立性感呢!!??
![]() |
【独白:怎么一下子水平掉了这么多啊,华丽丽的对焦在LV它们家出的最普通最普通却贵的要死的那个路人包上面??】
当年看到那个包的时候就觉得LV还真是对自己的名声有着十足的信心,出这么丑的包还那么贵,能卖的出去全凭自家的名声效应了...
看了图片,因为给人的感觉反差比较大,所以有些疑惑,就去研究了一下她的身份
2. 编剧,导演,制作,演员
看到“编剧”和“导演”的时候,立刻和第一张照片对上号了。我一向喜欢有脑子的女人,更加喜欢写字的女人,所以一瞬间就涌出了欣赏的情绪。
搜索出来最醒目的第一条说她是"名门之后"。父亲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这名字我不认识,因为我看电影基本上不关注是谁。【我姐说这是因为我看的还不够多,还不到火候,以后会自然而然的认识很多电影界的名字】然后看介绍里说 这个叫做Francis Coppola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电影《教父》的导演 —— 啊!我就知道他很牛B了。
然后看到有人说,Coppola这个姓在好莱坞就相当于“ 意大利的“唐”,或者德国的“冯”,以及中国的“爱新觉罗””(by:和菜头)。
所以她基本上就是在电影圈子里混的了。但是身世什么的都是外在的价值并不能代表她本身的价值,也一点都不知道我欣赏,就算她的堂兄是尼古拉斯 凯奇。
3. 她的代表作
让我对她的敬佩感从冉冉萌发的小火星变得根深蒂固的是因为了解到了她作为“导演 编剧”竟然就是那一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 ——是的,《迷失东京》,就是她。对一部电影的褒贬每个人评价不一。那片子并不完美,在我看来但称得上是优作,起码3.5颗星 - 4.5颗星。好几年前看的片子了,记性里剩下的对它的喜欢,是那些实实在在的镜头却能把一个人内心的迷失那么清晰而有力地表现出来,仿佛那孤独感是从我心里生出来的,华丽丽地和主人公发出了共鸣的最强音。个人耻笑的地方是有几个特别小家子气的场面,我还记得当时的内心独白是:投资这么小的粗糙场景就出来骗钱了呀....
这个OS得到了解答:"a commercial success, grossing almost $120 million from a budget of only $4 million" 我对million没概念,但是4和120的差异,我还是很清楚的。另外,她只花了27天就拍完了这部片子。再另外,她是这部片子的编剧兼导演。
4. 她和那个包
原来我错怪她了。那个包是她为LV设计的。Sofia Coppola For Louis Vuitton, 简称SC bag。所以那么显眼的构图,应该是当做广告片什么的来着的。
不可否认,那种简洁的设计,大而且实用。目前北美的售价是$4000+ 一眼就看得出是用的最好的小牛皮,质地无比柔软细腻。用我西人朋友教我的词叫做"buttery",就是像室温下切黄油的那种醇厚的韧劲却又直滑的感觉。她说: When you want to describe the finest leather, that's buttery.
当下心里种了草,真的,人与其作品,不张不扬,低调实用,但是质地纯良。最后这一点是对自己的宠爱,不外宣,抓在手上才最知道。你看她,多么随性自然。我想,这叫“朴”。
![]() |
![]() |
![]() |
第二个女人 帕洛玛 毕加索/ Paloma Picasso
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loma_Picasso
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E5%B8%95%E6%B4%9B%E7%8E%9B%C2%B7%E6%AF%95%E5%8A%A0%E7%B4%A2
对于这个女人的熊熊爱意的构成或许是这样的 : 30%外貌协会 + 20% 她的珠宝设计 + 50% 爱屋及乌。
30%外貌协会
![]() |
![]() |
![]() |
我爱这个调调的女人!太有魅力的女人!
20% 珠宝
她为Tiffany蒂芙尼 设计了好多好多珠宝。虽然我个人并不十分欣赏那些设计 (我的意思是,我随便走进一家店看到那些设计不会激动到掏荷包买回家供着)
但是Tiffany作为美国的牌子,最擅长的就是做生意,所以邀请她来做设计一定是因为有很大的市场,被大众所喜欢,当然了这里面自然还有她的才气和天赋在里面。我不为这些设计痴狂,但是不得不承认它们有些是很美的,或许只是我自己还不够火候欣赏。又或者大多时候看到的都是这些饰品本身,是一些死物,没有被演绎就没有生命的活力和诱惑力。
最后的这一点我觉得占了很大成分,因为当我看到毕加索女士亲自演绎她的作品的时候,我就爱死了她戴的那对耳环!
![]() |
可以搜索她的名字,可以找到一些视频是她解读自己的作品的,比方说这个耳环的系列是一种威尼斯水域的虚实相交的表达等等。
重头戏 50%
是的,毕加索女士。这姓是不是很耳熟? 没错,她就是著名艺术家毕加索 (全名非常非常非常长的那个毕加索)的女儿。所以我说这50%并不是理性的,而是爱屋及乌的。我太爱她爸爸了。从嗤之以鼻到高度欣赏的转变是因为去年夏天修的19世纪艺术史。
![]() |
我不相信许多东西,但是我相信基因或多或少会遗传一些才华给她。给我们这些后来人,一个机会或者说是一个希望,能够或多后少的拥有一些毕加索禀赋的闪光,即使只是零星,即便只是幻象,但是一点点的慰藉于内心,也是莫大的满足。
蒂凡尼33页的她的设计成品/商品
http://www.tiffany.ca/Shopping/CategoryBrowse.aspx?cid=288189&mcat=14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