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几个困扰已久的概念(二)
学术鸿儒杰姆逊“后现代”理论中的几个概念
1、资本主义发展的分期界定:
杰姆逊提出了自己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即对应于资本扩张的三个阶段即市场(自由)资本主义、垄断(帝国)资本主义和跨国(晚期)资本主义,也存在着三种相应的文化形式,即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PS,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期
市场(自由)资本主义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人类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的历史时期。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美国和法国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从欧洲扩展到美洲和世界各地,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垄断(帝国)资本主义
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19世纪最后30年发生的技术革命,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巨大发展,为实现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
跨国(晚期)资本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化”又成为各种理论和战略相互冲突的焦点。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
2、对资本主义现阶段的定义:
根据资本扩张的逻辑,杰姆逊一方面将资本主义的现阶段称之为“跨国资本主义”或“多国资本的资本主义”。 杰姆逊接着指出“, 他认为后现代主义”更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概念“, 其作用是把文化上新的形式特点的出现,和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和新的经济秩序的出现联系起来———即往往委婉地称谓的现代化、后工业或消费社会、媒体或景观(Spectacle) 社会,或跨国的资本主义”,亦称晚期资本主义。
杰姆逊指出,并不是今天所有的文化生产都可以用“后现代”来概括,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也还存在。但是,西方文化在50 年代末出现的“断裂”已经足以使现代主义文化退居后台,一种异于现代时期的文化突显为一种新的文化主导因素。
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和这个晚期的、消费的或跨国的资本主义息息相关, 因此,杰姆逊的意图就是探索后现代主义是如何以晚期资本主义的主导文化逻辑呈现于社会生活中的。
3、晚期资本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在《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杰姆逊进一步对晚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变化及其与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之间的关系作了细致分析。
杰姆逊认为“,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的资本扩张具有紧密联系。资本的扩张和渗透是无形的,但对于文化的变化,人们却可以在经验的层面上感受到。他认为,这个“既存的社会体制”就是资本追求利润的逻辑。也就是说,商品社会的规律驱使人们不断生产日新月异的产品,务求以更快的速度把生产成本收回,并且把利润不断地翻新下去。在这种体制中,文化的生产愈来愈受到资本逻辑的规范,文化的逻辑被资本的逻辑吸收并且被纳入“商品生产的总体过程之中”,从而改变了自己以往基本的文化角色和社会功能。资本对文化彻底渗透和同化的标志而成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4、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杰姆逊看来,现代时期的具有反叛精神的文化已成为“刻板无生气的经典巨著”,借用马克思的话说,“它们像梦魇似的压在活人的心头”。
相比于现代时期的反叛文化, 后现代文化在表达形式上的艰深晦涩、在性欲描写上的夸张渲染、在心理刻画上的肮脏鄙俗、以至于在发泄对社会、对政治的不满时所持的那种明目张胆、单刀直入的态度———凡斯种种,超越了现代主义在其巅峰时期所展示的最极端、最反叛、最惊人骇俗的文化特征。
总之,后现代主义的种种姿态,我们今天的群众不但易于接受,并且乐于把玩,其中的原因,在于后现代的文化整体早已被既存的社会体制所吸纳,跟当前西方世界的正统文化融成一体了”。
5、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的分水岭?
杰姆逊认为“, 要谈后现代主义,首先要同意作以下的假设,认为在50 年代末期到60 年代初期之间,我们的文化发生了某种彻底的改变、剧变。这突如其来的冲击,使我们必须跟过去的文化彻底‘决裂’”。在《为60 年代分期》(Periodizing t he 60s) 一文中,杰姆逊从经济、哲学史、文化生产、革命的政治理论与实践四个层面对60 年代及其标志的时代断裂进行了具体分析,详细地揭示了历史时代的变迁。
A、 在经济层面上,由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纷纷独立,所以“60 年代常常被想象成资本和第一世界列强在全球大撤退这样一个时期”,但杰姆逊认为,从事后的观点看,将60 年代“构想成资本进入了一个鼎盛、能动、并且创新的时期,一个配备了整套崭新的生产技术和新型‘生产工具’的时期”也许更为合适。因为从60 年代的现实发展来看“, 第三世界”在新的跨国资本主义的渗透下开始经济上的转型“, 第一世界”则开始呈现出消费社会、媒体社会、景观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迹象,在文化上则是“后现代主义”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出现。换言之,在60 年代时期,自古典资本主义中幸存下来的自然的最后遗迹被最终消除,即第三世界和无意识,前者标志着农业的被迫资本化、农民的被迫无产阶级化以及相关的传统农业文化的消失,后者标志着文化的被迫资本化以及文化的独立自主性逐步被资本的逻辑同化。因此“, 60 年代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在其中,资本主义的系统性的重组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标志着资本的扩张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因其扩张的深度和广度与先前阶段的扩张明显不同而表明了一个新的时代。
B、 在哲学史的层面上,杰姆逊指出,时代的变迁体现在20 世纪60 年代中“理论”对“哲学”的逐步取代上。一方面是结构主义( St ructuralism) 取代存在主义( Existentialism) 、反马克思主义(Anti2Marxism) 及后马克思主义( Po st2Marxism) 取代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则是哲学话语上的差异性对抗总体性、不确定性代替确定性、小型叙事代替宏大叙事、精神分裂分析取代精神分析、身份政治替代总体政治等等。杰姆逊认为,哲学消融于理论的过程,既是资本渗透的结果,也说明哲学自身的危机已经出现。在杰姆逊看来,萨特作为传统哲学体系的最后一位建筑大师,标志着现代哲学的结束。
C、 在文化层面上,正如杰姆逊上面指出的,文化被资本殖民,先前作为一个自律领域与资本对峙的文化被资本的逻辑同化,文化生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商品生产总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本身“落入尘世”,并全面“移入”社会生活,在尘世间“惊人地扩散”。但这种“移入”并没有提升文化也没有提升生活,反倒是因为资本的均质化而造成了文化自身的黯然失色和平面化,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生活的平面化、标准化和索然无趣。杰姆逊认为,文化的这种惊人扩散和日趋平面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显著的文化特征。
D、 对这种文化的政治反抗,最集中地表现在60 年代末期发生在西方国家的学生和工人的造反运动中。但是,杰姆逊认为,这些运动不仅体现了时代的断裂,而且加强了时代的断裂,因为政治运动不仅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还有效这样的问题,更是暴露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权力形式和压迫形式的分散化与多样化,从而使人们猛然意识到“身份政治”时代的来临。
总而言之,杰姆逊认为,20 世纪60 年代标志着历史已经出现了某种断裂,某些崭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政治问题的出现,标志着人们需要新的思考方式和理论话语对之进行分析。但是,杰姆逊并不像其他分析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那样,只看到后现代与现代之间的断裂,而看不到它们之间的连续性,而是主张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应该实事求是地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杰姆逊认为,后现代断裂的出现不代表人们与之前的现代时期变得毫无关联。换言之,断裂中有继承,崭新的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凭空出世的;现代主义也绝不会在某一个时刻或某一个地点戛然止步,在历史的长河中倏然消失。
1、资本主义发展的分期界定:
杰姆逊提出了自己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即对应于资本扩张的三个阶段即市场(自由)资本主义、垄断(帝国)资本主义和跨国(晚期)资本主义,也存在着三种相应的文化形式,即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PS,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期
市场(自由)资本主义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人类进入自由资本主义的历史时期。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美国和法国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从欧洲扩展到美洲和世界各地,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垄断(帝国)资本主义
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19世纪最后30年发生的技术革命,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巨大发展,为实现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
跨国(晚期)资本主义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化”又成为各种理论和战略相互冲突的焦点。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
2、对资本主义现阶段的定义:
根据资本扩张的逻辑,杰姆逊一方面将资本主义的现阶段称之为“跨国资本主义”或“多国资本的资本主义”。 杰姆逊接着指出“, 他认为后现代主义”更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概念“, 其作用是把文化上新的形式特点的出现,和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和新的经济秩序的出现联系起来———即往往委婉地称谓的现代化、后工业或消费社会、媒体或景观(Spectacle) 社会,或跨国的资本主义”,亦称晚期资本主义。
杰姆逊指出,并不是今天所有的文化生产都可以用“后现代”来概括,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也还存在。但是,西方文化在50 年代末出现的“断裂”已经足以使现代主义文化退居后台,一种异于现代时期的文化突显为一种新的文化主导因素。
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和这个晚期的、消费的或跨国的资本主义息息相关, 因此,杰姆逊的意图就是探索后现代主义是如何以晚期资本主义的主导文化逻辑呈现于社会生活中的。
3、晚期资本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在《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杰姆逊进一步对晚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变化及其与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之间的关系作了细致分析。
杰姆逊认为“,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与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的资本扩张具有紧密联系。资本的扩张和渗透是无形的,但对于文化的变化,人们却可以在经验的层面上感受到。他认为,这个“既存的社会体制”就是资本追求利润的逻辑。也就是说,商品社会的规律驱使人们不断生产日新月异的产品,务求以更快的速度把生产成本收回,并且把利润不断地翻新下去。在这种体制中,文化的生产愈来愈受到资本逻辑的规范,文化的逻辑被资本的逻辑吸收并且被纳入“商品生产的总体过程之中”,从而改变了自己以往基本的文化角色和社会功能。资本对文化彻底渗透和同化的标志而成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4、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杰姆逊看来,现代时期的具有反叛精神的文化已成为“刻板无生气的经典巨著”,借用马克思的话说,“它们像梦魇似的压在活人的心头”。
相比于现代时期的反叛文化, 后现代文化在表达形式上的艰深晦涩、在性欲描写上的夸张渲染、在心理刻画上的肮脏鄙俗、以至于在发泄对社会、对政治的不满时所持的那种明目张胆、单刀直入的态度———凡斯种种,超越了现代主义在其巅峰时期所展示的最极端、最反叛、最惊人骇俗的文化特征。
总之,后现代主义的种种姿态,我们今天的群众不但易于接受,并且乐于把玩,其中的原因,在于后现代的文化整体早已被既存的社会体制所吸纳,跟当前西方世界的正统文化融成一体了”。
5、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的分水岭?
杰姆逊认为“, 要谈后现代主义,首先要同意作以下的假设,认为在50 年代末期到60 年代初期之间,我们的文化发生了某种彻底的改变、剧变。这突如其来的冲击,使我们必须跟过去的文化彻底‘决裂’”。在《为60 年代分期》(Periodizing t he 60s) 一文中,杰姆逊从经济、哲学史、文化生产、革命的政治理论与实践四个层面对60 年代及其标志的时代断裂进行了具体分析,详细地揭示了历史时代的变迁。
A、 在经济层面上,由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纷纷独立,所以“60 年代常常被想象成资本和第一世界列强在全球大撤退这样一个时期”,但杰姆逊认为,从事后的观点看,将60 年代“构想成资本进入了一个鼎盛、能动、并且创新的时期,一个配备了整套崭新的生产技术和新型‘生产工具’的时期”也许更为合适。因为从60 年代的现实发展来看“, 第三世界”在新的跨国资本主义的渗透下开始经济上的转型“, 第一世界”则开始呈现出消费社会、媒体社会、景观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迹象,在文化上则是“后现代主义”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出现。换言之,在60 年代时期,自古典资本主义中幸存下来的自然的最后遗迹被最终消除,即第三世界和无意识,前者标志着农业的被迫资本化、农民的被迫无产阶级化以及相关的传统农业文化的消失,后者标志着文化的被迫资本化以及文化的独立自主性逐步被资本的逻辑同化。因此“, 60 年代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在其中,资本主义的系统性的重组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这标志着资本的扩张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因其扩张的深度和广度与先前阶段的扩张明显不同而表明了一个新的时代。
B、 在哲学史的层面上,杰姆逊指出,时代的变迁体现在20 世纪60 年代中“理论”对“哲学”的逐步取代上。一方面是结构主义( St ructuralism) 取代存在主义( Existentialism) 、反马克思主义(Anti2Marxism) 及后马克思主义( Po st2Marxism) 取代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则是哲学话语上的差异性对抗总体性、不确定性代替确定性、小型叙事代替宏大叙事、精神分裂分析取代精神分析、身份政治替代总体政治等等。杰姆逊认为,哲学消融于理论的过程,既是资本渗透的结果,也说明哲学自身的危机已经出现。在杰姆逊看来,萨特作为传统哲学体系的最后一位建筑大师,标志着现代哲学的结束。
C、 在文化层面上,正如杰姆逊上面指出的,文化被资本殖民,先前作为一个自律领域与资本对峙的文化被资本的逻辑同化,文化生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商品生产总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本身“落入尘世”,并全面“移入”社会生活,在尘世间“惊人地扩散”。但这种“移入”并没有提升文化也没有提升生活,反倒是因为资本的均质化而造成了文化自身的黯然失色和平面化,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生活的平面化、标准化和索然无趣。杰姆逊认为,文化的这种惊人扩散和日趋平面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显著的文化特征。
D、 对这种文化的政治反抗,最集中地表现在60 年代末期发生在西方国家的学生和工人的造反运动中。但是,杰姆逊认为,这些运动不仅体现了时代的断裂,而且加强了时代的断裂,因为政治运动不仅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还有效这样的问题,更是暴露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权力形式和压迫形式的分散化与多样化,从而使人们猛然意识到“身份政治”时代的来临。
总而言之,杰姆逊认为,20 世纪60 年代标志着历史已经出现了某种断裂,某些崭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政治问题的出现,标志着人们需要新的思考方式和理论话语对之进行分析。但是,杰姆逊并不像其他分析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那样,只看到后现代与现代之间的断裂,而看不到它们之间的连续性,而是主张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应该实事求是地同时兼顾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杰姆逊认为,后现代断裂的出现不代表人们与之前的现代时期变得毫无关联。换言之,断裂中有继承,崭新的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凭空出世的;现代主义也绝不会在某一个时刻或某一个地点戛然止步,在历史的长河中倏然消失。